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是藝術嗎?

益攝匯


如果把這個問題搬到當代攝影中來討論,未免有點過時。關於攝影是不是藝術的爭論,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就已經變得不是很重要了:無論承認與否,攝影已經成為一種藝術媒介,在展覽中屢見不鮮。

但是,有趣的是“攝影是不是一門藝術”這種問題經常都會被提出來,其實困惑大眾的並不是攝影沒有作為藝術的資格,而是攝影單純作為一種媒介,相比於繪畫雕塑(傳統藝術媒介)來說,缺少一種純粹性。大眾很少會提出來:繪畫是不是藝術,雕塑是不是藝術這種問題,而攝影,在各種方面,較之於之前的兩種媒介,無論在創作,歷史或是使用的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別,因此在前期,攝影作為一種新興媒介,確實在藝術與非藝術之間遊蕩。即使關於”攝影是否是藝術”這個問題,大的討論已經結束了,但是攝影確實作為一種較年輕的藝術媒介,具有完全不同的發展軌跡。

因此,在當今這個環境下,討論攝影是不是一門藝術這個問題,更適合作為一種歷史回顧:回頭看在過去的討論中,攝影是如何被承認或被排斥的。而另一個方面,還可以考慮之前提到的,攝影到底與大眾易接受的傳統藝術媒介之間有什麼不同。

對於這場討論的起點,就應該追述到攝影發明之初。現在公認的攝影之父是達蓋爾。達蓋爾對於攝影最初的目的,即是用來作為單純的記錄媒介。記錄這個功能,即使到現在,也依然是攝影作為其媒介生存的一個主要原因之一。在發展之初,藝術家會運用攝影作為一種工具而非一種藝術介質進行創作:即畫家常常會藉助照片來幫助自己的繪畫。記錄的功能將攝影規劃為一類工具,而工具就如同畫家的畫筆與帆布一樣,無法與最後的藝術成品相提並論。

而另一方面,攝影即使作為一種記錄工具,對於繪畫,在其誕生之初,也具有一定威脅。 Baudelaire在1859年時,形容攝影是“art’smost mortal enemy”。 攝影簡化了創作的步驟,降低了門檻,而此時,若將攝影當作一種藝術介質的話,無意就是等同於降低藝術的門檻。舉例而言,肖像在攝影出現之前,僅作為貴族王室與富人才能擁有的特權;一副好的肖像畫,是對藝術工匠技術的考驗。而攝影則突然簡化了這一切。想較之於繪畫,攝影操作簡單,十年的繪畫練習,甚至比不過半分鐘的曝光(攝影在發明之初速度都很慢)。並且成本的大幅下降,將肖像的成本貶了下去。肖像不再是特權的象徵,而肖像畫匠們也在那一時刻面臨了巨大的威脅。

但即使攝影作為一個闖入者,在一開始受到各方面的排斥,仍然有一些攝影師堅信,攝影能作為一種單獨的媒介,成為藝術作品。

在現代攝影中(現代泛指在1950年之前,之後稱為當代),有兩個不同的攝影風格值得介紹,分別是Pictorialism與Straight Photography。作為兩種相對獨立的風格,Pictorialism較之於Straight,歷史要稍微長一點,但也是相互影響的。

Pictorialist是較早堅持攝影作為一種藝術媒介,需要擺脫攝影最初的使命,即單純的記錄工具。Pictorialism的風格並非很統一,但大體上拋棄了攝影作品固有的清晰和精準的細節,轉而投入一種更加模糊而具有詩意的環境之中。雖然Pictorialism堅持攝影是一種藝術媒介,但觀察其作品不難發現攝影師們其實在努力的向繪畫在討好。攝影師步入的靜物或肖像,更多相似於傳統繪畫中的物體。而即使是在日常生活中的攝影,也因為刻意的在攝影或後期時降低其清晰度,從而讓照片更加神秘與模凌兩可,變得與繪畫相似。因此Pictorialist雖然在努力將攝影向藝術靠攏,但其實是在步繪畫的後塵,而並非自身獨立出來。

