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少林祕傳功力拳之入力拳(上)

入力拳主練基本力法。“節住力聚,功實力巨”,南少林

功力拳練習時要求與眾不同,即發力時要快猛,但在完成發力後不要急於變換動作,而是要保持定勢稍停幾秒,緊住肌筋,然後再做下一動作。這一要則,不得違反。   這種練法,自有妙用,從技擊上講,既能增加打擊力,又可增大抵抗力,還可增加耐久力;從健身上講,可增肌實肉、強筋硬骨、益氣提神、健壯體質。   真正的功力拳,就是要把拳當功練,把拳當功練才能出功夫。功力拳以獨特的方法把拳功有機地結合起來,練拳即是練功,強調功力,追求強大的功力。   初學者無論發力強度或定勢時間都不要一下太過,要以自適為度,逐步遞增,循序漸進。   1.正立馬雙垂拳   身正直立,兩腿並齊,腳尖外分;雙臂下垂,肘節伸開,雙手握拳,拳眼向前,拳面向下;準備開拳(圖1)。   2.正蹲馬雙抱拳   右腳向右挪開,雙膝彎曲成正蹲馬;雙拳同時提至左右胸側,拳心皆向上,拳面皆向前 (圖2)。   3.正蹲馬雙衝拳   馬勢不變;雙拳同時向正前衝出,臂高同肩,拳心皆向下,拳面皆向前,雙肘皆伸開(圖3)。   4.正蹲馬雙抱拳   馬勢不變;雙拳同時收至左右胸側,拳心皆向上,拳面皆向前(圖4)。   5.右蓋步右盤馬   右腳向左蓋步,成右盤馬;雙拳不動(圖5)   6.左蓋步左盤馬   左腳向右蓋步,成左盤馬;雙拳不動(圖6)。   7.右蓋步右盤馬   右腳向左蓋步,成右盤馬;雙拳不動(圖7)。   8.左蓋步左盤馬   左腳向右蓋步,成左盤馬;雙拳不動(圖8)。   

南少林秘傳功力拳之入力拳(上)

  9.正蹲馬雙抱拳   右腳向右進步,身稍左轉,兩腿變成正蹲馬;雙拳不動(圖9)。   10.正蹲馬雙衝拳   馬勢不變;雙拳同時向正前衝出,臂高同肩,拳心皆向下,拳面皆向前,雙肘皆伸開(圖10)。   11.左蹲馬長短橋   向左轉身,兩腿變成左蹲馬;雙橋同時左挪,雙肘彎曲,左橋在前,右橋在後,雙拳在上,前後對胸,拳心皆向裡,拳面皆向上(圖11)。   (注:功力拳法的橋勢中,因雙手手型及方位過於細膩,學者請參照插圖。據陳師講,只要橋勢做對了,手型自然合法,不必過於死板。)   12.左蹲馬左衝拳   馬勢不變;左拳向前衝出,位高同胸,拳心向下,拳面向前,肘節伸開;右拳收至右胸 (圖12)。   (注:此勢中的“位高同胸”指拳衝的高度方位。接下勢裡的“位高同頭”、“位高同腹”等都是如此。因腹胸等位大,對準其中位即可。)   13.左蹲馬左擺肘   馬勢不變;左肘向前擺出,前臂向裡全屈,後臂位高同肩,拳部在後;右拳不動(圖13)。   14.左蹲馬左搗肘   兩腳同時向前滑步,馬勢不變;左肘向前搗出,前臂向裡全屈,後臂位高同肩,拳部在後;右拳不動(圖14)。   15.左蹲馬左搗肘   兩腳繼續向前滑步,馬勢仍然不變;左肘再次向前搗出,前臂向裡全屈,後臂位高同肩,拳部在後;右拳原位不動(圖15)。   16.右蹲馬右搗肘   向右轉身,兩腿變成右蹲馬;右肘向前搗出,前臂向裡全屈,後臂位高同肩,拳部在後; 左拳收至左胸(圖16)。   17.右蹲馬右搗肘   兩腳同時向前滑步,馬勢不變;右肘向前搗出,前臂向裡全屈,後臂位高同肩,拳部在後;左拳不動(圖17)。   18.右蹲馬右搗肘   兩腳繼續向前滑步,馬勢仍然不變;右肘再次向前搗出,前臂向裡全屈,後臂位高同肩,拳部在後;左拳原位不動(圖18)。      19.正蹲馬左擺肘   身稍左轉,兩腿變成正蹲馬;左肘向前擺出,前臂向裡全屈,後臂位高同肩,拳部在後; 右肘不動(圖19)。   20.正蹲馬雙抱拳   馬勢不變;雙拳同時收至左右胸側,拳心皆向上,拳面皆向前(圖20)。   21.正蹲馬雙衝拳   馬勢不變;雙拳同時向正前衝出,臂高皆同肩,拳心皆向下,拳面皆向前,雙肘皆伸開(圖21)。   22.正蹲馬雙抱拳   馬勢不變;雙拳同時收至左右胸側,拳心皆向上,拳面皆向前(圖22)。   23.正蹲馬雙衝拳   馬勢不變;雙拳同時向正前衝出,臂高皆同肩,拳心皆向下,拳面皆向前,雙肘皆伸開(圖23)。   24.正蹲馬外分橋   馬勢不變;雙橋同時向左右肩外側分,肘節彎曲,大臂水平且與肩同高,前臂豎直,雙拳在上(圖24)。   25.正蹲馬雙抱拳   馬勢不變;雙拳同時收至左右胸側,拳心皆向上,拳面皆向前(圖25)。   26.正蹲馬外分橋   馬勢不變;雙橋同時向左右腹外側分,肘節伸開,雙拳在下(圖26)。   27.正蹲馬雙抱拳   馬勢不變;雙拳同時收至左右胸側,拳心皆向上,拳面皆向前(圖27)。   28.正蹲馬交叉橋   馬勢不變;雙橋同時上提,在頭前交叉相合,左橋在前,右橋在後,雙肘稍屈,雙拳在上(圖28)。   

