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八還應該不斷升級嗎?

冰雹藍天


順應時代發展,八爺走完最後一段服役歷程真該休息了!

殲-8殲擊機,北約的綽號是“長鬚鯨”,網友的戲稱是“空中美男子”,這款誕生於上世紀60年代,在殲-7基礎上進行放大、拉長的二代機確實性能平平。

設計背景

5-60年代,總是有U-2等高空無人偵察機隨意進入領空,當年裝備的殲-5、殲-6等很難有效攔截。加上東風系列高空殲擊機研製無果,直到60年代踏實的在米格-21/殲-7基礎上進行改型設計,1969年殲-8首飛成功,定位高空高速載擊機。

發展歷程

如果在首飛後直接役入現役,殲-8還算基本符合需求。關鍵是首飛後長達10年的定型過程(1979年設計定型),讓這款戰鬥機直接變成入役就落後。而到了70年代末期,世界戰機發展潮流不再追求“更高、更快”,而是改進飛機的中低空機動性能,完善機載電子設備、武器和火控系統,沒辦法剛設計定型又要重新追趕。

殲-8在設計定型後主要發展了殲-8白天型、殲-8A/殲-8I全天候型、殲-8II全天候型,其他細分型號還很多。基本就是發現需要什麼功能,就開始改進,包括和殲轟-7競爭的殲轟-8、用於外貿用口的殲-8IIM等。

結語

其實縱觀殲-8發展歷程,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研製,直到80年代才正式入役,截止新世紀之初還是我軍主力機型。其實真的很難為這款為攔截高空高速無人機而誕生的機型,在沒有其他機型可替代的情況下,努力承擔起國土防空任務。在當年F-22四代機誕生之後,還在研製如果用殲-8挑翻F-22,雖然可以視為調侃,不過確實很無奈。

目前海空軍現役殲-8還有約300架,在未來三、四代機大批量入役後,發揮完餘熱的殲-8終將退出歷史舞臺,再進行改進已無太大必要。


河東三叔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完全沒有必要!

