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時期鄭寀的一首詩,竟讓皇帝在他的家鄉建了一個縣

在殷周時期,福安境內就有土著先民活動跡象,先秦時期則為閩越族居住地,到了唐代中原士族大批南下遷居境內。從唐代起的620多年間,這裡一直隸屬長溪縣管轄。此時,福安賽江沿岸及海域部分已經圍墾完成,港道已經可以航運,黃崎鎮發展為長溪縣的第一大鎮。到了宋代,境內的穆陽、蘇陽、廉村、黃崎鎮等地,不僅人煙稠密,商貿亦十分發達。

宋朝時期鄭寀的一首詩,竟讓皇帝在他的家鄉建了一個縣

福安當地一些有識之士也意識到福安之大,已經有必要從長溪縣剝離出來,建成一個屬於自己的縣了。然而,當時置縣這樣的大事,不是一兩個高官就可以說了算,需要呈報皇帝御筆親批。

宋嘉定十年,福安韓陽的鄭子化首次提出將福安從長溪縣獨立出來建縣。他以長溪西北鄉地理位置偏僻,府衙較遠管治不便為由,向朝廷提出從長溪縣分出來設立的請求。

宋朝時期鄭寀的一首詩,竟讓皇帝在他的家鄉建了一個縣

宋寶慶元年,就連長溪縣令範夔,也向朝廷提出福安應該設縣,他建議以"韓陽坂"為縣衙所在地。然而,福安人要求置縣的事情,被一拖再拖,這一耽擱就是二十幾個年頭。

福苑利灣的鄭家是從後世稱為"江南第一世家"的浙江浦江義門輾轉遷入,鄭寀的叔父也在外為官。鄭寀於宋紹定二年登甲科進士,到江西南昌市任推官。宋淳祐五年,也就是題詩建縣的這一年,57歲的福安鄉賢鄭寀,剛好升為殿中御史。老家人民要求建縣的事情,鄭寀是有所耳聞的,他在心裡琢磨著如何向皇帝提出此事。福安建縣公文終於傳達到了朝堂,鄭寀發現時機已經成熟,便題詩一首,送到理宗皇帝的面前。

宋朝時期鄭寀的一首詩,竟讓皇帝在他的家鄉建了一個縣

"韓陽風景世間無,堪與王維作畫圖。四面羅山朝虎井,一條帶水繞龜湖。形如丹鳳飛銜印,勢似蒼龍臥吐珠。此地不堪為縣治,更於何處拜皇都。"鄭寀詩中無不展露家鄉的美景,但也暗帶軟中帶硬的質問,言外之意大有非批不可的意思。

皇帝看了詩歌之後,被韓陽的美景深深感動,立即揮筆御批韓陽為縣,隨後賜了八個字:"敷錫五福,以安一縣。"福安從此由長溪縣分離出來,以長溪縣西北二鄉、九里為疆,縣衙就設在韓陽坂。福安縣誕生之後,改屬福建行中書省福州路福寧州管轄。因為題詩而促成家鄉成功建縣,鄭寀被後人譽為福安建縣第一功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