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靠什麼打爆歐洲?不是蒙古馬,也不是弓箭

網絡上流傳著這樣的說法:蒙古西征歐洲,靠的是騎蒙古馬的輕騎兵用放風箏的騎射戰術,將歐洲的重騎士射垮。

蒙古人靠什麼打爆歐洲?不是蒙古馬,也不是弓箭

傳說中的蒙古“風箏”戰術

如果這種說法成立的話,必須有兩個前提:

1、蒙古馬的耐力和速度都要優於西歐戰馬;

2、蒙古人的騎弓的威力足夠穿透歐洲騎兵的鎧甲。

然而很不幸的是,這兩點都不成立。

蒙古馬作為蒙古人世代依賴的家畜,擁有一個非常優秀的特點:對食物的要求很低,能長時間在飢餓中前進,生命力非常頑強。但除此之外,無論是速度,還是肩高、體重,乃至作為戰馬至關重要的爆發力,蒙古馬在同時期世界各地的戰馬中都非常靠後。以後世人的角度來看,蒙古馬基本要歸入劣馬一類,並不適合用來作戰。

所以在蒙古人攻陷花剌子模(位於今中亞伊朗地區)後,蒙古軍隊就立刻更換了更為高大、健碩,爆發力都更強的中亞馬,而吃苦耐勞的蒙古馬則迴歸了它們的本職工作:馱馬。


蒙古人靠什麼打爆歐洲?不是蒙古馬,也不是弓箭

中亞馬與蒙古馬身高差距很明顯

但即使是換裝了中亞的高頭大馬,也依然支撐不起所謂的“放風箏”戰術,因為騎兵配備的弓箭都是短弓、輕箭,殺傷、射速、準頭、射程全都遠不如步兵弓弩,任何一個大腦正常的軍隊將領,在看到對面一群輕甲,甚至沒有盔甲的弓騎兵主動衝了過來,恐怕都會開心地笑死吧。

那麼,蒙古人到底是如何一路迎著“重甲”騎士打到多瑙河畔的呢?答:裝備、戰術、技術碾壓!

蒙古西征軍隊的裝備並非是身穿皮袍子、揹負弓箭、腰挎彎刀。想想除開彎刀和放牧的牧民有啥區別?真能打仗?

現實世界裡,曾經的蒙古軍隊是厚甲、長槍,人馬具甲。比鐵浮屠還鐵浮屠那種:

蒙古人靠什麼打爆歐洲?不是蒙古馬,也不是弓箭

想象中的蒙古騎兵VS現實中的蒙古重騎兵

而同時期的西歐騎士們,也不是電影、英美劇中鋥光瓦亮的全身板甲的騎士。他們主要的裝備就是鍊甲+床單(罩袍)和佔軍隊總數40%的重騎兵相比,也就是皮稍厚的罐頭……笑……

蒙古人靠什麼打爆歐洲?不是蒙古馬,也不是弓箭

想象中的歐洲板甲騎士


蒙古人靠什麼打爆歐洲?不是蒙古馬,也不是弓箭

現實中的歐洲鍊甲騎士

所以,從技術水平上而言,分散的歐洲王國,遠不是吸收了金國、中亞、中東冶煉、工程、軍工業的蒙古人的對手。

所以在正面的交鋒中,換裝了中亞馬和重裝鎧甲的蒙古重騎兵,對歐洲鍊甲騎士完全是碾壓的狀態。不過不僅僅是正面衝鋒,蒙古人的戰術也遠比歐洲人優秀。

蒙古人靠什麼打爆歐洲?不是蒙古馬,也不是弓箭

蒙古人馬具裝重騎兵

蒙古軍隊擅長長距離迂迴,可以通過一人雙馬、甚至一人三馬的配置,通過一夜的快速機動,繞到敵方側翼和後方埋伏。待正面戰鬥發起時,埋伏軍隊就出其不意地攻擊敵方的薄弱位置,猶如重錘一擊擊碎敵方的陣型。然後才是輕騎兵和弓騎兵銜尾追殺,趁機攻入城堡大殺四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