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堅持跑十公里,二十年以後他們的膝關節會怎樣?

跑者博士


二十年後不知道,本人目前跑齡三年。身邊有十多年跑齡的,他們並不是天天跑,一星期至少一天跑休,但每個月跑量300公里以上。據我所知,他們身體無恙,膝蓋也沒毛病,偶爾受傷自己也能調整恢復過來。

往住調侃跑步廢膝蓋的基本都是不跑步的。

68歲的張民毅已經跑了幾十年,上個月才去跑了北京馬拉松2小時45分完賽全馬,還有70歲的關老爺子……

如今馬拉松第一人基普喬格,生於1984年19歲開始跑步,1982年的貝克勒也是19歲開始跑步,1984年的博爾特04年正式成為職業運動員……他們都還在繼續打破記錄,沒有坐輪椅!!


丫頭是個片子


我跑步到體育館有一個跑友已經跑了二十多年了,現在還在跑著,他也很少參加比賽,每次跑步八到十公里。跑步這麼多年已經成為生活中的一部了。對於大部分的朋友來說一般跑步建議是在十公里以內,時間的話是在一個小時之內。因為每個人跑步的天分不同所以適合的跑量也不同。有的人可能每次跑十多公里堅持好多年了,一點問題都沒有。也有的人會跑個七八公里跑了不久就會出現傷膝蓋的現象。

出現傷膝蓋的現象,這個和跑步的速度距離還有跑者的體重有關係。

為什麼會有人說跑步傷膝蓋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膝蓋的結構

跑步的時候身體的重量都在膝蓋上,如果跑者的體重偏大的話,還有跑步的時候速度較快,平常跑步的時候運動量太大。這個時候膝蓋承受的重量就更大,已經超過膝蓋平常所承受的能力膝蓋如果長時間超負荷的運轉,容易出現膝蓋疼,跑上了膝蓋的現象。就是為什麼很多專業的運動員退役之後幾乎都會有大大小小不同受傷的原因。這個和專業的運動員平常運動強度也有很大的關係。

聽到一個說法,就是有70%的人跑步時都受過傷,如果你想做剩下的30%的那一部分的人,可以看作者尼克拉斯•羅諾曼夫寫的《跑步,該怎麼跑》。

我曾經跑步也跑傷過一次,關於跑步怎麼避免受傷,有這幾條建議

一跑前要熱身

跑步之前做熱身,這個是建議所有的跑者跑前一定要做的。可以緩解僵硬的肌肉,打開沉睡的關節,讓身體儘快的進入運動狀態,還可以有效地避免在運動出現的扭傷岔氣等一些現象。跑步之前的熱身的話大概十分鐘左右。如果實在不想做熱身的話跑步之前可以先用慢跑代替熱身也是可以。

二,跑步時不要天天跑每週可以休息一到兩天。

跑步的時候不用一個周七天每天都在跑步的路上,要留出休息的時間讓身體得到恢復和緩解。休息的時候可以配合一些低強度的運動一起鍛鍊,像騎自行,車走路,打羽毛球等都可以。也可以在家裡做幾組力量運動。像我個人休息的時候就在家裡做練習啞鈴玲,壺鈴等一些運動。

三,跑步時的速度可以放慢一點,跑量少一點。

像跑馬拉松的人,為什麼會出現有跑崩的現象,而且跑步那現象還不少。其實主要的原因就是剛開始跑步的時候速度放的太快太猛,身體一下子接受不了這種快速運轉的運動狀態。消耗的能量遠遠趕不上恢復的程度。所以自然而然就跑傷了。

四 跑完之後別忘記拉伸

跑完之後的拉伸這個很重要,可以有效地避免運動帶來的痠痛。還能恢復運動的肌肉避免運動損傷。

五,少參加一些比賽

比賽尤其是馬拉松比賽這個都是極限長距離的運動,不管是全碼42.195公里還是半程21公里。這個跑量都非常的大,而且比賽不是光跑步那一天跑就完事兒,主要的是要為比賽而準備的這一段時間,因為要跑馬拉松提前都要經過系統的訓練。所以就這樣訓練訓練著跑量就多瞭如果參加的比賽多的話這個就容易受傷。

我是愛跑步的驕陽琪琪,一個喜歡奔跑,熱愛運動的人!跑步快五年,從跑步小白到跑全馬,體重也從之前200斤瘦到現在的145斤。歡迎大家和我一起堅持跑步,一起運動,一起瘦下來!

獲取更多的跑步和健身知識可以點擊頭像關注我!

如有疑問,歡迎大家在評論中留言!


愛跑步的驕陽琪琪


我50歲了,也剛好跑了二十年,膝蓋一點問題也沒有,偶爾腿上肌肉有點小問題,沒事!!!我的配速也不差吧,好成績還是去年創造的。五公里可能更好,沒有單獨測過,這是十公里的途中跑成績。頭像就是我本人。大家為健康而運動吧!



溫良獻


每天跑十公里,用不上二十年膝關節基本就磨損的很嚴重了,我本人春天打籃球到秋天,四個月左右,去了颳風下雨,很多時候都不能,滿打滿算就能玩幾十條,十幾年過去了,致癌目前有一個都不能太用力了,有些磨損了,更別提天天跑十公里連續跑二十年,這身體肯定吃不消的。

右上角關注幫忙點一下,每天推送有意思有知識的文章給您!

