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綱:南宮憶舊

李智綱:南宮憶舊

人老就懷舊。經歷多了,腦子儲存的就多,印象深刻的經歷,想刪也刪不掉。進入老年之後,逐漸行動不便,還想故地重遊已是困難很多了,今年過完八十歲生日之後,又心血來潮,想再到曾經多次去過的地方走走,想去的就是南宮。

南宮,就是南宮縣,如今已晉升為南宮市。

南宮縣城離我家三十公里,是我除了讀中學的縣城之外,去的最早的縣城。去的最早,二十歲之前,住得時間最長,七八個月,且至今還有老同學生活在南宮。南宮之行就更有實際意義了。

2019年10月15日,秋高氣爽,乘坐好友的高級轎車,一路飛馳在高速公路上,還沒來得及欣賞秋陽下的田園風光,似乎轉眼之間就進了縣城。啊!時速真是太快了,年輕時步行三十公里到南宮曾經走了一整天,後來有車了,也得走三個多小時。真慶幸,老了還享受到新時代的發展成果。

車進市區,朋友說到了南關,想尋找記憶中的南關,早已萬象更新!六十多年前,南關還是農田,哪有這麼多房子?更沒有一座樓房!

六十年前的1959年春節過後,我隨鄉友同行到北京去看望正在北京學習的大哥,路上第一站就是南宮。生活在農村的孩子根本沒有條件出遠門,就連臨近的縣城走一趟也不容易。除了交通不便之外,更重要的是囊中羞澀,進縣城讀書已是盡全家之力了,根本沒有條件外出。大哥來北京學習兩年,我趁機遊走一趟,也是難得的機會。因為我們家離津浦鐵路近 ,選擇衡水上火車是最近便的。第一站到南宮上汽車也是沒辦法之法。那時長途汽車很少,我們家離公路又遠,乾脆就先步行去了南宮。

李智綱:南宮憶舊

正月初是立春前後,北方依然是天寒地凍。我們二人大清早出發,一身厚厚的棉衣、棉褲、棉鞋,帶上過大年準備的乾糧,背上替換的衣服,雖然沒有太重的行李,走在道路不平的鄉間土路上也不輕鬆。出村開始,順著原始的鐵軲轆大車軋過的土路開始串村,經過幾個村莊,由於出門少,看到不同的村莊也覺得新鮮,陽光下映襯著紅彤彤的春聯,還有穿著新鮮衣服的孩子們在街上嬉戲,鄉間過年的氣氛還沒散去,於是,很輕鬆地穿過幾個村莊,進入直線的大公路。踏上公路,路上少了穿街過巷的新鮮,腳下感到了沉重,走不多遠,就開始坐下去歇歇腳。那時通往南宮的大公路,就是現在的106國道,是清一色的土路,若有汽車經過,便塵土飛揚,行人趕緊躲閃,所幸,路上汽車很少,偶然汽車經過,倒也新奇。公路上步行的人最多,有個騎自行車的人飛過,那也是很神奇的事。春節剛過,路邊小店尚未開門,餓了拿出一塊自帶乾糧充飢,想喝口水也找不到,由於進城心切,哪裡還考慮什麼生活條件!路走過一多半,開始邁步吃力了,於是十里一歇,五里一休,到太陽快要落山時,才勉強到達南宮南門長途汽車站。大冷天身上還流著汗,兩腿一步也不想走了,雖然眼看著街上還熱鬧,店鋪開始掌燈,可自己早沒有心思進城觀景了。這時覺得世界上最好的享受就是休息,顧不上別的,就近,找個澡堂子,躺倒便睡了。

第二天,天剛亮就要上汽車站趕路。進了汽車站,看到爭著上汽車的人很多。車來了,原來是一輛貨車,那年月,長途公交車很少,貨車就是加車,有加車也是不錯了。大家擠到貨車露天車廂裡,席地而坐,顧不上天冷,更不怕顛簸,當坐到衡水火車站時,塵土滿身,腿痠腰疼,這就是第一次出遠門坐汽車的親身感受。

第二次進南宮縣是1960年高中畢業後為高考去體檢,其實就是X光透視。因為1958年大躍進時實行並縣,威縣、清河、南宮三縣合併為南宮縣,當時僅有的醫療資源集中到縣城,原來的縣城降為鎮,沒有辦法,只好到九十里外的南宮縣城去了。南宮縣城名氣大,同學們聽到去南宮的事都感到興奮,正好一睹號稱“小北京”的南宮縣城風采。