Straight Photography較之於Pictorialism則較晚一些。Straight中的攝影師則重新考慮攝影本身的特點:細節與還原度。這兩個被Pictorialism拋棄的東西被Straight攝影師們重新撿了回來。“真實”與“客觀”,這兩個東西是大部分Straight攝影師追求的。其中不乏有Ansel Adams與Berenice Abbott這類攝影師。攝影迴歸了其記錄的功能。但較之於之前的Pictorialism,straight攝影師並不是更加中意作品是否是成為一種藝術媒介。但這樣的策略卻讓攝影作為一種媒介慢慢的脫離傳統藝術媒介的影響,而更加獨立。

當然,即使在Straight與Pictorialism的分類之下,仍有很多的不同的攝影思想,在其之外也有很多攝影方式。攝影廣泛的發展方向和大部分學科相似,能歸納出來的僅是一個較大的方向罷了。不過儘管有一部分攝影師堅持講攝影作為一種藝術媒介進行創作,攝影,如同當今形式一樣,在二戰之前,仍分為商業攝影與藝術攝影。之前所提到的Straight與Pictorialism大部分是作為藝術攝影的一部分,而另一方面,如果說藝術攝影還存在是否應該算在藝術行列之中存在爭論的話,那麼商業攝影在很長一段時間則基本上沒有什麼大的討論價值。當然,攝影也沒有在一夜之間就成為藝術媒介。攝影受更多人認可為藝術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成立於1929年,但直到Beaumont Newhall來到MoMA之前,MoMA並未有任何策劃人是專門負責攝影的。換句話說,攝影對於博物館來說,是一個完全新穎的東西:如何放置作品,如何介紹分類,攝影作為一種新的介質並沒有獨立出來考慮;MoMA並沒有將攝影作為一個嚴肅的媒介,至少在Newhall來之前,認真對待。在那個時候而言,繪畫與雕塑仍然是主要參展作品。

Newhall本身是一個業餘攝影師,不過較之於他的作品,他對攝影的評論與策展有更大的作用。Newhall編輯的《攝影史》是第一本將攝影作為藝術來介紹的歷史書籍。而在他的任期之間,他在MoMA中策劃了許多展覽,包括如達蓋爾的作品,甚至是雜誌上的攝影作品(即商業攝影)帶到了博物館中。商業攝影的地位較之於之前僅是作為工具而言慢慢的有了變化,而在1955年,當Edward Steichen接任MoMA攝影策劃人之後,商業攝影可謂在藝術圈中達到了其巔峰狀態,而Steichen為雜誌攝影所辦的那一場展名為 The Family of Man。值得一提的是,當這些雜誌攝影搬到了博物館中之後,明顯的一個區別即在於取消了對照片的描述。當這些照片的前身是作為新聞亦或是時尚的一部分時,當其在藝術館中轉化為藝術品時,其文字的那一部分消失了。

關於攝影是否是藝術的討論,在後來逐漸多的藝術家選擇接受這種介質,以及本身在現代藝術後期與當代藝術前期,藝術家評論家對於藝術本身的定義與理解在重新塑造的過程中,攝影被容納為了藝術的一部分。當然,攝影在當代藝術的大環境下,商業與藝術之間的界限較之於現代藝術中更大,若作為單純的商業攝影(例如時尚雜誌攝影),很難以說是準確的藝術品。而攝影本身與其他媒介的界限也越來越模糊,即媒介之間相互的借鑑與融合:攝影與繪畫,或與行為藝術,亦或是雕塑。當代藝術本身,較之於現代藝術,並沒有對於媒介本身有偏執情緒,也逐漸脫離形式主義的影響,而攝影作為一種手段而非在以攝影作為攝影本身這種目的在進行創作,因此攝影在某種程度上與繪畫與雕塑具有相同的創作地位。

攝影在最初作為一種複製現實的工具到成為一種藝術工具,其矛盾的中心就在於攝影本身的客觀與主觀之間的關係。藝術作為強調主觀表達需要具備作者本身的標記在上面。因此攝影本身雖然能很好的記錄事物,但強調從何角度來記錄事物是其主觀的體現。一個攝影師不會通過在照片上簽名來宣佈作品權,但其作者權在其攝影的物體上常常可以體現,因此現代攝影侷限於“關於什麼的攝影”(photography of something)。但攝影,與繪畫相似,可以撒謊,可以表達,也可以給觀眾帶來情緒影響。

