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背後隱情

1914年到1918年的時間內,協約國與同盟國進行了激烈的戰爭,歐洲的國家一個個的被捲入到了戰爭的浪潮中去。戰後,曾經繁華的歐洲變成了一片廢墟,第一次世界大戰成為了歐洲歷史的重要轉折點,在此之前,工業革命後的歐洲可以輕易的支配全球,整個世界遍佈歐洲的殖民地,一戰過後,歐洲對世界的統治力受到了嚴重削減,歐洲國家拼命的壓制住了各個殖民地的反抗,但是二戰過後,歐洲便完全失去了對世界的影響力。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背後隱情


薩拉熱窩事件是造成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但是隻要深究下去,很輕鬆的就可以明白薩拉熱窩事件沒有導致戰爭爆發的能量,真正的戰爭根源埋在了薩拉熱窩事件發生前的十幾年的時間內,這些背後的因素才是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直接原因。

一、經濟因素

地理大發現和工業革命使得歐洲各國的生產力得到了飛速提高,歐洲各國開始在全世界範圍內爭奪市場。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地理大發現和工業革命先行崛起的法國和英國,與後起之秀的德國和奧地利不可避免的發生了交鋒。特別是德國的工業化速度讓英國感覺到了危機,在1870年,英國工業產量佔世界總量的32%,德國是13%,等時間到了1914年時,英國工業產量佔世界總量的比例已經下降到了14%,德國也是提高到了14.3%。工業上被超越,已經使得英國人感到極其不適,並且德國工業在發展過程中搶奪了大量英國的國外市場。(這方面還有我們清朝的參與,為了增加國防力量,清朝在國際上大肆採購軍械,德國打出了結實耐用質量好的廣告,吸引住了清朝對武器軍械的採購,當時的北洋水師上就有許多德國裝備。)被搶奪走市場的英國已經從最初的不適變成了對德國的仇恨,德國也很明白這一點,兩個國家開始秘密的增加軍事力量,為未來的戰爭做準備。

二、殖民地因素

殖民地絕對是幫助歐洲迅速崛起的重要因素,殖民地可以為宗主國帶來大量的財富,並且只要簡單的駐軍就可以進行有力的控制,對於歐洲國家來說,殖民地就是一本萬利的生意。歐洲工業化的國家越來越多,各國都想做殖民地的生意,但是世界上的土地是有限的,為了獲得殖民地就只能從其他歐洲國家手中進行搶奪。後起之秀德國領導的泛日耳曼聯盟,最初把搶奪殖民地的想法施加到了葡萄牙、荷蘭這樣的小國,但是很快泛日耳曼聯盟發現世界上好的殖民地基本上都被英國提前控制到了手中。殖民地的誘惑,造成了歐洲各國的激烈衝突,甚至在一戰之前歐洲各國已經在殖民地發生了數次小型戰爭。

三、聯盟因素

1914前各國的聯盟是加快戰爭來臨的重要因素,最初的聯盟是德國與奧匈帝國,當時德國與法國因為一塊領土發生了戰爭,同時奧匈帝國在巴爾幹半島上也在不斷的與俄國發生交鋒,為了避免被進攻,實力稍弱的德國在俾斯麥的政策指導下與奧匈帝國形成了防禦性聯盟,想要通過聯盟震懾住法國與俄國。後來意大利也受到了法國的進攻,這個聯盟與意大利一拍即合,將意大利也拉入到了聯盟之中。

在結成聯盟的三個國家來看,他們聯盟的原因是因為外部進攻壓力,為了生存選擇了與其他國家聯盟,但是在法國和俄國眼中,德國、奧匈帝國以及意大利的三國聯盟是為了進攻自己,從而達到稱霸歐洲的目的。為了對抗三國聯盟,法俄在1894年進行了結盟,原本與法國有些世仇的英國,迫於外界壓力,在1904年也加入到了法俄的同盟。自此一戰雙方都加入到了各自的陣營,由於德國領導的同盟國與協約國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兩者互相針鋒相對,都互相駁斥對方的政策,這時可能已經有國家意識到局勢在向不可控的方向發展,但是在這個階段已經沒有國家可以全身而退。

四、軍火商因素

工業革命導致了工業技術和科學水平的飛速進步,軍事技術水平也得到了飛躍。各種新式武器的出現,加重了歐洲各國領導人的危機感,英國的阿姆斯特朗公司、德國的克虜伯公司以及法國的施耐德克魯索公司等軍火公司,開始刺激各國進行軍備競賽,進而來推銷自己的軍火。最終各國都擁有大量的軍火,一旦出現導火索,戰爭機器便會迅速啟動。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背後隱情


這些因素使得整個歐洲已經處在了炸藥庫上,薩拉熱窩事件只是點燃了這個炸藥庫,四年後,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慘痛中得到了結束,但是《凡爾賽合約》嚴重壓榨了德國的國力,為二戰埋下了禍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