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 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真有這神仙般的感情嗎?

萌萌小同學的媽媽


《卜算子-我住長江頭》是宋代詞人李之儀的作品。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

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

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這首詞是寫給他的紅顏知己楊姝的,李之儀人生失意之時,遇到楊姝對她一見傾心,把她當知音,戀人。面對滾滾東逝奔流不息的江水,心中湧起萬般柔情,寫下了這首千古流傳的愛情詞。

這首詞,看似簡單,卻成為愛情詩中的精品。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 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真有這神仙般的感情嗎?

這個問題就像是問你相信愛情嗎?

不相信愛情的是少數的,因為愛情是微妙的,熱戀中的兩個人海誓山盟,恨不能生生死死的在一起,只能說這個階段他們是真愛的。

作者寫這首詞時,正是對楊姝迷戀的時期,他對她和他們的未來充滿了期盼。


sddz以書潤心


看到這個題目,忽然讓我想起了刀郎在談創作《手心裡的溫柔》時講的一個故事,故事大意是這樣的;

上世紀90年代末,刀郎去新疆伊寧那拉提草原採風,接待刀郎的哈薩克族人給刀郎講了一個關於他爺爺奶奶的故事,他說他的爺爺奶奶在上個世紀40年代結婚,新婚不久,便因戰亂而失散了,這一失散就是40多年,兩位老人均為再婚,直到近日,爺爺才在東疆巴里坤草原找到了他奶奶……。

刀郎聽完故事,當時也沒在意。直到第二天早上,刀郎起床看到了這一對分別近50年的老人,他倆正在帳篷外面曬太陽,新疆早晨的陽光特別柔和,特別溫暖,陽光照到兩位老人的臉上,兩位老人的面頰特別安詳,老爺爺的手搭在老奶奶的手背上,一言不發,眼望著遠處的雪山,像在若有所思,又像在竊竊私語。畫面定格,猛然間觸動了刀郎的創作靈感,他情不自禁,立即奮筆疾書,很快便寫下了《手心裡的溫柔》這首耳熟能詳的歌曲。

你看這個故事是否符合你所說的神仙般的感情?二者稍有不同的是,一個故事是在水邊,一個故事在草原。其實他爺爺戰後早就回到草原,而他奶奶也在草原,同在一片草原,同一片藍天,卻像老天在開玩笑似的,讓兩位老人互等互盼了40多年,你不娶,她不嫁,“捉迷藏”似的直到遲暮才相見。

新婚時的耳鬢廝磨只能在記憶裡重現,人生的歡樂就像蠟燭即將熄滅時的跳動,一閃一閃只因淚已始幹,讓人交集百感,什麼山盟海誓?什麼望眼欲穿?什麼是悲?什麼是歡?此刻都不重要了,最大的心願是:倆人一起牽手跨過奈河橋,一起打破孟婆碗,期待來生再續前緣!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我在草原南,君在草原北,年年盼君不見君,同飲草原水。

一別四十年,年少到暮年,夜夜思君不見君,今夕是何年?

他宵別夢寒,真情憾蒼天,蹣跚相聚巴里坤,執手奈河邊…

《手心裡的溫柔》

你在我身邊

相對無言

默默的許願

對愛的依戀

牧場的炊煙

裝點著草原

相擁著牧歸的少年

你在我身邊

把我的手牽

牽著我手心

不變的誓言

高高的雪山

祝福我們

在這一刻

永恆永遠

愛到什麼時候要

愛到天長地久

兩個相愛的人

一直到遲暮時候

我牽著你的手

我牽著你到白頭

牽到地老天荒

看手心裡的溫柔

…… …… ……





襄陽郭大俠


"啊,這灣淺淺的海峽…,如今,我在夢的這頭,你在夢的那頭"…

"你心裡一直等我嗎?我來找你了…",這是鄰居宋阿婆臨死前的一句話。她活了96個年頭,她的心也等了70個春秋。但她沒有等來他的一點兒消息,更沒有等到他人的歸來…

就在她19歲的那年,她被"國軍"的一個連長"搶"走了。她清楚的記得,那是一個夕陽如畫的傍晚。她看到了她的那個高條條的青年軍官,一身的戎裝,騎在一匹火紅的戰馬上,單身從遠處緩緩走來…,

就在離她家門口的不遠處,他一抻手,她便順著他的手勁兒上了戰馬。她們就這樣在家人的驚愕之中,在眾人的追趕之下跑遠了…

那是一個兵慌馬亂的時代…,誰都知道,那些當兵的人,過了今兒沒有明的。誰會願意把女兒託付給一個軍人呢?所以,她的父母始終也沒有答應他向女兒的求婚。可是她的心早已經跟著他飛走了,所以才有了這次"搶親"的一幕…

