他和她或許不算很正確,但她和他確實真誠和獨立


先說他。 

他是誰?

他叫左拉。

他和她或許不算很正確,但她和他確實真誠和獨立

美國作家馬克吐溫說“一些教會和軍事法庭多由懦夫、偽君子和趨炎附勢之徒所組成,這樣的人一年之中就可以造出一百萬個,而造就出一個左拉,卻需要五百年。”

莫泊桑寫《福樓拜家的星期天》裡曾這樣描述,“左拉中等身材,微微發胖,有一副樸實但很固執的面龐。他的頭像古代意大利版畫中人物的頭顱一樣,雖然不漂亮,卻表現出他聰慧和堅強的性格。這張肥胖但很堅毅的臉的下半部覆蓋著修得很短的鬍鬚,黑色的眼睛雖然近視,但透著十分尖銳的探求的目光。”

左拉自己還有這些耳熟能詳的名言:

愚昧從來沒有給人帶來幸福;

幸福的根源在於知識。

生活的道路一旦選定,

就要勇敢地走到底,

決不回頭。

這個世界眼淚太多,

你不會懂得。

一個社會,

只有當他把真理公之於眾時,

才會強而有力。

左拉到底是誰?

左拉是法國我手寫我心的自然主義文學流派領袖、直言不諱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

雨果有言: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左拉更是知識分子的代表,法國社會的良心。

1840年4月,左拉出生於法國巴黎聖約瑟夫大街十號。自由自在、無憂無慮度過了童年的六個年頭,左拉睜眼看看草地,再眯眼看看遠方,他不知道未來要經歷什麼樣的生活、他不知道那個時代有重大的破壞要來。

左拉7歲時父親病故,他和母親在外祖父的接濟下生活。在中學求學時已顯露文學才華,試寫了一些小說、詩歌和喜劇及抒情文章。

1859年,左拉參加中學畢業會考失敗,其後兩年,備嘗失業辛酸,因此體驗了勞苦大眾的生活,為日後的文學創作準備了條件。

1862年,左拉到出版社當打包工人。很快,因為詩作出眾左拉被提升為廣告部主任。

1864年,左拉發表第一部短篇小說集《給妮儂的故事》,次年寫了一部自傳體小說《克洛德的懺悔》,因內容淫穢,引起警方注意,翌年被迫辭職。

隨著工業革命出現的19世紀社會變革促使現實主義作家描寫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左拉把這種現實主義手法提高到更新的階段。他強調資料考證和客觀描寫,從科學的哲學觀點去全面解釋人生,從純物質的角度去看待人的行為與表現。

1867年,左拉首次把他這種科學理論付諸實踐,發表了令人毛骨悚然的小說《黛萊絲-拉甘》,翌年又寫了另一部科學實證小說《瑪德萊納-菲拉》。

1871年,左拉開始發表長篇連續性小說《盧貢—馬卡爾家族》的第一部《盧貢—馬卡爾家族的命運》。隨後,每年出版一部。1877年,第七部研究酗酒後果的《小酒店》問世,左拉一舉成名,從此踏上成功之路。

從28歲寫成第一部《盧貢家族的命運》到54歲最後一部《巴斯加醫師》出版,左拉勤奮寫作26 年,完成20部長篇小說,作品事無鉅細地描述了十九世紀末的巴黎社會各個角落,經歷了五代人的變遷,登場人物達1000 多人。

他和她或許不算很正確,但她和他確實真誠和獨立

只是當個作家即使靠版稅收入,左拉也會活得很逍遙。

但左拉不止於此,左拉愛說話,樂意為大眾發聲。

1894年,猶太血統的法國軍官德雷福斯,被誣控向德國出賣軍事機密而犯了叛國罪。這場審判所根據的罪證極不可靠,而且審判程序也很成問題,引起了一些人,特別是一些作家學者的憤怒。

左拉挺身而出,於1898年1月13日發表著名的“我控訴”,揭露國防部和軍事法庭陷害德雷福斯的陰謀。

他和她或許不算很正確,但她和他確實真誠和獨立

“終有一天,法蘭西要感謝我拯救了她的榮譽”

經過幾次審判,1898年7月18日,左拉以誹謗罪被判處監禁一年,罰金三千法郎。

為抵制法庭對自己的不公正判決,左拉聽從朋友的勸告,在宣判的當天流亡國外。

在倫敦流亡一年後,左拉回到巴黎。

1902年9月28日,左拉在家中因煤氣中毒身亡。

他和她或許不算很正確,但她和他確實真誠和獨立

四年後,德雷福斯案平反,法蘭西共和國政府以左拉生前對法國文學的卓越貢獻,為他補行國葬。左拉的墳墓被遷入巴黎的先賢祠,德雷福斯是他的護衛靈柩人之一。

也正是在德雷福斯事件之後,法國產生了知識分子的概念。依劉易斯·科塞在《理念人》中的觀點,他認為,知識分子有別於知識人,知識分子不是“所有創造、傳播應用文化的人”,而是“理念人”,他們為理念而生。

