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汽車產品定義十大趨勢


2020汽車產品定義十大趨勢

今天是很多車企正式復工的第一天,雖然疫情還沒有結束,但該有的工作狀態還是要抓緊找回來的。今天先跟大家分享一下此前在軒轅獎評測過程中的一些思考吧,算是對汽車產品定義當前趨勢的一些總結。濫竽充數,湊了十條,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趨勢一:一切皆想遙控,離車場景大幅增加。基於網絡的遠程啟動空調、代收快遞、哨兵模式等功能正在改變用車方式,而且創造出了真價值。未來將有更多離車場景被定義出來,汽車的內涵會繼續改變。

趨勢二:屏幕仍是內飾佈局的"中心",更多交互因屏幕而變。智能化和網聯化帶來更多的功能,更復雜的人機交互要求。過去十年屏幕始終是人機交互最為關鍵的載體,隨著屏幕尺寸的增大、屏幕數量的增加,內飾佈局也在不斷演變。不僅僅是特斯拉,奔馳的內飾佈局也在不斷向屏幕妥協。短期內屏幕的"核心地位"不會改變。

2020汽車產品定義十大趨勢

趨勢三:用科技感表達高級和年輕化。在設計上不斷提升高級感和年輕化(更貼切的說法其實是時代感)始終是產品設計的主旋律。變革時期,科技感自然是更多人對實現上述目標更加一致的理解和行動。因此我們看到不僅僅屏幕在增多,智能透光表皮、觸控開關、HUD等技術的應用範圍也在快速擴大。與此同時,外觀、內飾的色彩、裝飾紋理選擇也在體現這些主題。

趨勢四:無人駕駛開始脫離級別化,更加場景化。在法律法規體系完善之前,大家糾結L3、L4並沒有真實意義,但把無人駕駛與場景結合更容易激發用戶的共鳴。比如大尺寸車輛的自動泊車,人在車內的意義就小於人在車外的遙控泊車。開過大車的人肯定都對很多停車場的小車位深惡痛絕,這個場景下的功能提升很容易被用戶感受到。

趨勢五:刪除多餘操作步驟,用車傳統正被重新定義。這一趨勢也是由特斯拉推動的,最早把Power按鍵取消的就是他,隨後蔚來也跟隨了這種趨勢。不僅是Power,汽車的多個操作步驟在今天的技術條件下都顯得有些多餘了,比如電車的N檔是否仍有必要也是一個很有趣的話題。省略這些大家習以為常的操作步驟對於塑造新的用戶體驗大有幫助。當然,一切省略必須建立在合理、安全的前提下。

趨勢六:AI擬人化趨勢開始轉向。兩年前蔚來創造出的NOMI著實讓人驚豔,此後也有多家車企跟隨,但始終沒有一種比NOMI更好的設計方案。如今隨著語音識別準確性、識別速度的不斷進步,AI是否還需要具象形象本身就成為一個新的問題了。可以預見,接下來AI將更多向支持的功能和交互性能方向強化,外在設計的作用將不會有兩年前那麼搶眼了。

2020汽車產品定義十大趨勢

趨勢七:OTA比例增大,汽車產品生命週期管理與用戶關係管理的方式正在改變。成功的OTA不僅讓已經售出車輛的產品競爭力可以不斷獲得提升,同時也在改變車企與用戶之間的關係,這種顧客關係管理方式顯然要比CRM更有效。當然,OTA能發揮多大價值取決於架構設計,絕對是一個更大的系統工程。

趨勢八:電子架構的升級已經刻不容緩,架構決定未來。承接上面那一條,要支撐未來產品朝智能化、電動化、網聯化方向持續深度演化,沒有足夠強大的電子架構是做不到的。很快Model Y也快量產了,相信他的新架構會對整個行業產生更加深遠的影響。

趨勢九:幾乎每個級別的尺寸都在增大,更大尺寸帶來更多可能。過去十幾年每個級別的產品尺寸都在加大,例如A級車,已經由2000年初的軸距2600mm左右演變到了今天的2700mm左右。如今的電動化進程會進一步推動更大軸距車長比例的演化,軸距的提升速度會更快,當然車長會被更加嚴格地控制了。更大尺寸確實給設計表達和功能定義帶來更多可能,會更加有利於激發用戶的購買熱情和升級慾望。

趨勢十:提升加速性是更多EV的共識,儘管多數性能已經過剩。這一條確實有些濫竽充數,但確實也是越來越多EV產品的一致行動,儘管這些性能已經過剩了。

以上十條,供大家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