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現在很多農民放著煤炭和煤氣不用,反而去燒柴火做飯炒菜呢?

老梁話三農


說起燒柴禾做飯的事兒,老胡倒想絮叨幾句。原因就在於我父親也喜歡燒柴禾做飯。



老胡家裡的條件雖然不是很好,但煤球、電磁爐和液化氣還是有的。完全可以滿足我父親做飯使用。但是,我父親非要買一個燒柴灶、燒柴做飯不可。我問他為啥放著煤球、電磁爐和液化氣不用,非燒柴做飯不可。他說,第一,燒柴禾做飯特別快;第二,很方便;第三,可以給我省錢。當我說“我不需要你給我省錢”時,他說,有三條理由,給我省錢只是其中的一個理由,另兩條理由可以“佔上風”,因此,還要燒柴做飯。


年齡大的人都比較固執己見。任憑我怎麼說我父親,他都堅持他的觀點。至今還在用柴禾做飯吃。不過,我父親一天只做一次飯,另兩頓飯他去煤礦的食堂吃。

從我父親的身上可以看出一部分農民為啥放著煤炭不用,非要用柴禾燒飯、燒菜了。~~那就是為了省錢。

現在的部分農民的收入還不是很高,但家裡花錢的地方很多。子女上學、婚喪嫁娶、禮尚往來等等都需要花錢。因此,一部分農民都捨不得買煤炭和液化氣。況且,現在的煤炭、液化氣的價格很高。就我們本地而言,民用煤都需要四五百元一噸,而液化氣也需要100元一罐。這些開支在有錢人的眼裡算不得什麼,但在許多收入不高的農民眼裡卻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因此,許多農民在做飯時選擇了隨處可以找到的柴禾,用柴禾做飯吃。



綜上所述,許多農民之所以選擇用柴禾做飯,那是因為他們需要省錢。如果他們收入很高的話,他們也想使用煤炭和液化氣。但是,貧窮限制了他們的消費觀。但願有那麼一天,他們的收入能更上一層樓,從而擯棄燒柴做飯的“惡習”,改用煤炭和液化氣。


老胡說三農


農村孩子,今天晚上的飯還是燒柴火做的,我來回答

第一點,燒柴做飯香

在農村做飯很多時候都是用的柴火,特別是熬粥,或者煲湯。塞進去兩根木柴,打火的時候水很快就會開,然後就是木炭再火塘裡慢慢就熬煮,不管是小米粥、大米粥還是玉米糝都是煮的香噴噴的。可能還有這木柴火燃燒的氣息。煤氣灶煮出來的味道往往要差點說不上來的火候。

第二點,省錢

我家有果園,每年都要修下來很多樹枝,還會把有些生病的樹給剜掉,重新種上新苗。所以每年都有一堆樹枝在哪裡放著,做飯的時候哪一些就是一頓飯。雖然煤氣、電也不是那麼貴,可是從小就是這樣做飯電,也習慣了,而且真的沒一頓飯都是生下來一些錢,特別是燉雞湯什麼的,老母雞一燉就是四五個小時,這些節省不能細算的。

第三點,燒柴火暖和

現在天氣這麼冷,燒火做飯時整個灶房裡都是暖烘烘的,所以我家總是做飯的時候一家人都往廚房裡擠,飯做好了端下來,然後再放上一鍋熱水。吃飯就坐在廚房裡,吃過飯了鍋裡的水也是熱的,刷鍋洗碗正好可以用,這點可是比煤氣灶、電鍋好太多了。

第四點,燒柴火樂趣多

特別是冬天這時候,沒想起來就覺得舒服。

冬天燒火的時候,再火膛裡放幾根紅薯,一邊看著火一邊看著點紅薯,燒的軟嫩,香甜可口,一家人一人一個。還可以在灶火邊上放兩個饅頭,燒的焦黃焦黃的,麥香味還帶甜味,外面是焦的,裡面是軟的,我家最厲害的時候是沒到年三十,過年準備的饅頭都給燒吃完了。

小時候我爸還會拿幾個玉米豆放在灶火邊上,弄點灰蓋上,一會翻一下,一會就砰地一聲爆成一個玉米花。


小徐哥哥


問:為何現在很多農民放著煤炭和煤氣不用,反而去燒柴火做飯炒菜呢?

