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鐵對賽鴿歸巢的作用(上)

搜鴿網為鴿友們帶來養鴿賽鴿小常識以及鴿界趣事,關注搜鴿網微信公眾號,下載搜鴿網APP(各大應用市場可以搜索到),為您帶來實用養鴿小文章,大家共同探討,共同進步,共同學習,如有問題更可留言,有問必答。

信鴿遠程歸巢的奧秘,困惑了一代代鴿界同好的思維。於是,關於賽鴿歸巢的的學說,層出不窮。信鴿究竟憑藉什麼從幾千公里以外定向歸巢的呢?在偶然的機會里,筆者從一本1988年出版的鴿刊《中外銘鴿》增刊上的一篇文章《信鴿頭部有磁石》中得到了一些啟示。文章上有這樣一段話“:”在1980年,美國波斯頓市報紙曾報道過,美國生物學家查爾期。沃爾茨頓博士,數年間研究結果發現鴿子頭部有許多鐵的成分和並且能動的磁石組織,這個磁石組織是鴿子歸巢的本領之一“。

但是該文章沒有明確指出磁石組織的形成過程和磁石組織是先天形成還是後天補充的?這個問題深深的吸引了筆者,使筆者對賽鴿的磁石組織——賽鴿磁場感應系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筆者對賽鴿日常行為進行了細緻的觀察後,總結出了一些不成熟的見解。

信鴿磁場感應系統的形成,是經過了幾百甚至幾千年的複雜而且漫長的歷程。它們的形成過程究竟是怎樣的呢?鴿子不會說話,不會說出它們在進化的道路上的複雜而且坎坷的經過,只能靠筆者們自己在養鴿過程中,對它們進行細緻入微的觀察,來讀懂他們的肢體語言。那就從筆者的一羽幼鴿CHN2000-03-204537小灰雌鴿說起,因為它的表現就像一場賽鴿進化的縮影,給了筆者很大的啟迪。

CHN2000-03-204537小灰雌,是2000年4月8日套的足環,此鴿是筆者的天落鳥育出。上房後,就沒有閒的時候,好像渾身都由使不完的勁。飯量特別大,30天就跟成鴿滿天飛。就有一樣與眾不同,對放在盆裡的保健砂不屑一顧,連沾也不沾一下。等到九月份秋季賽季開始”204537“已經長成一羽長相秀美,體形勻稱的小雌鴿。筆者對它十分看好。不料,卻出了讓筆者意想不到怪事。訓放50公里,它竟然在外面遊蕩了十天,歸巢後狀態竟然十分好。眼砂色素明顯變得深濃了,底沙也變得亮了,尤其面砂的表層出現了一些不規則的黑色小粒子,這是在訓放前沒有的。並且骨架也硬朗了很多。

為什麼 一隻十分看好的幼鴿,初次訓放,其表現卻不如其它和它年齡相仿,但外觀上不如它的鴿子呢?這引起了筆者的注意,每次餵食後,對它刻意觀察,好像也找到了一些自認為正確的答案。

“204537”歸巢後,最大的變化就是對以前不屑一顧的保健沙和舊鐵窗上落下來的鐵鏽,產生了極大的食慾。其他鴿子都落到棲架上休息了,它還在保健沙和鐵屑裡面挑三揀四。這個現象令筆者大惑不解,為什麼以前令它不屑一顧的保健沙還有鐵屑成為了它的寵食呢?

筆者對它更加的留意起來,放飛50公里由於速度慢,錯過了100公里的訓放,150公里剛好趕上了。這次150公里它在外面又呆了兩天,歸巢後,仍然,大吃大喝,保健沙和鐵屑仍然是它的最愛。於是,筆者有意識的用磁鐵在舊鐵窗上蹭幾下 ,等沾滿了鐵鏽,把磁鐵放進水壺裡。就這樣大概有二十來天吧。300公里比賽來了,筆者用天落鳥做出的12羽幼鴿在秋季大霧的情況全會3600多羽賽鴿當日歸巢不足200羽的情況下全部歸巢。“204537”小灰雌表現尤為突出 ,率先歸返。