第二天的一大早,那青年軍官就帶著豐厚的聘禮,長跪在了岳父岳母面前…。他十分的珍愛這位如花似玉的妻子。在那個炮火連天的年代裡,他們恩恩愛愛的生活著。他無微不至的照顧著她,疼惜著她。盡力所能的給於她較好的生活…,

那時候在全國的戰場上,國民黨軍隊正節節敗退。他所在的部隊如驚弓之鳥,紛紛向南潰逃著…,他與許多國民黨軍人一樣,幾次也想向解放軍投誠未能如願…

無奈之下,他只好把懷有身孕的妻子送回了孃家,又湊去了一筆錢,以備她們母子的生活之需…,那知道這一去就成了生死離別。這一去就是人間天涯,從此各自的生生死死,這一去永世不會再相見…

亳州這個地方是1947年解放的。那年的宋阿婆剛剛22歲。她帶著一個不滿週歲的幼兒,又揹著這樣的身份,面對精神生活的雙重壓力,其艱難的程度可想而知…

為了活下去,為了給孩子一個正常的生活環境,她在父母的摧促下萬念俱灰,無可奈何又跨了一步。結婚的那天晚上,她哭得死去活來,並與丈夫言明,如果有了前夫的消息,她將會義無反顧的丟掉眼前的一切。為奴為樸也要追隨前夫而去…

那個老實本份的丈夫一切都答應了她,並把家裡家外的一切活計都包攬了下來。可以說終其一生,他為了這個家庭鞠躬盡瘁無怨無悔。他們又生育了5個孩子,但自始至終,直到丈夫去世,她都還是那句話。一旦有了前夫的消息,她就會不管不顧的誓死追隨而去…

她們家的牆壁上,始終掛著前夫的那條軍用皮帶。那皮帶一掛就是70年…,可是她一直也沒有等來前夫的消息。那怕是一句口信,一角紙書…

宋阿婆知道,他或許早已經凶多吉少了。去年的這個時候,她的身體再也堅持不下去了。她知道,今生再也等不到他了…,她開始說胡話,夢裡常常遇見他。夢裡的他仍然是一身的戎裝,年輕時的模樣…

她問他,“你的心也一直等我嗎?我要找你去了…",他說,"來吧,我一直都在這裡等著你…",宋阿婆走了,臨走的那天晚上,她讓孩子把那條軍用皮帶遞了過來,並緊緊的貼在了懷裡…

如今,宋阿婆走遠了,她再也不用等待了。她70年的等待,也早已經化成了70年的夢。只不過,她在夢的這頭,他在夢的這那頭…


邀你看夕陽


有的啊,這麼美的愛情也是人人羨慕也追求的吧~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愛意綿綿,情深意切…在我們現實生活中也是有的,在我的生活中就有這麼一對,兩人同在一個地方,高中就在一起,大學異地四年,研究生也異地,出來工作四年然後才結婚生子,現在人家家庭和睦幸福,在我們那裡是最讓人羨慕的哦😊



茶茶Tea


問題:“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真……

“今日頭條”《鹿徑路標》系列原創編者(作者)回答如下:

[玫瑰]

首先,請君一閱筆者的《鹿徑路標·95》《老》,然後,再讀筆者就“問題”闡述的觀點。

[玫瑰]

《鹿徑路標·95》·《老》

在武漢,一對耄耋老人被“新冠”病魔逼進了醫院。

任由護士百般勸說,老嫗就是不張口進食。

住在另外病室的老翁對老伴放心不下,每天都要過來看望好幾次。

身患阿爾茲海默病的老嫗,跟護士玩“絕食”,對老伴卻百依百順,喂什麼吃什麼,非常配合。

從表面上看,老嫗失去了記憶,忘記了過去。但在她的腦海深處,卻私藏了一份記憶,這份記憶就是:親情!

老嫗對老伴所表現出的善解人意,是靈魂守護的那份親情在向她深情地呼喚!

老翁靠牆坐在老伴的床邊,心疼地望著老伴。此時此刻,他完全忘記了自己也是一位老者、也是一位病患、也需要別人照顧。但在老伴面前,愛情的力量讓他生髮了男人的責任與擔當,這種責任與擔當幫他穿梭時光,回到了遙遠的從前,變回朝氣蓬勃、精神煥發的青年!

