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當下農村年輕人進城後,留守老人的養老問題?

淡然6615


如何看待當下農村年輕人進城,留守老人養老的問題?

其實無論農村的年輕人去不去城市,農村老人的養老也一直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不過現在隨著年輕人走向城市,這個問題表現的更加嚴重。

農村老人養老基本上全靠自己的孩子,要是孩子孝順還好,可是如果孩子不孝順的話,對老人的晚年來說是非常困苦的。所以在咱們農村,一直流傳著一句俗語,叫做“兒有女有,瞞著一隻手”,意思就是老人年老的時候,要給自己留點棺材本,這樣哪怕是自己的兒女不孝順,自己也能靠著手裡的棺材本過上日子。

咱們農民的生活來源主要來自於種地,大多數的農村老人都會種地直到自己種不動為止,而在城市,這個年紀早就已經領上退休金,休閒度日了。可是對於農民來說,沒有退休金,只有少許的養老保險,那些錢根本不足夠自己生活所需的,所以還得自己想法掙錢過日子。

農村的老人養老難,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而且也沒有什麼好的解決方法,大多都還是靠著自己的老本 和子女的孝順來養老。

駿景——殷


駿景農業


由於工業化與城市的進程加快,農村的年輕人得到了更好的學習與就業的機會,紛紛向城市轉移,這樣就造成了農村不斷出現留守和空巢老人。對這些老人的生活,健康和養老問題,便日益突出起來了。


一 家庭負擔重,經濟來源單一

由於年輕人外出務工經商,農民的責任田,責任山,勞動強度大,留守老人無力承擔繁重的強體力勞動,還要照看兒童,有的人根本種不過來責任田,出現拋荒現象。經濟來源靠種植養殖這點收入只能是糊嘴罷了,子女微溥的生活費和政府新農合社會養老保險金也難以收支平衡。老人們生活的問題儘量是自己解決,決不給孩子們增添負擔。


二 健康問題差,生活缺少照顧,就醫難

農村老人到了年紀,身體狀況變差,或多或少也會出現各種疾病,他們也未被象城市人那樣,每年都體檢一次,做好預防。而他們離醫院遠,行走不方便,村級衛生室落後,身邊無人照顧,內心更加孤獨,基本上小病扞,大病挺。

三 精神文化生活落後,寂寞孤獨

孩子們外出務工也不容易,對老人的照顧,心有餘而力不足,老人時常感到孤單,精神越來越缺少慰藉,越來越難以得到子女的照顧與陪伴。現在基層政府在各鎮各鄉創辦了養老院,對身體健康差,失能的大齡老人,生活起居和護理得到了專人照顧。



總之要加強對留守老年人的監管力度,及時消除安全隱患,解決好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解決好城市化進程中青年一代入城的後顧之憂,對維合和諧和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具有重要意義。


林峰林林


如何看待當下農村年輕人進城,農村留守老人養老怎辦?年輕人進城為了夢想,而留守老人故土難離。年輕人不在回到農村,而又沒有能力把老人接到身邊。老人的贍養就成了問題,老人不是不想走到兒女身邊。



一是熱土難離二是兒女們也很難不想在給兒女增加負擔。農村消費小,還能減少兒女們的壓力。這也就有了村頭時時翹首相望的孤獨老人們,他們想兒女盼兒女回家看看。可兒女們工作只有節假日才有點時間,甚至有的即使有節假日由於路途遙遠也不能回家。兒女難老人難,可現實就是這樣為了生活互相忍受。走在鄉村年節時,總會有老人站在當街眼望遠方。這種局面怎改,老人怎照顧怎樣才能兒女們放心。一些地方政府,開始興建幸福大院把老人集中起來集體養老。老人照顧是得到了解決,思念卻永遠存在這就是農村面臨的現狀。發展農村經濟快速美麗鄉村使農村壯大,能使農村年輕人回鄉就業發展才是解決養老的最好方法。


敖漢人的生活


如何看待當下農村年輕人進城,留守老人養老問題。

由於以往農村的普遍收入來源就是農作物的,所以在以前農村的主要職業就是農民,而隨著後來農民的文化水平的提高,很多人並不想留在農村做農民,畢竟農村的經濟條件是有限的,所以農村的發展機會也是很少的。

現在農民對生活水平的要求也在提高,所以不想侷限於農村,想在城市尋求更好的機遇,所以也就有越來越多農村年輕人進城。

而這就有了一個矛盾,農村的留守老人也越來越多,那他們是怎麼養老呢?

