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中耳炎一定要使用抗生素嗎?

耳鼻喉楊大夫課堂


(耳趙問答20022)答:不一定。

解釋如下:

1、廣義的抗生素包含的藥物很多,但一般說的抗生素主要指抗菌素,是抵抗細菌感染的藥物。

2、兒童中耳炎的原因較多,細菌感染只是其中一種,還有病毒、過敏、咽鼓管反流及機械性梗 阻等多種因素,有時是多因素混合,有時是單一因素為主。總體來說,兒童中耳炎當中細菌 感染是短時間的,遷延不愈的多數是因為其它因素持續存在造成。

因此,在以細菌感染為主的時期才應使用抗生素,而且抗生素的使用也是有種類和時間限制,並非可以任意選擇。至於如何判斷是否是細菌感染,需要結合鼻腔分泌物性狀、鼓膜外觀、血常規檢測以及接診醫生臨床經驗,不是普通家長能理解的。


耳科趙醫生


你好,楊老師,收到問題共同溝通吧。

從專業角度分析,當然是要看是不是細菌感染性中耳炎了,如果不是,用抗生素也不會有什麼效果,如果是細菌感染,應用抗生素也應在醫生處方的前提下針對性應用。

小兒中耳炎發病年齡多在6個月~18個月,中耳炎分為急性中耳炎、分泌型中耳炎和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兒童中耳炎多是急性中耳炎,因此我們就介紹急性中耳炎這種類型。急性中耳炎的

急性中耳炎有些什麼症狀和表現呢?

1、症狀:小兒急性中耳炎是48小時內突然發生的中耳急性炎症反應,常常伴有中耳積液,主要臨床表現為發熱、畏寒、易激惹、哭鬧和耳痛(嬰兒會不由自主的去揪耳朵和打頭)、情緒不好或表情淡漠、厭食甚至嘔吐腹瀉。

急性中耳炎又可以分為非化膿性中耳炎與化膿性中耳炎,這之類中耳炎是小兒最常見的中耳疾病。

2、急性的非化膿性中耳炎:此病檢查鼓膜是完整的,多有中耳局部急性充血,中耳積液,發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前驅病史,即病毒感染再繼發細菌感染。

3、急性化膿性中耳炎:顧名思義就是中耳急性化膿性炎症反應,往往伴有聽力減退,檢查可見鼓膜穿孔並流膿,一旦鼓膜穿孔後中耳及全身炎症反應反而減輕了。

急性中耳炎到底是怎麼引起的呢?

1、感冒:多是由於感冒以後細菌繼發感染,這是中耳炎的常見原因。

2、眼淚和乳汁流入:孩子仰臥位,在哭後大量的眼淚流進耳朵,引起感染;還有小兒如果經常躺著哺乳,由於小兒咽鼓管比較短而平,吞嚥動作不夠協調,乳汁容易經常流入中耳,就容易造成中耳內急性感染化膿。

3、其他感染性疾病容易導致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比如肺炎鏈球菌感染、流感嗜血桿菌感染、鼻炎、扁桃體炎、支氣管炎、麻疹、猩紅熱、流感等,因為這些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和小兒傳染性疾病都是圍繞著五官周圍感染。

那麼家長怎樣發現孩子中耳急性炎症呢?

比方說孩子劇烈哭鬧、夜間睡眠不安、突然驚恐哭鬧、發熱,甚至嘔吐,一定要多想想是不是中耳的原因。還有,當我們不小心觸碰到小兒的耳朵時,孩子表現的異常哭鬧或根本不讓家長觸碰耳朵,有的時候從外耳道流出膿液,這個時候一定要趕緊去醫院看耳鼻喉專科。

小兒中耳炎能不能預防呢?