殲八系列戰鬥機同其他機型不同,是一個當年宣傳過頭的東西。

那個年代,對於國產所有武器都以正面讚揚為主,很少說問題。

所以殲八一度被稱為世界第一流戰機,宣傳可以對抗美國的F15、F16。

某血論壇的網友甚至說殲八可以打隱形戰機,由此成為網絡上流行的段子。

實際上,平心而論,殲八不屬於優秀戰機,問題遠遠多於優點。

殲八是沈飛基於米格21的升級機型,原型早在1969年就完成首飛。

改革開放以後,我國深感空軍力量薄弱,但又不願意出高價購買法制幻影2000、美製F16戰鬥機,希望立足於自己生產設置。

於是,在美國的指導下,1984年採用兩側進氣佈局的殲-8II完成首飛。

本來雙方計劃利用,由美國方面提供技術,完成殲八的升級。比如美國格魯門公司進行航電升級,將二代機殲八提升到三代機的戰力。

但是,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80年代末期雙方合作終止。

殲八獲得美國的技術極為有限,導致項目流產。

殲八的目標本來是改進為一款達到三代機水平的多用途戰機,空戰可以進行超視距作戰,還具有對地對海的作戰能力。

然而,由於我國電子技術水平低下,始終無法解決航電系統問題。

直到90年代引進了俄羅斯技術以後,到2000年殲八才真正意義上實現了超視覺作戰能力。

西方媒體認為,殲八對地和對海戰鬥力達到當時的目標,則是2009年的事情。

只是,殲八為落後的二代機設計,各方面在2009年都已經老舊,根本沒有值得繼續改進的必要。

加上殲10的服役,殲八的作用就更小。

所以,2011年軍方基本對殲八持放棄態度,開始逐步退出現役。

其中一種說法是,殲八的使用壽命遠小於宣傳,早期服役的戰機已經到了壽命尾期,沒法繼續改進。

而就算服役較近的,至今已經有10年左右,時間已經不短了。

殲八的現實就是這樣。

然而,在90年代中後期之前,除了進口蘇聯的蘇27以外,殲八幾乎是唯一的空軍先進戰機。所以,當時媒體都對殲八做了大量的宣傳,現在看來很多說法不符合實際。

需要說明的是,網上有帖子說研究殲八誕生了8個院士。還說殲八生產了30多年,連300架都沒產到。


薩沙


殲8,是沈飛研製的高空高速戰鬥機,具備“雙2”指標,即實用升限達到了20500米,最大飛行速度2.2倍音速。

這兩個指標,放在任何地方國家空軍,都是不落後的,因為現代化戰機,包括最新型的隱身戰鬥機,都飛不到2萬米的高度,一般實用升限也就16000米,上下誤差不會超過2000米。

以前總有軍迷嘲笑國內用落後的戰機想方設法打先進的隱身戰鬥機,現在看來,國內空軍當初的想法,非旦不落後,而且相當超前。

在國內新型米波雷達研製成功,在殲20橫空出世的大前提下,國內反隱身雷達才有了與殲20展開實戰化對抗測試的機會。

經實戰檢測,國內新型對空警戒雷達,依然能探測到隱身性能絕佳的殲20,那麼發現F系列隱身戰鬥機,也應該不是問題,儘管距離不是很遠才發現,但隱身戰機來去自由的時代已結束了,國內反隱身雷達被證明是成功的,無疑給了空軍極大的信心。

在有了國產殲20戰鬥機和地面新型反隱身雷達,空中能探測到隱身戰機的預警機以後,在體系作戰內,一旦發現對方的隱身戰鬥機,殲8戰鬥機照樣能將F系列隱身戰鬥機揍下來。

在預警機和地面雷達甚至殲20戰機的導引下,殲8憑藉高空高速性能,完全有能力居高臨下,灌頂攻擊用中遠程空空導彈,直接打掉對方在16000米高度飛行的隱身戰鬥機。

空軍繼續保留了殲8系列戰鬥機,原因一是憑藉其高空高速性能,充當偵察機,獲取空中和地面情況;二就是等待國產反隱身雷達研製成功,成為空軍打擊隱身戰鬥機的一把利劍。

目前,殲8最新型戰鬥機,不用特別升級,其高空高速性能,足以對付對手的隱身戰鬥機,只需改進電子設備和數據鏈,能接受預警機、地面指揮所發來的信息即可。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圖片均下載網絡。


國平軍史


斷無此必要了,不要再搞殲8了,就讓他安心的退役吧,渦噴發動機、毫無機動性的二代機真的可以退役了,雖然不否認這些飛機現在依然在前線緊急出動、維持巡航、保持制空優勢、進行轟炸機攔截等方面有無與倫比的優勢,但是這就足夠了,不需要升級他們。


舉個簡單的例子,就這樣的渦噴發動機,能產生多少電力?能持久不能?就算是給殲8IIM戰鬥機換上一個大型的有源相控陣雷達,他能帶的動這個功率嗎?配套的顯控設備和數字化飛控設備能裝上嗎?因此殲8IIM作為一款經典的第二代戰鬥機,或者說是現在國際標準的第三代戰鬥機,已經改進到可以發射中距離超視距主動制導空空導彈,就已經非常不錯了。


殲8IIM維護簡便,可以快速反應應急升空,這就是他的優勢,可以對敵人的行動作出快速的反應和攔截。但是如果我們要求具備更高的性能,這就完全超出了殲8平臺的潛力。殲8IIM怎麼改也不能再動氣動佈局了,如果還想要更好的機動能力,為此加上鴨翼,或者邊條,使用翼身融合技術,調整機頭形狀,那麼付出的代價未免過大。


另外,我國現在也有中型的四代機和新型的重型四代機,數量也不少,已經形成體系和規模優勢,實在是不必要在這個基礎上再加上一個奇形怪狀的改進型飛機了,有這個精力和錢,還不如多造一些殲10來的實在呢。


海事先鋒


我看了好幾個軍事領域創作者的回答,都認為殲8不應該再繼續升級,等待退役,我卻有不同的看法。

我的看法是,老殲8飛機已經很老舊,退役差不多了,肯定不會再升級,但是殲8II飛機可能還會升級,它有特殊作用,空軍仍有需要,應該不會短期內退役。我為何這樣說呢?

