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不達預期、校領導被曝頻繁更換 凱文教育扣非淨利潤連續4年為負暴露流動性風險

中國網財經3月10日訊(記者裡豫李冰岩)近日,凱文教育(002659.SZ)發佈公告,擬通過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方式募集不超過10億元的資金,用於發展青少年素質教育平臺項目。

教育培訓行業的競爭十分激烈,很多企業或機構在進行佈局時都分秒必爭,值得注意的是凱文教育的定增方案在2019年10月12日已經收到證監會的批文,卻一直並未實施,今年初證監會放寬了再融資條件,凱文教育順勢降低了定增門檻,繼續募資10億元擴展業務線。

凱文教育在2016年才開始招生,目前處於投資支出大、經營迴流小,融資需求高的業務發展初期,而且公司目前正在面對規模無法快速增長而固定資產折舊卻持續發生的困難局面,使得公司的淨利潤和流動性持續承壓。

目前,凱文教育旗下兩所學校的招生情況也並不理想,知情人士對記者表示,公司旗下學校在管理上經驗不足,海淀凱文有三位校長在兩年內相繼離職,年級主管頻繁更換,教師的流動性也很高。

折舊高、毛利低業績將持續承壓

凱文教育的前身是江蘇中泰橋樑鋼構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泰橋樑),從2015年開始中泰橋樑及其下設子公司北京文華學信教育投資有限公司運用增資和自身直接投資、定增收購等方式,將北京海淀凱文學校(下稱海淀凱文)和北京市朝陽區凱文學校(下稱朝陽凱文)納入公司體系。一系列資本騰挪之後,2017年中泰橋樑剝離了原來的主營業務,變更為國際教育業務單一主業,2018年1月正式更名為凱文教育。

凱文教育在運營模式上選擇了自建的重資產模式,加上《民辦教育促進法》送審稿中對民辦學校在兼併收購、協議控制等方面的相關約束性規定,將使得本身僅有2所學校的凱文教育,未來不得不面對規模無法快速增長而固定資產折舊卻持續發生的局面,這或將使得公司的淨利潤和流動性持續承壓。

根據凱文教育2019中報數據,在剔除了遞延資產和待攤費用後,公司的有形資產佔總資產的比例達到66%左右。基數龐大的有形資產必然會抬高固定成本,凱文教育當期在包括職工薪酬、折舊攤銷、利息費用和長期待攤費用的攤銷等在內的固定成本佔到營業收入的比例達到46.42%。一般而言,固定成本在短期內很難大幅下降,調控的空間十分有限。

受到成本拖累,凱文教育的扣非淨利潤已經從2016-2019年連續四年為負值。其中,2016年為-9114.42萬元、2017年為-8217.58億元、2018年為-1.06億元。

2月29日,凱文教育公佈了2019年度業績快告,預計報告期內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0.41億元,公司實現扭虧為盈,而上年同期,則是虧損0.98億元。然而,在盈利4100萬的利潤中,包含了2億元的非經常性損益,主要是公司處置了部分資產獲得。因此,若除去這2億元的非經常性損益,凱文教育2019年扣非淨利潤同比下降66.5%為-1.76億元,,仍舊是負值。

回款壓力大流動性風險高企

業績承壓使得公司的經營性現金流回流十分有限。2016年-2019年三季度凱文教育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分別為-3.16億元、-1.8億元和52.88萬元和0.99億元,有明顯好轉的跡象,但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和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卻並不樂觀,截止2019年三季報,上述兩項的數額分別為-6683.11萬元和-2.21萬元。

可以看出,兩所學校目前的經營狀態還尚不足以覆蓋凱文教育的投資支出,公司仍然處於投資支出大、經營迴流小,發展需要依賴融資的發展初期。

因此,公司賬面上還有大量有息負債。截止2019年三季度,凱文教育有2.4億元的應付票據和應付賬款,長期借款高達10.4億元。

在回款有限、債務壓力較大的情況下,很容易陷入流動性風險。為優化資產結構,在業務發展期迅速回籠資金,凱文教育不惜出售旗下資產。2019年10月18日,凱文教育公告稱,擬以非公開協議轉讓方式,出售其所持有的北京市朝陽區寶泉三街46號院1號樓房屋所有權及土地使用權,轉讓價格5.92億元。

招生不理想人員流動頻繁

凱文教育的營收和成本與學生人數密切相關。凱文海淀2016年開始招生,凱文朝陽2017年才開始招生,兩所學校可容納的潛在學生數量僅為5500人左右,與其他可比教育公司比,規模本就相對較小,而且從目前的招生情況來看,人數也並沒有達到預期。

以朝陽凱文為例,朝陽凱文學校涵蓋從小學至高中共12個年級,預計學生全部招滿後的規模為4100人。從彼時的收購預案來看,2017年朝陽凱文的預計招生人數600人,2018年1440人,但目前看來實際結果和預想的相差較遠,2017-2018學年的招生人數僅有200餘人。

據凱文教育2018年年報數據顯示,兩所學校2017-2018學年在校人數746人,2018-2019學年的在校人數1221人,儘管增速不錯,但與預期還有很大差距。

招生不達預期,除了與學校處於創建期品牌打造還需要積累以外,學校管理上經驗不足、生源參差不齊、教學質量遭到質疑或許也是重要原因。

據一位曾在海淀凱文學校供職的教師對記者表示,2016-2018學年,該校行政校長、學術校長和執行校長相繼離職;擔任小學部、中學部主管的外籍教師更換也很頻繁,據該教師稱,在他任職期間,小學部的主管更換過1次,中學部主管至少換過2次。

除學校的管理人員流動頻繁外,普通教師的離職率也很高,上述教師表示,他於2018年6月從海淀凱文離職,截止到他離開學校,他了解到的海淀凱文的離職教師合計多達20餘人,在他離職後,也相繼有教師離開,中外籍都有,但具體的人數並不清楚。

記者追問該教師對海淀凱文學校的一些看法,他表示,由於是新建校,學校管理層或許對國際教育並沒有太多經驗,對課程的設置並不成熟,而且生源不是特別理想,學生質量參差不齊。而且家長投訴比較多,投訴大多針對課程設置、外籍教師教學能力和學校學術的嚴謹性等問題提出的質疑。

針對兩所學校的招生情況、公司募投項目的盈利能力、公司人員流動等問題,記者給凱文教育發去了採訪函,截止發稿並未收到回覆,記者致電公司董秘辦,一位不願具名的工作人員表示,公司目前不接受任何媒體採訪。

對凱文教育的增發事項,中國網財經將持續保持關注。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