當時可以,而且主要是以預防為主。

1、儘量不要讓孩子奶睡或仰臥位哺乳,實在在夜晚瞌睡餵奶時要將孩子測臥並將其後背稍微墊高,形成一個舒適的角度,每次吃完奶要把小兒抱起來拍拍嗝。孩子哭了流眼淚要及時用乾淨的手帕沾乾眼淚。

2、大一些孩子游泳最後放耳塞,如果耳朵進水,把孩子抱起,將進水一側耳靠在家長腿上,耳朵向下,用手掌緊壓進水一側耳朵及耳廓,讓外耳道形成負壓,然後快速鬆開手,反覆幾次,耳朵裡的水就出來了。

3、儘量早控制小兒其他感染性疾病。

4、不用經常給小兒挖耳朵,小兒耳內的耵聹到一定程度會自己往外“活動”處理,如果耳朵已經有積液或流膿一定要去醫院處理。

兒童中耳炎要不要用抗生素?

雖然小兒中耳炎多是細菌感染或繼發細菌感染,但是也要經醫生處方給耳局部用藥或全身應用抗生素。

首先是要讓醫生清理耳道和引流膿液。再根據敏感菌用藥原則,選擇滴耳劑如氧氟沙星滴耳液,這裡強調禁忌給兒童使用氨基糖甙類藥物如慶大黴素、新黴素、卡那黴素、妥布黴素、鏈黴素滴耳液。

好了,兒童中耳炎重在預防,抗生素應用應在醫生指導下有針對性應用,切不可自行經驗性應用抗生素。





兒科周醫生


兒童中耳炎一定要使用抗生素? 當然不是,具體見下表。

由於流感的流行,作為流感的常見併發症,中耳炎也多起來,常常會有寶爸寶媽諮詢到關於中耳炎的怎樣治療的問題。

首先要明確,中耳炎的治療一定是在醫生明確診斷後,經醫生指導下進行用藥治療,切不可僅僅根據科普文章自行用藥,科普的目的是,讓寶爸寶媽們更好的認識疾病,從而及時發現疾病,觀察孩子的情況變化,配合醫生的診斷和治療。

所謂中耳炎其實包括兩個概念,也代表中耳炎發展的不同階段:一個是急性感染期, 也就是“急性中耳炎”,或者是“化膿性中耳炎”,這一般代表細菌感染。另外一個是非化膿性的滲出期,“滲出性中耳炎”或者也稱“漿液性中耳炎”。我們所說的中耳炎的治療,一般是指急性感染期的化膿性中耳炎的治療。

急性中耳炎的治療選擇包括:抗生素治療,臨床觀察和對症治療。

急性中耳炎的治療也不是千篇一律的照方抓藥,最佳治療需要根據寶寶年齡,以前是否有反覆的中耳炎感染史,中耳炎的程度,其他潛在的臨床問題來綜合決定。並不是診斷中耳炎就一定需要用上抗生素,在有些國家,比如荷蘭只有30%診斷急性中耳炎的兒童會使用到抗生素,對於大齡兒童很多時候急性中耳炎有自發緩解的傾向。

所以確診急性中耳炎後,醫生會根據寶寶的情況決定是否用使用抗生素,對於抗生素治療的首先是大劑量阿莫西林或者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而對於青黴素過敏者,根據過敏的類型可以選擇使用頭孢類抗生素或者阿奇黴素,克拉黴素等。

除了抗生素的使用,還會用到的一些對症的治療包括:退熱治療和止疼治療。對於退熱止疼的藥物主要就是我們常用的布洛芬(也就是美林)和對乙酰氨基酚(也就是泰洛林),按醫生交代口服即可,這兩種藥既有止疼作用,也有退熱作用。

1) 一般在正確治療後,發熱和耳朵疼痛等症狀,會在24~72小時緩解。無論是否使用抗生素治療,寶寶都有可能會出現中耳的積液,並且要持續幾個星期到幾個月之久。所以,如果被醫生診斷中耳炎,寶寶恢復後8周~12周以後,或者發現孩子有聽力減低情況,建議再次找醫生檢查一下耳朵情況。是否還存在中耳積液,因為中耳積液可能會導致聲音在耳朵裡傳導的問題,而引起孩子的聽力下降情況。

