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淪為“卡奴”?

那些還不起信用卡債務或者每月收入的大部分都要用來填補信用卡窟窿的人通常會被稱為卡奴。一般的觀點會認為,這一群體的出現導源於其不良的消費習慣,但如果稍微留意一下網絡社區那些自稱為卡奴人士的自述,會不難發現問題並沒有那麼簡單。他們大多會將自己的悲慘遭遇歸責於銀行的唯利是圖和善耍手段。

那麼大量卡奴產生的原因究竟為何呢?文章想從用戶和銀行的角度試著討論這個問題。

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淪為“卡奴”?

1.持卡人因素

首先人們想到的可能是,問題出在持卡人錯誤的消費理念,不能做到量入為出,養成了盲目、衝動、攀比的消費習慣,最後使得信用卡債務的規模越積越大。

這的確是一部分人陷入信用卡債務危機的原因。但這些人可能只是卡奴中的少數。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盲目消費畢竟是一種不理智不成熟的行為,年輕人為之尚可瞭解,而我們大部分人都是行為正常的社會人,不可能不知道其中的後果。而對於一個成年人來說,一個月消費幾千塊,也不至於會淪落為卡奴的地步。

實際上很多人淪為卡奴並不是因為消費環節出了問題,而是其把信用卡當成套現、取現的融資工具而造成的後果。融資難一直是我們社會存在的一大症結,當人們在碰到買房首付資金不足、生意週轉困難等問題時,就會傾向於利用信用卡來套現、提現。

這裡面的問題是,利用信用卡來融資的人大都還款能力堪憂,違約風險很高,比如借信用卡的錢來湊首付,今後不但要還房貸還要還信用卡的錢。

我們都知道在信用卡上借錢的成本並不低,預借現金會產生利息和手續費兩項費用,一般利息會以萬分之五的日利率(約合年化利率18.25%)按日計息,而手續費則會按預借金額的1%~2.5%收取。在如此高利率的壓力下,持卡人很容易陷入借新還舊的泥沼,通往卡奴之路。

還有一部分持卡人淪為卡奴是因為自身的無知。這話怎麼說呢?最近鳳凰網發起的一項信用卡消費類投訴調查結果足可說明問題。

在調查中,華夏銀行、浦發銀行和交通銀行成為被投訴最多的公司,投訴票數分別高達284444票、271422票、151283票。而投訴它們的問題,無非是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扣除年費、利息亂收費、高利貸這些。

其實,所謂的利息亂收費、隨意扣年費,問題未必出在銀行,因為銀行一般對各種收費都有明文規定,只是持卡人對這些收費規則欠缺認識而已。

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淪為“卡奴”?

2.髮卡行因素

大量信用卡用戶淪為卡奴,除了用戶自身的因素外,銀行也要負很大的責任。其責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授信過於寬鬆。從之前爆出的新聞事件來看,一個月薪幾千的普通上班族可能一手握著幾十張信用卡,而這些卡的額度合計可能達到數十萬乃至上百萬。過於寬鬆的授信增加了信用卡違約的發生幾率,給卡奴的出現提供了機會。

第二,利率、收費高。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各路銀行大舉發放信用卡,且不吝惜授信額度,不是沒有其道理的。因為一旦用戶出現違約或者暫時還不起而申請分期和最低還款額還款時,銀行便可從中收取違約金、手續費和利息等各項費用,這些費用折算成綜合利率一般能達到20%甚至更高,而且這些費用會以利滾利的方式增長。這也難怪很多信用卡用戶會把信用卡和高利貸畫上等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