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城市打拼的90後有多苦?

尹小昔


我認為不管90後還是80後哪個年齡段的,不管是在一線城市還是幾線城市的,一句話就是打鐵還需自身硬,要不然都挺苦!

90後現在都快三十了而立之年,一般的話都要結婚生子成家立業了。在一線城市打拼的90後也要面對婚姻,面對事業,面對未來的很多不確定性問題所困擾。

我也是90年出生的,已經成家結婚生子了,老婆孩子家人都在老家,有的時候覺得一個人在廣州打拼也很苦。一線城市生活節湊都是很快,以年輕人居多,路上的行人都匆匆忙忙的,所有人都在為工作學習生活奔波。



你的朋友餘先生


作為北漂五年的小夥伴需要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還記得呼家樓那個窄小的臥室,一恍惚五年就這樣從指尖劃過,那時候剛剛培訓畢業,什麼也沒有,什麼也不懂,還好對於技術行業找工作相對容易,工資也算可以,算得上是無憂無慮,當然那時候也並不知道什麼是苦,雖然三個人擠在一個小臥室裡面,做飯的地方充滿灰塵,好似是幾年沒人住的一樣,公眾洗澡的地方小的可憐,在這樣一個環境中,我並沒有覺得有多苦,反而是很快樂,每天回來以後,三個人總是相互調侃,有時候朋友過來,也會擠到一床,用那隻10幾塊錢的鍋,加上一個電磁爐,煮上一鍋菜來款待一下朋友,就在這樣環境中,我們持續住了一年多的時間。

後來因為換工作的問題,大家需要分開居住,當然也是慢慢的可以支付起自己的獨自居住的房租了,就這樣大家各奔東西,沒事的時候也會舉起來吃火鍋,好像火鍋是那時候聚餐必備(哈哈~),我那時候也換到了四惠工作,在那裡可以說是我工作最舒服的一段時間,有一個非常好的leader,交了兩個非常好的朋友,當然也包括我的leader,期間,我們公司也搬過一次家,從兩層的小區房租到一個獨棟的小別墅(不是大家想象豪華的別墅),記得非常清楚,當時技術部在三層辦公,同時也配套的有廚房,大家中午可以點外賣,也可以在廚房煮飯,除了討論問題,中午我們總是會煮點餃子或是麵條,或者打打羽毛球,這裡不得不介紹一下的是公司的地下一層,由於業務是影視方面的,地下一層總是擺滿了道具,那裡成了我們工作之外一個可以玩的地方,不時的還可以跟著劇組出去拍戲,那時候真的很好玩

在結束這個工作以後,進入了一個自己的迷茫期,不知道這個職業是否適合於我,到底適合幹什麼工作,自己一直以來心裡對於農業總是有說不完的興趣,也說不上為啥,可能是看了農業的視頻,也可能是生長在農村的原因,所以在2017年3月離開了北京進入了一個新的行業,農業,從互聯網突然跳轉到一個什麼都不清楚的農業,這個跨度確實有點大,對於現在的我來說,想想當時的自己都覺得有點不可思議,不過當時確實就這麼發生了

當然後來因為種種原因,我又回到了北京,再一次開始北漂生活,其中也苦也有樂,經歷了大家所說的996,也為項目通過宵,這些種種的經歷再次回過頭去看的時候,卻成了最寶貴的記憶,生活在繼續,故事也在繼續,希望今後的自己能夠保持耐心,勇往向前。


豆皮小麥君


作為一個剛即將要在6月份畢業的學生,我在今年1月份就出來實習工作了。我選擇了深圳,一是工作原因,我是產品設計師。名字叫的好聽,但也是有點點類似程序員那種性質的。經常要加班。二是因為嚮往大城市。我大學室友。6個人。有4個從事了銷售方面的工作。其實說來挺羨慕,雖然我知道做銷售非常難,根本就不是我們表面看到的那種提成無上限的拿。不拿死工資。天天可以這走那走。與人相處。交際圈廣。對比我這個做技術拿死工資的。似乎好太多太多。

不過我認為我們做一件事,尤其在選擇職業這種大事情上,我會堅持兩點原則:一是這件事是我喜歡的而且最重要的是能堅持喜歡的。二是這件事是我擅長而且能夠為我帶來自己滿意的價值。比如金錢,人脈等等。

