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使用,你卻不知道的那些錯誤的暴力溝通方式

番茄情感小咖/文 願生命如初,願你被一直溫柔以待。

在當今社會環境下,青少年自殺率不斷攀升。大多數人認為原因在於孩子的心理存在問題。還有人把這一切歸結到父母給的壓力下,或者是學校安排的功課上。可能這些都是一部分的原因。那最重要的原因是什麼呢?從語言上開始,他們沒有被溫柔以待。

天天使用,你卻不知道的那些錯誤的暴力溝通方式


生活中很多人都覺得只要我不打架,那麼暴力就離我們很遠。其實不是的。比如:冷暴力就存在於生活中,這種完全不溝通,完全不認可的方式,對別人的傷害其實更大。就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每一天每一刻可能都在使用暴力。這種暴力不是打人,不是不說話,而是一種暴力的溝通方式。這種暴力方式存在於我們說的每一句話語中。聽起來是不是特別可怕,無意中我們就傷害了我們身邊的人,而我們卻不知道。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幾種常見的暴力溝通方式。

天天使用,你卻不知道的那些錯誤的暴力溝通方式


錯誤溝通方式一:道德評判式溝通方式

你可能經常聽到這樣的話。例如:“你這樣做真自私。”“你就不能聽聽我說的話嗎?”“你說的話太難聽了,我討厭你!”

看似這樣的普通話語,其實裡面都夾帶著暴力。在你心裡別人的做法讓你不滿意,實際上都是因為你心裡早有評判。說話的人沒有達到你的道德評判標準,所以在你心裡他做的事就是不對的。

天天使用,你卻不知道的那些錯誤的暴力溝通方式


你說“你這樣做真自私”,其實是你心裡對這個人的做法不滿意,你希望他可以改變。其實正確的方式,你應該這樣說。你做的事情我不滿意,請你換一種方式。

錯誤的方式是我們直接進行了人身攻擊。正確的方式是我們針對這件事客觀的講出事實。相對來說正確的方式更容易讓別人瞭解你要講的是什麼,需要對方做的是什麼。在通過語言把一切溝通的目的明朗化以後,是不是彼此溝通更無芥蒂一些呢?語言上的道德評判其實比一般的道德綁架更可怕。

天天使用,你卻不知道的那些錯誤的暴力溝通方式


錯誤溝通方式二:進行比較式溝通方式

馬歇爾•盧森堡博士曾經說過,“分類和評判提倡的是暴力。”

正如馬歇爾•盧森堡博士所說的,分類和評判提倡的是暴力。那麼這兩樣的集中體現就是進行比較式的溝通方式。比如:你想教育你的孩子,讓他好好學習。你可能會對他說:“你看看誰別人家的孩子,人家怎麼能考一百分。你是我的兒子,為什麼就只能考六十分。你是笨嗎?”你的想法只是想讓他好好學習罷了。可是這樣的話說到最後就變成了人身攻擊。你心裡真的認為自己的小孩笨嗎?其實並沒有。只是在你想教育孩子時候說出的習慣性語言。這樣的話本質就是比較式的暴力溝通方式。

實際上比較式的溝通方式也是比較常見的暴力溝通方式。

天天使用,你卻不知道的那些錯誤的暴力溝通方式


錯誤溝通方式三:迴避責任式溝通方式

當別人問你一件事的時候,你的回答是什麼呢?

比如:你的妻子問你為什麼要做飯?你可能直接告訴她因為我不得不做。如果你是一個學生,你的父母問你為什麼你要學習?你可能會說還不是因為要應付學分。如果你是一個身材豐腴的人,有人問你為什麼吃甜食,你可能會回答因為我是個胖子。

天天使用,你卻不知道的那些錯誤的暴力溝通方式


以上的例子證明你一直都非常抗拒回答這些問題。當有人問你這些問題的時候,你的直覺是反感。你沒有想過問你這些問題的人,可能是在用一種方式讓你變得更好。在你回答的過程中心裡是抗拒的,所以你選擇了一種迴避責任的方式進行回答。這種回答的本質其實就是一種暴力的溝通方式。

正如馬歇爾•盧森堡博士所說:我們無法強迫他人按我們的期待生活。一旦意識不到我們是自己的主人,我們就成了危險人物。

天天使用,你卻不知道的那些錯誤的暴力溝通方式


這些回答經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看似無傷大雅。實際上危害極大。當別人用一種提示的方法來幫助我們瞭解自己,得到的結果卻是被冷漠甚至拒絕。我們的錯誤及暴力溝通方式也被淹沒,我們所得到的一定是逆向的進步。

生活中我們所使用的暴力溝通方式還有很多,以上三種是比較常見的。希望我們在認識到自己錯誤的同時,可以改掉自己的暴力溝通方式。生活中我們用到語言最多的地方,也是我們最重要的人身上。瞭解自己的暴力溝通方式,改變從現在這一刻開始,你會發現你身邊的人在你身上得到的幸福指數會不斷攀升。

本文章知識點來源於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溝通》

歡迎大傢俬信留言、評論加轉發。喜歡我的頭條,請 關注我,一起攜手度過以後的日子。願我的文章可以帶給您世間的百種滋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