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破不說破

仗義執言和看破不說破產並不矛盾。

看破不說破


仗義執言,亦即通常所說的敢講話、敢發聲,這其中的執言,並非無原則的、不動腦子的隨便說說,不是為了一己私利、也不是逞一時口舌之快,更不是為了發洩憤恨、表達不滿,而是有根有據,擔起該擔起的社會責任,說該說之話、批應批之事、笑可笑之事。

面對紛繁的社會問題和矛盾,需要有真知灼見的開明之士站出來說真話、說實話,以少數人的諤諤,喚醒眾人的昏昏。如果大家都不站出來發聲、呼號,任由不正之風橫行、不良行徑肆虐,終會是人將不人、國將不國。

而看破不說破,則是人際交往的要求和智慧。對於不牽涉原則、不存在大是大非的問題,考慮到對方的面子和自尊,照顧到團結與和諧,自己知道就行了,沒有必要說出來,以顯示所謂的眼明心亮、明察秋毫。

有些時候,兩個人的交往就是彼此都知道,只是不去主動捅破那層窗戶紙而已。不說破,還能繼續交往下去;說破了,輕則讓對方尷尬甚至記恨,重則可能惱羞成怒、當場翻臉,友誼或親情的小船說翻就翻。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友。世上沒有完美的事,更沒有完美的人。人人都是優缺點的集合體,別人有毛病和不足,你也一樣。以欣賞的姿態去對人,多想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古訓,自然就會豁達一些、包容一些,表達之前就會過過腦子。

想法這個東西,藏在腦裡是最安全的,如果說出來,表達的好是思想,表達不好就是兇器,不可不慎。

因此,在友情和親情的經營上,是一項需要用心的藝術技能,絕不是一句簡單的“以心換心”“口直心快”就能涵蓋和解決的。很大程度上,口直是自私的表現,因為口直之人只想到自己的快意,而忘記或忽略了別人的感覺。

嘴巴這個器官,還是要應控制好,否則,不是病從口入,就是禍從口出。


看破不說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