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當仵作有多難?電視劇中演得太容易,實際流程很複雜

最近古裝劇《大唐女法醫》和《少主且慢行》這兩部劇開播,兩部劇中的女主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會驗屍,通過驗屍獲得信息從而破案。這就涉及到了古代的一個職業,仵作,也就是古代的法醫。在查命案中,仵作發揮著重要作用。若是仵作提供了錯誤信息,那麼就會冤枉好人,錯放兇手。那麼什麼時候有的這一行呢?


古代當仵作有多難?電視劇中演得太容易,實際流程很複雜


仵作的發展歷史

大約在先秦時期,仵作這行就出現了,但是隻是職能相似,還沒有成為一個專門的體系。在《睡虎地秦墓竹簡》中就有關於活體檢驗、首級檢驗、屍體檢驗等檢驗案例的記載。秦代的令史在案件中負責檢查損傷和疾病,是仵作和法醫的前身。到了漢代, 在解決案件之前對案件進行檢查已經相當普遍, 每個縣大概設仵作1到3名, 每人每年可分得三四兩銀錢的“工食銀”。“仵作”一詞就已經正式出現是在隋唐時期,指的是那些從事殯葬業服務的人, 後來逐漸發展成為一個行業。五代的王仁裕在其作品《玉堂閒話》中將從事殮屍殯葬行業的人員稱為“仵作行人”。到了宋代,這一行正式稱為仵作。元明時期, 仵作正式成為檢驗鑑定的吏役。清代對仵作制定了專門的培養計劃和獎勵制度, 使之成為法定的檢驗人員。


古代當仵作有多難?電視劇中演得太容易,實際流程很複雜


仵作配置

清代關於仵作額設的規定始於雍正六年,《大清會典事例》載,是年上諭,“一大縣額設仵作三名,中縣額設二名,小縣額設一名。”清代仵作的配置是與相關行政機關是否有初次檢驗之責任相配套的,凡案發時有第一到現場勘驗義務的行政機構,則必配有仵作,至於覆驗,則由其他地方調派仵作而來。在京師,有初次檢驗之必要的,系五城兵馬司與刑部,“在京五城司坊每城額設仵作一名之外,各添設額外學習仵作一名”。州縣再往下,還有分駐佐雜,如縣丞、巡檢等,亦可根據需要配備仵作。至光緒末年,已有仵作超標配置存在。


古代當仵作有多難?電視劇中演得太容易,實際流程很複雜


要想當仵作,需要經過怎麼樣的流程呢?

仵作培訓

訓“仍於額設之外,再募一、二人,令其跟隨學習,預備頂補。每名給發《洗冤錄》一本。選委明白書吏一人,與仵作逐細講解。”仵作是承充後再培訓,經過學習仵作階段,再頂補成為“額設”內的仵作。清代的仵作承充似沒有規定特殊的條件,當與普通衙役同。關於衙役的承充,要求是身家清白的農民承充,禁止官宦、鄉紳家僕充當,“府州縣額設祗侯、禁子、弓兵,於納稅糧三石之下二石之上戶內差點”。學習仵作的設立的目的在於必要時作頂補之用,並通過學習的階段,確保仵作的素質及檢驗水準。即使為正身仵作後,清律仍規定要學習、考核。


古代當仵作有多難?電視劇中演得太容易,實際流程很複雜


因為仵作需要大量豐富的經驗,這個行業也是有家風傳承的,於是出現了世襲仵作的現象。

世襲仵作

宋啟興回憶說:“我們宋氏一家,原籍山東濟南府齊河縣,從明代就從事仵作一業。清初,從山東移民到北京,仍操舊業,在刑部衙門當差,歷代相傳。到北洋政府和國民黨統治時期,就在司法部、後來是北平高等法院等處供職。”就北京一地來說,在整個清代直到解放前,仵作這一行都不出宋氏、傅氏和俞氏這3姓。1919年,北京司法機構裡的檢驗吏才從宋、傅、俞3姓開始把業務傳授紿了一些外姓人。那時,京師地方檢察廳的主管建議,叫他們主持開辦一個‘檢驗學習所’,訓練外姓的檢驗吏。3家無法拒絕,就辦起來了。由此來看,仵作這行還是很重視師門傳承的。


古代當仵作有多難?電視劇中演得太容易,實際流程很複雜


既重要又卑微的社會地位

仵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查案必不可少。但是仵作在古代封建思想下,地位低下,因為經常和死人打交道,很多人都疏遠他們。一方面民間稱為“爺”,一方面官府又視為卑賤。科舉制的取消,促進了仵作行的發展,士農工商的體系被打破,不再通過科舉入仕,各行各業不再有高低之分,思想也發生了轉變。宣統元年,吉林提法司在吳燾主持下設檢驗學習所,仵作也更名為檢驗吏,正式邁向了由傳統向現代的轉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