燒柴火做飯可以說是祖祖輩輩流傳下來,至今一直在用,柴火做的飯可以說比起煤氣煤炭做的飯香。而且現在農村好多地方都在用,土灶大鍋飯,而且有些美食必須土灶才能做出來他的特點,像我們北方甘肅的攪團,涼粉,都是需要土灶才能做出那個味道。


柴火做飯比較香?

只要是農村出來的,或者生活在農村的人,都吃過柴火做的飯菜,知道他的香,記得小時候和媽媽弟弟一起去山裡撿柴火回來,我和弟弟背一小捆,媽媽背的比較多,然後回來放到門口曬乾,折成一小節,然後做飯的時候,我就坐在灶臺前幫媽媽燒柴火,那個畫面現在依舊出現在我的腦海裡,溫馨有幸福,現在成家了,回到媽媽家,依舊可以吃到媽媽用柴火燒的飯菜,只是媽媽多了幾分白髮。


燒柴火做飯已經習慣了?

對於農村人來說,燒了一輩子的柴火,而且吃了一輩子柴火做的飯菜,他們已經習慣了柴火做飯,即使現在有煤氣都不用,是他們覺得不習慣,也是因為他們覺得不安全,而且可能對於他們來說不會用,因為現在農村大多數都是留守老人,柴火做飯對農村人來說是一種情懷。


煤炭與煤氣做飯給農民增加了經濟負擔,然而柴火做飯更環保。

我們可以算一筆賬,一罐煤氣大概在100以上,一年下來至少在2000左右了。再說說煤炭,比起煤氣稍微便宜點,這兩者首先就給農民增加了經濟負擔,一年下來得不少,而柴火就不一樣了,如今在農村柴火可以說基本遍地都有,撿起來拿回家就可以燒柴做飯了。

最後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柴火做飯比起其他兩者更環保,就拿煤炭來說燃燒放出的煙更容易汙染,而且對人的生命有極大的危險性。

總之,在農村更多的還是習慣用柴火做飯,不過還是有少數人用煤炭和煤氣做飯的,不過在口味上還是有區別的,你認為呢?


農村身邊事


第一點,燒柴做飯香

在農村做飯很多時候都是用的柴火,特別是熬粥,或者煲湯。塞進去兩根木柴,打火的時候水很快就會開,然後就是木炭再火塘裡慢慢就熬煮,不管是小米粥、大米粥還是玉米糝都是煮的香噴噴的。可能還有這木柴火燃燒的氣息。煤氣灶煮出來的味道往往要差點說不上來的火候。

第二點,省錢

我家有果園,每年都要修下來很多樹枝,還會把有些生病的樹給剜掉,重新種上新苗。所以每年都有一堆樹枝在哪裡放著,做飯的時候哪一些就是一頓飯。雖然煤氣、電也不是那麼貴,可是從小就是這樣做飯電,也習慣了,而且真的沒一頓飯都是生下來一些錢,特別是燉雞湯什麼的,老母雞一燉就是四五個小時,這些節省不能細算的。

第三點,燒柴火暖和

現在天氣這麼冷,燒火做飯時整個灶房裡都是暖烘烘的,所以我家總是做飯的時候一家人都往廚房裡擠,飯做好了端下來,然後再放上一鍋熱水。吃飯就坐在廚房裡,吃過飯了鍋裡的水也是熱的,刷鍋洗碗正好可以用,這點可是比煤氣灶、電鍋好太多了。

第四點,燒柴火樂趣多

特別是冬天這時候,沒想起來就覺得舒服。

冬天燒火的時候,再火膛裡放幾根紅薯,一邊看著火一邊看著點紅薯,燒的軟嫩,香甜可口,一家人一人一個。還可以在灶火邊上放兩個饅頭,燒的焦黃焦黃的,麥香味還帶甜味,外面是焦的,裡面是軟的,我家最厲害的時候是沒到年三十,過年準備的饅頭都給燒吃完了。

小時候我爸還會拿幾個玉米豆放在灶火邊上,弄點灰蓋上,一會翻一下,一會就砰地一聲爆成一個玉米花。


By十貳


我想這個只有待過農村的才深有體會吧,為什麼呢?