我從小就是家人、老師眼中的“乖”孩子,性格在陌生人面前偏內向,與人交際不是很擅長,不喜歡套路。偏實在。這種結果不是一朝一夕促使的。我也很懊惱為什麼自己沒有別人那麼好的口才,沒有他們這麼多人脈。但是,懊惱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於是,我在大二的時候就開始確立了目標。做自己喜歡且擅長做的事情。搞技術,於是在大二就採用各種手段,在別人都在玩的時候。自己在學,在別人拿著簡歷抖抖嗖嗖的時候,自己已經可以在hr面前鎮定自若。現在出來工作已經有半年時間了。馬上過幾天就要回學校正式拿畢業證書。

再看看其他同學,最清楚的是室友。最好的朋友寢室長做汽車銷售。他是我最羨慕的幾個人之一,從還在學校時的接觸就能感覺到他特別適合創業,銷售等等方面的工作。他口才好。顏值高。重要是情商高,人脈廣。現在雖然才剛剛度過汽車銷售的試用期。但是在短短數月時間。他買的車已經是其他正式員工的幾倍了。這不得不讓我汗顏和佩服。現在他似乎想著出來自己創業了。看好他。另一個和我一樣在深圳的室友,他一親戚在深圳開公司。我室友在那裡工作。性質也是類似銷售方面的,活動策劃。運營,現在更是要負責一些大型的銷售任務。也不錯。還有兩個銷售是之前節課後在學校搞健身房,做店長和銷售的工作。表面看起來不錯。其實是慢性毒藥。學校裡本就已經有好幾家健身房,何況別人都有靠山,而他們這邊沒有,所以只能天天搞一些優惠活動啥的來撐著。後面他們說實在不喜歡那樣的生活了,就一起去上海闖了。前些天告訴我他們都去鏈家做銷售賣房子去了。前途也還行。兩人據我瞭解還是有一定能力的。還有一個同學是在學校的時候就是宅男那種,而且比我還內向,平時也基本上不出門那種,現在是去了當時校招的一個企業。做4休2。一個月10天假。工資方面就不清楚了。不過似乎工作是那種偏簡單的工作,校招嘛。你懂的。而我,當初在校犧牲這麼多時間換來了什麼呢。我現在在深圳,工作是很久以前就做好計劃得產品設計師,一個技術性工作。工資方面不算太高,7000包住。但是基本上每天平均有上10個小時的工作時間。大學的努力還換來了什麼呢。目標。是的,我沒有他們在這個時候的盲目。因為我在大二就已經度過了。我早已經做好了我這個職業的前進方向,確實,這是個技術性工作,拿死工資,對比那些銷售來說。似乎太無趣了些。但是,還是前面說的。我選擇了做自己擅長而且能堅持喜歡的事情。不過。我不是這輩子都完全是這個職業,到了後期,我慢慢接觸些其他知識。

總而言之,我羨慕那些做銷售的,但並不想像他們那樣的方式來度過這些時光。也許我幾年之後會慢慢成為或參與到那個職業,但是我選擇了更加穩妥的方法,選擇更加適合自己的方法。

我說這些只是一時興起,想記錄下此時的想法,並無他意,看到的朋友如有想討論之處可以隨便提問。


阿福不阿福


對於這個我是深有體會,我是13年畢業就來到了深圳,這幾年的經歷,房租是連年上漲,壓力也是越來越大。

13年剛畢業入職的一家室內設計公司做的效果圖設計,工作地點在龍崗南嶺村,工資3000,房租600,每週休息一天,且經常晚上加班至11、2點,半年下來一分錢沒存。

14年跳槽至福田天安數碼城上班,在一家景觀設計單位上班,一上就是4年,設計行業也是經常加班,工資從3000漲至8000,住在上、下沙房租從500漲至1500。

18年跳槽至車公廟上班,也是做的景觀行業,工資漲到13000,房租漲至2000,18年下半年由於項目多,天天加班加點,有時連著1、2個月沒休息一天,裡面的心酸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清楚。看著深圳的房價,感覺這座城市永遠都不屬於自己。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感覺越來越迷茫。