一些農村年輕人在城市有了穩定的收入後會接老人去城市生活,但是很多留守老人不習慣城市的生活,更想在農村生活,所以一些老人會買農村的新農合的和農村養老保險,但是微薄的補貼也是很難維持生活的。


愛農幫


農村留守老人現狀,看到這樣的情況讓人心酸,但是普遍存在!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c417000245907e1efab1\

貴娛圈


如何看待當下農村年輕人進城後,留守老人的養老問題?

象我們這兒,人均不足一畝水田,還得風調雨順才能解決溫飽問題,想致富那是難上加難,改革開放讓農村的年輕人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不得以背井離鄉湧向城市,但又實實在在的造就了更多的空巢老人,養老問題也隨之而來。


這是個值得全社會關注的問題,畢竟靠那一點養老金,只是杯水車薪。現在很多農村老人,只要能夠勞動,就會種一點田養一頭豬,或是打一點零工,來解決自己的基本生活,儘量減少孩子們的負擔,畢竟大部分農村人,都是從貧窮走過來的,底子薄。

其實,農村的孩子,也希望父母老有所依,老有所養,也希望自己的父母過得好,也希望陪伴在父母身邊,但卻又不敢停下打工的腳步,上有老下有小,這是他們必須要面對的現實。


用戶63798164595


養老不是一天兩天的事,百日床前無孝子,孝不是說在口頭上是落實到行動中,老人留守,兒女進城不是看待是面對,因為這是當前最大的一個問題。

人生一世,辛苦一生,終究要有老的一天,人人都一樣。一個老能養活十個兒,十個兒難養一個老,不是不養老而是說著容易作者難。兒多矛盾多兒少力量弱。兒多怕吃虧,針對的不是老人就是針對的兄弟姐妹。兒少沒靠頭相反還要好一點,沒有那麼多矛盾就是錢的問題。

現在的社會基本上都是錢的問題,若是矛盾還好解決,而牽扯到既錢又要伺候的問題恐怕又是一大難題了,不是空口說白話,兒女在城裡才能掙到錢,掙的多的還好說,掙的少的就難說,像我們這裡的工資才一千多塊要好好幹一點也不敢馬虎,

兒女在城裡上學,老人有不離老家,老人不是固直就是不習慣。還有的更困難就靠孫子一個在外掙錢還要照顧爺爺,顧了這頭顧不上那頭。


流年似水204840998


年輕人進城是為了能夠有更多就業甚至創業的機會,留守老人養老是因為一輩子都生活在那裡,俗話說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狗窩,相信就算任何一個人如果在一個地方住了幾十年讓你離開你也會不習慣。不過這樣帶來的問題就是年輕人出去了就不會再回來了,而老人在這裡留守直至歸西。空巢老人的問題不是一天兩天,這是中國建設城鎮化的必然之路,同時也在興建新農村就是讓鄉下並不是挨家挨戶的分散的住民全部集中在一起這樣也會熱鬧些,但這樣的社會問題反應出的情況就是人情往來之間的變淡。親人之間的溝通減少,但現在已經開始流行有錢人下鄉去住了,只是現階段這樣為了是什麼樣還需要繼續觀察看看。


風流倜儻的雞


我和老公就是屬於大學畢業後來城市打拼的80後人群,沒辦法,要生活甚至生存就必須要做出犧牲,犧牲時間不能經常陪伴在父母身邊,但是這不代表我們不養老,我們只是趁著年輕有幹勁兒掙些錢,父母上年紀了我們也奔四了還是要回老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