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往事:生產隊派到大豐海灘河工任務

讓我們一起傾聽親歷者的故事,感悟歷史中的人、人的歷史……

70年代初插隊二年後,生產隊又被派到河工任務,這次是大豐海灘(如今麋鹿和丹頂鶴保護區)上要開挖王港河入海河道。聽說河工特別苦,但報酬也可觀,每天可補貼2斤玉米記二個工(0.8元左右)。於是就向生產隊報了名。和生產隊其他三個壯勞力一起上陣。生產隊派了唯一的“現代化”工具--二輪大板車,裝了幾根毛竹、挖泥的鐵鍬、扁擔和泥筐,加上幾袋玉米,拖著板車就向東一路幾十裡到王港河海灘。

一望無際的蘆葦灘第一次看見。隊裡幾個壯勞力熟門熟路地動手做準備。用鐮刀砍了很多蘆葦,紮成一梱梱;毛竹就是屋樑,蘆葦壓在毛竹上就成了三角形地蓬,地面上用割的茅草鋪墊被子,人趴下後就能鑽進去。

河工現場人山人海,紅旗招展。工程員測量劃線。我們生產隊的任務寬不過2米,要按一定的坡度與對面的人共同挖出梯形河道。

天矇矇亮就到現場,看著太陽從黃海冉冉升起。一個人挖泥,三個人挑,每擔泥一百多斤。凌晨的海邊還是很冷的,光身一件破棉襖用草繩扎身,天亮渾身汗就脫掉棉襖赤膊上陣。肩膀先是紅接著是紫,血泡破了還壓著泥擔鑽心的疼。但已經沒有退路。

工地上經常聽見打架聲怒罵聲,那是進度遲緩的一方泥土塌方到別人地段上。同行特別照顧我,儘可能讓我挖土他們挑。人工河道漸漸成形,人生中最苦力的一段日子終於快結束。每天補貼的2斤玉米實際上都伴著鹹菜進了肚子。

河工結束後回了趟家,血紫的肩膀不小心被媽看見,引得媽淚汪汪。

知青往事:生產隊派到大豐海灘河工任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