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百年老字號都有哪些?

金乾任光增


說到北京的百年老店,不得不提的就是全聚德了,國內外的遊客來到北京都要品嚐一下全聚德的烤鴨,並對其讚賞有加,有的遊客臨走時,還要買上幾隻烤鴨,帶給自己的親朋好友。

全聚德,中華著名老字號,被稱為“中華第一吃”,創建於清同治三年(1864年),創始人楊壽山,河北省冀縣楊家寨人。全聚德在楊壽山的精心經營下,生意蒸蒸日上,為了讓生意更加興隆,楊壽山花重金把在宮廷做御膳掛爐烤鴨姓孫的老師傅請到全聚德,孫師傅對掛爐做了一些改進,烤出的鴨子不僅豐盈飽滿、顏色鮮豔,而且皮脆肉嫩、鮮美酥香,為全聚德烤鴨贏得了“京師美饌,莫妙於鴨”的美譽。

如今的全聚德,不僅以烤鴨享譽海內外,全聚德的廚師在製作烤鴨的同時,還利用鴨子的舌、腦、心、肝、胗、胰、腸、脯、翅、掌等為主料烹製的不同的美味菜餚,形成了以芥末鴨掌、火燎鴨心、燴鴨四寶、芙蓉梅花鴨舌等為代表的“全聚德全鴨席”。現在,作為中華老字號的全聚德不僅僅是在做生意,它還在傳播中華民族的飲食文化。


京蜜


北京真正百年老店,100年以上的老字號: 六必居(明中期)醬菜, 柳泉居(1567年)黃酒鋪, 大順齋(1640年)糖火燒, 烤肉宛(1686年)烤牛肉, 同仁堂(1669年)藥鋪, 都一處(1738年)燒麥, 天福號(1738年)醬肘子, 信遠齋(1740年)酸梅湯, 砂鍋居(1741年)京味沙鍋, 正明齋(1751年)糕點, 白魁老號(1780年)清真, 同和居(1822年)家常菜, 烤肉季(1848年)烤羊肉, 內聯升(1853年)鞋, 便宜坊(1855年)燜爐烤鴨, 全聚德(1864年)掛爐烤鴨, 吳裕泰(1887年)茶葉, 瑞蚨祥(1893年)絲綢布匹, 榮寶齋(1894年)字畫, 東興樓(1902年)山東風味, 成文厚(1904年)帳簿文具, 張一元(1910年)茶葉, 精益眼鏡(1911年)眼鏡, 東來順(1914年)涮羊肉, 來今雨軒(1915年)茶館, 亨得利(1915年)鐘錶。