仔細想一想,其實造物主很可惡:他在賦予人以筋骨血肉的同時,千不該萬不該將思想與感情融入人的筋骨血肉之中而讓人類在盡情品嚐享受思想感情甜頭的同時,必須下嚥肝膽俱裂、生不如死的訣別痛苦!

君請看:哪一部人生情侶神劇不是以甜甜蜜蜜拉開序幕、恩恩愛愛掀起高潮、生離死別痛苦劇終?

當然,沒有思想感情的生命無異於禽獸。禽獸雖然沒有大餐思想感情盛宴的機會,但也不會被陰陽兩隔的血盆之口對精神咀嚼饕餮!

大爺就這樣看著、看著、睡著了,一臉疲憊,滿面滄桑,進入了夢鄉……

人之一生,常常要用時間、用智慧、用汗水甚至要用心計、用手段、用金錢、用色相辛辛苦苦、你死我活地去拼取一些角色而不得。

《老》劇的角色卻無需以時相搏、以力相搏、以計相搏、以錢相搏、以色相搏、以命相搏!劇本就四仰八叉地躺在人生之路的正前方,角色名額為每個以“人”為稱呼的演員做永久、大度、人性保留,由不得任何人罷演!

朋友們:趁生命年輕、趁生命健康、趁生命猶在,好好照顧、好好鍛鍊、好好珍愛!

生命消失,一切歸零!

♥️

☆ 老 ☆

--獻給生命的讚歌!

* 蘇櫶邑

枯樹綠少,蟲不蠹,徒有亂枝空巢!鳥兒何去?問幽谷:風呼呼溼漉漉!五畝蓖麻,一根粗繩,把濁淚拴住!老樹發芽,難捨難分熱土!

四世同堂同框,根自老樹樁,枝繁葉茂!彩雲飄飄,一陣風萬里晴空空空!溝渠上臉,水過忘千川,皺紋納江!人不如草,卸黃妝穿綠裝!

(作於2020-3-9 )

[玫瑰]

此“問題”出自李之儀的《卜算子》。

當年,陳毅元帥曾對此詩進行了“古詩新作”而揮筆書就一首《贈緬甸友人》,用以歌頌中緬兩國人民的深厚友誼,開創了詩歌創作的一代新風。

今日,筆者不才,出於回答“問題”之需,斗膽步陳毅元帥後塵,再對《卜算子》胡謅幾句“新解”,如李之儀老先生泉下有靈而知,還望不要生氣。

🙏

剛才,筆者將《鹿徑路標·95》·《老》捧獻給了大家,我就從《老》說起。

[贊]大家都知道:李之儀的《卜算子》是一首歌頌愛情的詩歌,膾炙人口,家喻戶曉。

[打臉]筆者的《鹿徑路標·95》·《老》也是一首歌頌愛情的詩歌,剛剛在“今日頭條”發表,頂多也就有三、五十個讀者朋友賞臉罷了。

[贊]《卜算子》敘述的故事人物一個住長江頭,一個住長江尾。

[打臉]《鹿徑路標·95》·《老》敘述的故事人物也與長江有緣:在“新冠”病毒爆發的江城武漢。

[贊]李之儀筆下的那位“長江尾君”因兩地生活難逢而日夜相思、因憂慮感情生變而內心糾結。

[打臉]《鹿徑路標·95》·《老》中的老兩口均被“新冠”病毒感染,用愛情把生命相牽。

老嫗身患阿爾茲海默病,拒絕生人餵飯,老翁就不顧病情、不顧疲勞而完全把自己當成了“健康人”、“正常人”、“年輕人”細心照顧老伴。

老嫗忘掉了世界,但沒有忘記老伴!

老嫗不認識世界,只認識老伴!

沒有老伴餵食,堅決絕食而死!

--老嫗的舉動,讓全世界見識了阿爾茲海默病患者的愛情特徵!

[贊]從李之儀的“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思意”句看,詩人所處的社會婚變、情變現象有之,愛情也要接受“長江”的時空考驗。

[打臉]現代社會繼承了李之儀時代婚變、情變的歷史遺產,成為一種普遍社會現象而被寫入婚姻法典。

人類倡導、弘揚建立在正義事業、文明道德基礎之上的高尚愛情,譬如:陳鐵軍和周文雍式的革命伴侶、共赴武漢抗擊“新冠”前線的英雄醫務伴侶、丈夫支持妻子或者妻子支持丈夫參加武漢抗擊“新冠”前線戰鬥的模範大義伴侶、《鹿徑路標·95》·《老》中的百姓伴侶……

[打臉]筆者認為:即使夫妻朝夕相處、形影不離,也有必要在心中流淌一條李之儀筆下的“長江”,憑空構建面對面的“相思之情”工程,時時、處處敬畏愛情、善待愛情、澆灌愛情、培養愛情,愛情之樹才能常青、愛情之江才能長流!

