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日本庭院美,但紅橋、茶亭和花頭窗……你都看懂了嗎?

如果你去過京都,你一定不會忘記京都的寺院。如果你進過京都的寺院,你一定不會忘記那些寺院裡的精美庭院,和步入庭院時那種讓人內心安定的力量。



如同東南亞的“五步一佛”一樣,在京都,同樣是“三步一寺院”,而正是這些寺院為京都貢獻了禪宗文化的精髓——庭院,這也是瞭解京都最好的切入點。


都說日本庭院美,但紅橋、茶亭和花頭窗……你都看懂了嗎?


鎌倉時代,中國的佛教思想傳到日本,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禪宗體系逐漸發展到極致。如果說禪宗文化的底蘊在京都,那禪宗文化的精髓則體現在禪意庭院上。


都說日本庭院美,但紅橋、茶亭和花頭窗……你都看懂了嗎?


日本所特有的禪宗庭院,精巧細緻,講究造園意匠,極富禪意和哲學意味,形成了極端“寫意”的藝術風格。院內的樹木、砂石、天空、土地、雕像……常常是寥寥數筆即蘊含著極深的寓意,從細微之處,就能讀到匠心獨運。而讀懂了庭院,也就讀懂了日本的文化淵源。


都說日本庭院美,但紅橋、茶亭和花頭窗……你都看懂了嗎?


下面,說說禪宗庭院的主要元素


花頭窗


日本的每一處庭院都有著各種各樣形狀的窗,但是最具佛家相的是鐘形,這種窗戶的形態在日本被稱為“花頭窗”,或是“火頭窗”。


“花頭窗”的設計始於鎌倉時代,也就是禪宗剛剛進入日本的時期,那時的建築設計大多采用中國佛教建築的規範。


都說日本庭院美,但紅橋、茶亭和花頭窗……你都看懂了嗎?


現存的鎌倉時代建築——圓覺寺舍利殿和丹波的廣濟寺就是典型的中國寺院風格,只是四方形的窗戶形態更加簡潔,唯獨頂端的橫樑被稍作裝飾,猶如蓮花形態,這種來自中國的窗戶式樣也叫“唐式窗口”。


到了江戶時代,窗戶開始更趨唯美,曲線更加純熟柔滑,外形如座鐘或如蓮花花瓣,在宗教上都有意味可言。


都說日本庭院美,但紅橋、茶亭和花頭窗……你都看懂了嗎?


石燈籠


在日本的庭院中,經常會見到石燈籠,有時藏在草叢中青苔下,有時立在一池水邊,像是庭院的守護者一般。


石燈籠是日本石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表達“立式光明”的意思。


都說日本庭院美,但紅橋、茶亭和花頭窗……你都看懂了嗎?


石燈籠最早雛形是中國供佛時點的燈,也就是供燈的形式。之後經朝鮮傳入日本,自奈良時代 起日本在修建寺院時就開始在寺院的正面建造石燈籠以保護向寺院所獻的燈火。


石燈籠,被用於園林、庭院的裝飾則始於十六世紀晚期的安土桃山時代。


都說日本庭院美,但紅橋、茶亭和花頭窗……你都看懂了嗎?


逐鹿


逐鹿,也叫驚鹿、鹿威、添水、僧都(そうず)、驚鳥器。


都說日本庭院美,但紅橋、茶亭和花頭窗……你都看懂了嗎?


逐鹿通過槓桿原理,利用儲存一定量的流水使竹筒兩端的平衡轉移,然後竹筒的一段敲擊石頭髮出聲音,水滿,聲響,用來驚擾落入庭院的鳥雀。


那“哆”的一聲,如靈動的小鹿一般,不僅實用,與植物,風,氣味,光影一起,還能喚起人們對自然之美的感知。


都說日本庭院美,但紅橋、茶亭和花頭窗……你都看懂了嗎?


紅橋


在京都的寺院中,有橋的庭院有很大的看點。橋在日本庭院中是頗富禪意的景觀,象徵著此岸與彼岸的連接。經常看到的木橋多為紅色,也就是楓色。日本皇家寺院和神社對橙紅色情有獨鍾。


庭院裡,春花與秋葉營造了多彩的景觀,而夏季大概是一個頗為枯燥的季節,所以,楓葉般的紅橋在一片蒼翠中可謂畫龍點睛,即使到了冬季的雪後,紅橋白雪,想想都知道有多美。


都說日本庭院美,但紅橋、茶亭和花頭窗……你都看懂了嗎?