一,經濟問題,記得小時候都是跟著大人屁顛屁顛去山裡撿柴火還有枯葉,回家燒火做飯的,以前沒有煤炭跟煤氣,只能用這個,基本都是農活幹差不多了,就近原則,撿一點回去,經濟實用,省錢,不要跟我說人力不是錢嗎?對於很多農民來說,能動手不花錢,那就是省錢,而且現在也很少有人弄煤炭,煤氣有,但是好像也不便宜吧

二,做飯比較好吃,為什麼有那麼多的城裡人去農家樂玩,柴火飯柴火飯,這個也是隻有吃過才知道什麼叫美味,以前農村的柴火飯,基本都要煮到底下有點焦,上面的吃完,下面鍋底那層焦的,刮起來撮成一個糰子,直接當零食吃,那叫一個美味

三,煤炭這些還是比較傷身體的,拿個例子,我們這邊一個做生意的,天天要用到煤炭,天天與其為伍,後面吸入的太多,身體有點受不了,漸漸地就改成用電的,不知道有沒有人感受過,小時候冬天家裡燒煤炭,如果窗戶門不開,經常被嗆到不行

所以說,其實燒柴火做飯歷史是悠久的,經歷過,用過才知道它其中的好處,滿滿的回憶,像以前燒完,還可以扔兩地瓜進去烤,美滋滋,現代的人,是效率得社會,大多不願意在用這些陳舊的方法了,而對於農民來說,有的觀念就是,省錢就好


熊二科技說


隨著時代的發展,煤氣也慢慢地進入了農村人的生活中,但是大部分人還是更喜歡用木柴燒火做飯的。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的農村人,對於農村喜歡燒柴火做法還是比較有發言權的。我家是在江西的一個不大也不小的村子,村裡的地形就是典型的南方丘陵地帶,村裡人基本上是住在山腳下的,背靠小山,山邊又是田地。大家喜歡用柴火做飯根據我家的情況和身邊親戚朋友的情況,以下幾個說法基本上就能回答這個問題了。

一是經濟實惠,在農村,特別是南方的農村,種植的是水稻,多丘陵,水田很多是梯田,梯田雖然說觀賞性不錯,但是對於農民來說,是真的不方便,。方人都是開著收割機收糧的,南方人很多還不能用收割機,這就造成了一家一戶難以種植大規模農作物,所以生活在農村的人收入相對比較低,而木柴就在不遠的山上就能砍到,而且還不要錢,花一天的時間基本上能砍柴,基本上一個禮拜就夠用了。因為現在農村人還是比以前跟閒的,很多偏遠的田都不耕種了。

二是蒸煮的飯菜量大,柴火做飯的鍋通常比較大,因為老家人經常是早上就把一天的飯菜就做好了,中午和晚上基本上就把菜熱一熱。這樣的傳統主要是來源於兩個原因吧,一是為了省油鹽,二是為了節省中午做飯的時間,白天更多時間幹農活。

三是柴火炒菜更好吃。自從搬到鎮子上居住後,住在套房樓中,只能用煤氣了,我媽就經常說用煤氣炒菜沒老家的柴火好用,做出來的菜總是感覺差點味道。主要還是火候的問題吧,煤氣的大火真的是比不上柴火,柴火更旺。有些人還特意在城裡搞什麼柴火飯作為飯店的特色炒菜,這樣的店對於久居城鎮的人總是有股吸引力。

四是柴火燒完之後的草木灰是很好的肥料,特別是在中芋頭和薯自之類的菜,還是很有效的。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鉀,也就是常用的“鉀肥”,這樣又是能省下一筆肥料錢呢。

以上就是我結合家裡情況和老家身邊人的情況給出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ps:沒找到一張和我老家贛州那邊的灶一樣的圖,只能用網圖了)。


龍哥聊農事


根據我的親身體會,我認為很多農民放著煤炭和煤氣不用,反而去燒柴火做飯炒菜的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農村農民掙錢不容易,煤炭和煤氣雖然是好用,但是對於低收入者而言,仍然是不小的支出。二是農村種莊稼的柴火較多,又無處安置,只能用來燒鍋做飯,並且資源也得到很好的利用。三是煤炭和煤氣做出來的飯確實沒有柴火做出來的飯好吃,作為一個資深吃貨,這點我是深有體會。