美好一百元


柳泉居 1567年 黃酒鋪 

大順齋 1640年 糖火燒 

烤肉宛 1686年 烤牛肉 

同仁堂 1669年 藥鋪

都一處 1738年 燒麥 

天福號 1738年 醬肘子 

信遠齋 1740年 酸梅湯 

砂鍋居 1741年 京味白肉、沙鍋 

正明齋 1751年 糕點 

白魁老號 1780年 清真 

一條龍羊肉館 1785年 涮羊肉 

長春堂藥店 1795年 藥鋪 

馬聚源 1817年(1811?) 帽 

龍門醋坊 1820年 醋 

同和居 1822年 家常菜、三不沾 

謙祥益 1830年 絲綢布匹 

大成齋鞋店 1842年 布鞋 

同春樓 1842年 山東風味 

正陽樓 1843年 螃蟹、涮羊肉 

烤肉季 1848年 烤羊肉 

寶蘭齋 1851年 奶油類糕點 

內聯升 1853年 鞋 

鴻賓樓 1853年天津,1953進京 清真風味 

便宜坊 1855年 燜爐烤鴨 

步瀛齋 1858年 鞋 

惠豐堂 1858年 山東風味 

天興居(會仙居) 1862年 炒肝 

老正興 1862年上海,1956年進京 上海風味 

全聚德 1864年 掛爐烤鴨 

泰豐樓 1876年前後 山東風味 

張順興刻刀鋪 1880年 刻刀 

吳裕泰 1887年 茶葉 

豐泰照相館 1892年 照相 

瑞蚨祥 1893年 絲綢布匹 

榮寶齋 1894年 字畫 

東興樓 1902年 山東風味 

厚德福 1902年 河南風味 

全素齋 1904年 宮廷素菜 

成文厚 1904年濟南,1935年進京 帳簿文具 

張一元 1910年 茶葉 

精益眼鏡 1911年於上海 眼鏡 

慶仁堂藥店 1912年 藥鋪 

同升和 1912年天津,1933年進京 鞋帽 

東來順 1914年 涮羊肉 

來今雨軒 1915年 紅樓風味 

亨得利 1915年鎮江,1927進京 鐘錶 

戴月軒 1916年 文房用具 

慶林春 1917年 茶葉 

瑞珍厚 1917年 清真風味 

功德林 1922年於上海1984年進京 素菜 

樂仁堂 1923年 藥鋪 

五芳齋 1924年 江蘇風味 

森隆飯莊 1924年4月17日 江蘇風味 

麗豐祥 1924年8月18日 絲綢布匹 

仿膳飯莊 1925年 宮廷菜 

錦芳小吃店 1926年 京味小吃 

普蘭德 1927年上海,1956進京 洗衣 

同春園 1928年 山東風味 

萃文閣 1930年 字畫篆刻 

豐澤園 1930年 山東風味 

西來順 1930年 清真菜餚 

永仁堂藥店 1933年 藥鋪 

永安茶莊 1935年 茶葉 

元隆顧繡綢緞商行 1936年 絲綢布匹 

大明眼鏡 1937年 眼鏡 

萃華樓 1940年5月16日 山東風味 詳 

延吉餐廳 1943年 朝鮮冷麵 

又一順 1948年8月8日 清真風味 

聽鸝館 1949年 宮廷 

康樂餐館 1950年 江南風味 

馬凱餐廳 1953年 湖南風味 

晉陽飯莊 1959年 山西風味 

清秘閣 宋末元初 字畫 

淮揚春 1940左右 淮揚風味 

永安堂 明朝永樂年間 藥鋪 

萬全堂 明代永樂年間 藥鋪 

鶴年堂 明代嘉靖末年 藥鋪 

千芝堂 明代末年 藥鋪 

黑猴兒帽店 明朝末年 帽 

曲園酒樓 清代中葉長沙,1949進京 湖南風味 

文盛齋 清嘉慶年間 宮燈 

森泰茶莊 咸豐年間(1851-1861年) 茶葉 

浦五房 咸豐年間,1956年進京 南味肉食 

致美齋 咸豐同治年間(1851-1874) 山東風味 

吳肇祥 光緒年間 茶葉 

新豐樓 民國初年 山東風味

六必居 明中期 醬菜

青雲閣 乾隆年間


葫蘆金剛爸爸


北京作為元明清三大統一王朝的首都,作為幅員遼闊民族眾多的中華帝國的政治中心,無論是衣食住行還是詩書禮儀方面都是南北東西各民族文化習俗大融合的核心地帶。經過幾百年的大浪淘沙融會貫通,留下了數不清的老字號,老品牌,為在北京生活工作旅遊的全國各地區各民族的百姓提供了各式各樣的高品質服務。在四九城裡逛逛老字號,便能設身處地地感受到老北京人的生活方式。

這老北京人,往往指的是滿清入關後的八旗子弟,分得了田地,在軍營裡掛了閒差,這些講究體面的老北京人常常頭頂馬聚源(1817年)的瓜皮小帽,身著“八大祥”(清朝後期,在周村古街的瑞蚨祥[1893年]、瑞生祥、瑞增祥、瑞林祥、益和祥、廣盛祥、祥益號、謙祥益[1830年]等八家帶“祥”字的綢布店,還曾出現在侯寶林先生的相聲《賣布頭》裡)的長袍馬褂,足蹬一雙內聯升(1853年)或是大成齋(1842年)的布鞋,懷揣一塊亨得利(1915年鎮江,1927進京)的懷錶。見天兒拎著鳥籠子出門,先去南來順(1937年)來一頓正宗的北京小吃,豌豆黃、麵茶、焦圈、豆腐腦,再奔吳裕泰(1887年)來壺小葉花茶,滋溜溜地可以呆上一個上午。

這到了晌午,就該研究研究吃的東西了:全聚德(1864)的掛爐烤鴨(其實,北京人還格外喜歡便宜坊的燜爐烤鴨),東來順(1903年)的涮肉往往是老北京人在冬季的不二選擇。馬未都先生曾經在節目中說過,和王朔等人常去東來順涮羊肉,每次去別的先不要,羊肉每人先來二斤。這冬天的北京可真是冷,您還可以去砂鍋居(1741年)來點兒乾隆爺最愛吃的砂鍋白肉,或者是吃點烤肉季(1848年)的風味烤羊肉。當然啦,您要是懶得出門,還可以直接打電話去便宜坊或者仿膳(1925年)叫一桌酒席,包您滿意。