但攝影在歷史方面,其實缺乏一個完整統一的發展方向。之前曾提到過Pictorialism和Straight Photography,但攝影難以歸納出一個完整的運動(較之於繪畫,有印象派,未來主義,等等)。攝影更容易以一群人來定義,即這個工作室這一群人在幹什麼,那一群人在幹什麼,如f64 Group,等等。攝影的廣泛運用讓其純粹性低於繪畫與雕塑。不僅僅是商業攝影或是藝術攝影,甚至手術也要用攝影,肖像也要用攝影,攝影,較之於繪畫,在同一時間難以存在一個大致統一的討論命題。

當然,藝術館作為這場討論背後最大的推手,將攝影最後“毫無疑問”地歸納進了藝術的行列之中,也如同其他媒介一樣,藝術館與評論一起將攝影作為一個藝術介質進行了好壞分類與重新定義。攝影已經不存在是否作為藝術在前後考慮,而其作為一種藝術介質,如何是主流,何為好何為壞,是在其,甚至所有新興介質,進入藝術館之後重新的命題。





視覺動態設計師聖卿


看過達芬奇撰寫的手稿的朋友都知道,達芬奇經常在日記本上自己和自己辯論“繪畫究竟是不是一門藝術”,嗯,繪畫大師達芬奇都如此,何況攝影呢?


凡是對於攝影是不是藝術有疑問的,我都建議讀一下達芬奇的手稿,看看達芬奇是如何論證繪畫是一門藝術的!


長期以來,西方社會不把繪畫真的當成一門藝術,在攝影誕生之後,繪畫界同樣不把攝影真的當成一門藝術,直到今天,也仍然有很多人不把攝影真的當成一門藝術。


那麼,攝影究竟是不是一門藝術呢?


這個,就要從藝術究竟是什麼來說起了,不管怎麼說,攝影都是藝術中的一種,這個已經是藝術理論界的一種共識了,不需要再專門進行論證了。


至於我們拍攝的具體某一張照片究竟是不是藝術,這個可能是需要論證的,但是攝影確實是一種藝術門類。


從現代藝術的基本理念來說,任何人都是藝術家,任何物品都是藝術品,任何行為也都是藝術行為,嗯,沒錯,這個確實是非常具有顛覆性的。


簡單點來說,一顆松樹,砍樹的伐木工人只是覺得這是松樹,普通老百姓只是當成柴火而已,而文人墨客卻可以懂得欣賞一顆松樹。


一張再普通的證件照,其實在於懂得欣賞的人看來,也是藝術品,而不併不是實用的證件照。你說呢?


當然,至於藝術的價值有多高,這個就不好說了。


杜尚,21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家,大家可以看看杜尚是如何談藝術的,越瞭解杜尚,你就會越覺得攝影和拍照其實就是一碼事,毫無區別!


對於攝影來說,很多人刻意把攝影和拍照給區分開,其實我覺得是毫無必要的。拍照其實就是攝影,攝影也就是拍照。


不能覺得拍照就是一個貶義詞,不能因為別人叫自己是拍照的就覺得對方在貶低自己或者罵自己,什麼時候你覺得拍照和攝影是一碼事了,你才真正懂得其實攝影真的是一門藝術。


嗯,只有你無所謂攝影和拍照的區別了,你才真正有了藝術的自覺和自信,而不是缺乏底氣和自信。


光線攝影學院


大家好,我是鶴町。作為一名藝術領域的原創作者,在這裡我想簡單的發表一下我個人的觀點,希望可以對您所幫助。


首先藝術在發展的過程中越來越難以定義,在這裡我們只取它最通俗通用的解釋:藝術是通過捕捉與挖掘、感受與分析、整合與運用等方式對客觀或主觀對象進行感知、意識、思維、操作、表達等活動的過程,或是通過感受得到的形式展示出來的階段性結果。

