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象棋棋坛双雄,卡尔波夫和卡斯帕罗夫

国际象棋棋坛双雄,卡尔波夫和卡斯帕罗夫

苏联是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的主要诞生地。自从1886年产生第一位国际象棋世界冠军以来,已有13位国际象棋大师成为世界冠军,其中属于苏联的世界冠军就有7位。他们是阿廖欣(1927年、1937年)、鲍特维尼克(1948年、1961年,占据象棋“王位”共15年)、斯梅斯洛夫(1957年)、塔尔(1960年)、彼得罗相(1963年、1966年,占据象棋“王位”6年)、斯帕斯基(1969年)、卡尔波夫(1975年、1978年、1981年,占据象棋“王位”10年)和卡斯帕罗夫(1986年起,至今已保持象棋“王位”13年以上)。尽管这些苏联的世界冠军并不全是俄罗斯人,但他们代表的是以俄联邦为核心的苏联。所以说,国际象棋这一体育领域一直是苏联,当今是俄罗斯的世袭领地。在这个领域中,即使是其他国家的棋手,大多也努力学习俄语,用俄语交谈,用俄语写作。卡尔波夫和卡斯帕罗夫是从1975年起至今仍占据着世界国际象棋棋坛的俄罗斯世界冠军。

国际象棋棋坛双雄,卡尔波夫和卡斯帕罗夫

卡尔波夫是当代最杰出的棋艺家,1951年5月23日出生于俄罗斯乌拉尔的冶金城兹拉托乌斯特市,4岁就开始学习下棋。卡尔波夫学棋的条件非常好,因为这时在苏联已有好几位世界冠军,他们极力发掘有天赋的青少年棋手,关心他们,培养他们。满13岁的那年,卡尔波夫进了全球第六位世界冠军、俄罗斯第一位国际特级大师鲍特维尼克领导的国际象棋函授学校学习。当卡尔波夫成为正式的青年棋手并取得一定成绩后,另一位俄罗斯世界冠军塔尔成了他的教练。卡尔波夫进步神速,很快就显露出在国际象棋方面的非凡才能,1966年,当他15岁时,就获得了苏联象棋大师称号,1969年,荣获国际大师称号,第二年又晋升为国际特级大师。5年以后的1975年,卡尔波夫首次登上世界冠军宝座。这是全球第12位世界冠军P但是,这次胜利并非是他贏来的,而是因前任世界冠军美国的特级大师菲希尔弃权后才取得的。1976年卡尔波夫又在全苏国际象棋冠军赛中取胜,成为世界冠军取得全苏冠军称号的第一人。此后的20多年间,卡尔波夫多次接受世界各国同行的挑战,但一直稳稳地坐在“王位”上。1978年、1981年两次卫冕成功;1996年击败了以“两卡掘墓人”自称的美籍苏联新秀卡姆斯基卫冕成功;1998年又击败了印度棋王阿南德再度成功卫冕。卡尔波夫共5次获得世界冠军。

国际象棋棋坛双雄,卡尔波夫和卡斯帕罗夫

卡尔波夫是靠什么取得如此神速的进步和骄人的战绩的?除了环境对他非常有利这个客观因素外,他若不是具有天賦棋才,若不主动努力培养自己的性格、毅力、坚定的目的性以及热爱劳动等品质,是不可能达到比赛场上和创作上的高峰的。卡尔波夫小时候身体孱弱。据他的教练前世界冠军塔尔讲,1967年第一次见到卡尔波夫后,留下的印象是,与同龄人相比,卡尔波夫个子不高,十分瘦弱。20岁时,卡尔波夫应遨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纪念俄罗斯第一位世界冠军阿廖欣的纪念赛,共18名特级大师参赛。在开幕式上按布置每位参赛选手都收到一件礼物 个木盒装着的娃娃,里面藏有参赛者的抽签序号。其他选手都顺利打开了木盒,卡尔波夫在台上费了很大力气仍未打开盒子。一位观众忍不住笑道:“连打开盒子的气力都没有,怎么能在比赛中坚持到底呢?”虽然卡尔波夫最终获得并列冠军,但观众善意的嘲笑给他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从此,他每天坚持2小时体育锻炼,冬天还参加冬泳,既锻炼身体,也磨炼意志,终于在祺艺达到巅峰的同时练就了一副强健的体魄和坚忍不拔的意志。

