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舊影〗西門上城外望?西關大街舊貌和褲衩街的前世今生

2019年初,日本京都大學在網上公開展示了一組《華北交通寫真》圖片,有若干涉及保定的舊照。

其中一張圖上說明:站在西城門上向城外眺望。對此表示有點懷疑。如果是站在西門上,鏡頭裡的街道是西關大街,城外的護城河應該比較明顯,且有西門石橋橫跨。但在照片上完全看不到河和橋的蹤跡。

〖保定舊影〗西門上城外望?西關大街舊貌和褲衩街的前世今生

圖1:『西門上城外望』原圖

西門石橋,踞舊城西門外,橫護城河上。原為舊城至火車站唯一之交通孔道,始建年代已無考。

《清苑縣誌》記載:『年久傾圮,明萬曆年間知縣王政重修,付使劉行素記。』疊條石為墩,砌方石為臺,上覆巨型條石為面,兩側古雕獅頭欄柱,實心欄板。

也有另一種說法,這條街是西關大街沒錯,但鏡頭方向是東向,拍攝位置是褲衩街,遠處隱約可見城牆輪廓。因為西關大街並不完全是一條直線,在民國以前,離火車站大概幾百米的地方,往西北方向有明顯的拐彎。這樣圖中看到的情況,似乎與實際是相符的。

〖保定舊影〗西門上城外望?西關大街舊貌和褲衩街的前世今生

圖2:圖1放大後觀察

然而,這片街區在民國年間發生過一次比較顯著的改變。1917年,直隸發生特大水災,京畿水災善後處特設工賑局籌辦工程,次年修建『新開路』作為時任省長曹錕的工賑成果,也就是今天的站前街。

同樣是在西關大街向西北轉彎的位置,向西南方向直通火車站。西北和西南向兩條岔路與西關大街主路呈『丫』字型,『褲衩街』也因此在民間流傳。

日寇投降後,新開路改作『復興路』,解放後改稱『光華路西街』,至1981年又改回西關大街。2000年代初,隨著拆遷改造,西關大街直衝西打通,西南向的一段正式改叫『站前街』。

〖保定舊影〗西門上城外望?西關大街舊貌和褲衩街的前世今生

圖3:褲衩街西南向岔路,闢於1918年的『新開路』

〖保定舊影〗西門上城外望?西關大街舊貌和褲衩街的前世今生

圖4:褲衩街舊照,西北向岔路、北三衚衕南口

〖保定舊影〗西門上城外望?西關大街舊貌和褲衩街的前世今生

圖5:褲衩街今貌:民宅已拆建住宅樓和建華路批發市場,粗壯的梧桐樹愈加茂盛

再回頭看這張舊照,日本人拍攝時間至早為1937年後,那麼當時新開路早已存在。但圖中似乎又看不太出來新開路的走向。或許跟角度有關,也或許這並不是褲衩街的位置。不知道圖上是否還有其它線索可參考。

〖保定舊影〗西門上城外望?西關大街舊貌和褲衩街的前世今生

圖6:站前街在圖中的位置

不過對比兩種說法,褲衩街東向拍攝更可靠一些。日本人標註的『西門上城外望』,大概是當事人記錯了吧。

拋開拍攝位置的問題,我們還是可以一睹民國保定的城市風貌。硬山頂中式民居遍佈,西關大街上人流和店鋪相對密集。在上世紀末,這一帶仍然留存著一些民國建築。

〖保定舊影〗西門上城外望?西關大街舊貌和褲衩街的前世今生

圖7:站前街(新開路)九十年代風貌

〖保定舊影〗西門上城外望?西關大街舊貌和褲衩街的前世今生

圖8:站前街今貌,疑似改造成臨時建築

這一帶曾經的商業繁榮,因為火車站和建華路批發市場的存在,延續至今。只是老街風貌已完全變了模樣。不僅沿街舊建消失殆盡,商戶門前機動車停放無序,堵車基本是常態。表面的繁榮,難以掩蓋嘈雜與混亂的現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