其次攝影在誕生之初,最主要的功能是記錄,它還遠不能顯示出藝術表達的功用。最早進行攝影活動的可以是一群化學家和發明家,他們進行的只是技藝上的探索_如何保留圖像。

最後在攝影技術普及之後,雖然有人大呼:繪畫已死!但是攝影的地位只是作為繪畫的附庸,它是輔助畫家的工具。後來出現的畫意攝影也只是對繪畫效果的模仿。這個時候可以稱它為藝術,也可以稱它為模仿繪畫藝術的工具。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希望可以對你有所幫助,同時也希望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號,我會定期的發表一些和藝術相關的文章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鶴町


優秀的攝影當然是藝術,頂尖的攝影師自然就是藝術家。

很多人認為,“攝影並不能算得上是藝術”。

我說:那是因為你沒有真正見過大師級的攝影作品。

平民攝影不是藝術

有人說“我喜歡攝影”,然後翻著手機相冊裡的幾千張“攝影作品”,找出幾張還算清晰的圖片,遞到我眼前渴望表揚。

“嗯,拍的不錯”——為了不被打,我一般都這麼說。

攝影≠拍照,手機≠單反。專業攝影對攝影器材和攝影師以及攝影目標都有不低的要求。

路過一場好風景,就想拿手機稍微認真咔嚓幾下,這是全世界普通遊客的通病。“老法師”的長焦鏡頭不管是對人對鳥對花草,其實只是設備更高端了一點而已,本質並沒有差別。

但是好的攝影決不能僅僅如此。

攝影可以傳達景物人,但是攝影藝術必須是表達作者的思想和境界。


許嵩歌曲《攝影藝術》

閉上了一隻眼  
開啟攝影的天分  
拍過我的人  
傻笑得多誠懇  
摁下了快門  
曉得心動不長存

攝影大師的偶然藝術

中國黃山金頂上總會聚集一大群長焦短焦定焦小痰盂們,尤其是清晨日出時,烏央烏央的人群裡總有一些三腳架傲然挺立,像是等待吸收光的能量。

延時攝影輔以後期合成,一張張絢爛的黃山日出圖就面世了。

大自然的風光照美則美矣,但那也不是攝影師創造的,頂多算是加工品。

藝術作品是藝術家聯繫實際再昇華創造的產物。

要是遇到陰雨天氣,拍攝不成功就搞砸了一場藝術的行動。千里迢迢趕去拍攝,各種原因都能導致拍攝不成功。

好的照片要靠運氣。

好的照片也是必然。

具備超高能力和豐富經驗的攝影師長著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總能在看似普通的場景裡找到想要表達的精神,選定角度信手一拍就是藝術。

優秀攝影師寧願逃離人群,選擇孤寂,沉下心來思考自己,琢磨作品。


CRAN光影


大家好,首先非常感謝很高興能夠回答你這個問題,在這裡我簡單的發表一下個人的觀點,希望可以對您所幫助。

攝影當然是藝術,還是一項高雅的藝術。為什麼說是雅,因為雅是被大眾所能接受的,俗才是小眾的,這一觀念一直以來都被人們搞反。但是為什麼題主會有這樣的疑問呢?問題就出在這個“雅”上。

攝影的門檻實在太低了,自稱攝影師的人越來越多,大家也知道,一旦人多了,魚龍混雜的人也就多了。這就導致了在外人看來攝影的藝術成分越來越少了。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希望可以對你有所幫助,同時也希望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號。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美學教主


攝影當然是藝術啦!這個還有疑問嗎?不是所有的攝影師都是藝術家,只有在文聯繫統的才是藝術家,(文聯的全稱為: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它分為四個級別即縣文聯、市文聯、省文聯、中國文聯。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有14個全國藝術家團體會員單位,分別為:中國戲劇家協會、中國攝影家協會、中國電影家協會、中國書法家協會、中國音樂家協會、中國雜技家協會、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中國曲藝家協會、中國作家協會、中國舞蹈家協會、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中國文藝志願者協會。中國攝影家協會為中國文聯的團體會員。嚴格的說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可稱藝術家)。