[贊]《卜算子》

* 李之儀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思意。

[打臉]《卜算子》

* 蘇櫶邑

我住東病室,君住西病室。想要見君就見君,只吃君餵食。

此疾幾時愈,此病何時去。只要君身早安康,我願睡倚牆!

(注:二老經仁心仁術的醫務工作者們的精心治療和護理,現已雙雙康復出院。)

[打臉](作於2020·3·9)



蘇櫶邑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這首宋代李之儀 的詞,道盡了隔斷海角天涯的離愁別緒。在古代交通、通訊極不方便的情況下,作者只能仰天長嘆:此水幾時休?只能祈望:只願君心似我心!作者郎心似鐵,痴情如故,體現了愛情的忠貞不渝。在這方面,傳說中的牛郎織女;孟姜女哭長城;梁山伯與祝英臺;許仙和白娘子;以及司馬相如和卓文君;最為悲壯悽美的愛情故事當屬“覇王別姫”。

霸王“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姬“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虞姬的這一首《和垓下歌》,既是歷史上少見的絕命悲歌,也是愛情的悲歌,虞姬唱罷,拔劍自刎。

綜上所述,不必懷疑神仙眷侶般的愛情的存在。因為只要地球不滅,人類不亡,愛情當是永恆的主題。

回到原題,我們可以欣然地告慰作者,以前那種千山萬水恍如隔世的感覺已經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復存在了。朝發夕至己成現實,只要你願意日夜廝守都不成問題。

題外話,摘錄一首老一輩革命家陳毅贈緬旬友人的一首詩,它所表達的是國際友誼的內容:

我住江之頭,君住江之尾;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彼此地相連,依山復靠水.山山皆向北,條條南流水。


相得益香料


身在越王樓,心繫黃鶴樓

——遊仙武漢,共盼春來(綿陽遊仙區捐贈武漢物資配送記)

(通訊員 李軍)

二月二迎龍抬頭

遊仙東助黃鶴樓

兩地共飲長江水

抗震防疫往來稠

48小時集結,20小時馳騁,9小時配送,12年輪迴,從抗震救災到防控疫情,四川綿陽遊仙區與武漢,這兩座位於長江流域的城市由此結下了不解之緣。

綿陽市遊仙區經瞭解得知身處疫情區的很多醫院的醫護人員、參與保障的部隊官兵以及教育科研單位的科研人員生活物資短缺,有的二十多天沒有買到豬肉,有的接收的生活物資因週轉時間長導致蔬菜不新鮮等實際問題,立即制定周密計劃,確保第一時間保質保鮮的將愛心物資送達接收單位,保障醫護人員、保障官兵、科研人員的基本生活需求。經聯繫溝通在武漢市區揹負抗疫重任的中部戰區總醫院、湖北省武警總隊醫院、同濟醫學院、武漢市第一醫院、火神山醫院駐警部隊及華中師範大學,遊仙區政府及時組織了六家單位所需的4噸豬肉、37噸蔬菜及醫用物資共計三輛運輸車,火線馳援武漢。

24日上午9點許,武漢負責地接的華中師範大學愛心人士安紅高老師與武警總隊醫院的運輸配送車在高速路口等待,協助交通申請、驗收貨單及物資合格證書,配送分發物資。安老師代表遊仙區政府表達對受贈單位人員的慰問,也代表武漢人民感謝遊仙區政府的善義之舉,最大程度的感受到四川遊仙人民的深厚情誼,大家團結一致一定會打贏武漢防疫阻擊戰。

在這次義捐資資配送過程中,既有現役的中部戰區總醫院的戰士,也有武警總隊醫院的武警戰士,還有守護火神山醫院的特警戰士,更有已經退役接到任務毫不猶豫奔赴武漢戰場的退役戰士。無論何時,那一身橄欖綠的色彩一直飄揚在一線戰場,還有那退伍不褪色的使命無怨無悔的為了人民利益不辭辛苦的守護著、奉獻著。“每當看到全國人民對武漢的支援與愛心,雪中送炭讓我們的心中無比的溫暖。雖在疫情核心區,但人世間流淌的那份愛,一直溫暖著我們更堅強的抗爭,讓我們更有信心打贏這次武漢保衛戰。白衣天使為了搶救生命不辭白天黑夜的工作付出,我們能夠為她們多承擔一些,保障好她們沒有後顧之憂,是我們應該做的。”一邊幹活一邊流汗的中部戰區醫院的官兵講。