殲8II戰機的研發歷史我不再講了,網上很多,有興趣自己看。殲8II是第二代噴氣式戰鬥機,在蘇27引進之前,曾經是我國空軍最好的戰機,現在看來其機身設計、動力、航電、性能等都已落後,在我人民空軍已大量列裝第三代,甚至第四代戰鬥機的今天,理論上看似該退役了,但是殲8II戰機仍有其特殊優勢。

殲8飛機在研製時,定位為高空高速殲擊機,實現了“雙2”指標,即實用升限超過2萬米,最大速度超過2.2馬赫。比較一下就能看出殲8飛機在“雙高”方面的優勢,比如使用最廣、最知名的美國F-16戰鬥機實用升限不到16000米,最新的蘇35戰鬥機實用升限是18000米,雖然有最大速度超過2馬赫的重型戰鬥機,但是實用升限超過20000米的現役戰機,除了俄羅斯的專用截擊機米格31,其它還真沒有了。

殲8雖然命名為殲擊機,但它並不是一款空優戰鬥機,其實它更準確地說應該是截擊機(和米格25/31一樣)。因為它強調了高空高速性能,所以殲8的中低空性能不佳,空中格鬥是它的弱項。2001年中美南海撞機事件中,我英雄飛行員王偉駕駛的殲8II戰機在應對美國EP-3偵察機這樣的低速飛機時就顯得很吃虧。但是到了高空,就是殲8II戰機大顯身手的空間。這就是殲8II戰機第一大特殊作用——截擊攔截高空飛行器。

前些天曝光了一個新聞,我國空軍殲10C戰鬥機使用PL-10導彈擊落入侵我國領空的外國高空氣球。之所以用昂貴的空空導彈擊落入侵的外國氣球,原因就是入侵的氣球高度在2萬米以上,超過了殲10c的升限。一些專用偵察機、大型偵察無人機、偵查氣球等飛行器,利用高空為掩護,飛行高度在2萬米以上,這是絕大多數戰鬥機都夠不著的高度,這種情況下,只有殲8II戰機才有能力打擊這些入侵者。

剛才說了高空偵察,這也是殲8II戰機的另一大特殊用途——高空偵察。前幾年央視曾曝光過殲偵8F,它就是在殲8II-F戰機基礎上改進出的專用偵察機。

2萬米以上的飛行高度,不僅全世界少有戰鬥機可以飛上來攔截,就是防空導彈也只有像俄羅斯的S300和美國的愛國者這樣的大型地空導彈才能夠得著。

可見,殲8II戰機的“雙高”能力,讓其在高空攔截和偵查方面有無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殲8II系列戰機在今後一段時間內仍然不會退出人民空軍的戰鬥序列。


曉說渡紅塵


沒什麼必要了。

放在20年前,殲八,或者說殲八-II/殲八-IIM還是“某新型殲擊機”,軍迷們圍著IIM新裝備的“甲蟲”雷達,不停地爭論它的搜索能力和引導接戰能力,各種殲八槍挑F22的段子也讓軍迷們笑中帶淚。

客觀地說,殲八系列戰鬥機是我國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國土防空的重要機型,殲八-II首次在機頭安裝了大型火控雷達,具備高空高速和超視距攔射能力。那時候,我們為了老八到底能帶幾發中距彈爭論不休,為了老八到底怎麼配合僅有的幾架蘇27一起打贏周邊假想敵爭論不休。

然後,我們都知道了,在這二十年內,我們迎來了殲11、迎來了殲10、迎來了殲20,新飛機的技戰術性能遠非殲八可比。

當然,這並不代表殲8已經一無是處,雖然殲八的氣動佈局並不利於空中格鬥,但是其高空高速的特性,卻有希望作為偵察平臺或作為中距彈發射平臺,在預警機和殲20的引導下執行一定偵察和攔阻任務。

