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你還看書嗎?

到沙漠游泳


很少,幾乎不看了。

我以為我能堅持看書的,很久以前還為自己定了個目標——看完一百本書就結婚。

然而事實總是很殘酷,大學裡我有大把的時間讀書,被我浪費了,空餘時間我不是在吃就是在玩,畢業後,在各種各樣的教師考試中奔波,屢戰屢敗,屢敗屢戰,考試的書都看不完,更不用說是別的書了。

周圍人總是覺得我看了很多很多的書,其實不然,我看的很少,偶爾看一本還是因為覺得日子實在無趣,可看完之後又悵然若失,覺得更無趣。

畢業兩年後,經歷了無數次考試,被摧殘得面目全非。今年,終於考編上岸,我卻不像以前一樣熱愛讀書了。在疫情的影響下休息了三個月,這三個月裡我看過的書屈指可數,我已經不再是一個合格的語文老師了。

甚至我學數學的男朋友都能侃侃而談,我對他所說的卻知之甚少,當初和他在一起便是因為他用王小波的語言俘獲了我,引發了我們之間的共鳴。

如今,我又突然醒悟想看書了,我卻不知從何看起。




不妨讀書


現在的我每天看書,假如太忙了,一天沒有看書,睡覺前總覺得有什麼事沒有做完,心裡不安,坐在床上看幾頁書,才覺得睡得著。

查理芒格是有名和投資者,《窮查理寶典》這本書成了許多名人的枕邊書,遵循他的投資理念,即使是普通人也可以做到理財獲利。他的朋友和家人說,他里長了兩條腿的圖書館,不管什麼領域的書,他都看,成了知識淵博之人。

錢鍾書寫《管椎篇》全書約一百三十萬字,論述範圍由先秦迄於唐前,用文言文以讀書筆記的形式寫成。此書考論詞章及義理,打通時間、空間、語言、文化和學科的壁障,其間多有新說創見。書中引述四千位著作家的上萬種著作中的數萬條書證,所論除了文學之外,還兼及幾乎全部的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這樣巨大的知積量,全靠他平時讀書做筆記的積累。

1917年的北大,有一群教授。梁漱溟,25歲;胡適,27歲;劉半農,27歲;劉文典,27歲;林損,27歲;周作人,33歲;陳獨秀,39歲;朱希祖,39歲… 校長是蔡元培50歲。最年輕的是畫法研究會導師徐悲鴻,23歲。這些大師都是在書堆裡讀出來的。

所以,如果你想增長知識,讀書是最便宜的渠道。如果你想賺大錢謀高職,讀書是送你成才的階梯。如果你想成為專家、大師,讀書是最快捷的道路。

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可以讓你自信,讓你明理,讓你生活有情趣。只要你持之以恆地讀書,你一定會成為最好的自己。


江雪閣


嗨,別提了,後悔啊,之前看的太少。

現在不但看,而且看得更認真,買的也比之前更多,看的種類也更多。

小時候就衝著玩了,也沒有多少書,看得太少

小時候到處野,各種玩,想不起來看書,當然也是因為家裡沒啥書看。作文選看了不少,各種童話選看了不少,其他的也就沒有了。現在還記得我買的第一本書《亞瑟王》的連環畫的書。翻來覆去看了幾年。

有個報紙或者啥的,不管啥也都會看。記得經常拿一本雜誌或者亂七八糟的什麼書,在廁所看忘了,腿麻了站不起來,更要命的是,屎幹了,擦不掉了。

那時候倒是喜歡聽評書,廣播裡很多,每天中午十二點半有《電視書場》我堅持按時聽了很多年。

中學時不敢看,就做卷子了

我上中學的時候流行武俠,女生流行看瓊瑤,學校邊上有專門租書的地方,還有那種小書,小書裡面一般都有比較XX的描寫。很多人躲被窩看。

大人和老師都說不能看這些書,這些大部頭讓人上癮,所以就忍著沒看。

但是到高三的時候還是沒忍住,一年時間把金庸的小說都讀了一遍,還讀了很多亂七八糟的書,比如《廢都》、《金瓶梅》、《三國演義》、《明清禁燬小說全集》,當然還有一些其他的書,比如什麼《三個火槍手》、還有黃易的穿越啥的。青春期,又是叛逆期,應該都是可以理解的吧。

當然,做卷子的時間是最多的。

大學最可憐,竟然沒好好讀書,那麼好的資源,那麼多的時間

上大學事情太多了,各種玩,但是就忘了讀書。就讀了十幾本傳記、和幾本名著。當然幾本把王小波的書看差不多。被王二折磨的夠嗆。大四哪一年沒事,愣是花了2個多月,把《縹緲之旅》看完了。

後悔的是,沒花精力去讀一些實用性的書,比如經濟類的、金融類的、管理類的等等,當然成功學的書不喜歡讀

工作後,發現要讀的書太多,但是時間不多了,主要精力不多。

工作後才發現,書還是要多讀的。什麼樣的書都要讀,比如中國古代諸子百家的書,比如曾國藩的書,比如菜根譚、比如論語或者其他什麼書,國外的一些名著啥的也應該多讀。當然,工作關係也要求自己必須不斷進步,就更需要讀專業性的書。

