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Z》:智能看护是否能取代人工照料

大友克洋曾在采访中谈过自己动画作品的特点--真实。

不知道对于动画作品来说这是否意味着反讽,反正在我看来,这是不折不扣的大实话。我并不是大友克洋的粉丝,相比于大友克洋我更偏好宫老的动画,而这部《老人Z》其实是我第一次接触到大友克洋的动画作品。这部动画的创作背景是日本的老龄化趋势不断加深,在这样真实的社会问题面前,大友克洋讨论了老龄化社会问题,人性的思考以及AI的未来趋势亦或是人内心中更深层的恐惧。

动画中大量运用了黑色幽默的表现手法,这和大友克洋提过的真实相对应。这是大友克洋动画作品对社会真实的批判,当世界无法感受到真实,是否异化的情感和发展的智能能让人看到“扭曲”的真实。而当真实过于残忍,人性的底线已无法获得大众的认同,那么是否可以选择冰冷的人工智能代替人守住最后一点”底线“?而这样的”底线“又是谁赋予的,还是人心底本身就存在的?

《老人Z》:智能看护是否能取代人工照料


其实老龄化问题不管是日本也好还是其他国家都存在,而对于老龄化问题的动画作品的探讨还是太少。而日本的社会现状是高龄化社会,社会的老年人比年轻人心态更年轻,并且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更是和日本当代年轻人群体形成一种鲜明的反差。这部动画中随处可见是心态年轻的爷爷们,几位爷爷甚至是厉害的黑客,算是这部动画中的关键人物。

而动画中所呈现的那位老爷爷,作为政府实验对象,是当今日本无缘社会”中的“孤族”群体。在地域社会变迁、家庭结构变革与传统社会支持网络瓦解的综合作用下,日本社会出现了高龄者“孤独死”现象。“孤独死”也称“孤立死”,是指“死亡时没有任何人看护或知晓,并且距离被发现有一定时间间隔”的社会现象。日本“孤独死”现象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加剧,最终演化为一种社会问题,给日本社会带来严重冲击。虽然动画中的爷爷并没有死亡,但他一直处于一种孤独的状态之下,老伴的离世,子女的漠视,是他无法产生真正“归属感”的成因。

而我认为这当中最关键的一个冲突点在于人工智能和人之间的博弈。当人逐渐老去后,身体机能的老化是外在的,客观的缓慢退化,而人心呢?动画中政府倡导用人工智能代替真人看护,而这样真的合理吗?


日本老龄化社会现状突出智能看护的不现实

日本老年人平均寿命增加

在论述这个问题之前,我认为应该了解一下日本当今社会现状,当然就只在老龄化趋势这个方面来看。众所周知,日本是世界上最长寿的国家,也是老龄化程度最为严重的国家。从世界范围来看,日本的平均预期寿命最高,为82.7岁。其中,日本男性平均预期寿命为79.4 岁,女性平均预期寿命为85.9岁,均比中国高出7岁左右。

日本人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与死亡率的下降,成为日本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主要原因。动画中的主角我认为并不是大学生护士晴子,晴子只是起到了一个推动作用,而动画中的主角们是处在社会边缘的老爷爷们,他们才是这部动画真正的主角,正因为他们触及了社会最根本的问题--养老,对他们刻画会更多。动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是日本当地的养老院人满为患,一间养老房间里会同时居住多位老人,养老院的供不应求的主要原因是

日本已然步入老龄化社会。

老年人对社交活动的依赖

美国社会学家伯吉斯指出,当高龄者具备一定的能力,拥有社会参与的良好意愿而缺少参与机会时,高龄者便会被迫与社会疏离。如果高龄者社会角色的丧失能够被家庭角色所弥补,则可以减轻这种社会疏离感,但对于单身高龄者家庭来说,必须寻求新的社会角色和活动,否则就意味着个人与社会的完全脱离。在社会活动方面,公民馆是日本居民社会交流、集会的重要场所。近年来,许多地区居民加入公民馆的比例降到40%以下,而高龄者加入的比例更低,说明在社会活动方面高龄者同样正逐渐与社会疏离。

《老人Z》:智能看护是否能取代人工照料


这也是日本社会中为什么老年人的劲头会比年轻人足的原因,良好的社会福利体系,让老人退休后可完全无后顾之忧,但随之而来的是对自身角色转变的不认可,不少公司高层都愿意再退休后重新被公司聘请回公司,哪怕是一个挂职的都要好比无聊的晚年生活。我想有一个原因是因为,他们不想要自己被社会抛弃,与时代脱节。

