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乒奧運選拔史(2):何智麗落選漢城奧運會,揭開國乒讓球內幕


國乒奧運選拔史(2):何智麗落選漢城奧運會,揭開國乒讓球內幕

何智麗

“中國人的性情是總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須在這裡開一個窗,大家一定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來調和,願意開窗了。”——魯迅。

在整個中國乒乓球隊的奧運選拔歷史上,一直都遵循著一個默認的辦法,那就是:但凡獲得奧運會前一年世乒賽單打冠軍之人、幾乎都會拿到奧林匹克的參賽門票,而且會參加單打項目,這也是為什麼老將馬龍、劉詩雯仍然是今年東京奧運會參賽熱門人選的重要依據。

而再往前推的話,我們會發現馬龍、張繼科、丁寧、王勵勤、郭躍、王楠、劉國樑、孔令輝、鄧亞萍、江嘉良等人無一不在自己世乒賽奪冠的次年搭上了開赴奧運賽場的戰車,但唯獨有一個人例外,而她就是1987年世乒賽的女單冠軍得主,曾經的何智麗、後來的小山智麗。

1988年,何智麗落選漢城奧運會、隨後牽扯出的國乒讓球內幕震驚了整個中國體壇。而如今回頭再看當年那段歷史,涉事雙方絕對不是“非黑即白”的關係——大家都邁出了一系列備受爭議的步伐,最終這些行為導向了一個覆水難收的境地,直教人唏噓不已。

國乒奧運選拔史(2):何智麗落選漢城奧運會,揭開國乒讓球內幕

何智麗

何智麗出生於1964年,是中國乒乓球女隊80年代的一員悍將、日本乒乓球女隊90年代的主力。作為一名運動員,何智麗曾在職業生涯多次摘得各大比賽的桂冠,但再多的金牌似乎都遠不及她當年所涉及的“讓球事件”那樣讓人印象深刻。

1987年新德里世乒賽,何智麗違反教練指示、拒絕在女單比賽中讓球給隊友,最終她雖然奪得冠軍、但卻導致自己在隊內的位置出現大波動,隨後便無緣參加漢城奧運會。這兩件事之間有無聯繫、有多少聯繫我們暫且不談,但經過媒體報道後引起舉國譁然卻是不爭的事實。

奧運會結束後不久,何智麗遠走日本、成為國乒強敵,1994年她代表日本隊連贏鄧亞萍等人、奪得亞運會單打冠軍。一位中國培養的世界冠軍在一句一句“喲西”聲中打敗中國隊選手奪冠,令當時的國人心痛不已。

然而這一系列故事的源頭,卻要從何智麗出生之前說起。

國乒奧運選拔史(2):何智麗落選漢城奧運會,揭開國乒讓球內幕

何智麗

眾所周知,乒乓球是中國的國球,也是中國第一個獲得世界冠軍的運動項目,所以國乒運動員們的一言一行都備受人民群眾的關注,這也使得隊內很早便有出現讓球的傳統,有目的性地規劃比賽結果。

最早至少在1961年的時候,國乒已經開始在世乒賽這樣的大賽中出現讓球,這時的何智麗還未出生。隨後數十年間,中國隊又出現了各種讓球事件,有自己人讓自己人,也有自己人讓外國人;有的是戰術讓球,有的則是非戰術的。

平心而論,中國的乒乓球事業是舉國體制的產物,在許多特殊時間和場合承載了其他項目所沒有的許多功能,所以為國家利益服從特定安排本無可非議,我們不能站在今天體育職業化程度比較高的角度去隨意評價前輩們的付出,那是徹頭徹尾地站著說話不腰疼。

但是隨著時代的變化,國乒在新時期的許多讓球確實有不合時宜之嫌,經常讓許多運動員難以理解,尤其在大家都是中國人的前提下,為什麼隊內之戰也要厚此薄彼?