《大漠雄關》

《札達土林》

《胡楊林》

《色達》


攝影佬鄭建文


我認為攝影是藝術。

很多人懷疑攝影與藝術的關聯,認為攝影不是藝術,他們的理由似乎也很充分:按一下快門,現實生活就被捕捉住了,這和攝影家的個人勞動無關,所以攝影不是藝術。

這種觀點在攝影剛誕生的時候非常普遍,而且,在當時的條件下,可能也的確是有道理的。但慢慢地,攝影理念進步了,攝影技術提高了,器材的製造工藝也發達了,攝影與藝術的關係變得越發密切。

第一攝影有賴於精妙的觀察力。別人看不到的東西,攝影家能看到,別人無法發掘的角度,攝影家能巧妙地運用。這就顯示出了攝影家獨特的發現力,它構成了攝影藝術創作的前提。

第二照片和現實生活不是完全一致的。我們可以通過超廣角鏡頭去強化空間的縱深感,而空間本身的縱深感可能很弱。我們可以通過長焦鏡頭去壓縮空間,而現實空間可能縱深感很強。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我們所拍到的,並不是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所能看到的。

綜合以上,所以我認為攝影是藝術,至少是藝術的一種表現形式!



大都紫砂文化


攝影術自發明以來,基本上用在新聞攝影上,也就是實用的領域,大多數的人認為攝影不屬於藝術的範疇。直到20世紀初畫意攝影的出現,它主要是追求作品的意境和形式,其代表者為奧斯卡・古斯塔夫・雷蘭德和亨利・佩奇・羅賓遜。此後各個流派逐漸的發展起來,比如出現了紀實攝影。後來包括即時攝影,純粹主義攝影,另外還出現了抽象攝影,達達主義攝影等流派。不僅如此,攝影種類也在發展,出現了各種分類,如廣告攝影、人物攝影、風景攝影等等。以及在攝影構圖,攝影用光還有色彩的運用等方面的發展,例如畫幅與虛實,前景與背景,色調、線條、光與色彩的表現,還有造型效果這些方面的變化,這些方面的發展使得攝影的藝術氣息更加的濃厚,使得攝影逐漸變成了一門技術與藝術相結合的學科。

簡單來說對於攝影藝術簡單的來說就是光與影的藝術,是指運用照相機以及三腳架等輔助工具和一些技術手段拍攝出具有審美價值的照片。它具有造型性、直觀性、再現性、表現性、瞬間性、永固性等特徵。



審美放映室


儘管照相技術出現不到兩百年曆史,而且在開始一段時期主要還是作為繪畫創作的輔助技術而存在,但是一批又一批具備相當藝術思維的攝影師們,很快在攝影創作中摸索出藝術規律,並拍攝出很多極富藝術感染力的攝影作品。正因如此,攝影也被成為繪畫的“姊妹藝術”,成為一種獨具魅力的藝術表現形式。


正如寫字不一定是書法藝術,畫畫也不一定就是繪畫藝術一樣,並非所有攝影創作都能稱之為藝術的。簡單地說,攝影要稱其為藝術,除了嫻熟的攝影技法,更重要的是必須具備相當的文化藝術修養。

可以這麼說,有沒有文化素養是決定一個攝影愛好者能不能成為真正的攝影師的關鍵因素。文化素養是攝影創作的源泉 ,也是攝影創作的基石。缺少文化底蘊的攝影作品,哪怕設備再先進,技法再純熟,充其量也就是出色的照相技術,很難進入攝影藝術的殿堂。


除了文學修養、哲學思想等文化素養對攝影藝術的影響之外,影響攝影藝術最直接的就是繪畫藝術。攝影愛好者要具有攝影的美學思想,這種美學思維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與繪畫藝術的創作思維息息相關的。

無論是構圖、色調的把控、光影的運用等等,攝影創作的藝術思維大多可以借鑑繪畫藝術的思維模式。因此,我們可以把攝影中的構圖的元素,都看成是一種美的符號,把大自然現實中的的點,面,線條,形體,影調,色彩,看成是各種元素的形象符號。這種源於繪畫藝術的美學思維,逐漸成為了攝影藝術的美學基礎。


唯有具備了成熟的創作思維和專業的美學基礎,並注入攝影者的思想感情,這樣完成的優美的攝影創作,才能真正上升到藝術的高度,散發出獨特的藝術感染力。

所以說,文化藝術的修養才真正是攝影創作的靈魂。 看看陳懷禮、郎靜山等攝影大師的作品,你就能明白攝影藝術與單純的照相技術的本質區別在哪裡。 總的說來就是一句話:沒有文化藝術修養和文化藝術功底,就不可能有攝影藝術。

當然,這也只是驚龍軒一家之言,歡迎與大家一起交流探討。謝謝!