为什么老爷爷更依赖晴子的人工照料

这也是为什么动画中的老爷爷在身体和智能设备连在一起后,对晴子发出的求救信号,他被困住了,既无法感知人的体温,也无法感知对外界社会的变化,一切都被人工智能切断了。私以为,他们不光要获取自身对自身价值的评判,还需要获得社会的认同,所以近年来日本开始逐步设立一些能让老年人工作的环境,好弥补他们内心的空洞。

随着未婚化、少子化的加速,家庭规模越来越小,单身高龄家庭逐渐增多。家庭规模的缩减以及居住地域的离散,削弱了家庭的养老智能,并对高龄者情感交流、社会交往及日常生活等产生重要影响。对于单身家庭来说,这种影响更为明显。

《老人Z》:智能看护是否能取代人工照料


动画中的老爷爷的情况尤为突出,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痴呆的缘故,老爷爷在动画中的出场总是迷迷糊糊的,和人工智能链接到一起后,是尊新自身本能潜意识进行对外界的感知和召唤,对情感的认同停留在老伴还在世的阶段。他们自身是有孩子的,而孩子们同意让自己的父亲参加厚生劳动的人体试验,相当于一种变相的抛弃,以

至于在这种趋势下,社交生活的剥夺,对一位老人来说,打击是巨大的。从社会层面来看人工照料相对于智能也是优大于劣,并不合理。


智能看护切断的是老人对社会的感知

动画中一开始就是老爷爷作为试验对象,人工智能当着所有记者的面开始为老爷爷脱衣,穿衣,甚至排泄,在这样的情况下,老爷爷的存在已不再是人,而是一名拥有传播性质的新闻热点。更确切的说,这场试验,抹杀了老爷爷在这个社会存在的价值。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退化,老年人是否就应该被社会和家庭抛弃,进而失去作为人的职能,成为一种新的物种呢?在这场实验中,社会关注的是人工智能的性能的优劣,而不是关注人情感是否缺位。

动画中的一个性能提到了老年人不会和社会关系链断裂,在他们头顶,人工智能每天都能显示当天的新闻,无聊了可以在网络上进行棋牌游戏。这种自我封闭在一定程度上只是厚生劳动省的自欺欺人,虽然动画中的负责人的人生信条是为公共福利事业谋福祉,我认为他的初心是真诚的,至少他真的相信了之后人工智能的话,和她做了一回交易。出发点的准则是善,而为什么事件的结果如此惨烈。

《老人Z》:智能看护是否能取代人工照料


自我封闭分为主动与被动,主动的自我封闭我认为常出现于太宰治笔下,他们主动封闭了和他人的链接,而更注重和自己内心的自省,但也正因为他们的置身事外,他们能够格外清晰地洞见主流的荒诞,于是,这些思想上的无奈、合格的失格者就这样将自己逼入了绝境。当然这和当时日本百废待兴的状态有很大程度的关系,他们选择的是一种主动自我封闭,切断与社会的感知。

而老爷爷所遭受的一切,正是这个社会赋予给他的价值。他的价值被人们赋予了,而不是他主动挖掘。他被选择成为实验对象的那一刻开始,他对社会的感知就已经断了,不论再自欺欺人,这都是事实。人工智能和老爷爷紧密联系在一起,一定程度上化为了他的身体。这也暗喻大众对身体腐朽的恐惧,他们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在科技技术方面做文章来弥补他们对未知的恐惧。

老爷爷的的自我封闭说到底是一种强烈的外部客观力量,他们试图将科技成果体现在人身上。社会的组成部分是世人与社交,而如果一个人只把自己的一切固定在人工智能中,看似得到了良好的照顾,但人工智能是冰冷的,他能模拟人的动作,但永远无法拥有人的体温。这是科技不管如何进步都无法代替人类的一个根本原因,他无法模拟人类情感和想和社会产生链接的本能欲望。

《老人Z》:智能看护是否能取代人工照料


人是社交动物,对日本人而言更是有着集体意识和团块文化,可以说在很多日本很多文学作品中,都能看到主人公总会有成群结队的朋友,因为他们需要他人的肯定和接纳,动画中更能反映这一点,养老院的爷爷们退休之前都是厉害的黑客,他们住在同一间房间里,最开始一位坐在C位的爷爷为他人演示自己是如何一步步攻克网站的,攻克后就像一个小孩儿一样需要他人的夸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日本人在意他人的评价和看法无法真正做到与社会断开连接。

动画中的老爷爷身为实验对象,是强迫被切掉了对社会的感知。对科技成果的展现总要和人性放在一起,我认为这是一种人本身的傲慢。但动画中最讽刺的是,人工智能被赋予了人的情感,老爷爷潜意识中最思念的人是去世的老伴,当晴子他们将老奶奶的影响投射到人工智能上时,人工智能还原了思念的力量。他模拟老奶奶的情感,想要去实现老爷爷的愿望,在动画中,老爷爷对社会的感知竟然是人工之鞥赋予的,一直到最后,人工智能的愿望都是送老爷爷去海边。

