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灯笼高高挂》或死或疯,或痴或怨,权利是罪魁祸首

如果有人问,中国籍世界级导演前三名是哪几位?我想张艺谋导演一定位列其中,尤其是经2008年北京奥运会一战,张艺谋的地位一跃至“国师”级别。可是在他地位的上升的同时,与此同步的是大家对他作品的评价,在上升的背景下反而有所下降。

有人说张艺谋导演的作品越来越商业化。

也有人说他是为了拿奖,越来越迎合西方人的审美标准。

更有甚者说他江郎才尽,已拿不出叫座的作品。

这些个评价大部分是基于张艺谋最近几年的影视作品,反观他早期所拍的电影,无一不连连称赞,拍手叫绝。

尤其是他早期的红色三部曲《菊豆》、《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更是在影视圈获得一致的赞誉,在这三部红色电影中《大红灯笼高高挂》以压倒式的优势成为张艺谋的巅峰之作。今天我就带大家来解读一下这部发生在深宅大院内,“情欲的纠缠,自我的压抑,人性的善恶,女性的悲苦”的电影。

《大红灯笼高高挂》或死或疯,或痴或怨,权利是罪魁祸首

故事情节

  • 民国年间,某镇坐落着一个城堡一样的陈府。财主陈佐千已有太太毓如、二姨太卓云和三姨太梅珊。19岁的女大学生颂莲因家中变故被迫辍学嫁入陈府,成为陈老爷的四姨太。陈府的规矩,当陈老爷要到哪房姨太处过夜,该姨太房门前从就会高高挂起一个大红灯笼;但若犯了错事得罪老爷,就会被“封灯”,用黑布套包上红灯笼高高挂起,以示不再被受恩宠。逐渐失宠的颂莲为夺势,假装怀孕,使自己门前挂起了日夜不熄的“长明灯”。但雁儿为她洗衣服时发现了了真相,并将此事密告给二姨太卓云,颂莲被“封灯”。不久后,颂莲抓到了雁儿私藏旧灯笼的把柄,将此事揭发出来。雁儿跪在雪地上却始终不肯认错,最终死去。雁儿的死令颂莲精神恍惚、日渐消沉,经常借酒浇愁。一次酒醉后,她无意中说破了三姨太梅珊与高医生私通的秘密。梅珊于是被吊死在陈府角楼小屋中。颂莲精神崩溃,成了疯子。次年春天,陈府又迎来了第五房姨太太,已经疯了的颂莲穿着女学生装在陈府游荡。

----我是故事情节和影评的分界线----

影评

悲剧之所以为悲剧,是因为悲剧下总有那么一抹残红,血一样的现实,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讲述了深宅大院内情欲的纠缠,自我的压抑,人性的善恶,女性的悲苦。借着乔家大院的深邃、大红灯笼高高挂等场景布置反衬出富贵气象之下的冷峻,森严和腐朽。

女主颂莲初入大院与这里四面高墙形成了一个“囚”字,也正是这个字注定了她悲惨的结局。

在那个年代,人命如草芥,规矩都是上面人为自己利益立下的。

俗语有云:“一入侯门深似海”讲的就是封建礼教下的所谓的大户人家太太,看似衣食无忧,其实更像是任人摆布的玩具,除了伺候“老爷”就是为夫家绵延子嗣。

女人多的地方是非多,尤其是仅有一个老爷,都想获得独得恩宠的权利,打破这种囚局就免不了算计,而这样一场谋略战的结局却是算计来算计去,到头来死的死,疯的疯......