很快500公里比賽到來了,204537‘一星期內2次500公里當日歸巢,700公里次日上午七點破雨而歸。由於當時沒有鴿鍾,鴿舍離鴿會太遠持鴿報道沒有好的名次。不過對於一個剛養鴿的新手來說,百分之八十的歸巢率。心裡已經很滿足了。

因為沒有秋季千公里比賽,就在筆者準備來年大顯身手的時候,筆者全棚56羽種賽鴿全部被盜了。老天跟筆者開了一個大玩笑,“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如今,時隔一年有餘,就在前不久的幾天,“204537”掙脫賊人的枷鎖,在兩邊不足十根大條的情況下,逃回了鴿舍,只是足環已被賊人剪去。“(此鴿歸巢後在不足兩個月的情況下,筆者拔掉它的半截的條後,又連續參加了500公里,700公里兩次比賽,而且是一站500公里當日歸巢,700公里當日歸巢,第二年春天1500公里六天歸巢)”204537“歸巢後大量食用保健沙和鐵屑的習慣引起了筆者深深的思考。為什麼204537在幼鴿時期,對保健砂都不屑一顧,而在外十幾天歸巢後,對保健砂和鐵屑狼吞虎嚥呢?就以上問題,筆者對賽鴿歸巢這個問題的進化步驟,做了一個不完整的推理。賽鴿歸巢特性是先天的,但是在先天遺傳的基礎上,還需要後天的補充。那土鴿子二三十公里可以歸巢進化到現在的賽鴿三四千公里能夠歸巢,究竟經歷了一個怎樣的過程呢?

鴿子生活在深山老林之中,需要採集食物和水分來滿足自己的生長髮育和繁衍後代的需要,就要飛出巢穴,飛到幾公里甚至幾十公里之外尋找食物和水。然後再飛回老巢。三五公里,憑著眼睛和熟悉的標的物不算困難。可是幾十公里,再憑這些就遠遠不夠了。它們就要依靠大自然中的各種能量和能量源來充實自身的不足----磁場----就是一個能夠讓賽鴿利用的能量源。大家都知道,磁場的的強弱在每個地區都是不同的,每個不同地域的磁場差異數據就是賽鴿憑藉的歸巢數據,也是賽鴿歸巢的導航燈。

但是,要掌握磁場差異數據,賽鴿就要具備磁場感應系統的形成。怎樣賽鴿才能具備磁場感應系統呢?那就要採食磁性或跟磁性有關的物質來補充完善它的這個系統,促進進化形成。大家都知道鴿子生活在大自然中,體內缺什麼鴿子就吃什麼來補充。這就像前面說的”“204537小灰雌的生長過程相符合。”204537“在幼鴿時期對保健砂和鐵屑不屑一顧,那是因為幼鴿在家飛時,食水充足,又不用飛遠的路程,所以,對保健沙和鐵屑等磁性物質不需要。而到了參賽時,放飛50公里,憑眼睛看到的範圍是不能回家的,那麼它就要開啟它的定向功能------磁場感應系統。而磁場感應系統只是上代遺傳給它的一種動物本能,而在家飛時,不知採食磁性物質來補充,而到了用的時候,深感力不從心。就像筆者們人類,在頑童時期不知道讀書的重要性,每日貪玩。等長大了參加工作了,要用到知識了,才認識到知識的缺乏。為時已晚。所以,才有了”書到用時方恨少“的警世名言。而在外流浪的鴿子,同樣也認識到”磁到用時方恨少“。吃現成的沒有了,就東飄幾天西蕩幾天,找著吃。等把吃的這些磁性物質吸收了充實了磁場感應系統了,家也就找到了,順著地磁差距回家了。歸巢後知道磁性物質的好處了,於是對這些東西-----保健沙和鐵屑大吃大喝起來。體內磁性物質充實了磁場感應系統強大了,再飛遠的距離還不是得心應手。這種現象幾乎每家棚裡都有,只不過你沒留意罷了。如果你對你的愛鴿一舉一動都留意的話,那麼你的鴿舍的賽績一定會日新月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