國乒奧運選拔史(2):何智麗落選漢城奧運會,揭開國乒讓球內幕

何智麗

早在何智麗之前,國乒隊內已經出現了不少的反讓球情緒,但大家最激烈的情緒,也不過是選擇退出、而不是完全與組織撕破臉。但是何智麗極其爭強好勝的性格與80年代末社會思潮的動盪不謀而合,最終導致她拒絕讓球的情況發生。

如今回頭再看何智麗的行為,我們可以肯定她也絕非“一身清白”、完全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因為:

一,何智麗自己在當年的比賽中同樣接受了隊友的讓球,然後轉身便拒絕讓球給隊友,這豈不是享樂在前、吃苦在後;二,何智麗事先答應了讓球,但臨時變卦、打了隊友一個措手不及,最終得利的是自己、被“犧牲”的還是別人。

但話又說回來了,只要讓球仍然普遍存在,那麼運動員又如何能真正掌控自己的比賽?何智麗的人品、道德如何我們不做過多評價,但站在當時的角度看,她若想奪冠,似乎也只有那一條路可以走,否則難道提前告訴教練自己決定不讓了?

國乒奧運選拔史(2):何智麗落選漢城奧運會,揭開國乒讓球內幕

何智麗

世乒賽結束後讓球一事原本還沒有發酵,但落選奧運會終於成為了壓垮何智麗心態的最後一根稻草——雖然國乒方面的人有否認何智麗的落選是因為讓球事件,而本文也不打算深究此事,但重要的一點是:何智麗本人絕對不會這樣想。

作為一位攀登上了世乒賽巔峰的人,何智麗豈會不願爭奪奧運史上的首枚乒乓球項目金牌?但這次她不但沒機會奪冠,而且連在比賽中讓球、或者被讓的機會都沒有了,這又豈會甘心?

不過無論是自我“放逐”不參加國乒集訓,還是媒體宣傳輿論施壓,何智麗最終還是沒獲得國乒的允許、無緣飛赴漢城參加奧運會,最終她做出了人生中的另一個重要決定:徹底脫離培養自己多年的中國隊,不久後更是復出賽場、成為了海外兵團中的一員。

然而故事卻沒有到此結束,因為何智麗沒能獲得在奧運會上讓球或被讓的機會,不代表別人沒有。

國乒奧運選拔史(2):何智麗落選漢城奧運會,揭開國乒讓球內幕

何智麗

漢城奧運會女單半決賽,教練組因為擔心頭號主力焦志敏可能輸給捷克斯洛伐克選手赫拉霍娃,所以命令她讓球給隊友李惠芬。在此之前,焦志敏剛輸了赫拉霍娃一次,而且當時她與李惠芬的半決賽先打,所以為做萬無一失的打算,領導再次做出了讓球的決策。

然而戲劇性的事情在於,赫拉霍娃壓根就沒進決賽,被小將陳靜打掉了。而三、四名決賽,焦志敏卻成功擊敗了赫拉霍娃,重新證明了自己。但遺憾的是,這場球所決出的,僅僅是銅牌的得主而已。

奧運會結束後,焦志敏帶著無盡的遺憾,也和何智麗一樣宣佈退出中國乒乓球隊,後來遠嫁韓國、與名將安宰亨結為夫妻。而她留給乒壇的,還有這麼一段話“八年的國際比賽,我讓了五次球,所以不想再打了。”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種種跡象表明,國乒大規模讓球的傳統即將成為過去,一個新的時代也即將到來。

國乒奧運選拔史(2):何智麗落選漢城奧運會,揭開國乒讓球內幕

焦志敏與丈夫安宰亨

漢城奧運會結束後,國乒是否還存在讓球?這是許多人所關心的問題。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在何智麗世乒賽拒絕讓球、奧運會落選、亞運會奪冠這“三連擊”之後,中國乒乓球隊的比賽確實更加有懸念了,許多老將、功臣都在大賽中被年輕人、新人衝擊,讓觀眾大呼過癮。

不管是有心還是無意、是利己還是為他,何智麗最終在客觀上成為了魯迅先生筆下的那個主張拆掉屋頂的人——她當然拆不掉國乒的屋頂,但的確在客觀上為無數抗拒讓球的運動員們打開了一扇大窗,雖然最後付出的是沉重的代價,以及一個大家都不想看到的結局。

可我們確實無法假設,如果沒有這個結局,後面許多人的故事會是怎樣的版本。

回到文章主線:作為國乒主力的何智麗既然沒有去漢城奧運會,那麼中國隊會派誰參賽?而一位19歲小將又做了什麼,最終讓國乒的戰略佈局發生重大變化?她和何智麗之間又有哪些關聯?這些,我們下一章再說:連載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