2) 在發病期間,有些孩子會出現耳朵“流水流膿”現象,這其實是鼓膜穿孔了,鼓膜內的膿性液體增多,壓力就會增大,就會擠壓鼓膜引起穿孔,往往穿孔之後,孩子的耳痛症狀就能夠緩解。一旦中耳壓力減小了,鼓膜就會很快恢復,在數小時至數天穿孔又會封閉上。一般不會造成聽力的障礙。但也要注意有些兒童鼓膜長時間不能封閉,造成反覆中耳感染,需要耳鼻喉科醫生進行檢查診治。一般有“流水流膿”情況,孩子不會再說耳朵疼了,如果再次出現耳朵疼,要注意膿性液體刺激外耳道引起外耳道炎,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局滴耳液治療(氧氟沙星滴耳液,環丙沙星滴耳液)。


兒科劉華醫生


分泌性中耳炎可以用咽鼓管吹張器治療。沒有創傷,無需手術置管,不用吃藥,孩子們還很樂意接受,不知不覺使阻塞的咽鼓管變通暢,鼓式積液自然排出,用於治療咽鼓管阻塞、耳膜內陷、中耳積液,可恢復聽力,消退中耳積液,排除中耳疾病。 注意:最好是去醫院諮詢下醫生是否適合,方可使用。


海之聲助聽器隨州驗配


分泌性中耳炎可以用咽鼓管吹張器治療。沒有創傷,無需手術置管,不用吃藥,孩子們還很樂意接受,不知不覺使阻塞的咽鼓管變通暢,鼓式積液自然排出,用於治療咽鼓管阻塞、耳膜內陷、中耳積液,可恢復聽力,消退中耳積液,排除中耳疾病。

注意:最好是去醫院諮詢下醫生是否適合,方可使用。


用戶5081321076


分泌性中耳炎可以用咽鼓管吹張器治療。沒有創傷,無需手術置管,不用吃藥,孩子們還很樂意接受,不知不覺使阻塞的咽鼓管變通暢,鼓式積液自然排出,用於治療咽鼓管阻塞、耳膜內陷、中耳積液,可恢復聽力,消退中耳積液,排除中耳疾病。

注意:最好是去醫院諮詢下醫生是否適合,方可使用。


海之聲助聽器湛江666


分泌性中耳炎可以用咽鼓管吹張器治療。沒有創傷,無需手術置管,不用吃藥,孩子們還很樂意接受,不知不覺使阻塞的咽鼓管變通暢,鼓式積液自然排出,用於治療咽鼓管阻塞、耳膜內陷、中耳積液,可恢復聽力,消退中耳積液,排除中耳疾病。

注意:最好是去醫院諮詢下醫生是否適合,方可使用。


大良海之聲助聽器


分泌性中耳炎可以用咽鼓管吹張器治療。沒有創傷,無需手術置管,不用吃藥,孩子們還很樂意接受,不知不覺使阻塞的咽鼓管變通暢,鼓式積液自然排出,用於治療咽鼓管阻塞、耳膜內陷、中耳積液,可恢復聽力,消退中耳積液,排除中耳疾病。

注意:最好是去醫院諮詢下醫生是否適合,方可使用。


海之聲助聽器襄城中心


結合患者的情況需要考慮為中耳炎疾病的情況。指導意見:主要還是需要採取抗感染治療的,其次可以採取棉籤蘸取,保持耳朵內的乾燥為好的。可以採取滴耳液治療的。


海之聲青山


寶寶得了發生中耳炎後一定要看醫生,遵醫矚認真治療,不能自行服消炎藥而使寶寶未得到徹底治療而留下隱患。中耳炎如果治療不及時,尤其是嬰幼兒期的寶寶機體抵抗力低,中耳炎可以向附近器官擴展,如引起乳突炎甚至顱內感染等嚴重後果。因此要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