夏侯說


我同村哥們,現在在北京做房產銷售,每月工資聽他說八九千好的時候一兩萬,和別人合租的房子租房每月兩千五,除了房屋算起來還剩不少錢,但他說每月也剩不下多少錢,吃點喝點,買點衣服,談談女朋友。現在去了三年了,每年回家都挺光鮮的,第一年回家說要買車,第二年回家說過了年就買車,到現在還沒買。我問他會在北京一直漂下去嗎,他說先漂幾年再說房子是買不起了,先租這住吧,玩幾年,掙幾年錢不行就回老家


藉口125065558


我在北京上班今年是第三年。老實說,真心的很苦!這苦的滋味怎麼說呢?來源於2方面,一方面是上班收入水平不高,一月10000塊。看似不少!可是吃喝,房租,出行費用一算完也是所剩不多了,再想著逢年過節要給家裡的父母買點東西送過去,或者爸媽生日發個紅包。工資就立馬亮出了紅燈!還用種苦,那是心裡的苦,感覺高物價,高房價。已經讓我沒了夢想,不說北京這種國際化大都市。就連我們老家一個普通的三線城市,都10000+了。之所以堅持在北京,主要是因為大城市會有大機會。自己還年輕,能吃苦。還有著一顆想出人頭地的念想,讓爸媽能夠過上更好生活的希望。不過,我始終相信越努力越幸運!總有一天我會在這個城市站住腳跟,從容的生活下來!


肥嘟嘟的超人


按照1990年起算的話,年齡段今年29到20左右,普遍步入社會開始工作了,借用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分析,他們可以大體分為城市90後和純鄉鎮90後兩種吧。

先講心境,城市90後見多識廣眼界相對開闊,對待生活的方式相對瀟灑些,同樣對待工作的挑剔性也大些。部分純鄉鎮90後受地域限制家庭環境限制,眼界相對狹隘些,為了進一步提升生活品質不得不拼盡全力去工作,城市90後的苦大部分來自於他們過度的消費和透支消費,逐漸形成的惡性循環,另一小部分有頭腦的選擇了自主創業,由於各種資源的便利,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純鄉鎮90後中又有大部分受到各種限制不得已選擇了拋家舍業的外出務工,另一小部分在附近的城市裡掙扎著,自己多吃些苦,好讓自己的下一代不用那麼的苦,所以說苦的目的性決定了苦的性質!


再講心態,城市90後的家庭條件相對鄉鎮90後的家庭畢竟存在一定的優越性,不需要購置房產等大宗的開支,所以敢於消費敢於探索,成了人上人,敗了也不傷筋動骨,源於家庭的殷實度造就了良好的心態,反觀鄉鎮90後,家裡父母辛辛苦苦半輩子省吃儉用好不容易積攢的家底,根本捨不得拿出來冒險,寧可給孩子們當作首付再背鉅額貸款來置辦房產,以求孩子在城裡好過些,從而不再受苦!

兒行千里母擔憂,母行千里兒不愁!為了家中父母為了妻兒,無論再苦再累我們也要受著!

80.90.00後共勉之!


泰安豆豆聊逗逗


的確90後一個特殊的人群喜歡錢,卻沒有錢,時刻都有一種“溫水煮青蛙”的感覺。這是很多在一線城市打拼的90後們靈魂深處最深的痛點!!!2019年最大的90後已經快要30了,正是而立之年!作為上世紀最後十年出生的孩子,正好碰上了房價飆升的時期,很多人一個月的工資,都不夠買所在城市的一個平方!不僅如此,由於房租的飆升,連租房也不見得能隨心所欲。



有數據表明,90後比70後、80後更看重個人的金錢與幸福感,但事實也確實是如此!


以前,部分90後會被稱為“中國式巨嬰”,情緒激烈,行為懶散;而現在更多在一線城市打拼的90後變成了完美的成年人,情緒穩定,認真賺錢。


他們有些喪、有些佛系,還有些不願意結婚,更不願意生孩子。這批人,大都活得現實又明白,他們很清楚育兒需要花錢,當自己都不能完全養活自己的時候,只能對孩子這個問題說一句:“要不起”!