氣血不足的人膝蓋磨損特別快


我們都知道,有些人膝蓋特別抗磨損,而有的人年紀輕輕就不能走太遠的路了。很多人會說,這是體質的問題,其實,這是氣血的問題。

之所以老年人膝蓋容易出現磨損疼痛,是因為人老了以後,氣血不足,營養供應不到膝蓋處,缺乏潤滑的物質,自然不抗磨損。

因此,氣血不足的人,即使年紀輕輕,膝蓋也經不住磨損,會發生積液,水腫等問題,影響關節活動。

正常情況下,年輕人同樣會磨損膝蓋,但氣血充足營養豐富,膝蓋的磨損和恢復基本是相同的,所以過多的運動也不會導致膝蓋疼痛。但歲數大了,或者氣血不足,如脾虛肥胖就會導致氣血供應膝蓋受限,比較容易出現膝蓋磨損嚴重,會有疼痛,腫脹,關節嘎巴嘎巴響等症狀出現。

出現關節磨損以後,如果恢復健康


不管是年輕人還是歲數大的人,如果出現了關節磨損嚴重,走路都困難,此時首先要做的就是減少運動,減少關節的活動,其次就是要減肥,體重大會增加關節的壓力,同時也會因為肥胖所致氣血不足,導致身體不能恢復關節軟組織的營養,影響關節自己的恢復。

另外,熱療也是治療這種磨損的方法之一,烤電或者是熱敷,效果都不錯,需要就是促進血液的循環。

這種病有一個顯著的特徵,就是運動的時候反而不難麼疼,休息一會以後,疼痛就會越來越劇烈,嚴重到不能回彎~

慢跑需要技巧


常年累月的鍛鍊,對於膝蓋的傷害肯定很大,但通過科學的方法,是可以將膝蓋傷害率下降到13%以下。

對於慢跑的人來說,跑步的時候最好是全腳掌著地,最次也要腳尖著地,這樣可以分散膝關節的壓力。

另外。跑步的時候,一定要準備一雙專業的跑步鞋,彈力足,更貼個腳面,讓膝蓋的壓力能降到最低。

喜歡的話,幫忙點一下關注,每天推送有意思有知識的文章給您!


養拉布拉多的老中醫


每天慢跑十公里——傷害大於益處。

必須承認,每天慢跑十公里,對心肺功能、減少脂肪等,有一定的益處。但是同樣不能忽視,這樣的跑法,長期下去,對關節的傷害很大(尤其是膝關節和踝關節的軟骨),關節磨損會比正常情況加快好幾倍,退行性關節炎早期症狀不久就會出現。另外,每天跑,不休息的話,肌肉和骨骼極易過度疲勞而導致無力,進而發生拉傷、扭傷等傷害。就算是專業運動員也不會每天都十公里的練。

建議,縮短距離,每週至休息1--2天,加強營養。





饃王大大


跑步是一項全身性的鍛鍊,不論從心肺功能,肌肉耐力,還是肌肉的爆發力方面都有不錯的鍛鍊,但不是所有的跑步都能得到這些好處,如果跑步姿態不規範,動作要領不正確,就會對身體反而有害。

1、跑步機上跑步,

由於跑步機的特殊原因,在你向前跑步時,跑帶向後快速運轉,這時就會和腳下的力形成一個反向的衝擊力,而這個力最終會落在膝關節上,所以為什麼有些人不習慣跑步機,跑上幾次就會覺得膝關節不舒服,就是這個原因,必須掌握正確的跑步要領,有效的避免關節損傷,其次就是穿專用的跑步鞋,有效的起到緩衝作用。

2、戶外跑,

戶外跑個人覺得要比室內輕鬆些,因為有不同的場景轉換,還有新鮮空氣,最重要的就是腳下沒有跑帶那麼衝擊大,不知你們有這種感覺嗎?

在戶外同樣需要一些好的跑步裝備,訓練傷還是要注意的。


大同戰歌


每天跑步十公里,已堅持十一年,慢跑8一6分鐘/公里,每週跑七天,每天休息23小時足夠了。從來膝蓋沒疼過,更沒受過傷,

慢跑是不會傷膝蓋的

專業運動員運動量大,訓練強度高,如果預熱不夠,拉伸不到位,很可能受傷。

我們業餘跑者,不追求速度,以慢跑為主,一般是不易傷膝蓋的。

我每天跑步十公里,每週跑七次,速度是超慢速,週一為8分鐘/公里,週日是6分鐘/公里,週二到週六是一天比一天快,直至接近6分鐘/公里。而每天第一公里和最後一公里都是接近8分鐘/公里,是超慢速。不用單獨預熱,不用單獨拉伸,第一公里是預熱,最後一公里是拉伸。簡單又科學,40O0天無傷害,膝蓋完美無損。





青春之歌一1942


我跑步二十幾年了,去年剛跑完成都馬拉松,之前每天五六公里。這兩年每天十公里以上!佛系跑者,不追求速度,半馬,全馬關門完賽即可!



張慶路


前兩天在家看電視《發現世界》有個國人參加越野跑一會跑山地 一會又跑沙漠 動不動就是一二百公里 十幾二十幾小時連續不斷[捂臉][大笑]被感動的渾身癢癢特想出門跑跑


伽洛帝


對於多數人來說每天堅持跑十公里是很難完成的,堅持跑二十年者會是個小概率事件。

鍛鍊的目的是強身健體,維持身體的最佳狀態,可以有很多運動方式,每個人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和運動量。

長期的過負荷運動量會對身體有不良的影響,會產生運動傷,作為非職業運動者不必過於追求運動的成績和運動量。

最有可能出現問題的部位就是膝關節了,較多見的是創傷性滑膜炎,半月板損傷,髕骨軟化症,骨性關節炎。到了骨性關節炎階段就變成不可逆性的損傷。

有了問題要儘早診治,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減少運動量,讓疼痛完全緩解。最有效的預防就是科學地跑,循序漸進,量力而為,堅持適合自己的運動量跑。

祝願每個悅跑者都能獲得強大心功能的同時獲得全身的健康,尤其是健康的膝!珍惜~珍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