現在每年堅持要讀五本書以上。有時候就逼自己讀。

讀書比玩抖音,看電視好處多多了,你說你還讀書,逼格也更高。

現在孩子慢慢大了,也要給孩子樹立讀書的榜樣。

而現在讀書,也比之前看的仔細,也更能進入到書的狀態裡去,能體味的和獲得的也更多。

多讀讀吧。


瘋哥哥l


讀書是個人的習慣,也是愛好,不但是我在讀,相信在頭條的朋友大多都在讀。很慶幸生活在太平世盛世,衣食充足,清閒自由,坐在案前,一壺茶,一本書,展卷靜讀。

書是大千世界,重疊山水苑囿。書算是老朋友了,回首來路,流年似水,往事如煙,但是在生命中未淡者,銘心者,都與這位真實的老朋友有些許關聯。

不過讀的大部分都是傳統性的書,和過期的書刊,不管是小說,戲劇,傳記,以至散文詩詞,翻開那些書來,總散發著米蘭清香,嗅著淡淡的香味,品著一顆顆橄欖般的文字,就有那說不清,道不明的懵懵情懷。自然別有天地,別有日月星辰,而且還有生存其間的人物,無須去看電視中那些胡亂編演的比神仙更神仙的神劇,栩栩如生的替身。只要翻開書頁,走入真境,遇見真人,好象他鄉遇故知,就可以親親切切地觀賞一番,那種滋味,不親身經歷是無法感受的。

古人有詩:空山無人,水流花開。我覺得用其形容書是再貼切不過了,它是一片心靈淨土,寬容淡定,任人來人往,入世而出世,心態自在,思維從容,生命中有斯為山水,為苑囿,為知友,亦復何求,所以書的愛好者,天天在讀。



誠心走天下2


少年時特別喜歡讀小說和詩詞,但那時幾乎就沒有什麼書可讀,因為正在所謂的無產階級大革命時期,在學校可讀到的書大都是毛主席的老三篇、老五篇,小說有豔陽天和金光大道。然後同學們在私底下傳閱的黑草紙印製的小說,這些小說大都沒頭沒尾,書都都完了,但就是不知道書名叫什麼。直到後來上了大學,到圖書館借閱小說,如林海雪原、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紅與黑、安娜卡列尼娜等,看到十多頁以後,才發現以前巳經讀過了。工作以後除了因為撰寫論文、備課等實際需要而讀一些專業書籍外,就很少讀別的什麼書了。後來,做了十幾年管理者,讀的大多是政治書籍,其他書就幾乎顧不上看了。去年底退休了,突然想讀書了。入春以來,防疫在家,從拼多多上買了一批書籍,如李清照、李煜、若蘭容若等人詩傳,餘秋雨文化苦旅、沈從文邊城,殘雪的小說集,詩經,山海經,資治通鑑等一批書籍,物流來一本讀一本,同時網購下一本,前一本讀完了,就讀下一本,然後同時網購下下一本⋯四十餘天竟然讀了十幾本書,買了二十多本書,還在繼續讀。我體會,讀書應該作為退休生活的一個重要內容,另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旅遊觀光了。


愛你出彩


看書這種習慣在大學畢業之後就不在常有了。大二開始就經常泡在圖書館裡,一開始是看自己喜歡看的書,慢慢的看了許多應該看的書,哈哈!

因為在圖書館看書看得多,無意間還被評上了讀書達人的稱號。畢業後印象最深的一本書就是楊絳先生的《我們三》,工作繁忙中這本書帶來了平靜。

為了考試看了很多相關專業的書籍,把背書轉換成閱讀書目的形式,學習起來也輕鬆了很多。

還看了電子版的《許三觀賣血記》 人生百態

但是終究還是喜歡紙質版的書籍,接下來定了兩本書的計劃,希望能夠完成!



新蟲小語文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現在也堅持看書,只是記憶力大不如前了。



ljd一路書香


看呀,這就是我的退休生活。

電子書雖說方便卻沒有紙質書的墨香味。尤其喜歡名著,這些名著真不是現代文化市場上一些自詡作家的作品能比的!




九月143845616


一直在看書,當人迷茫的時候,唯有讀書和旅遊能夠給人智慧。我只要有時間就會看會兒書,在學校裡看專業書,閒暇時間看些哲學書,心理書,歷史書,文學書等等。這次疫情在家看了《做人要有心機,心計》《易經雜談》《紅與黑》《高老頭》《莫泊桑小說集》《呼嘯山莊》《巴黎聖母院》《左傳》《戰國策》。還有幾天回校,我打算看一下《魔鬼數學》《百年孤獨》。加油吧!!我覺得看看書,啟迪智慧,讓人怎麼思考。書籍不一定讓人富裕。不能死讀書,讀死書!多思考!


走之雲


我一直都喜歡看書,看書是我最大的愛好!而且每年都有自己的讀書計劃。我認為讀書是一種生活方式,它能滋潤我的心靈,給我的心靈輸氧,讓我的心靈之花盛開,而不會枯萎。讀書是一種生活哲學,它讓我在人生得意時認清自己,不要忘形。它讓我在人生失意時認識自己,不要喪志。讀書是一種享樂方式,它勝過美味佳餚,五官之娛,是自己這葉扁舟寧靜安詳地停靠在內心深處的港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