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詩歌的寫作如何能給讀者很美的“體驗感”?

凡客紅塵


好,讓我來試著解答一下這個問題。因為這個問題很大,所以需要系統的解答。今天,先讓我從詩歌的源流說起。

我國的詩歌的發展從《詩經》開始,再到《楚辭》,已形成了現實和浪漫兼具的格局。又經過兩漢(含建安)、魏晉、南北朝詩人們的開拓和探索,到唐朝達到頂峰。接下來宋詞和元曲又創輝煌。五四以來,西學東進,有些詩人開始借用西方的詩歌形式寫所謂的白話詩,這就是現代詩的由來。您讀到這裡可能要問:這和問題有關係嗎?我的回答是有,而且是最根本的關係。

為了不再贅述,我在這裡舉兩個我們最熟悉的現代詩人和他們的代表作為例。那便是徐志摩和《再別康橋》、戴望舒和《雨巷》。兩個詩人我們都很熟悉,他們都有很深厚的古詩詞功底。兩首詩我們也很熟悉,甚至都會背。是不是能在這兩首名作中找到古詩詞的影子。所以我在這裡要說的是,倘若您是一個現代詩的創作者,如果沒有深厚的古詩詞功底,想寫出有美感的作品是不可能的,沒有萬一。這就是源流的重要,傳承的重要,是最根本的。

鑑於篇幅有限,問題又太複雜,我今天先解答到這裡。如果以後有機會,再接著解答。再見。


心平氣和7631


我認為,要想給讀者很美的“體驗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是“音樂美”,即韻律有致,朗朗上口,無論是古詩還是現代詩,都講究押韻;二是,“繪畫美”,即語言優美,富有色彩,讓人讀過後腦海裡不自覺地出現一幅美麗的畫卷;三是“建築美”,即結構嚴謹,對仗工整,每一節,一行,都講究字數和格式的對仗。

一直為人稱道的《再別康橋》,就是這“三美”的集大成者。首先,這首詩的“來、彩、娘、漾”等詞尾,都是押韻的;其次,“金柳、豔影、彩虹、青草、星輝斑斕”等詞組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讓人讀過後腦海裡浮想聯翩;最後,全詩7節,每節4行,1、3行稍短,2、4行稍長,對仗工整,很有詩的格律之美。這“三美”結合在一起,就會讓人覺得《再別康橋》有一種很美的“體驗感”。

除了這“三美”,個人感情和貼近生活也是非常重要的,作者要儘可能多些煙火氣,而不是寫一些高深莫測、佶屈聱牙的詞彙,那隻會與讀者產生隔閡。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為什麼引起那麼多的共鳴?餵馬、劈柴、周遊世界、和親人通信、面朝大海等等,這些都是現代人們渴望而很難去做到的事情,用簡單的文字寫出來,讀者就會有一種“感同身受”,自然也就有了很好的體驗感。



磨碟沙的貓


現代詩的寫作想寫好是不容易。詩創作講究靈感、悟性、體驗。它不需要原原本本,清清楚楚,草蛇灰線伏脈千里可以,古典與今典結合也可以。現代詩寫作與其實不如虛,一定要“隔”,讓讀者有歪著頭想一想的空間。假若什麼都告訴讀者,文章恐怕不耐讀,就會失去了一些回味與餘香。我一直很欣賞卞之琳的《寂寞》:

鄉下小孩子怕寂寞,

枕頭邊養一隻蟈蟈;

長大了在城裡操勞,

他買了一個夜明表。

小時候他常常羨豔,

墓草做蟈蟈的家園;

如今他死了三小時,

夜明表還不曾休止。

詩中說小孩子怕寂寞養一隻蟈蟈,長大了到城裡工作,買了一個象徵文明與進步的夜明表。這是一種顯然的對比,蟈蟈還有墓草陪伴,現在他死三個小時,夜明表還不曾休止。或許不斷有前赴後繼的鄉村小孩子羨慕城裡生活,想融入城市,朝九晚五上班,這夜明表既是時間的象徵也是枯燥的體現。機械的重複,心靈越來越單調乏味,所以他深深的寂寞,好像馬爾庫塞說的“單面人”一樣。

卞之琳寫得很好,數個意象的並置把一種現代性體驗表達得淋漓盡致,在規矩與法度中有無限想象空間。因此詩人寫詩一定要隔,一定要拆掉表面的邏輯聯繫,我以為這是寫詩的一個基本規範。

至於還要有很美的體驗感,你不能要求詩人,你得要求你自己有沒有合格或者高明的欣賞感覺,好比動聽的音樂,你也得有應和的心絃,否則就是對牛彈琴。比如穆旦的詩、戴望舒的詩。寫詩是一種高智力行為,欣賞詩也是一種高智商行為。詩人寫詩得心營意造,讀詩也得有高明的眼光、豐富而溼潤的感覺。


民國滋味


“詩者,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是人們對美好事物的嚮往與追求這是很久前看到一段關於解釋現代詩歌的話,而在《文學理論》一書上對現代詩歌的描述則是:詩歌,是最古老的一種文學體裁我想,這裡“最古老”的定義肯定是廣義的,因這指向的詩歌包括古典詩詞和現代詩歌我們都知道,現代詩歌在我們國家發展只有短短數十年曆史然而就是這短短數十年,現代詩歌突飛猛進,取得了很大可以驕傲的成果其間誕生了許多傑出的現代詩人。按詩人何三坡在答記者問時的一句話說“中國的現代詩歌,已經進入盛唐時期”由此可見,現代詩歌在此間快速風靡的人群和熱度,也由此可見,現代詩歌日新月異,正以最快速度和最高水平,爬向另一座更高的山峰!   