從上午九點到下午六點,受贈單位六家,安紅高與戰士及司機們從裝卸物資、清點驗收、運輸分發全過程圓滿結束後,才被同濟醫學院的汪老師發現大家還沒吃飯,趕忙騎電動車拿來五份盒飯。“看著物資順利的到達醫護人員的手中,我們終於完成了遊仙區人民交給的任務,能夠為武漢打贏抗疫這場戰爭出一份力,感覺無比的輕鬆與喜悅。希望武漢儘快振奮起精神,能夠儘快恢復生產與運行,我們還會常來看看這座英雄的城市”。運送物資的車輛司機笑著豎起大拇指。






Bluemoonhill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一江水。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此詞為北宋李之儀所作。北宋崇寧二年(1103年),李之儀官場不順,被貶太平州。禍不單行,他的女兒、兒子和妻子相繼去世。身心俱疲的他與心儀的楊姝漫步江邊,寫下了這首字淡情切的小令。

遙遙長江,一住江頭,一住江尾,會期渺渺。可也就是這條阻隔戀人的長江水,又把“日日思君不見君”,渴望中的男女聯繫到了一起,我們"共飲一江水”。水有靈,水通情,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此水幾時休,此情何時已",“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似意”。關山隔不住,長江又如何?哥哥心中有妹妹,妹妹心中有哥哥。兩個小泥人,打碎了重新做,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生同衾死同槨,為愛情死去活來的《牡丹亭》,還有《祝英臺與梁山伯》,百姓間淳樸的愛情,語言上平淡無奇的訴說,還有那一迭三唱的表白一一隻要心中有愛,那遙遙的長江,又算得了什麼?

算得了什麼?算得了什麼?江頭江尾一萬多,況有咫尺天涯遠,痴心的男女磨難多。

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咫尺天涯無阻隔!





王兆林0309


有幸答題。

這首詞是北宋詞人李之儀的《卜算子·我住長江頭》,從全詩來看,我覺得並不像題主所說的那樣“神仙情感”,而是暗含著隱隱的擔憂與無奈。我們一起來體會一下: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

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

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我住在長江頭,而我愛的人卻住在長江尾。日日思念卻不得相見,幸而江水自西向東,奔流不息,從源頭到源尾,我們才能共飲同一江的水,聊解相思之苦。

這長江水何時才能停止奔流?這離愁別恨幾時才能結束?只希望我的愛人——你的心像我一樣堅定,就一定不會辜負這場相思之情。

這首小詞,只有45個字,作者採用了民歌的形式,重章疊句,反覆詠歎。以女子的口吻入筆,描寫一位痴情、忠貞的女子對遠在長江盡頭的愛人的深深相思之情。

上闋:

“我住長江頭,君主長江尾”,一“頭”一“尾”,表明二人在水一方,遙遙相對,距離之遠,不復相見。頗有一種遺憾之意。這憾意由何而來?接下來作者直抒胸臆,道出緣由——“日夜思君不見君”,彷彿女子時而正佇立江頭,抬首遠眺,時而倚樓托腮,陷入濃濃的相思。曹操曾說“何以解憂,唯有杜康”,而對於女子來說,如何疏解這相思之苦,只能“共飲長江水”,以水之流通,表達二人的心意相通。情感跌宕起伏,情深可見。

下闋: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兩句反問連用,把情感推向巔峰,但江水無竭,此恨無絕,情感又飛流直下轉為殷切的懇求:“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無奈之下暗含著隱隱的擔憂。

全詩寄情於水,看似平淡無奇,娓娓道來,實則暗波洶湧,波瀾起伏 ,耐人尋味。

其實與此詞相似的還有一首《無題》: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時,日日與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離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化蝶去尋花,夜夜棲芳草。

請文友們共鑑~~~

謝謝大家,我是花花。


人生在世詩酒花


這首詩主要寫相離之遠與相思之切。用江水寫出雙方的空間阻隔和情思聯繫,樸實中見深刻。下片寫女主人公對愛情的執著追求與熱切的期望。用江水之悠悠不斷,喻相思之綿綿不已,最後以己之鐘情期望對方,真摯戀情,傾口而出。這種感情在現在的生活中是有的,小編就比較嚮往這種感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