除了追求視覺上的唯美,紅色或許還有避邪的作用。日本使用紅色系歷史悠久,據說硃紅色具有驅邪和保護功能,這在京都的古老建築上到處可見,而顏料中的微量礦物質如硫化汞,依賴它就會產生這樣的色彩。


不知道日本是不是在自己的文化中將宋徽宗的“萬綠叢中一點紅”實踐在寺院的橋上,宋朝的禪意在這裡展現得淋漓盡致。這樣美麗的橋,在中國並不是沒有過,中國最早的一幅山水畫中——隋初畫家展子虔的《遊春圖》裡就有一座紅橋。


都說日本庭院美,但紅橋、茶亭和花頭窗……你都看懂了嗎?


茶亭


在大德寺的遊客中心有個簡樸的開放房間。清晨,寺院義工們還未到崗,而這裡已經有熱茶了,茶杯卻是一種極其便宜的紙杯,這和講究的日本茶道來說,似乎太不般配了。


茶在日本有“不是茶”之說,林間的鳥鳴和悠悠的晨鐘,讓靜坐者不得不想起大德寺有一個對日本茶藝至關重要的人物——茶聖千利休。歷史上,日本的茶師都精通禪學,他們超脫、單純、 清冷、自然,與佛教一脈相通。曾經,稱霸一時的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也拜千利休為茶道教師。


都說日本庭院美,但紅橋、茶亭和花頭窗……你都看懂了嗎?


千利休的茶道影響了日本庭 院的方方面面,京都的寺院中大多有茶室(也稱“數寄屋”),有些茶室甚至比寺廟還有名。這個既小又簡陋的屋子像是給傭人棲身而用,或是存放打掃衛生器具的儲物間,最多隻能容納5人,但這個既不完美又不舒服的小屋卻孕育著日本茶文化的精髓。


在一些寺院的室內,會有一個小小的隔間,毫無裝飾可言,唯一令人愉悅的大概就是門洞上面的拱形弧度。如果打開窗戶,當你看到滿庭的白沙和青苔,你可以忘卻茶味,忽略狹小。


都說日本庭院美,但紅橋、茶亭和花頭窗……你都看懂了嗎?


苔蘚


京都很忙,人海如潮。想看到真正清淨的寺院,梅雨季節大概是最好的時候,這也恰恰是賞苔時節。西芳寺的青苔非常有名,但是越來越難拜見了。苔院和白沙一樣是日本庭院的重要元素,並且是活著的微觀造景。


京都臨山,雨水豐沛,古寺里老樹參天,地面的陽光並不充沛,草很難長好,因此寺院裡遍地青苔,加上四季的庭院需要裝飾,青苔就成了鋪設在寺院庭前的活地毯。然而任何人都不能踏上去,在自然的造物面前,人類可以更謙遜地面對眼前這細微卻頑強的小植物。


都說日本庭院美,但紅橋、茶亭和花頭窗……你都看懂了嗎?


京都著名的苔院很多,古老寺院中大多都有苔庭,特別是在北庭的背陰處,和南庭的白沙遙遙相對。即使是在枯山水中,石塊模擬的須彌山,象徵著生命繁茂永生的一面,都是用石上的青苔來演繹的。日本人對青苔的認識不僅來自傳統造園中的應用,也是一種對自然的情感寄託。


在動畫大師宮崎駿的作品中,很多象徵著萬物初始的單純和生命力都是在青苔的形態裡獲得靈感的。千院的往生極樂院是一個聽經的好地方,佛堂前,庭院青苔中的小地藏也是一個大看點,時光為這些小地藏的身上鋪滿了青苔,如果你不仔細尋找,可能會錯過很多精彩。


都說日本庭院美,但紅橋、茶亭和花頭窗……你都看懂了嗎?


白沙


如果是在中國,僧人若想閉關禪修,可以選擇隱居山林,逃離到杳無人煙的懸崖之上、洞穴之中閉關、打坐。


然而,在國土面積狹小的日本,僧人沒有荒山、世外可以逃離,只好在庭院中建起了微縮景觀,面對虛擬的“山水”與“大海”,依然可以觀修,這就是枯山水的造園之術。


都說日本庭院美,但紅橋、茶亭和花頭窗……你都看懂了嗎?


枯山水用石塊象徵山巒,用白沙象徵湖海。只點綴少量的灌木或者苔蘚、薇蕨。白砂的曲線可以代表大川、海洋,甚至雲霧。


於看似單調的白砂之上,掃出漣漪式、波浪式、漩渦式、回紋式的平行線條,造成無水卻似有水之效果。石頭則可寓意大山、島嶼等等。


都說日本庭院美,但紅橋、茶亭和花頭窗……你都看懂了嗎?


方丈


在日本,庭院和方丈相連,這裡講的方丈不是職位,而是僧人的居所。方丈前的南庭是欣賞庭院最精彩的部分,可站,可坐,可遠,可近,就像是面對須彌山那樣,控制與夢想的距離,完全可以掌握在這個叫做“障子”的木製拉門上。


作為日本建築的重要部分,拉門具有獨特的功能。拉門上敷白紙,在陽光明媚的時候,就如同濾鏡一般。經白紙過濾的陽光,灑落在寬鬆的榻榻米上,有如溫柔冷清的光幕,遊離在外面的明媚和室內的柔和之間。


都說日本庭院美,但紅橋、茶亭和花頭窗……你都看懂了嗎?