不過,其機體特性和空軍機隊現狀也決定了應該不會對殲八進行大改,等到越來越多新機加入,殲八也完成它的歷史使命,逐步退出歷史舞臺,笑看後輩們繼續守衛祖國藍天了。


深藍防務


殲八ⅡM高空高速戰鬥機,從圖片裡看它已經可以使用SD-10“中距離攔截彈”了,對比於早期型這是一個較大升級,垂尾“草綠色”部分是複合材料,有利於減輕它的自身重量。

殲八Ⅰ、Ⅱ戰鬥機的研製是在1960年代末,當時我國航空工業積累確實薄弱,殲八直到1980年代初才在我軍服役(Ⅰ型),由於設計年代較早它採用了是當時比較流行的“高空高速”設計(主三角翼設計)就是要攔截可能來襲“逆火式”超音速轟炸機!而且採用了雙發“渦噴-13A”發動機爬升、加速性能非常好!

但是,由於是“高空高速”設計,殲八低空性能不好,主要是三角翼設計面積小,低空升力不夠足所致……這是它“氣動佈局”上的固有缺陷,進入到了21世紀以後殲八Ⅱ對比於其它殲十、殲十一系列…殲二十這些後生們,總體性能確實是落伍了!而且,再度改進的價值也不大了,因為“高空高速”已經不是21世紀作戰飛機的主流。


但,它由於高空高速性能出色,二十一世紀後出廠的殲八被賦予了戰術偵察機的功能,以替代服役已久的“殲偵六”戰術偵察機。目前我們看到殲八Ⅱ出現的場合已經很少了,原因是一部分退役(大部分是機頭進氣道的殲八Ⅰ型),另一部分保密等級提高了的原因。

世界上的事物總是要一分為二的去看待,殲八Ⅱ戰鬥機有它的自身優點,這就是不適應現代高機動空戰的“高空高速”,要利用的是它升限20000米、最大航速2.2馬赫的特點,安裝高速攝影/攝像🎥器材,高速接近要偵察的區域,快速拍攝後再迅速的離開,使敵方的戰鬥機和地面防空系統來不及反應…偵察機屬於“二線戰機”不以空戰為主,所以殲八偵察機只是攜帶兩枚“格鬥彈”自衛就可以了,剩下的掛架可以攜帶大型副油箱來提高航程。
JC-8F型高空高速偵察機,是在殲-8F戰鬥機基礎上改進的,前起落架後面就是大型偵察設備艙,它是目前世界最先進的“戰術偵察機”之一。

殲八戰鬥機除了“偵察型”外或許在今後十年退出人民空軍、海軍的裝備序列,但是作為21世紀前我軍的主力戰鬥機,它為保衛國家領空的安全做出了極大的貢獻!武器裝備不論現在有多麼的先進,總歸有一天會慢慢的“變老”…這是自然法則!人是這樣的,器物也會這樣。
但,殲八戰鬥機所做出的貢獻將永遠保留在人民軍隊的功勞簿上!


皇家橡樹1972


J8作為老兵,已經服役多年。面對風頭正盛的現代化中國空軍,你肯定不會想到J8出現的時代,正值空軍最艱難的時期,大量的空軍J6戰機隨處可見,號稱J6包打天下的背後是空軍處於無機可用的尷尬境地,當世界上主要強國都開始配備4代機的時候,空軍卻只能用老朽的J6去承擔國土防空任務,就連排不上號的越南空軍都有大量的米格21戰機,使得我方空軍技術上處於劣勢。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J8的出現給航空工業注入了強心劑,增強了空軍作戰的信心,隨著J8的服役,經歷了數十年的風風雨雨,J8系列戰機不斷的升級改進,使得該機性能從不斷提升,尤其是J8II的出現,一改往日國產戰機沒有中距空戰的能力,使得J8戰機戰鬥力得到了有效的躍升。而進入新世紀以來,J8不斷改進,甚至採用了J10戰機的高性能雷達,使得J8能夠充分發揮打了就跑的速度優勢,使得J8戰機性能已經一定程度具備對抗四代機的能力。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五代機開始逐漸服役,J8戰機服役多年,也顯得在機體及其發動機和氣動設計上的侷限性,J8系列已經不再能夠承擔對抗五代機的能力,雖然有很多文章宣稱,J8可以依靠高空高速對抗F22 ,打了就跑的說法,其實這也是一種笑話。因為,J8所謂的高空高速只是相對於以前的戰機而言,而現代具備了超音速巡航能力的五代機面前,J8引以為傲的高空高速已經無法擺脫5代戰機的追擊。所以即使J8再進行升級,對於空戰戰果也起不到任何效果了。