《大红灯笼高高挂》或死或疯,或痴或怨,权利是罪魁祸首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谁都不是赢家,所有人都成为了权利下的牺牲品。

1.大太太,陈府的的正妻,却随着年华的老去,风韵的不在,在这场权利的争斗中,失去了优势,余生只能与古佛青灯相伴。

2.二太太,卓云,陈府的妾,育有一女,却痴心想再孕育一子,在这场权利的纷争中打个翻身仗。她明白什么是“只闻新人笑,不见旧人哭”的痛苦。

新人一进门就笼络人心,好借新人之势满足自己的欲望,可悲的是直到影片的结束她都再无所出。

3.三太太,梅珊,陈府的妾,育有一子,戏子出身。她恃宠而骄,不懂得拉拢人心,新人刚进门就给她了个下马威。

在这场权利的争斗中,耐不住寂寞,与陈府私人医生苟合,最终落得个被权利的统治者处死的结果。

4.四太太,颂莲,陈府的妾,洋学生。从一开始的高傲、不屑到为满足私欲,不惜用最拙劣的手段「 假怀孕」来获得这可悲的权利。

后因事情败落,被封了灯,又因目睹梅珊的死,最终落得个疯了的结局。

这可怜的权利恰恰是上面的人对下面的人一种施舍,而这些个女人却为了这可悲的施舍,斗得你死我活。

《大红灯笼高高挂》或死或疯,或痴或怨,权利是罪魁祸首

这部电影改编自著名作家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有朋友甚是好奇,张艺谋导演是从哪几个方面改编的呢?

1.故事发生地点

小说《妻妾成群》发生在苏州园林,烟雨蒙蒙的江南一带。

电影却将故事发生的地点搬至山西乔家大院,一个庄严肃杀的深宅大院。

原著发生的地点虽是江南,作者不是写的江南阳光明媚,一片阳光掩映,而写的是这片阳光掩映下的糜烂腐朽,这是一种透过文字产生的一种气息。

张艺谋导演为了能以画面凸显出这种气息,将故事发生的地点由苏州园林搬至山西祁县乔家大院。

借着乔家大院的等级森明,深邃可怖,再搭配上掌灯灭灯给观众一种视觉冲击。将小说所传达的女性的悲惨通过大红灯笼瞬息的变化直白的呈现给观众。

《大红灯笼高高挂》或死或疯,或痴或怨,权利是罪魁祸首

2.添加了新意象手段

电影将红灯笼和锤脚添加进作品,两者均没有出现在原著小说里,两者也均不是中国传统的民俗,而是张艺谋导演后期杜撰出来的。

原著小说里所有细致的故事情节,电影里没有办法完全表达出来,它没有那么强大的空间,但为达到夫权的一种象征,象征着这种权利对女人的压迫,显示出陈老爷对陈府的控制力的目的,张艺谋导演将这种权利的象征不是通过简单的陈述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具象产生意象,让观众不是听明白而是看明白。

《大红灯笼高高挂》或死或疯,或痴或怨,权利是罪魁祸首

3.人物上的改变

原著小说主人公颂莲原本是一个反抗的形象,是新时代的女性,她对这里的一切十分的不屑,甚至有点高傲。而张艺谋导演却把颂莲从一个反抗形象,改编成了顺势而变、攻于心计的那么一个人。

这样的人物形象的改变势必注定颂莲悲剧的命运,迎合了影片一开始的这个“囚”字。

《大红灯笼高高挂》或死或疯,或痴或怨,权利是罪魁祸首

4.情节上的改变

原著有颂莲和陈家大少爷陈飞浦以及顾家大少爷的感情戏码,而张艺谋却将这些细枝末节全部砍掉,只留下围绕陈老爷展开的争风吃醋的这条主线。

在雁儿的死上二者也有区别,原著里雁儿是因为巫蛊之术被陈老爷发现吃草纸而死,而电影雁儿是因为颂莲举报雁儿私自在屋里点灯,被处罚活活冻死。



尾声:影片到此结束了。

或死或疯,或痴或怨都是拜那给予的权利所赐,都输得一败涂地。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在为获得权利而抗争。

有的是为了财产支付自由,

有的是为了婚姻自由,

有的是为了......

我们总是在为获得权利的路上抗争,而这种权利是我们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的,不是那可悲的给予,这样抗争得来的权利是永恒的,是真正的属于我们自己的。

《大红灯笼高高挂》或死或疯,或痴或怨,权利是罪魁祸首

图片和素材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