驚龍軒


攝影的涵義是很容易理解的,但什麼是藝術呢?首先要弄清楚這個問題,才能分析攝影和藝術之間的關係。


什麼是藝術


這是理論家們關心的問題,各類《藝術概論》教材裡給出了不同的說法,但悟空問答是一個大眾化的知識分享平臺,用專業的、學術化的語言去定義藝術,毫無必要。

有人說藝術是內容與形式的結合,我不認同這個觀點,有些藝術是沒有內容的,比如書法,隨便寫什麼,它無非是線條的舞動而已。書法是一種純形式的藝術,我堅持這個觀點。

在我看來,藝術首先表現為一種形式感,沒有形式感的創造物是不能成為藝術的。

什麼叫形式感呢?

比如,女生喜歡燙捲髮,“卷”就是一種形式感。你問那些女生,“卷”有什麼寓意嗎,她是說不出來的。她們頂多告訴你:捲髮好看呀!

好看,就是形式感。

有些時候,真的不要過度地追求意義,有漂亮的外形,能給人以視覺上的愉悅,這就很不錯了。

當然,如果你能實現形式與意義的結合,那會更好。但這種意義不能是生搬硬套的,它必須和形式實現有機的融合。我們提倡用藝術關注生活、關注現實,但如果一味地用藝術去歌頌什麼,可能就不符合藝術的本質了。

藝術,要追求美,也要追求真實。這裡的真實不是指藝術品要和現實生活長得一模一樣(那樣其實就不藝術了),而是指不能給人以虛假、彆扭的感覺,這種感覺是什麼,還需要結合很多案例才能說清楚。


攝影是藝術嗎


很多人懷疑攝影與藝術的關聯,認為攝影不是藝術,他們的理由似乎也很充分:按一下快門,現實生活就被捕捉住了,這和攝影家的個人勞動無關,所以攝影不是藝術。

這種觀點在攝影剛誕生的時候非常普遍,而且,在當時的條件下,可能也的確是有道理的。但慢慢地,攝影理念進步了,攝影技術提高了,器材的製造工藝也發達了,攝影與藝術的關係變得越發密切。


攝影師運用低速快門+追隨拍攝的技法,拍到了這幅動靜結合效果非常強烈的照片


首先,攝影有賴於精妙的觀察力。別人看不到的東西,攝影家能看到,別人無法發掘的角度,攝影家能巧妙地運用。這就顯示出了攝影家獨特的發現力,它構成了攝影藝術創作的前提。

其次,照片和現實生活不是完全一致的。我們可以通過超廣角鏡頭去強化空間的縱深感,而空間本身的縱深感可能很弱。我們可以通過長焦鏡頭去壓縮空間,而現實空間可能縱深感很強。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我們所拍到的,並不是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所能看到的。


攝影師運用高速閃光燈,拍到了櫻桃落入牛奶的瞬間,這種瞬間用肉眼是不可能看到的


再比如,我們通過慢速快門,可以拍到動靜結合的虛化效果,通過超高速快門,可以拍到子彈穿越蘋果的畫面,這些東西用肉眼都看不到,因此我們可以說,它們也是藝術的。當然,這種藝術是拜技術所賜。

第三,還有一些攝影作品來自作者的想象,攝影師在大腦中設計出一幅畫面,然後通過各種技巧和素材去實現它,這種作品的創作元素更為豐富,藝術性其實更強。


總結


我不太明確題主問這個問題的目的是什麼,是寫論文?還是自己有困惑?如果您還有更為具體的問題,可以和我交流。我在大學裡教攝影理論,自己也開展攝影藝術創作。希望能給您一些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