水鏡曉先生


殲八戰鬥機是國內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研製的一款高空作戰,高速度飛行的戰鬥機。殲八戰鬥機研製時期是我國航空技術剛剛起步的時期,這架戰鬥機的定位也是一架二代機。殲八的出現在我國的空軍歷史上是意義重大的,殲八讓我國真正擁有了能夠承擔遠程空中作戰的戰鬥機,並且給未來殲十的研製打下了技術基礎。到了九十年代我國自主研發了三代戰鬥機殲10,引進了三代戰鬥機蘇27戰鬥機(殲11),殲八的地位就開始出現了下降。

在我國擁有三代機之後,殲八就成為了輔助性的作戰飛機。殲八在最近的三十年裡面進行了幾次大的升級,對於動力系統和武器系統都進行了改進。而隨著我國殲20戰鬥機的研製成功,關於殲八是否還應該繼續升級的消息就一直非常多。對於殲八來說,如果想要繼續服役,肯定需要不斷地升級最新的電子設備和武器系統,以保證能夠適應現代化戰爭的需求,如果不能繼續升級,那麼就只能作為教練機或者巡邏飛機了。

認為殲八不應該升級的一方的觀點是:在現在三代機和四代機成為主流的時代,二代機的存在已經比較多餘了。認為殲八應該升級一方則是表示:二代機的保養成本低,我國空域廣大,保留一定數量的殲八,可以降低成本。小編看來,殲八在三代機數量不多,殲20數量不多的情況下,可以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畢竟殲八同樣具備高空能力,同樣具備高速能力。

殲八的前幾次升級都是為了彌補三代機的數量不足,最近幾年國內的三代機數量已經非常多,等到殲20形成一定的規模的時候,一部分三代機甚至會顯得比較多餘。到了那個時候,國內肯定要退役一批落後的戰鬥機,把防空的任務讓給更先進的戰鬥機來做。二代機本身在性能上不如三代機,升級改造之後的二代機依然不能超越三代機。現在國內已經開始準備大規模量產殲20,未來升級的對象應該是殲10和殲11,而殲八則是會朝著教練機的方向發展,直至退役。


沐風談兵論道


應該保留並升級,殲八是典型的二代機,技術上的差異(不是差距)主要體現在發動機機上(電子信息是可以通過改進拉平與三代機的差距的),殲八是渦噴發動機,F16,F15,F22是渦扇及推力矢量發動機,渦噴能2萬米以上作業,渦扇則要低幾千米,2萬米以上的高空,發動機就是個廢物,進一步來說,在2萬米的高空空戰,F16,F15及F22不是殲八的對手。或許有人會說,F22能超音速巡航,有人會認為F22有隱身能力,有超機動的能力,但我覺得,超音速巡航不是神話,殲八是超2倍音速;隱身能力不是神話,面對面之時,隱身能力只能是笑話;超機動能力不是神話,它用機炮打不了高它幾千米的殲八。又有人會說,我幾百公里外發現了你,幾十公里外用空空導彈就把你擊落了,誰會與你高空拼刺刀,問題是空空導彈一定能擊落殲八嗎?從七十年代到現在,局部衝突中,被地空導彈,空空導彈鎖定的飛機擺脫逃逸的戰例不少,殲八會做不到嗎?我們再換一個話題,F22的幾枚導彈如果不能擊落殲八,不會跑嗎?問題是面對殲八"雙二″高空高速的追擊,它跑的了嗎?

殲八的短處也突出,滯空時間短,作戰半徑短,問題是殲八本身是一款國土領空防禦作戰的飛機,下是深入敵國及對地攻擊的武器,在自己的領空打擊來犯的敵機,需要兩千公里的作戰半徑嗎?滯空時間短我不會接力作戰嗎?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