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非典時期,中國籃球是怎麼度過的?

多年後回看,我發現比較耐人尋味的一件事

——CBA第8年,也就是2002-03賽季,聯賽推廣的主題是:時尚、動感、青春、健康。

這四個詞,彷彿附著在CBA這隻龐然大物上,跳動著,呼吸著。

基於此,CBA賽場也做出了相對應的呈現,這個賽季來觀戰的球迷驚喜地發現,場上間隙出現了非常正規的啦啦隊,還有現場DJ在一旁給球館加入音浪,氛圍燥起來。

時尚、動感、青春、健康,最後一個詞,是健康。

但也就是在那一年,健康的問題,席捲了這片土地。

——非典來了。

2003年非典時期,中國籃球是怎麼度過的?

當時,國內第一例有報告的病例患者是在2002年的12月入院的,一個月後,2003年1月中旬出院。

而CBA因為場次少,是在2002年12月7日才開賽。

某種程度上,非典出現的時間段,正好碰到了CBA的開賽時間。

不過,那時可沒有現在新冠狀肺炎的“警覺性”(當然,現在很多措施也被證明是遲了),2003年4月開始,一些大型娛樂場所陸續開始歇業,收攤。

CBA賽季結束是在2003年4月23日,彷彿如巧合一般,大家開始引起重視的時候,CBA正好賽季打完,居然安穩度過了一個完整的賽季。


所以,在2020年1月底,中國籃協宣佈將無限期延長2月1日之後比賽的時候,我想起了17年前的那次非典。

兩相對比,2020年可謂及時止損。


我不禁想得更深入一些:17年前的中國籃球世界是怎麼樣的呢?

2002-03賽季,CBA一共打了212場比賽,裡面就包括156場常規賽。

球市還算火爆,平均上座率82%,國內許多球迷完整了經歷了八一隊的強勢,廣東隊的崛起,上海隊的落寞。

除了這三支球隊,還有11支隊參與了當年的CBA聯賽,他們是吉林、北京、新疆、山東、浙江、奧神、江蘇、遼寧、陝西、新浪獅和香港。

多年過去,奧神、陝西、新浪獅和香港早已不在CBA聯賽之中,令人唏噓。


大家都知道,姚明在2002年去了NBA,於是,後一個賽季,上海隊彷彿從一個渾身散發青春氣息的小姑娘,一瞬間變成滿身皺紋的半老徐娘。

風韻猶存是假的,上海隊的整體實力大幅下滑,CBA的第8年僅取得第10名的成績。


真正走到總決賽的,是廣東和八一。

廣東很強,但是面對八一還是稍顯稚嫩:總比分3-1,八一兵不血刃勝出,順利奪取隊史上第7個總冠軍。

留給廣東一個失敗的背影,強勢的軍旅,是不可戰勝的。

沒有人會料想到:17年後,這兩支隊走上了不同的命運,廣東奪得總冠軍,八一淪為聯賽倒數。

2003年非典時期,中國籃球是怎麼度過的?

2003年八一冠軍光環之下,離不開一個人——“戰神”劉玉棟。

他個人也順利蟬聯聯賽最有價值球員,放眼全國,沒有人是他的對手。

但其實光榮之下,滿目瘡痍。

2002年下半年,劉玉棟的膝蓋出了大問題。膝蓋裡好像怪怪的,彎不下來,痛的想打滾。

每次打完比賽,他都得回到寧波的海軍第三招待所,3520宿舍,一步一步地扶著走上去。醫生讓他做手術,但是他不聽。

“不把丟掉的冠軍重新拿回來,我絕不做手術。”他經常晚上睡到一半會疼醒,白天打點滴消炎,隊醫不斷給他抽積水。

打球,腫脹,消炎,抽積水,越來越多。到後來,當時的八一隊醫孟國臣看到劉玉棟的膝蓋,直言“想哭”。

那年最後,八一隊擊敗廣東隊捧起冠軍獎盃,劉玉棟鬆了口氣,彷彿膝蓋一下覺得沒那麼疼了。他

進行了手術——309醫院,本想取出兩塊碎骨了事的醫生,進行了關節鏡微創手術,打開劉玉棟的膝蓋,在裡面掏出了十塊碎骨。

“普通人膝蓋裡若是有一兩塊碎骨,就疼得別想走路,他.....有十塊。”


那個總決賽上,還有兩個人,日後將深深地影響整個中國籃球的格局。

其中的一個人,來自八一隊,2002-03賽季,他是劉玉棟身邊最靠得住的球員,張手三分,令人膽寒。常規賽期間,場均能拿25分,到了季後賽,場均得分是25.3分,順帶拿了全明星週末的三分大賽冠軍。

人送“小李飛刀”——李楠。


另一個人,場均23.7分8.3板,小身板打大前鋒,和另一位叫朱芳雨的年輕人搭檔,和八一隊幾乎每場拼到最後。

總決賽第四場,他一個人得到36分,世人驚訝於他的全面,但是也許想不到,17年後他會成為全國範圍內肩上重擔最重的籃球從業者之一

——廣東隊主教練,國家隊主教練,即將帶隊出征奧運會落選賽。

而當初那個和杜鋒在總決賽死磕的李楠,黯然退出國家隊主教練的位置。

他們兩人的命運交替,誰也猜不到結局。

2003年非典時期,中國籃球是怎麼度過的?

回到2002-03賽季,有一位清瘦的大男孩在CBA嶄露頭角,他出手的手型很標準,就是對抗差了些,

和國內老大哥們碰撞的時候經常顯得有些吃力。

但不妨礙他拿下當年的最佳新人獎,往後的17年,他從青澀的小將,成長為中國男籃最值得相信的

中堅力量,再到2019年世界盃上,中國男籃的青黃不接的“遮羞布”。

他的名字,在17年前知道的人其實並不多——易建聯。

2003年非典時期,中國籃球是怎麼度過的?


最後一人,姚明。

他那時已經在NBA打球了,休斯頓火箭,菜鳥賽季。

2003年非典時期,中國籃球是怎麼度過的?

賽季結束,國內非典還未完全平息,他選擇了回國,辦活動,邀請明星,組織捐款。

2003年5月11日,姚明帶頭舉行的“超G明星、超G愛心———‘抗擊非典’互動訪談直播節目”,還邀請了成龍。

那時成龍正在德國拍電影,聯繫不到他,姚之隊通過好萊塢認識的朋友找到成龍,成龍一口答應。

有媒體問起姚明,為什麼疫情之下,還要回國做這些事情。

姚明想了想,平靜說了句“我不願意上升到愛國主義的高度,就是想家了。”


回過頭來,17年前,那個籃球世界,那次非典。

CBA順利結束賽季,八一最後餘暉,廣東雄起,上海落寞。

劉玉棟堅持,杜鋒、李楠正是好時候,姚明即將開啟他的NBA輝煌生涯,易建聯剛剛進入CBA。

一切彷彿充滿了未知、打擊,沒人知道最終流向何方。

打擊過後,復甦,那年開始,中國籃球進入了新的篇章。

現在來看,17年前的那個夏天,充滿了希望。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