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連續兩月“破五”食品價格上漲較多

CPI同比漲幅連續兩月“破五”、豬肉價格同比漲幅達135.2%……3月10日,國家統計局發佈的2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數據顯示,當月CPI同比上漲5.2%,較1月份的5.4%回落0.2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司長趙茂宏表示,2月份,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價格走勢形成了較為複雜的衝擊,但隨著黨中央、國務院一系列復工復產、保供穩價等政策措施的實施,價格運行總體平穩,呈現出有漲有降的結構性變化態勢,CPI繼續上漲但漲幅有所回落,其中食品價格上漲較多。

CPI连续两月“破五”食品价格上涨较多

物價無大漲基礎

由於疫情影響,2月份CPI數據為各界高度關注。從同比漲幅看,雖然2月CPI相比1月份的5.4%有小幅下降,但依然處於5%以上的高位。而從環比來看,2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上漲0.8%,漲幅相比1月(1.4%)有所收窄。

從分項數據看,食品價格上漲依然是推高CPI的第一動力。在七大類消費中,除食品菸酒消費外,其他六大類消費價格漲幅都沒有超過5%。由於疫情使得各地交通受到影響,交通和通信類消費價格甚至還出現了同比下降的情況。

趙茂宏表示,2月食品價格上漲較多的主要原因,從供給方面看,主要是各地不同程度實施了交通運輸管控措施,部分地區物流不暢。與此同時,人力短缺造成物資配送難度加大,成本有所上升。此外,部分企業和市場延期開工開市,一些產品生產和供給受到影響,難以及時滿足市場需要。

與此前的趨勢一致,豬肉價格在各類食品中漲幅最為突出。2月數據顯示,豬肉價格連續兩個月處於“三位數增長”水平。這也是半年來第四次出現豬肉價格同比漲幅超過100%的情況,顯示市場供給依然偏緊,再疊加疫情影響,豬肉價格回落尚需時日。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輪物價上漲的過程中,雖然食品價格漲幅比較明顯,但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並沒有隨之“起舞”,同比漲幅從未超過2%,並隨時間推移呈現出波動下降的態勢。2月核心CPI甚至比上月收窄了0.5個百分點,收縮幅度是半年來的最大紀錄。這意味著食品價格的上漲截至目前並沒有傳導到其他領域,物價不存在持續上漲的基礎。

豬肉價格下降尚需時日

2月CPI雖然繼續處於高位運行,但相比上月已出現小幅回落的態勢。未來,CPI同比漲幅是否會繼續收縮?CPI何時才能重回較低位置?

對此,專家認為,當前豬肉仍是決定CPI走勢的最大變量。如果豬肉價格能夠出現下降,那CPI的情況就能得到改善。

經濟學家鄧海清分析認為,在疫情能夠逐步控制的情況下,CPI能否下行仍然取決於豬肉價格同比漲幅。豬肉價格同比有兩部分:一部分是基數,一部分是當前價格。從豬價基數效應看,豬價導致的CPI同比回落需要等到6月份前後,在此之前基數效應難以對CPI產生很強的向下拉動。

從此前一段時間的高頻數據看,豬肉價格仍在持續創出新高,只有豬價出現較大幅度下降,CPI同比漲幅才會明顯回落,而在此之前,大概率會維持緩慢下降趨勢。

在能源消費方面,近期國際油價出現大跌,勢必會影響到國內成品油價格,從而壓低能源領域的物價水平。隆眾資訊分析稱,3月9日國際油價暴跌,創1991年1月以來最大單日百分比跌幅。截至3月9日,原油綜合變化率為負15.54%,預計對應成品油價格下調幅度為570元/噸。

值得注意的是,與CPI同期發佈的2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在上月同比短暫上漲後再次出現下降。這意味著當前工業品價格上漲從而傳導到消費品價格的可能性已相當低,不會出現另一個推動物價持續上漲的重要“推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