下面我就現代詩歌的寫作技巧和手法闡述幾點。

一、語言和意境的運用   

我們都知道,現代詩歌有三個明顯而具體的要素,它們是:語言,意境和韻律由此可見語言和意境對一首現代詩歌有多麼關鍵的作用如果要鑑賞一部現代詩歌的好壞,這兩個因素是首先的,必不可少,也是不能忽略的。語言來自於生活,我們都知道,但任何體裁文章使用的語言,都不是真正在生活裡的語言“藝術來源於生活,更高於生活”,其實這指的也就是任何文學體裁的語言來源於生活,但也“必將高於生活”作為一種詩意化的文學體裁,在語言這方面,就更有著不可言說重要作用和魅力了一部現代詩歌裡,如果語言優雅而別緻,就必定有一些嚼頭和看頭;而如果語言使用不當,就會敗壞整個作品的氛圍和格調至於意境,也就是能渲染作品和氛圍的一些東西,可以是一幅幅打開的畫面,由遠及近,或由近及遠,也可是一種感觸或哲思,禪意也就是說意境的劃分大致兩類:有形和無形,能看得見的物體和畫面,就是有形的意境。

二、韻律和節奏的把握   

凡是接觸過文學的人,我們都知道韻律的意思在古典詩詞裡,韻律的作用十分重要,如果缺少了韻律,或韻律不整,那麼古典詩詞就不能叫詩詞,最好的詩詞也會失去看頭,新文化運動後,在早期的現代詩歌裡,詩人們對韻律的把握非常周到而細緻在早期現代詩歌作品裡,我們經常能讀到那些韻律和節奏把握都很巧妙的好作品,這些好作品帶給我們的感受,通常是閱讀輕快,優美,抑揚頓挫,也或幹練,大氣,醇厚,回味悠長這些韻律和節奏的佳作,同時也是最好的朗誦作品 。

三、清新靈動法   

我們都知道,詩歌都是由每個細緻的句子構成這裡的清新和靈動,指的就是句子的表達和結構一個句子的構成,有許多種方式,在表達上,一般個人都喜歡用自己慣用的手法和個性來組織語言,有拖沓的,凝練的,清新和雅緻的,也有繁瑣和囉嗦的,詩歌水平和風格的差異,我想首先就是來源於一個人組織語言能力的差異吧清新其實只是一種感覺,是清爽和鮮活的組合如果一個句子的組合或一首詩歌的表達能達到這點,給讀者默默間送去清爽和鮮活,又怎能不令讀者喜歡和動容?而靈動,則是指表達中蘊含一種無形的力量和動感,使陳舊的畫面鮮活,使靜止的物象跳躍,使暗淡的顏色明亮,甚至能令死去的物體再次重生!

四、擬人法   

說到擬人,我們都知怎麼回事,而詩歌裡的擬人,並不是單純的比喻,如果是這樣,那麼詩歌就要丟失原本具備的詩意,語感和意韻,詩歌中的擬人法,是指將要表達的主題或物象形象的人物化,或借用人物的某些個性的特點來詠物,如果表達恰當,甚至能讓虛擬的人和真實的物共成一體,借人詠物,以物喻人,取得的效果,自然不可比擬下面我們來看看擬人法的神奇作用。       

五、素描法   

說到素描,我們都知道是怎麼回事就是用鉛筆在白紙上畫下物體或人像,也可以是粗象的思維那麼,詩歌是用語言組合起來的,又怎麼來用筆來繪畫呢?寫詩時咱們不必借用鉛筆,有時候,語言就是最好鉛筆,在我們的手中,利用意境和韻律,咱們可以描繪出一幅幅比鉛筆和白紙更加美麗的畫面而且,這些畫面裡,不只有美麗,粗獷,細膩,或朦朧,還有圖畫作品所不能及的柔美,感性,優美的意境,詩意,以及打開的哲思,讀起來餘香滿口,回味悠長。

