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到底銜接什麼?

在入學準備過程中,很多家長會有這樣的誤區:“幼小銜接=提前教育”,於是忙著教孩子學拼音識字等等……可是真的提前學會這些知識就能順利地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嗎?答案是:不!

幼小銜接,到底銜接什麼?


幼小銜接是指幼兒園與小學兩個教育階段平穩過渡的教育過程,也是孩子經歷的一個重要轉折,對孩子的身心將產生重要影響。在這一過程中,家長對孩子幼小銜接的正確引導尤為重要。

那麼,幼小銜接到底需要銜接什麼?怎麼銜接?除了知識儲備,還有很多能力是需要家長們幫助孩子提前培養的。

幼小銜接,到底銜接什麼?


幼小銜接,到底銜接什麼?


幼小銜接,到底銜接什麼?


幼小銜接,到底銜接什麼?


幼兒園和小學的教育模式有質的差別,到了小學後很多事情可能會要求孩子自己來完成。所以在能力準備方面,家長要格外注意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規則意識、責任感和社會適應能力。做好幼小銜接,心理準備、能力準備、習慣準備、知識準備,四個準備缺一不可。

心理準備

幼小銜接,到底銜接什麼?


▶ 獨立意識

對孩子獨立意識的培養,最重要的不是“家長要做什麼”,而是“家長不要去做什麼”,在保證孩子人身安全的情況下給孩子最大的探索自由。如果擔心孩子做不好而一手包辦孩子的所有事務,孩子的獨立意識就很難養成。

▶ 規則意識

培養規則意識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鼓勵孩子參加體育競技,不僅能鍛鍊身體,還能讓孩子明白規則的意義和重要性。除此之外,家長也可以跟孩子玩一些有固定規則的遊戲,幫助孩子提升規則意識。

▶ 責任感

有時候孩子並不能預測做一件事情的後果是什麼,而不明白後果的嚴重性,就很難會有“我要對這件事負責”的意識。所以家長要在適當的時候提醒孩子某件事情的後果,並告知孩子如果堅持要做,就必須承擔後果。

▶ 社會適應能力

社會適應能力包括了以上三點,除此之外,還包括了一些社會常識,比如紅燈停綠燈行等等,這些都需要家長和老師在日常生活中一點點教給孩子。

同時,家長也要讓孩子保持對小學的憧憬,有空時帶孩子參觀小學校園,講講讀小學後能學到更多東西,比如“你讀小學後就可以自己讀故事書啦”等等,這些都能使孩子對未來的小學生活充滿期待。

能力準備

幼小銜接,到底銜接什麼?


對於小學生來說,最重要的三個能力就是自我管理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在幼兒園,老師大多時候都是哄著孩子學習,儘量提升孩子對學習的興趣;但在小學,老師更多地會花心思在課堂本身,孩子難免會感到不適應。那麼如何培養孩子這些方面的能力呢?

▶ 自我管理能力

到了小學,我們會發現有些孩子總是丟三落四,上課了才急匆匆地跑去衛生間,甚至一整天都不知道喝水……不知道什麼時候該做什麼樣的事情,也不知道想做一件事時該如何行動。

這種情況很有可能是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不足,時間觀念比較弱。家長可以幫孩子列一個表,告訴孩子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什麼事是優先級比較高的,什麼是不那麼重要的,慢慢幫助孩子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 自主學習能力


陪娃寫作業這幾年一直是一個熱門話題,家長們甚至稱之為“一場戰爭”。父母長期陪伴寫作業其實有很多壞處,這樣的孩子往往缺乏自主思考的能力,慢慢地就會形成一種依賴學習的習慣;此外,有父母在旁邊監督和陪伴的學習也會讓孩子覺得學習不是自己的事情,而是給父母學的。在學習上,父母要學會放手,讓孩子學習自己管理和規劃自己的學習。

▶ 社會交往能力


在小學階段,孩子的社交面會擴大,漸漸地就要開始學習與人交往。和同齡人的、長輩的、老師的,不同人群的相處方式不同,有哪些需要注意,都要慢慢地學習。家長可以在幼兒園階段有意識地帶孩子參加一些需要社交的活動,幫助孩子學習社會交往。

習慣準備

幼小銜接,到底銜接什麼?


養成好的習慣,不僅僅是為小學做準備,對孩子的一生都會有很大的影響。幼兒園時期正是養成好習慣的絕佳時期。

▶ 收拾整理的習慣

每天上學時,孩子需要知道自己要帶些什麼東西;放學時,要把書本和作業收拾好帶回來。這些都是家長很難插手去幫助孩子的。怎樣才能讓書包裡的東西井井有條、桌面上整潔有序,都是孩子需要慢慢學習的。

▶ 專注的習慣

小學一節課40分鐘,剛上小學的孩子可能很難適應,所以家長們要幫孩子提前養成專注做事的習慣。專注力的培養其實需要家長剋制住自己去“打擾”孩子的衝動,比如孩子在玩積木時,家長儘量不要去中斷孩子玩積木的行為,等孩子完成後再跟ta說話。

知識準備

幼小銜接,到底銜接什麼?


上小學的孩子當然需要一定的知識準備,但此知識非彼知識!同時,在幼兒園時期,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習的思維能力。

比如帶孩子逛超市時,可以讓孩子幫忙算算賬,分一下什麼是能吃的、什麼不能吃,讓孩子有“數學/學習是有用的”的意識。

所以,在幼兒園時期,培養孩子的學習思維能力和常識的儲備更加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