但我们都知道,现实世界的人工智能是无法像数据一样抽样调查人类情感的,动画用黑色幽默的表现手法侧面表现了人工智能看护是会切断老年人对社会的感知的。


人工照料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老人的情感需求

情感需要并非单一的一种感情需要,它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多层次情感需要的综合体现,人类所具有的各种感情都是情感需要的内容。

情感需要是人类特有的需要。马斯洛人本主义个性理论的需要层次学说认为,人类价值体系中有两类不同的需要:一类是低级需要,即生理需要;另一类是高级需要,即情感需要。在人们满足低级需要的前提下,自然会更进一步的产生高级需要,即情感上的需要。

老年人和任何人一样,都有强烈的情感需求,并且,由于年龄和阅历的缘故,老年人外显的感情色彩不会像年轻人那样明显,因而,对内心的世界要求相对更高。在《这就是心理学》中阐述了老年人需要的情感需求需要源自于血缘、友谊、社会认同以及自我实现,而当中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对亲人的情感需要。

《老人Z》:智能看护是否能取代人工照料


动画最开始出现的一幕就是老爷爷因为尿床而呼唤晴子的画面,镜头定格在老爷爷伸出的手上,老爷爷需要通过对人的呼唤来达到一定程度上的心理慰藉,而晴子也需要从老爷爷身上获取当初自己家人在养老院死亡的负罪感,(自我救赎)。所以后期晴子才这么拼命想要让老爷爷回来,一方面他们两人就仿佛家人一般紧密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两人都需要从彼此身上获取心灵上的情感需求。为了一个目的,哪怕是情感需求这样一个目的,就像车轮一样狠狠碾过人的心,也是另一种戾气。

当然这里也需要提及日本的”孝道文化“,其实在日本,孝道对于日本人来说并不如中国这样是全民意识形态。他们对于孝的看法是可流动的,正确的说是暧昧的。这是日本人的民族文化。正因为暧昧,他们对于老人赡养问题来说才如此模糊,日本是一个强调优胜劣汰的社会,日本大众文化对于弱者从内心有一种残酷的冷漠,而对于强者表现出明显的仰慕并积极追随赶超。而老人作为这个时代的弱者,自然无法引起社会的关注,国家只能从科技和社会架构层面进行改良,而无法做到真正关注老人赡养问题。

日本这个国家本身是一个资源贫瘠的国家,历史上,当科技还没有为他们的民族谋福利的时候,这个四面环水的小国家不得不物尽其用。当一个人年老不再能为这个民族创造价值的时候,连他本人也会觉得死亡是一种光荣的归宿。如果活着,本尼迪克特所谓的“耻感”就会一直折磨着他直到死去。

每个人都有一种文化密码,在一定年纪的时候,自然会启动。动画中老爷爷潜意识里最深的地方,是老奶奶的影像,动画中曾多次出现老年奶的面容,这是维系老爷爷情感需求的重要心灵力量,他支撑着老爷爷活下去,而晴子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不光处于工作层面进行照料,同时充当了子女角色对老爷爷进行情感需要方面的补偿。

《老人Z》:智能看护是否能取代人工照料


而人工智能在动画中虽然赋予了人类情感这样的设定,但后来人工智能在外形了产生了异变,他是由很多破铜烂铁组成,靠着吸纳他人的零部件来壮大自己,外形的变异并不能赋予老爷爷内心幻想的影像还原,动画用更荒诞的画面向我们展示了,只有人类真实情感才能弥补老年人的情感需求,模拟出来的情感还原的只是照料这个动作本身,此外毫无意义。

《奇葩说》中很多辩题都与科技进步有关,科技进步伴随着人们对未知的恐惧,而人类本身的傲慢又催生了他们对未知不断探索的欲望,动画中提到,其实最后老爷爷的护理人工智能只是一个试验品,主要是用于军方实验,由此可见,人工智能看护这是个幌子,真正的目的是出于军事行动,也就是说,动画中的关注社会福利从头至尾只是一个精心策划的骗局。而老爷爷在其中扮演的仅仅只是国家级小白鼠。

老人Z是一部为了未来的老龄化社会所制造的机器,它可以代替人来照顾老人。听起来是个不错的选择,就像厚生省的部长所说的那样,没有年轻人愿意把时间全奉献给老人,有了老人Z,甚至可以重新联络家庭的亲情。动画中他们混淆了一个概念,他们试图稳定人性,人性的不确定性需要用人工智能来维系,这极其可悲。

就如同我之前阐述的一样,人工智能能提供照料这个动作但无法模拟情感,智能看护无法取代人工照料。人不应该为人性找借口,因为它一直都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