国际象棋棋坛双雄,卡尔波夫和卡斯帕罗夫

1997年卡尔波夫在中国和16名中国少年祺手车轮大战,“厮杀”到凌晨1点多钟,吃完宵夜已3点多钟了。可是第二天登长城丝毫不见倦意,步履轻快地走在最前面,率先登上了长城的最高处。卡尔波夫下棋给人以非常轻松的印象。表面上看,他的着法简单,实际上每一步棋都经过深思熟虑,战略意图令人惊奇。人们说,卡尔波夫是个出色的战略家。一些不太引人注意的着法,经过—段时间琢磨,反倒成为取胜的关键一着。他也是个心理学家,是个勇士,在这点上很像第二位世界冠军德国的拉斯克,而在出色地、迅速地判断形势方面又很像第三位世界冠军古巴的卡帕布兰卡。因此,他很少输棋,11年总共才输棋两盘。

国际象棋棋坛双雄,卡尔波夫和卡斯帕罗夫

意志、体魄、心理、信心的力量使卡尔波夫的目光具有惊人的威力。塔尔讲过,优秀棋手的目光不仅显示非凡的坚毅和自信,还能“扰乱”对手,使之心神恍惚,坐立不安。塔尔自己是这样,卡尔波夫也是这样。著名的特级大师柯尔齐诺依在同卡尔波夫进行对抗赛时,因害怕卡尔波夫下棋时锐利目光的凝视而特意佩戴了一副反光眼镜。另一次是1985年在瑞士举行的首届世界杯团体锦标赛时,卡尔波夫与某队担纲棋手对阵,该棋手自知不敌但心存一丝幻想。他采用一种相对少见的开局变化而自以为得计,难掩激动的心情,“啪”的一声很响地按下计时钟。卡尔波夫抬起头,目光锐利地正视了对手好几秒钟,仿佛在提醒对方什么。在卡尔波夫注视下,对手像是被看穿心思,迅速慌乱地低下了头。这局棋仅下了30几步,卡尔波夫就取得了胜利。卡尔波夫与中国非常友好,几次来中国访问比赛,传授棋艺,特别注意培养中国的少年棋手。1998年卡尔波夫获得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授予的该基金会使者的荣誉称号。卡尔波夫还关心女棋手的成长。2000年卡尔波夫在访问中国期间与中国棋后谢军进行了数个回合的友好性别之战,并在中国各地辅导少年棋手。卡斯帕罗夫是俄罗斯至今保持“王位”的世界冠军,他1965年出生于苏联成员国阿塞拜疆首都巴库,5岁学棋,13岁成为苏联青少年国际象棋冠军,并参加国际比赛。卡斯帕罗夫22岁击败苏联另一世界冠军卡尔波夫而登上世界棋王宝座,至今仍牢牢地占据着“王位”,是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棋艺专家。

国际象棋棋坛双雄,卡尔波夫和卡斯帕罗夫

有关卡斯帕罗夫最值得提及的是他开创了人与计算机下棋的先例。三年前卡斯帕洛夫参与了与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研制的“深蓝”超级计算机的国际象棋比赛。最终,卡斯帕罗夫输给了“深蓝”。虽然,对那次人机大战卡斯帕罗夫事后对比赛的组织提出了批评,他说:“本来,那是一次电脑与人脑的友好竞赛,但将比赛弄得像是一次你死我活的死亡碰撞。”卡斯帕罗夫在1999年又再次同意与计算机打交道,即通过国际互联网挑战全世界的棋手和棋迷。当时计划这一“超级挑战”于6月21日开局,整个赛事持续一个夏天。卡斯帕罗夫执白先行,但卡斯帕罗夫每天只下一步棋,下面的24小时由世界的棋手和棋迷考虑应招。整个活动的资助商比尔盖茨和微软公司约请了5位国际特级大师对所有招数汇总后筛选,再由棋手和棋迷通过特定的网站投票选出最佳的下法。这实际上是一次“民众”与天才的对垒。数百万棋迷能否集思广益战胜世界冠军,非常难说,因为按逻辑讲,棋迷与棋手即使联合起来,击败卡斯帕罗夫的几率仍然是很低的。就这一次国际比赛,卡斯帕罗夫在莫斯科的家中接受过记者的采访,他说:“我想通过此次比赛使国际象棋这项运动引起更多454人的注意,同时,比赛借助了最新科技,它能前所未有地让人们通过网络加入这项运动。”所以,卡斯帕罗夫两次与电脑打交道,其内容是不一样的,但目的只有一个:尽可能地推动国际象棋的发展。

国际象棋棋坛双雄,卡尔波夫和卡斯帕罗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