李智綱:南宮憶舊

走進南宮城裡,同學們覺得眼前一亮,這城裡真的比我們的縣城高檔:街道寬闊,商店林立,青瓦磚牆木門窗,乾淨整潔,街上的人流熙熙攘攘,一派小城市的繁榮景象。大家沒見過大城市,這時才明白,民間相傳的“威縣的城牆,廣宗的大堂,南宮的街,鉅鹿的牌坊”名不虛傳。威縣的城牆青磚築成,我曾見到過四街上的城門洞,依然氣勢恢宏;廣宗縣衙至今保存完好,相傳秦皇大帝病死沙丘,停靈在廣宗大堂,故名氣很大。南宮位於冀南平原東南端,歷史上曾是京畿大道重鎮,交通便利,商業發達。時至1958年大躍進時,三縣合一,又增加了縣城的實力,縣城南門外順城東延又新開一條現代化馬路,至今已成為市區中心地帶。

車進南宮南關外,早有朋友街口迎候。其中兩位老同學,一位是天津美院老同學馬炎增,一位是美院老校友師兄李長振,都是老先生了,一位長我兩歲,一位大我三歲,時年八十有三。看他二位面色紅潤,步履矯健,個個精神煥發,在二位師兄面前,真的不敢再說老了!

車停街口路邊,發現路南邊一大片清水,這在平原市區是少有的。仔細看那一片清水,不是小水池,莫非到了當年南關外的水庫?看周圍,早被周邊房屋圍住,雖然不見老樣子,還是感到親切。細問朋友果然就是當年的八一水庫。

那是1964年10月,我們河北藝術師院(今天津美院)全體師生傾巢而出,來到河北省邢臺市參加“四清運動”。在邢臺市經過一個月的學習和培訓,直接送到地區南宮縣部分村莊,分別住到農村社員(當時還是人民公社)家,吃農家飯,住農家炕頭,和當地工作隊幹部一起參加運動。當年的“四清運動”,舉國上下,轟轟烈烈,像當年土地改革運動一樣,到農村去重新組織階級隊伍,依靠貧下中農,尋找地主富農的階級動向,整頓基層幹部。大專院校師生分批下去參加運動。那時是政治運動高於一切,寧可停課,也必須參加政治運動。師生們到農村熱情很高,不怕吃苦,可大家都沒有工作經驗,到底清什麼?怎麼對待村裡幹部?都說不清。讓原來貧下中農訴階級苦,解放後這麼多年,社會早變了,訴什麼苦?學生們跟著工作隊幹部跑來跑去,直到運動快結束了,要搞“四清”成果展,於是抽調部分學生繪畫專業骨幹和年輕老師集中到縣招待所,繪製一套連環畫、宣傳畫,再複製一套回校參展。幾個月不搞專業了,師生們異常興奮,在招待所趕製作品,雖然勞累,心情很舒暢。

李智綱:南宮憶舊

一日午飯後,天氣炎熱,又沒乘涼的地方,大家想起南關外還有一片水池,邁開雙腳,直奔水庫而去。八一水庫是建在一片空曠的田地邊上,當時修建水庫是大搞水利建設,目的是為常年乾旱的農村田地儲水,根本沒想到為人們的游泳的需求。我們不管那些,看到一片水就想到游泳,真是急渴的感覺!中午時分,眼看四周靜悄悄,而眼前那一片清水看著十分誘人,遠比城市裡的游泳池乾淨衛生,估計當時縣城裡的人還不習慣游泳,那一片水是非常純淨的。我們走進水庫的邊沿,大家興奮異常,來不及下水前的熱身活動,迅速脫光衣服,一起躍入水中。太陽照射下的清水溫熱適中,水也不太深,大家各顯其能,暢遊水中。一群年輕小夥子,個個體魄健壯,動作輕盈,而水清見底,清澈的庫水裡漂浮著一群白嫩的男士裸體,行動自然流暢,猶如白天鵝戲水,可惜當時沒有攝影攝像,不能記錄下這難得的鏡頭!

大家盡興上岸,在東北角的一塊空地上,一群二十歲左右的青春小夥子們,渾身一絲不掛地晾曬在陽光之下,多麼靚麗!大家一起歡呼跳躍,盡情歌唱,忘記了一切,似乎這一刻只有我們幸福地存在!五十五年之後,依然忘不了這難忘的一幕!遺憾的是,這個盡興的一刻只有過這一次,很快我們就返回天津上學了。

我畢業後工作於邢臺市,南宮是地區管轄縣,自然去南宮縣的機會很多,其中還專門回到參加“四清”的村裡走訪過一次。時光不留人,幾十年的變化早已今非昔比,但是,值得回味的記憶,還是早期青春的經歷。南宮變了,變成市了,早已找不到當年的感覺,只有城西那座始建於東漢時期的千年古塔,閱盡人間冷暖,依然屹立在冀南平原的大地上。

2019年12月16日

於海南清水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