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這處古墓為何建在自家院子裡,而且還受到張作霖的尊重?

在我國傳統中,去世的人都“入土為安”,無論古代還是現代,過世的人都埋於地下(個別民族傳統除外)。這既是傳統也是風俗。但在我國北方冰城哈爾濱,卻有一處獨特墓地。之所以說他獨特,主要因為此墓地建於地上,而建在自家院內,墓地還處於鬧市區。這三點說明他們的獨特之處。


探尋:這處古墓為何建在自家院子裡,而且還受到張作霖的尊重?


古墓來歷

哈爾濱這處鬧市區的古墓位於南崗區大直街眼科醫院的院內。大直街是哈爾濱很繁華的一條街道,此墓地所處的位置也是哈爾濱也是市中心。

此古墓應該叫墓塔,其墓主人是張孔氏,而立碑人名為張庭升。據資料記載,張家祖籍山東壽光,清朝光緒年間,張庭升的父母從山東老家闖關東來到黑龍江,最早在阿城農村落戶,靠著山東人的吃苦耐勞,張家人日子富起來。1898年,張庭升的父親決定帶著全家搬到哈爾濱市裡居住,於是張家搬到了香坊區居住,張庭升作為幼子,被送到私塾讀書。張家把希望寄託在張庭升身上,送他讀俄語學校,學成後成為翻譯。


探尋:這處古墓為何建在自家院子裡,而且還受到張作霖的尊重?


張庭升學會與俄國人打交道,並開始從商,此後開辦劇院、商場、金店和銀號,還開辦酒廠、糧食加工廠,並置辦地產,在哈爾濱及外縣有自己多處房產,成為富有的的人。

張庭升有錢後,在東大真街157號建了一座三層歐式豪華公館,現在是黑龍江省眼科醫院的所在地。

張庭升地位很高,他與東北一些名人開始有交集,其中就有東北王張作霖。兩人交往,因為都姓張。而張作霖來哈爾濱曾到張庭升家做客。張作霖死後,張庭升與少帥也保持來往。少帥還曾給張庭升一把德國造匣子槍。因此,這處墓地所在院內,張作霖曾住過,這是此墓與張作霖的關係了。


探尋:這處古墓為何建在自家院子裡,而且還受到張作霖的尊重?


對於張庭升的經商,他的父親並不看好,認為張庭升不務正業,於是生氣去了鄉下四兒子居住。1922年,張庭升95歲的老母親張孔氏去世,隨後張庭升為母親治辦喪事,為母親發喪三個月,張家也開了百天的粥棚。張庭升請來僧人來唸經,張作霖也派張作相來弔唁,並送一班道僧做法事,當時壯觀場面曾被哈爾濱報道,成為歷史記憶。

由此可見,此墓與張作霖另一個關係,就是張作霖曾派人弔唁過。


探尋:這處古墓為何建在自家院子裡,而且還受到張作霖的尊重?


建造原因

張庭升給母親建造的墓塔,座落於他在大直街的家中,而且張庭升請來當地很多能工巧匠,還有南方雕刻藝人建造墓地。據說建造時,墓塔所用的石材是從賓縣山中開採的,但從賓縣運到市裡,很費勁,據說運了兩年才運完。可見這處墓塔的建造時間跨度很長。

1925年,張庭升歷時三年時間,為母親建造了一座直徑7米、高12米共六節七簷八角三層樓閣式墓塔。這處墓塔又稱為“六合塔”,分為天、地、東、南、西、北六方位,寓意包容萬物。


探尋:這處古墓為何建在自家院子裡,而且還受到張作霖的尊重?


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張庭升把自己老母親的墓建在自己家中?

我國曆史上有過把墓地建在家中的先例,但這種情況很少。張庭升在家中建墓地,現在能保存如此完好,的確不容易。但墓地選在家中,張庭升是有打算的。他怕將來子孫不孝,把他的家產變賣了,因此他決定把墓地建在家中,讓後代無法變賣。


探尋:這處古墓為何建在自家院子裡,而且還受到張作霖的尊重?


躲過兩劫

張庭升為母親建造的墓塔,1922年開始建造,1925年建成,距今已經有97年曆史。但在近百年中,這處位於城市中心的墓塔經歷過抗戰、解放戰爭,新中國成立後,也依然矗立在原址。

但到上世紀六十年代末,有人想拆除這處墓塔,但由於墓塔建造堅固,而沒有成功。據資料記載,1987年時,省藥檢所曾想在此地建辦公樓和家屬園,計劃也把此墓拆除,但上報有關部門後,有關領導批示:不準拆除此墓塔。於是張孔氏墓塔有幸保存下來,併成為哈爾濱市一類保護建築。


探尋:這處古墓為何建在自家院子裡,而且還受到張作霖的尊重?


有人說墓塔很幸運躲過兩劫,與張庭升生前做了很多善事有關。哈爾濱興建文廟時,張庭升與少帥的關係,掏了很多錢捐建。極樂寺也有張庭升捐贈的記載。當然墓塔躲過被拆的說法只是迷信說法。


探尋:這處古墓為何建在自家院子裡,而且還受到張作霖的尊重?


更多關於哈爾濱老式建築及張氏墓塔的資料,請用今日頭條APP搜索“哈爾濱張氏墓塔”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