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迪士尼部分恢復運營 國內主題公園要“解封”了?

新冠疫情暴發後,以上海迪士尼樂園為代表的國內主題公園沉寂了一段時間。不過,隨著復工復產的有序推進,國內主題公園或正逐步“回血”。

3月9日,新京報記者自上海迪士尼度假區官網獲悉,作為分階段恢復運營的第一步,上海迪士尼小鎮等度假區的部分體驗與服務於2020年3月9日起重新開放,但上海迪士尼樂園繼續保持關閉。同時,上海迪士尼樂園酒店也將部分恢復運營,在此期間將控制入住房間數量。

上海迪士尼邁出了第一步,不過國內更多主題公園還處在觀望狀態。3月9日,新京報記者致電歡樂谷、方特、長隆等樂園,對方均對記者表示遊樂園目前仍處於閉園狀態,具體恢復時間仍需要等待通知。

上海迪士尼小鎮部分恢復運營,樂園繼續關閉

3月9日上午,上海迪士尼度假區官網發佈公告稱,作為分階段恢復運營的第一步,上海迪士尼度假區的部分體驗與服務於2020年3月9日起重新開放,迪士尼小鎮、星願公園與上海迪士尼樂園酒店的部分購物和餐飲商鋪以及部分休閒體驗將恢復運營。在此期間,將限制客流,並縮短運營時間。迪士尼小型車及旅遊客車停車場和迪士尼小鎮停車場將同步重新開放。

不過,上海迪士尼樂園繼續保持關閉。上海迪士尼度假區表示,根據相關規定,每一位進入上海迪士尼度假區的遊客在抵達時均須接受體溫檢測;遊客在進入迪士尼小鎮的餐飲商鋪時還將被要求向工作人員出示“隨申碼”。而且,在迪士尼小鎮、星願公園、酒店公共區域及停車場期間必須全程佩戴口罩(用餐時除外)。

1月25日,上海迪士尼樂園宣佈暫時閉園,到今天恢復部分開放,已經過去了一個多月。

此外,1月26日,香港迪士尼樂園緊隨其後,宣佈暫時閉園,截至今天沒有恢復營業的消息;2月28日,東京迪士尼樂園在官網宣佈,從2月29日開始,東京迪士尼樂園和迪士尼海洋樂園將臨時關閉,暫定關閉到3月15日。

“如果關閉上海迪士尼樂園2個月時間,可能會在第二季度給公司帶來1.35億美元的營業利潤損失;而香港迪士尼樂園第二季度的營業利潤可能減少約1.45億美元。”2月4日,樂園的母公司迪士尼CFO Christine McCarthy表示。

“閉園是在第一季度,往年這時候適逢春節假期,人流量和入住率都很高。至於對財務的衝擊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關閉持續時間,以及多久之後能恢復正常運營,” Christine McCarthy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12月6日,上海迪士尼樂園公佈票價結構和門票價格調整方案,從目前的三級票價結構,改為全新的四級票價結構,分別為常規日、特別常規日、高峰日和特別高峰日。其中,包括部分超高客流的法定節假日及其相關調休或假日的特別高峰日,門票價格為699元人民幣。這一調整方案將於2020年6月6日起實行。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全球共有六大迪士尼樂園,分別為洛杉磯迪士尼樂園、奧蘭多迪士尼樂園、東京迪士尼樂園、巴黎迪士尼樂園、香港迪士尼樂園以及上海迪士尼樂園。

迪士尼在2019年財報中指出,美國國內樂園的遊客人數增長陷入停滯,海外樂園遊客人數下滑7%,導致遊客人數整體下滑2%。其中,遊客人數的下滑主要來自上海迪士尼樂園。

其他主題樂園還好嗎?歡樂谷、方特仍處於閉園狀態

雖然上海迪士尼邁出“解封”第一步,但國內其他幾大遊樂園——長隆、歡樂谷、方特更多還處在觀望狀態。3月9日,新京報記者致電歡樂谷、方特、長隆等樂園,對方均對記者表示遊樂園目前仍處於閉園狀態,具體恢復時間仍需要等待通知。

“之前的春節前後,我們這裡都是人滿為患,但是今年早就閉園了,還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回去上班,也不知道工資會不會降低。”廣州長隆度假區的員工小光對記者表示。

1月24日,廣州長隆度假區宣佈,為配合疫情防控的需要,自2020年1月24日17:00起暫停開放旗下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廣州長隆歡樂世界、廣州長隆飛鳥樂園、廣州長隆國際大馬戲及珠海橫琴長隆海洋王國、珠海橫琴長隆劇院。恢復開放時間另行通知。

歡樂谷的母公司華僑城雖然於2月22日宣佈集團全面復工復產,旗下的新三板公司恐龍谷所依託的世界恐龍谷主題公園也已經於2月復工,但歡樂谷遲遲沒有消息。

實際上,華僑城的旅遊綜合收入增速放緩。公司雖然反覆在財報中強調,業務分為旅遊綜合行業和地產業務,但旅遊綜合行業已經逐步佔比越來越少。

華僑城下的新三板公司恐龍穀日子也並不好過。有業內人士表示,從非典的經驗來看,當時從發出旅行警告到疫情明顯好轉,大約在60天,用這個時間週期估算,恐龍谷在這次疫情期間的收入損失大約在440萬左右。

華強方特集團副總裁王啟程此前表示,關注疫情對主題公園行業的影響,不僅要關注對樂園的客流量、門票和二消收入等經營數據的直接影響,更加要關注對樂園帶動的整個產業鏈的間接影響。

根據中國遊藝機遊樂園協會2月10日發佈的《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文旅行業的影響調研報告》,企業面臨著嚴峻的現金流週轉問題。根據調研數據,賬面現金能維持1年以上的企業僅佔6.3%,能維持6-12個月的企業佔16.7%,能維持3-6個月的企業佔比28.5%,能維持1-2個月的企業佔比31.3%,僅能維持1個月以內的企業佔比高達23.6%。

有業內人士表示,“虧是肯定虧的,只是多少的問題。企業應該對有關資金安排做最積極的籌措準備,在維護企業和項目正常運轉的同時,合理降低人力和辦公費用,在確保運營質量和安全前提下,預計全面壓縮約50%的年度資本性支出。以非典為例,非典過後的2004年,國內遊人數增長了26.6%,旅遊總收入增長了36.9%。企業抓住機遇浴火重生,可以得到快速發展。”

新京報記者 張澤炎 編輯 李薇佳 校對 柳寶慶

記者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