南少林秘傳功力拳之入力拳(上)

  29.正蹲馬雙抱拳   馬勢不變;雙拳同時收至左右胸側,拳心皆向上,拳面皆向前(圖29)。   30.正蹲馬交叉橋   馬勢不變;雙橋同時下落,在腹前交叉相合,左橋在後,右橋在前,雙肘稍屈,雙拳在下(圖30)。   31.正蹲馬雙抱拳   馬勢不變;雙拳同時收至左右胸側,拳心皆向上,拳面皆向前(圖31)。   32.正蹲馬外分橋   馬勢不變;雙橋右提左落:右橋向右肩外橫擺,肘節彎曲,前臂豎直,拳部在上;左橋向左腹外擺,肘節伸開,拳部在下(圖32)。   33.正蹲馬外分橋   馬勢不變;雙橋左提右落:左橋向左肩外橫擺,肘節彎曲,前臂豎直,拳部在上;右橋向右腹外擺,肘節伸開,拳部在下(圖33)。   34.左蹲馬左搗肘   向左轉身,兩腿變成左蹲馬;左肘向前搗出,前臂向裡全屈,後臂位高同肩,拳部在後; 右拳收至右胸(圖34)。   35.正蹲馬右擺肘   身稍右轉,兩腿變成正蹲馬;右肘向前擺出,前臂向裡全屈,後臂位高同肩,拳部在後;左肘不動(圖35)。   36.正蹲馬雙衝拳   馬勢不變;雙拳同時向左右衝出,臂高皆同肩,拳心皆向下,拳面皆向外,雙肘皆伸開(圖36)。   37.左蹲馬左擺橋   向左轉身,兩腿變成左蹲馬;左橋向左肩外橫擺,肘節彎曲,前臂豎直,拳部在上;右拳收至右胸(圖37)。   38.右蹲馬右擺橋   向右轉身,兩腿變成右蹲馬;右橋向右肩外橫擺,肘節彎曲,後臂位高同肩,前臂豎直,拳部在上;左拳收至左胸(圖38)。   39.正蹲馬左擺橋   身稍右轉,兩腿變成正蹲馬;左橋向左肩外橫擺,肘節彎曲,前臂豎直,拳部在上;右橋不動(圖39)。   40.正蹲馬外分橋   馬勢不變;雙橋同時向左右腹外側分,肘節伸開;雙拳在下,拳眼向裡,拳心向下(圖40)。   

南少林秘傳功力拳之入力拳(上)

  41.左蹲馬長短橋   向左轉身,兩腿變成左蹲馬;雙橋同時向左提起,左橋在前,右橋在後,雙肘彎曲,雙拳在上,前後對胸,拳心皆向裡,拳面皆向上(圖41)。   42.左蹲馬左擺橋   馬勢不變;左橋向左肩外橫擺,肘節彎曲,前臂豎直,拳部在上;右拳收至右胸(圖42)。   43.左弓馬右衝拳   兩腿變成左弓馬;右拳向前衝出,位高同肩,拳心向下,拳面向前,肘節伸開;左拳收至左胸(圖43)。   44.右吊馬左衝拳   右腿提起,變成右吊馬;左拳向前衝出,位高同肩,拳心向下,拳面向前,肘節伸開;右拳收至右胸(圖44)。   45.左吊馬右衝拳   右腿前落,隨即左腿提起,變成左吊馬;右拳向前衝出,位高同肩,拳心向下,拳面向前,肘節伸開;左拳收至左胸(圖45)。   46.右吊馬左衝拳   左腿前落,隨即右腿提起,變成右吊馬;左拳向前衝出,位高同肩,拳心向下,拳面向前,肘節伸開;右拳收至右胸(圖46)。   47.正蹲馬雙衝拳   右腿向前落地,隨即左腿越過右腿前進進一步,左拳回收;然後向右轉身,變成正蹲馬,同時雙拳向左右衝出,臂高皆同肩,拳心皆向下,拳面皆向前,雙肘皆伸開(圖47)。   注:此勢雙拳發力中間有進步轉身並收左拳蓄力的過渡動作,學者注意這一點,在練習時才能連貫自如,蓄髮順暢。   48.正蹲馬直豎橋   馬勢不變;雙橋同時裡收,在胸前直豎相併,左右對中,雙肘彎曲,雙拳在上,拳心皆向裡,拳面皆向上(圖48)。   49.正蹲馬雙衝拳   馬勢不變;雙拳同時向正前衝出,臂高皆同肩,拳心皆向下,拳面皆向前,雙肘皆伸開(圖49)。   50.正蹲馬雙砸拳   馬勢不變;雙拳同時翻腕再向前上砸出,位高皆同頭,拳心皆向裡,拳稜皆向前,肘節皆適屈(圖50)。   

南少林秘傳功力拳之入力拳(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