所謂知識分子應該具備兩個特性:

其一,知識分子應當“具有某種明確而相對穩定的價值觀,具體講就是正義和真理”。也就是說,知識分子要有一種內在的精神層面的修為,對正義,對真理有一種崇高的信仰。

其二,知識分子要知行合一。西方對於知識分子的定義裡,認為具有事實行為的,將理念付諸行動是知識分子的必備條件之一。這和中國傳統觀點出入較大。中國傳統觀點認為,舉人、秀才、狀元之類可稱為知識分子,它的衡量標準是是否具有一定的知識水平或從事相關的職業。並且,我們的所謂的知識分子更注重形式主義,歷來有“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純書房派,但是西方更注重實證主義。對於實踐的重要性更關注。

這是中西知識分子的差別,或許也是中國知識分子有意無意逃避的藉口:逃避實踐、逃避崇高、逃避責任。

再說這個中國女人。

這個中國女人也是個作家,自稱來自江湖。

他和她或許不算很正確,但她和他確實真誠和獨立

她有一個普通的讓人可以忽略的名字,祖籍江西省彭澤縣,1955年5月生於江蘇南京。

彭澤縣?貌似聽說過。好像歷史上有個人和這個縣有關係。

沒錯,當過彭澤縣令的是陶淵明,就是那個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

或許,一個人的籍貫也能暗示他的命運。

她的家庭是純粹的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工程師懂五國外語。

19歲的那年,她當了搬運工。

正是這樣的生活,她後來寫了自己的成名作小說:《風景》,裡面描述的中“河南棚子”即是以此為原型。

1978年,23歲的她考入武漢大學中文系,在學校期間就發表小說和詩歌。

他和她或許不算很正確,但她和他確實真誠和獨立

4年後她畢業分配到湖北電視臺工作。

1987年,32歲的她在《當代作家》1989年3期發表小說《風景》,獲1987-1988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被批評界認為"拉開'新寫實主義'序幕",並因此成為中國"新寫實"派代表作家之一。

2007年,52歲的她當選為省作協主席。2012年,她再次當選省作協主席。

她寫過不少底層人物,像《萬箭穿心》的李寶莉,就是她很喜歡的人物。她大大咧咧,粗糙而沒文化,但遇到大事卻不糊塗,能扛得住事。在這點上,她覺得自己像李寶莉,遇事不會害怕,不會退縮,典型吃軟不吃硬。

在眼下這樣的社會,作為作家,她精神上的痛苦當然有。它們來自看到全社會墮落和潰敗的失望感,看到文化被破壞得難以挽救的悲觀感,還有看到人性之惡已然放大到無以遏止地步的絕望感。

他和她或許不算很正確,但她和他確實真誠和獨立

著名作家遲子建眼裡的她是:開朗、大度,與我一樣貪玩,且也是口無遮攔,笑起來像東北姑娘一樣不秀氣,張著嘴,哈哈哈的,哈哈得臉上的紅暈像朝霞一般豔麗。

她愛說,也敢說,不是因為正確,而是因為有底氣和獨立。

她衣著隨意,與她自然灑脫的氣質極為吻合。她愛睡懶覺,上午十點若給她打電話,她準會懨懨無力地責備你擾了她的美夢。而午夜十一時以後,只要遲子建的電話叫了起來,很可能就是她,這時候的她聲音宏亮,就像清晨剛起床似的精力充沛。

她對自己的作品是否得獎、是否暢銷、是否轉載、是否有人評論都看得極淡,確確實實是一個少見名利心、散淡之極的人。

如果一個人無所求,就可以按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和說話,沒什麼可以畏懼。

而不畏懼的前提還因為有為大眾發聲的熱心和自己能考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

她如今住在一套舒適的住房裡。據說樓下有個小花園,栽種了一些桃樹和花草。

黃昏時的她若是放一張藤椅在小花園裡,一邊飲茶,一邊看落日,一邊聽花園蟲子的鳴叫,一定非常愜意。

顯然,她不滿足於愜意卻犬儒的生活,她看到什麼就要表達出什麼,尤其是很多不幸和苦難。

事實上,我對她日記裡的一些描述和說法也有不同看法,但要知道,她寫的東西不是一定要正確,她只是足夠獨立。

她不只是個作家,還是一個像左拉一樣的知識分子;她不只是個女人,還是個堂堂正正能夠堅持自己獨立真誠表達的人。

而像左拉一樣,她也可算是中國社會的良心。

在這個特殊的三八節,特別向這個女人致敬!

他和她或許不算很正確,但她和他確實真誠和獨立


END

作者胖妲己

更多精彩請關注必記本、胖妲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