平安時代,拉門是按照中國的設計製作的,在木格子上粘貼宣紙。從鎌倉時代開始,日本人將繪畫和障子結合,並且逐漸成為分割內部空間的屏風,後來,寺院屏風上的很多優秀畫作演變成為日本國寶。


當從室內向著庭院觀望的時候,因為障子的作用,呈現出來的院落景觀和比例使得那些並不龐大的方丈建築顯得相當寬闊,無論是四門大開,還是隻留下一條縫隙,都為屋外景色的呈現提供了令人玩味的禪意。


都說日本庭院美,但紅橋、茶亭和花頭窗……你都看懂了嗎?


日本最美的庭院~


足立美術館


足立美術館位於島根縣安來市,創連續十一年蟬聯日本庭院第一,被譽為“日本最美的庭園”。


「枯山水庭」「白砂青松庭」「苔庭」「池庭」等六個共5萬多平米的各式創意庭園,用借景的方式將原本不屬於園區的山水,在視覺上與其他景色融為一體,體現了“和”的統一。


都說日本庭院美,但紅橋、茶亭和花頭窗……你都看懂了嗎?


該庭園秉承足立先生“庭園就是一幅畫”的創園理念,以借景的方式把原本不屬於園區的山水,卻因角度所產生的視覺效果展現的淋漓盡致,使整個庭園雖然看起來小巧玲瓏,但主景錯落有致,層次感極強。


都說日本庭院美,但紅橋、茶亭和花頭窗……你都看懂了嗎?


No.1 苔庭

入口處簡約低調,開篇第一園也是最具東方情懷的苔庭——枝幹瘦削內傾的赤松植於寫意的苔岸之上,當中大片留白的砂石如池水。斷斷續續的石板蜿蜒成路,將鬆弛的園景串聯收束成一體。點睛之筆是池中一隅的苔之島,如墨灑一點,有力而短促。


都說日本庭院美,但紅橋、茶亭和花頭窗……你都看懂了嗎?


No.2 枯山水庭

與京都天龍寺咫尺間寫意天地的枯山水景緻略有不同,足立美術館的枯山水庭開闊而豐盈,如長卷,又借景天地,是令所有觀者久久駐足的一段。


近景的綠植與苔岸圓潤飽滿,中景的黑松洋洋灑灑,連綿直至遠景的京羅木山與勝山,時而薄霧濛濛。人工的巧思與自然鬼斧統統納入到畫境之中,難以區隔。這座庭園被玻璃窗隔絕在室外,一塵不染,卻隱約看到林中點綴著茶室,彷彿有人間蹤跡。


都說日本庭院美,但紅橋、茶亭和花頭窗……你都看懂了嗎?


No.3 亀鶴瀑布

開館八週年之時,在枯山水庭身後又添一園名為“龜鶴之滝”,是懸掛在山景上的一條細細窄窄的瀑布。夏秋之交紅松茂盛,掩映得幾不可見。


但瀑布這一意象所營造的,不僅僅是構圖上的層次高遠,更帶來聽覺上的美妙,讓靜態的庭園有了呼吸吐納的餘地。


都說日本庭院美,但紅橋、茶亭和花頭窗……你都看懂了嗎?


No.4 池庭

顧名思義,池庭則是綠樹掩映,魚水靈動的另一番景緻。池庭中,景深雖淺,卻有紅白錦鯉與泊岸的多枝松相映成趣。像是閱讀節奏中的小品段落。


都說日本庭院美,但紅橋、茶亭和花頭窗……你都看懂了嗎?

都說日本庭院美,但紅橋、茶亭和花頭窗……你都看懂了嗎?


No.5 壽立庵的庭院

春夏秋冬,精緻各有不同而又韻味悠長。


都說日本庭院美,但紅橋、茶亭和花頭窗……你都看懂了嗎?


No.6 白砂青松庭

白砂青松庭與枯山水庭空間相連,又獨立成章。依舊是以島根縣群山為幕,而中景處砂如丘陵,上立黑松點點,近景有水,以佐治石勾勒岸線,褪去了枯山水庭的圓潤感,更憑添野趣。


小小的雪見燈籠與春日燈籠靜靜隱匿在近景與中景之間,可以想象蕭瑟季節時幽幽點亮的一抹旖旎。據說此園景是足立全康根據橫山大觀名作《白砂青松》而精心打造的。


都說日本庭院美,但紅橋、茶亭和花頭窗……你都看懂了嗎?

都說日本庭院美,但紅橋、茶亭和花頭窗……你都看懂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