所以有人這樣總結:“80後忙著結婚離婚,00後忙著談戀愛分手,90後在中間,兩個都不碰。”最近,小編採訪了3位在一線城市奮鬥的90後,他們中間可能也有你的影子。一起來看看吧...

1老楊 |91年

城市:上海

工作:廣告狗

沒錢、遭父母逼婚,今年剛剛研究生畢業,七千多的工資,一千五的房租,有時也能接點外快貼補一下家用。我們這個年紀的,其實很多就是剛剛告別學生時代開始工作。基本沒什麼存款,朋友聚餐什麼的,也是能省就省!


從老楊房間往外看風景

結婚育兒在現階段完全不在考慮範圍之內,雖然現在已奔三,可如今現已經不是被道德和責任綁架的時代了,遵從內心的選擇就很好。


但每週來自父母逼婚的壓力,我真的感覺有點快崩潰了!每次我那嘮叨的老媽不是說讓抽空回老家相親,就是給我各種女生的聯繫方式,真是有種欲哭無淚的感覺!以前的我每週都會跟父母打電話,現在的我看到父母來電,都有點惶恐不安了...

2Mian |92年

城市:北京

工作:UI設計師

物價高、環境差、生存壓力大

我的月收入有2萬,但房租要3200,而且北京房價你也明白。所以,2萬的主要用處就是吃吃喝喝,這點錢並不能讓我在這座城市有個自己的房子。


尤其是揮散不去的霧霾和擁擠不堪的早晚高峰,讓我絲毫體會不到在大城市的優越感。有時候靜下來想想之所以現在仍呆在北京,也許只是為了滿足自己僅有的虛榮心罷了...獨自在異鄉的我,現在也開始考慮“回家”這個問題了,畢竟大齡女青年的歸宿是個大問題。大城市太累了,不知道將來30歲40歲的時候,是否還有曾經剛畢業的這股熱情,讓我選擇留在這裡。

Mian家鄉風景

去年十一的時候回了趟老家,發現早晨的田埂特別好看。但如果真的選擇回老家,也有一個矛盾的地方,就是我不確定自己能否找到工作養活自己。哎!得過且過,走一步看一步吧...

3遇水君|90年

城市:杭州

工作:自由職業

沒車沒房、打拼無果、對未來迷茫



杭州作為15個新一線城市之一,壓力似乎沒有北上廣深那麼大。但打拼多年的我依然無車無房,每次過年回家,看著同齡人說起車和房子的話題,我都灰溜溜地躲在一旁。

杭州雖是人才的聚集地,但就業壓力也很大。大學時,我總認為專業知識全是理論,聽不聽無所謂,天天渾渾噩噩的度日。畢業之後由於沒有過硬的專業素質,總是不能得到重用。

2018年,自己參與了一個比較大的民宿項目,但公司未能依照雙方共同簽署的合同履行相關責任約定,我無條件退出了。



眼瞅著自己奮鬥多年的事業就這樣毀掉,雖有不甘,但也無能為力!如今沒錢、沒車、沒房、沒對象的我,真的不知道自己還能在這呆多久...


看到這我們不免會有疑問:這些在一線城市打拼的90後們,既結不起婚又養不起孩子,買房子買車也只能是奢望,可是他們為何還要賴在大城市苟活,難道回到自己熟悉的家鄉?就不能開創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了嗎?


也許你會說小城市機會少,沒有合適的工作,各種不適應。可是為什麼你能從一個小城市習慣大城市,而就不能從大城市習慣小城市!真正擁有本事的人去哪都可以混的很好,更何況你還是回自己如此熟悉的家鄉!

2019年已過一半,你可以用自己在一線城市獲得的思維模式和成功經驗,回到自己的家鄉你可以辦一家輔導班,畢竟在孩子的教育上,家長們都捨得投入。


你也可以開一家電子產品維修店,裝個系統、開箱換個硬件,嘩啦啦都是來錢的聲音。

你也可以開個婚慶公司,包括攝影、H5邀請函、小電影、現場跟拍業務,都是暴利的產業鏈。
其實無論是80後90後還是00後出門在外打拼都不容易。懷揣著那份夢想而打拼著!加油吧少年!!


段幹綺藍


那就趕緊回農村老家種地呀!


手機用戶58021207949


廣州海珠區,三個人 每人平均4500 只能生存不能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