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三不親,姨夫姑父,舅的媳婦,是何意?為何親戚不親?

生活在農村地區的人,需要面對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如何和親戚相處,農村的親戚太多了,七大姑八大姨,好像個個都和自己沾點親,有些親戚連自己都叫不上名字來,反正都是自己的長輩。

俗話說:三不親,姨夫姑父,舅的媳婦,是何意?為何親戚不親?


但是親戚也分遠近,有些親戚跟自己關係很近,好像天生就是自來熟,而有些親戚跟自己就是親不起來。這就是農村俗語“人有三不親,姨夫姑夫,舅的媳婦”的由來。先解釋一下姨夫、姑夫和舅的媳婦是什麼意思,因為城市裡的孩子很多都是獨生子女,對於這樣的稱謂十分陌生。

人有父母,父親的姐妹我們叫姑姑,而姑姑的丈夫,我們就叫姑夫。母親的姐妹我們叫阿姨,阿姨的丈夫我們叫姨夫。母親的兄弟我們叫舅舅,舅舅的媳婦我們叫舅媽。按理來說,這三類人都是父母一輩的長輩,怎麼會親近不起來呢?

俗話說:三不親,姨夫姑父,舅的媳婦,是何意?為何親戚不親?


其實說白了並不難理解,就是兩個字,血源。我們跟父母以及父母的兄弟姐妹之間有血緣關係,這是天生的。中國人親情關係中很重要的一根紐帶就是血緣關係,有這層血緣關係在,哪怕是數年不見,再見面時依然是親熱無比。

但是我們和姨夫、姑父及舅媽卻沒有任何血緣關係,頂多算是熟人關係。熟人關係維持的前提是經常在一起,一旦相隔的時間太長了,就會顯得陌生。而現代人由於外出打工、工作繁忙、城市安家等原因,三年五年難得回家鄉一趟,跟姨夫、姑夫和舅媽之間當然就會生分,所以這就是我們和這三類親戚親近不起來的原因。

俗話說:三不親,姨夫姑父,舅的媳婦,是何意?為何親戚不親?


我們都有這樣的感受,逢年過節,到姑姑家裡去拜年,可以和姑姑從白天談到黑夜,甚至於把對父母都不願意說的話講給姑姑聽,卻對近在咫尺的姑父沒有一點感覺。

這就是中國人的親戚世界,說是親戚,但是還是會自然分出遠近親疏來。而這種遠近親疏就是以血緣關係來自然劃分的。當然我們也不會對姨夫、姑父或者舅媽惡語相向,畢竟也算是親人一分子,但是僅限於點頭微笑,說兩句祝福語之類的。

隨著大量農村人口湧向城市,在城市安家落戶,未來這種親戚關係也會慢慢消失。恐怕若干年以後,我們的孩子就會連姑父、姨夫或者舅媽是什麼意思都搞不明白了。

不過呢,不親近是不親近,基本的禮貌還是應該有的,走到阿姨或者姑姑家裡,見到姑父、姨父或者舅媽,至少一句新年好還是應該說的,否則會被別人說沒有教養,也會影響長輩對自己的看法。

而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姑父、姨父或者舅媽也知道,自己和非血緣關係的孩子親近不起來,但是至少一個新年的紅包還是會給的。然後就悄然退場,把時間和空間留給有血緣關係的一家人,自己到廚房裡去忙碌,給大家準備好飯菜了。這就是中國農村人的感情世界,也許有些人你交往起來覺得十分別扭,但是一定要去接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