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源遐思》(乳源考察側記)


《乳源遐思》(乳源考察側記)

四年前來到韶關,乳源與始興便一直是我遐往之地,得幸於文學,我與始興多次邂逅,每至皆滿載。而乳源,於我便如筆友,知而不見,就這麼長久地思念著。

乳源——是瑤族自治縣,是世界過山瑤之鄉,我對她的遐往就生髮於瑤族文化。年前有幸參與了一冊瑤族文化書籍的撰寫、編輯工作,其間編寫的句段,猶如遙寄與這素未謀面的筆友,由此成就了固執的單相思。

“以公謀私”,藉著這次活動考察,我與乳源得以“奔現”,可惜的是,這次考察並沒有如我預想般深深扎入瑤族文化的懷抱,乳城、遊溪、一六……一行人馬不停蹄地連接上各村鎮機關。

過了晌午,應付完應酬圍餐,總算是脫開了抑人的第一顆紐扣,打算前往瑤胞們遷居的新村。瑤族新村是為過山瑤同胞告別流離出山定居規劃的新村落,年前編寫的書中原本也有新村的篇目,提交審核後卻被盡數抹去,我對此存疑。

在遊溪鎮,我們經過了一個又一個新村,都很小,幾戶一村,也很近,幾里一村。新村確實新,乾淨整潔,也擺掛著些瑤族圖騰,看著卻有些心疼,猶如打碎了美玉,以塑料仿之,難免自欺欺人之嫌。此行所見也回答了我之所疑。

而在一六鎮,雖說較之遊溪更為繁華,民居、村民間距更近,但行走其間卻恍如回到了老家十餘年前的光景,商鋪的裝潢、村民的服飾……均有深感,尤是那“草紙”,在我記憶中,那是我童年時期才有的物件,著實是長久未見了。在潮汕方言中,紙巾亦稱“草紙”,那是一個“古老”的名詞了,兒時家裡所用的草紙正如眼前所見的這般,方形紙片疊成厚高一摞,紙上還清晰可見不少雜質,是按斤兩售賣的……

希望下次的再見,我的“筆友”能親自接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