作為老北京人,吃飯佐餐哪能少了六必居(1530年,相傳“六必居”三個字還是由嘉靖年間有“青詞宰相”之稱,大奸臣嚴嵩所寫)的醬菜,天福號(1738年)的醬肘子,天興居(1862年)的炒肝兒,馮家(清末)的爆肚兒,都一處(1738年)的燒麥呢。您要是想溜溜縫,那就推薦您去嚐嚐酸甜爽口的信遠齋(1740年)酸梅湯;這飯後吶,您要是想來點兒點心,那就去正明齋(1751年)、稻香村(1895年);近代洋人侵華之後,又有了時興的奶油糕點鋪子寶蘭齋(1851)。

這吃完了飯,就該溜達著了。您可以去榮寶齋(1894年)賞賞字畫,去豐泰照相館 (1892年) 合影留個念。或者去永安堂、萬全堂(明永樂年間),鶴年堂(明嘉靖年間)、同仁堂(1699年)、樂仁堂(1923年)抓副延年益壽的補藥,或者是去森泰茶莊(清咸豐年間)買包上好的毛尖龍井。這一天才算沒白過。

由此可見,老北京的老字號基本上都出現在明朝以降,基本上都離不開吃穿用三件事兒。這些老字號既是有著品質保證的商業老品牌,又是一種生活、一種文化、一種歷史的傳承。可以說,現在去這些老字號逛逛不僅是為了商品本身,更多的也是一種情懷。


滄海一聲笑桑田


北京,建城歷史三千餘年,建都歷史近九百年,尤其是元明清三個統一王朝均定都於此,民族融合,文化交匯。作為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北京四九城裡沉澱下來不計其數的百年老字號,像耳熟能詳的“同仁堂”、“白魁老號”等等,甚至可以追溯到幾百年以上的淵源。

而在魯菜乃至中華飲食文化的發展、發揚過程中,北京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和舉足輕重的地位,自然也有不可勝數的百年老字號、老品牌,今天大料就給大家來聊一聊。

最遲在明代,膠東沿海食材及福山廚師進入宮中的事實已經是無可爭議。到了清代道光、咸豐年間乃至民國的百餘年間,則開啟了民間飯莊、飯館的鼎盛期。這其中的來源說起來,一是宮廷、官府菜式烹調工藝和從業人員的外流;二是福山、濟南兩個地方的從業者先後北上——一時間京城飯館子的領東、堂頭、灶上師傅大都操著一口的山東話;三是八旗子弟祖訓不得經商,於是大量滿人投資開店,聘用山東人經營。於是,魯菜在這期間從自發型菜系逐漸發生了巨大變化,像傳統魯菜的火爆燎肉一樣日益火爆。

這一期間的北京飲食業老字號,言必稱“八大堂”、“八大樓”、“八大居”,其實也不過是為了上口、討個吉利,有些不止八家,有些不夠八家。老北京講究的是個規矩,飯館子也不例外,堂、樓、居、齋叫法不一,等級有別,食客也自然而然的分出來區別。

規制最大、規格最高的一般稱“堂”,可以承接堂會、宴會,接待王公貴族。這一類飯莊又分為“冷莊子”和“熱莊子”,也就是預約和隨時營業。老北平的老字號“八大堂”是聚賢堂、福壽堂、會賢堂、慶和堂、同和堂、惠豐堂、福慶堂、天福堂,全部都是魯菜館子。其中惠豐堂是由李蓮英的乾兒子李季良出資整修,李季良的把兄弟、山東福山人張克宣領東,扒、燴、爆三絕,尤其擅長燴菜,燴鴨丁鮮蘑、燴生雞絲等菜品汁濃色鮮、味厚香醇。會賢堂本來是光緒年禮部侍郎斌儒的私宅,為“山左人”(張之洞家廚、煙臺人王世煥)“所賃”,專做魚翅、海參、鴨子等。

僅次於“堂”的就是“樓”,一般沒有戲臺不能承接堂會。北京老字號裡的“八大樓”是東興樓、泰豐樓、致美樓、鴻興樓、正陽樓、新豐樓、安福樓、春華樓,之外還有一個“同春樓”,號稱八大樓外又一樓。邊除了春華樓經營江蘇風味,其他也全部是山東館子。