六、排比法   

感覺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寫作手法生活裡我們經常會用到這個手法所以也就不再解釋排比的結構和意義咱們具體來談談排比在詩歌裡的作用,以及排比方法在詩歌語言裡獲取的力度與深度。我們都知道一個好的詩歌,不只是語言的詩意和表達的舒緩和清新,還需要一些思想和力度在黑暗年代,有力度的文學作品同時也是針對現狀以及對一種光明和良知的喚醒,比如魯迅先生就曾留下“與其苟延喘息,不如從容燃燒”的有力名句,也因此而喚醒過千千萬萬民眾,在和平的年代,咱們自然不必去呼喚光明,但對於生活裡千千萬萬美好,善良,寬厚而純樸的人或事物植物,咱們都可盡情讚揚,並歌頌,哪怕是一滴水,一根草,一縷金色陽光,都蘊含了無比的智慧和感恩,是完全值得我們去歌頌的而在表達的力度上,排比不失為一個極度蘊含力度的方式。

七、隱喻法   

簡單的說,隱喻是一種比喻,用一種事物暗喻另一種事物然而,隱喻是一種神奇的語言現象,很多時候能觸動讀者的心絃,帶動讀者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隱喻大體分三種:無形的隱喻、有形的隱喻、以及有形與無形結合的隱喻。

八、修辭的節制   

“修”,指修飾,“辭”,本意是辯論的言詞,後引申為一切的言詞“修辭”是指在表達語言過程中,利用多種語言手段,以儘可能達到更好表達效果的一種語言活動 。我們知道,作為文學體裁的一種,詩歌有著與別的文學體裁不能比擬的細膩與柔情,所以更需要修辭的運用來達到詩意化和個性化而修辭的巧妙把握和利用又是重要的,如果不使用修辭,那麼詩歌必定是不能成詩歌的,而如果修辭氾濫,則詩歌語言難免會繁瑣,拖沓,如同濃妝豔抹的女人般粗俗,令人索然無味。

九、返璞歸真法   

幾乎所有人都能理解這個成語的意思“返璞歸真”指回復到其原始的淳樸本真狀態璞,本義是蘊藏有玉的石頭也指未雕琢的玉這裡引申為天真,淳樸的意思。

十、結尾的巧妙處理   

一直覺得一首好的詩歌作品,不僅有好的開頭,好的主旨,還應該有個漂亮的結尾這裡的漂亮,並不是指華麗的表達或句子結構而是相對於作者表達的中心和主題,在結尾時利用寥寥數字,或將主題拉到高處,或提出問題,或留下思索,或巧妙解答問題,極大打開主題和空間的深度,給讀者留下思考或哲理,餘味深長。



Mr張先森


最好有格律,自然律也好,讀起來起碼是好聽的。

再者,要有意象並營造一種意境,讓人有可以想象和聯想的空間。

最後,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種因情感貫穿帶來的氣韻,是值得品味。

千萬不要大白話,或者喊口號,揚價值觀。千人千味是最好的。


薦書三姐妹


無論是散文、戲曲還是小說、詩歌,意境的營造、語言的組織是極為重要的。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將詩歌的境界分為了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這也側面反映了詩歌不僅是需要營造意境的,並且這所營造出來的意境還是分等級的。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便營造出來了一種早春的氣息以及春天煥發生機的意境。“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也塑造出了一種孤獨冷清的氛圍。無論是古體詩還是現代詩,不同種類的詩文都會有不同的意境,有些較為開闊,有些就比較朦朧。

對於現代詩來說,意境朦朧更能體現特殊時代下的情感,也會讓人產生很多臆想。比如在舒婷的《致橡樹》中曾寫道:“我如果愛你,絕不學痴情的鳥兒,為綠蔭重複單調的歌曲。”表面上來看這首隻是一首現代愛情詩,但是如果結合時代背景,這更像是一種衝破封建思想的利刃。雖然表象和意境都很朦朧,但卻讓人遐想很多。這也就說明了現代詩中朦朧的意境對於詩歌的藝術表達和整體美感是很有幫助的。

詩歌的創作不只是要有意境,語言文字的表達也非常重要,文字是意境的載體。語言來自於生活,我們都知道,但任何體裁文章使用的語言,都不是真正在生活裡的語言“藝術來源於生活,更高於生活”,其實這指的也就是任何文學體裁的語言來源於生活,但也“必將高於生活”。


BH海天一色


用人的語言寫作,為多數讀者寫作,而不是囿於圈子內,自言自語丶自娛自樂丶自命不凡,寫一些沒有韻律丶味同嚼蠟丶晦澀難懂的分行文字,穿一件皇帝的新裝,以詩的名義欺世盜名。


領袖詩人盧偉宗


本想多讀聖賢書,

不知月亮要裝瘋。

天羅萬象探奇妙,

多種探測太空饒。 想想科技中一些黑科技


乾脆弄起92703271


不僅現代詩歌,所有詩歌都應當給讀者沒的體驗。要做到這點,沒有秘訣,只有遵循詩歌藝術規律。古人給我們留下的“比、興、賦”表現手法,至今還被現代詩歌創作所作用。


尚海濤


首先現代詩歌不是一味地扯白,她一面兼具靈氣,一面兼顧張揚,還可以歸納為一個字~~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