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時,清政府為何查禁《水滸》,那時的戲曲藝術怎麼樣?

太平天國時,清政府為何查禁《水滸》,那時的戲曲藝術怎麼樣?

古典小說發展到咸豐、同治年間,明顯地呈現出衰落的勢態。隨著民眾的反抗活動此起彼仗,清統治者在軍事縝壓的同時,也發起了文化上的反撲,企圖壓制進步的思想和文學創作。為了消彌人民的反抗心理,還採取了禁燬容易引發人們反抗意識的民間文化小說等文化政策。太平天國初起之時,清廷專門下令查禁《水滸傳》。為了維護封建統治秩序,一些害怕和仇視人民反抗運動的文人創作了一些旨在弭滅人民反抗心理的充滿封建槽粕的俠義小說,出現了像《蕩寇志》和 《兒女英雄傳》等詆譭農民起義的作品。

太平天國時,清政府為何查禁《水滸》,那時的戲曲藝術怎麼樣?

太平天國時,清政府為何查禁《水滸》,那時的戲曲藝術怎麼樣?

在戲曲方面,卻至現出相反的情形。由於戰亂、釔村生活的貧困及一些商業城市的發展,大量貧困農民及一些身懷絕技的民間藝人,流入城市謀生,形成了一股流量很大、流域甚廣的遊民群,許多地方小戲相繼萌生和發展。咸豐、同治時期,城鄉上下看戲之風有增無減。咸豐帝對戲曲的癖好比其前輩更有甚之,曾請人教御前太監唱戍,還作詩、制曲,對一些傳統劇目進行整編。國土上狼煙四起,也未能阻止他日日笙歌。戲曲一直伴隨著鹹半帝走到了“升遐”的那一刻。慈禧太后看戲的興致也很濃厚,因此太監唱戲的相對簡樸的做法無法滿足她的慾望,重新收羅民間伶人。政局愈加危機,宮廷中的看戲之風反而愈盛。

太平天國時,清政府為何查禁《水滸》,那時的戲曲藝術怎麼樣?

太平天國時,清政府為何查禁《水滸》,那時的戲曲藝術怎麼樣?

《蕩寇志》描寫了俠士陳希真父女落草於猿臂寨,專門與梁山英雄為敵,把剿滅梁山農民起義作為向封建統治者的進身禮。作者自始至終對梁山英雄表現了一種刻骨的仇恨,迎合了一部分統治階級人士的社會心理,受到封建文人的歡迎和推崇,很快流傳開來。與此截然相反的是,太平軍一進蘇州,就焚燬了它的書版。

太平天國時,清政府為何查禁《水滸》,那時的戲曲藝術怎麼樣?

太平天國時,清政府為何查禁《水滸》,那時的戲曲藝術怎麼樣?

戲曲人物畫是昇平署的教習和管理戲箱的人員與宮廷畫家合作完成的,供帝后“觀賞”之用。所畫全部劇目都屬於“亂彈”(現稱 為“京劇”)。所畫的穿戴與宮中所藏當時的戲衣、盔頭等實物都是吻合的。其做工是錦上添花、精益求精,與民間戲班的穿戴絕非同一水平。

太平天國時,清政府為何查禁《水滸》,那時的戲曲藝術怎麼樣?

此圖是同治、光緒年間北京名伶劇裝寫真照,分別描繪了(自左至右)郝巧玲、張二奎、梅巧玲、劉趕三、餘紫雲、程長庚、徐小香、時小福、楊鳴玉、廬勝奎、朱蓮芬、譚鑫培 、楊月樓等13位著名藝人扮演其擅長角色的風采。

太平天國時,清政府為何查禁《水滸》,那時的戲曲藝術怎麼樣?

太平天國時,清政府為何查禁《水滸》,那時的戲曲藝術怎麼樣?

太平天國忠王府室內:戲臺咸豐年間,在原有四合院基礎上建成。原有南房3間為正座,東西廂房各5間為偏座,北房3間改為戲房,前建木結構戲臺,上設天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