其中的東興樓開業於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主營膠東菜系,招牌菜有芙蓉雞片、燴烏魚蛋、蔥燒海參等。泰豐樓,開業於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位於大柵欄煤市街,同樣是山東口味,名菜有砂鍋魚翅、醬汁魚等,尤其以“一品鍋”著名。正陽樓,開業於咸豐三年(1853年),位於前門外肉市南口,山東風味,尤其以螃蟹個大鮮肥著稱。新豐樓,光緒年間開業於虎坊橋香長路口,同春樓開業於道光年間,位於正陽門南珠市口,名菜有爆炒魷魚、乾燒魚、賽螃蟹等。

再下一等的、規模較小的飯館子是“居”,一般多備現吃現做的火候菜,進京的小官、應試的文人多會來這裡小酌。老字號裡的“八大居”是福興居、萬興居、同興居、東興居、萬福居、廣和居、同和居、砂鍋居。目前公認的至少有萬興居、同和居、廣和居是魯菜系。

當然,除了這些“八大”之外,還有豐澤園、致美齋、便宜坊、全聚德等等著名的飯莊、飯館子,那也都是老字號了,不再一一贅述。


有大料


門框衚衕百年滷煮

煮滷煮

滷煮在北京是一道著名的的漢族傳統小吃,它是將火燒和燉好的豬腸和豬肺放在一起煮(有時也用豬腰子)買一碗主食副食和熱湯都有了

滷煮起源於北京城南的南橫街。據說光緒年間因為用五花肉煮制的蘇造肉價格昂貴,所以人們就用豬頭肉和豬下水代替。經過民間烹飪高手的傳播,久而久之,造就了滷煮火燒。

現在的滷煮成為了京城人每日必備的美食,遊客絡繹不絕

滷煮配麻豆腐

之所以叫門框滷煮是因為店面很小吧,小門不大,煮滷煮的鍋就擺在門口,來來往往的人每每走到這裡都會停頓幾秒,聞聞飄香四溢的美味,心情也會很好吧

北冰洋

吃滷煮必備北冰洋,賊爽!


時光機美食


北京老字號,內聯升,瑞蚨祥,步贏齋,馬聚源,王致和,六必居,同仁堂,德壽堂,南慶仁堂,張一元,森泰,永安,億兆,鶴年堂,王麻子,謙祥益,鴻賓樓,仿膳,豐澤園,廣和樓,致美齋,天源,沙鍋局,又一村,大觀樓,亨得利,一得閣,萬盛軒,烤肉季,烤肉宛,榮寶齋,盛錫福,,,嗨了去了。


頌風f


老白帶你揭開這一老字號美食裡,瀕臨滅絕的一門手藝,全世界就這家店可以吃到!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vname": "\\u5403\\u8d27\\u8bf7\\u95ed\\u773c\\u901b\\u5403 \\u524d\\u95e8 \\u90fd\\u4e00\\u5904 \\u6700\\u7ec8\\u7248.mp4\

yukiye620


北京的百年老字號店鋪很多,有的非常有名,譽享海內外,例如:全聚德的烤鴨,同仁堂的中藥,稻香村的糕點等,做為一箇中國人,有誰不知道呢!還有,瑞蚨祥的綢緞,張一元的茶葉,享得利的鐘表,榮寶齋的字畫,東來順的涮羊肉,六必居的醬菜,都一處的燒麥,慶豐包子鋪,內聯升的鞋,盛錫福的帽子等等,做為一個北京人,有誰不知道呢!但是,有些百年老字號,北京人也不一定知道,只有老北京人知道,就算老北京人,能說全的,恐怕為數不多,因為老字號太多了。 俗話說,身穿瑞蚨祥,頭戴盛錫福,腳踏內聯升,那才叫混身上下名牌呢。











淇水東岸


百年老店,六必居。

這是一個賣鹹菜的老店。

很多超市都有這個店的專櫃。

現在好像只有朝內南小街,也就是王府井東邊。

和大柵欄有兩個門店。

鹹菜有上百種。

什麼鹹菜絲,醬疙瘩,辣白菜,醬甜瓜,八寶菜,合歡菜。。。

這個百年老店的鹹菜是按著北京人的口味,精心醃製的鹹菜。

就說辣白菜吧,本來是人家鮮族的吃食,但是,六必居用適合北京人的口味給改良了。

辣的成分減少,突出的是一個甜辣味兒。

實在好吃。

另外,他家也有熟食,主食。

反正,是廚房裡用得到的,都有。

而且,絕對是京味兒十足。

另外說一句啊,超市裡賣的和這兩個門店賣的不一樣。。

別走,關注一下唄,

實在不行就交流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