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的“年味”,是鄉親四鄰之間一起過出來的


那些年的“年味”,是鄉親四鄰之間一起過出來的


“年味”是鄰居“說”出來的,甜味是叔叔大爺在暖和下熱烈地形容出來的,好看是嬸子大娘邊細瞅邊誇讚出來的,香味是經過門口的哥哥姐姐們與家人打招呼中留露出來的,“年味”是緒不完的家長裡短!是聊不清的恩怨親愁。

都說現在沒有年味,也難怪,好吃的有了,好穿的天天有,過年是為了什麼,新鮮的盼望氣氛沒有了,人們不在是為了追求吃飽與穿暖,而是為了找到那份溫情,一份來自於春節特有的溫情,可是你到農村看看,家裡水果瓜子到處有,但動手抓的還是自家人,四面冷清的鄰居間,各家利用短短的幾天,吃飯,睡覺,懶得在村裡走一走,就是見了面,就是“你來了?在哪兒工作?小孩也回來了吧?什麼時候回去?人生只問來與回, 短暫的相識就是混個臉熟,然後大家各自繼續”潛伏“在四面八方!

現在的春節是自家過的,不錯吧!但是春節自家團圓的這種濃烈持續不了多長,人還是生活在圈子中,這個圈子是城市裡的小區,農村的村莊,沒有的這些生活的氣息,那是過不出應有的春節味的!

把記憶拉長到三十年前的春節,那時候農村人口流動性不大,全村男女老少,過個春節,熙熙攘攘,春節的話題從長滿青青麥苗的地頭,一直說到熱鬧的大集上,香味是說出來的,甜味是叔叔大爺在暖和下形容出來的,好看是嬸子大娘邊看邊誇出來的,香味是經過門口的哥哥姐姐們與家人打招呼中留露出來的,誰說美好與幸福不是“誇”出來的,人就是這樣,一句話能溫暖一個冬天,一句話能讓人記得一輩子!

沒有春節的這種人與人的交流,你會發現,就是家裡再團圓也過不出那個心裡的年味,沒有鄰家說不完的春天故事,就悟不出春節特有的人文親情!


那些年的“年味”,是鄉親四鄰之間一起過出來的


“年味”是村裡的孩子一起“鬧”出來的。是嘰嘰喳喳和著鞭炮的噼裡啪啦,是鄰家大哥哥手上的"竄天猴“,是女孩子之間的”跳皮筋“,是孩子們之間的擁抱與打鬧,是清晨一同拾炮的瘋顛,”年味“是孩子盼不完的朝思暮想,是玩不夠的東躲西藏。

現在你家的孩子過年還出來嗎?在農村你還讓自己的孩子和鄰家的孩子一起玩嗎?春節幾天就過了,孩子就是看看電視,玩玩手機,他們的春節就是走到一站又一站,他們的春節就是吃了一頓又一頓,他們的春節就是看著大家在推杯換盞,他們的春節就是院子裡看著無聊的星天。

沒有孩子歡笑的春節,春天是叫不醒的!過去的春節裡,孩子在家長四處的尋找裡盼到了春節,孩子在村裡四處追逐著春節到來的步伐,春節在他們的手裡,誰家做好吃的會叫鄰居孩子一起前來,誰家開始放炮,門口聚集了一批勇敢撿炮少年,春節是孩子們在牆上曬冬暖的時候”擠“出來的,春節是鄉村小學放寒假時早早做完作業一起打紙片裡”賽“出來的,他們正是這個春節最有朝氣的”年味“,是這個孩子長大後最難忘的春節記憶!


那些年的“年味”,是鄉親四鄰之間一起過出來的


“年味”是四鄰互相”幫“出來的。在互相幫忙篩撿做丸子的綠豆中,在你拉我推的大集上,在一起殺年豬的幸福裡,在張羅各種年貨的村頭旁。”年味是你借我幫的毫無保留,“是鄰家難斷的暖暖親情。

雖說現在家家自足,但自足的不代表就能把年味過足了,年味還是鄰居之間的情”暖“出來的,小時候的春節,鄉鄰之間一起準備過年的吃穿,一起打做丸子的漿,一起套孩子過年的新衣服,蒸饃的籠屜一家家的輪著用,做好的美食送給四鄰嚐嚐,多準備的鞋子想著孩子的好夥伴,這是最樸素這最純真的感情,這是春節裡最讓人溫暖的鄉村散文詩!

沒有鄰居熱心的互動,春節少了特有的家鄉味,冷靜無比的村子裡,春節只是一家人的思緒,春節是鄰居之間的默契,是鄰居來的踏門聲,是鄰居一起暖陽的時光,是春節村子裡最美的風景線!如今這個記憶只存在於村口那個推在牆角的磨盤裡,只存在那顆百年老槐樹下已經佈滿灰塵的石條上!

再看看眼前,一切已如雲煙,不是那個光景了,不要再試圖尋找!那些”年味“是我們永遠不能回去的”桃花源“了!


那些年的“年味”,是鄉親四鄰之間一起過出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