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五”食麵餃 各地不同俗

“初五”吃餃子,民俗專家表示可做“老鼠餃子”,寓意“鼠咬天開”

“破五”食面饺 各地不同俗
“破五”食面饺 各地不同俗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舊時,從除夕到大年初四有許多講究和禁忌,如不準動尺剪,不準做針線,不準生米、生面和生菜下鍋……而到了初五,這些禁忌即告解除,故稱“破五”。這一天也是商鋪開市祭財神的日子,不少商戶和家庭聞雞鳴即起,放鞭炮,在招幌上掛紅布,共喝財神酒。在北方大部分地區,至今仍保持著“破五”吃餃子的習俗,意為捏住“小人嘴”,而各地餃子的吃法也大有不同。

“老鼠餃子”才正宗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的《奉天通志》記載:“初五日,俗呼為‘破五’,皆食麵餃,曰‘捏破’。”《海城縣誌》也載有:“初五日,俗稱‘破五’。家家食蒸餃,曰‘捏破五’。”可見,吃餃子是大部分北方地區的“破五”食俗。按照舊時習俗,初五要連續吃“水餃子”五日,不過如今也不會這麼講究了。

初五包餃子也稱“捏小人嘴”,因為包餃子時要用手一下下地沿著餃子邊捏。民俗學者王娟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破五”吃的餃子,餃子邊兒要捲起來,做成“老鼠餃子”,寓意“鼠咬天開”。有一種說法認為是老鼠將混沌一片的天地咬出了縫隙,有“破開”的意思。也有部分地區在初五包餃子時要把餡剁得足夠響,意為“剁小人”。

“破五”食俗各有不同

不過,“破五”食俗遠不只包餃子,不同地區有不同的食俗。如甘肅一些地區和陝西隴縣,流行初五吃攪團,意為把一切不如意的事情用這種糨糊般的食物粘住或粘掉,也有說法是用攪團來“填窮坑”。

在山西翼城地區,初五則流行煮刀切面吃,叫做“切五鬼”。在山東臨沂、鄒城等地,初五既可以吃餃子,也可以吃麵,當地有“初五吃頓面,一畝打一石”的說法。在山東日照五蓮一帶,初五還有個習俗叫“烙螞蟻爪”,實質就是吃炸年糕,以來年“防螞蟻入室”。

在蘇州地區,初五則要吃路頭糕和路頭面。路頭糕是薺菜炒年糕,隱喻年年高興;路頭面即麵條,意祝當地財神、路神長壽。

北京

花邊餃子寓意順當

在北京及周邊地區,“破五”餃子講究吃全肉餡兒的花邊餃子。古時初五是“牛”日,即休息四日以後破土動工,預示著春耕即將開始。初一到初四,一般吃素居多,初五開始可以破素吃葷了。

老北京人還講究肉餡兒一定要自己剁,寓意把不順的東西都“剁”沒了。在包餃子時,要用手一下挨一下地沿著餃子邊捏,捏成花邊餃子,俗稱“捏小人嘴”,據說這樣可以規避周圍讒言,除掉“小人”,在新的一年裡順順當當。

關於花邊餃子的另一種說法是,花邊和古代的元寶有些相似,所以“破五”吃花邊餃子還寓意在新的一年增加財富,日子紅紅火火。

陝西鳳翔

煮角“不受窮”

在秦人發源地陝西鳳翔,“破五”吃的餃子叫煮角。要前一天夜裡包好,第二天早上煮了吃。有趣的是,當地人在包餃子時要點一支香,先在盛餃子餡的盆上繞來繞去。據當地人稱,這是將“五窮”聚攏過來,然後包起來煮熟吃掉。

在陝西關中一帶, 因餃子形似“元寶”,因此初五吃餃子還有“不受窮”的說法。而在在陝西宜川地區,初五這天中午吃餛飩,且一定要吃飽,意為一生不捱餓,當地俗稱“填窮”。

天津

剁響餃子餡“防小人”

在天津,初五也離不開吃餃子。與北京不同的是,天津人在這一天吃的是素餃子,象徵新的一年素素靜靜、無病無災。在剁菜餡兒時一定要剁得叮噹響,讓街坊四鄰聽見,表示主人正在剁“小人”。

天津老理兒認為,生活中的種種不順都是“小人”作祟,只有除掉“小人”,來年才會順順利利。

山東膠東

煮“破”水餃圖吉利

在山東膠東一帶,商家“破五”開市對吃餃子很有講究,煮水餃時要故意煮破幾個,商鋪掌櫃會在廚房外高聲問:“夥計,元寶掙了沒?”夥計回答“掙了”,以此圖吉利。

而從初五開始,當地商家也最忌諱說“賠”“散”之類的話。因當地方言蒜的發音與“散”相同,因此蒜泥要稱“義合菜”。

江蘇徐州

吃元寶狀“大角子”

江蘇徐州地區把正月初五稱為“五忙”,這天早晨要放炮迎神,焚香擺供品,至晚上再供一次。此後每天早晚均須供神一次,延續至正月十五方結束。

“五忙”時,徐州部分地區要吃“大角子”,也稱“菜角子”,即元寶狀的大個餃子,當地人也稱其為“大包子”。製作時,多將上一年的乾菜、蘿蔔纓子等,配上粉絲、香乾等做成餡,也有用豆沙或白糖做餡的甜角子。(記者 劉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