飄墨香


其實現在農村很多地方都有煤氣、和電但很多人還是選擇燒柴,比如我家就在秦嶺山區的農村家裡做法炒菜乾啥還是選擇燒柴這其中有很多原因

第一:農村人總覺得用煤氣或用電做飯很浪費其實這是農村老一輩的思想他們用柴火做飯都習慣了用柴火做飯感覺心裡踏實。

第二:農村很多人感覺用電飯鍋煮的米飯沒有用柴火和鐵鍋做的米飯好吃這點是可以可以肯定的

第三:農村的煤氣質量太差缺少監管一瓶煤氣150元用不了多久、而柴才兩毛五一斤,而且煤氣質量很差把鍋燒的漆黑。

第四:農村冬天一般要取暖用燒柴不僅可以做飯而且還可以取暖一舉兩得。

第五:有的農村冬天還要燻臘肉用煤氣顯然是不行的、只能燒柴。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農民放著煤氣不用反而燒柴做飯炒菜。


山裡王山珍


我父母現在還是這樣,60多歲了。

我問過他,他說用柴做飯好吃。

我認為這是其中一方面,最主要的是為了省錢。而且這種做飯方式做了一輩子了,讓他們用煤氣做飯還不習慣。有時候用我家的煤氣做飯忘了關煤氣。

還有個好笑的事:你們有沒有發現,農民吃飯都愛蹲著?我也是這樣的,即使有座偶爾還會蹲下來吃飯。


全球搞笑藝術


為何現在很多農民放著煤炭和煤氣不用,反而去燒柴火做飯炒菜呢?

首先我想說:同時農村長大的農民孩,我家鄉是那種大山區,咱們村的農家人至今多數家庭還是以燒菜做飯炒菜,特別養豬的人家還得燒火煮豬食,其中也包括我自己的家。其實這個問題也是我不懂事的時候十分想知道的,因為每天父母大早就會起床下地幹活,父母出門前總會把我叫醒,告訴我燒火煮豬食,一想到燒火我在也睡不著覺了。沒有經歷過燒火做飯的朋友永遠不知燒火的這些事!

1、燒柴火做飯炒菜,經常會被煙燻的流眼淚,有時還會被火燎到,衣服落滿灰塵,特別是我們農村家鄉的火塘,燒柴經常會遇到飛火星,火星不注意就會把衣服燒個洞,最煩人的是房屋,鍋具全都黑色煙燻黑灰,小時經常一頓飯做好,滿是手黑色鍋灰,臉上有時也難免。

2、燒柴火做飯炒菜,冬天特別舒服,屋子裡暖暖的,還可燒一下農產品吃,如燒土豆,燒紅薯,燒花生等等,童年這樣的農村生活,想想真美好!

3、農村人家的燒柴火做飯炒菜,最怕天陰下雨天氣。過去農村人家房屋有限,沒有多餘的房屋堆柴,大多放在房屋附近。夏季雨水多,經常天亮後,燒火難。

為何現在很多農民放著煤炭和煤氣不用,反而去燒柴火做飯炒菜呢?

關於農民放著煤炭和煤氣不用,反而去燒柴火做飯炒菜個問題,我總結了一下自家的情況與觀點,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習慣了

可以說燒柴火做飯炒菜,是人類數千年來的一種日常生活基礎, 自祖先輩就祖祖輩輩流傳沿用至今,農村人早已習慣了燒柴火做飯炒菜的食物味道。我的經歷:自己在外打工,一次父親來看我,我在出租房裡給父親做飯,用電器,父親說城裡人伙食吃不習慣,我問是不合口嗎?父親:這哪裡是煮熟,炒熟,分明是被燙熟的,沒柴火做的好吃!柴火做的飯菜比其他燃料做的好吃,這是大家一致公認的。

2、煤炭與煤氣經濟負擔大,面對生活所需明顯不如柴火好

我家鄉本地煤炭有,但是煤氣這種城市朋友用的玩意,即使在我們的鄉鎮集市上也是比較少有的,而且用下來價格不便宜,買一罐煤氣跑幾十公里,交通不便利,得靠人背。人是解決了,家畜豬食怎麼,用它煮食餵豬,那這豬得多值錢?

即使咱們本地的煤炭價格也不便宜,打成蜂窩煤1元一個,一天最低用7個,一年下來開支不小。做飯炒菜沒多少影響,但煮豬時消耗大量時間。而柴在農民人家的周圍附近,家畜吃剩下玉米秸稈都可燒火,只要人不懶,伸手即可帶回來了,花費力氣罷了。

3、方便性及安全性不如柴火。

大家知道,煤氣灌一旦漏氣或忘記關掉,氣跑了不說,還可造成事故;而煤炭燃燒需要一定時間,並且房屋封閉的一氧化碳中毒也是較為多發的。而柴火,具備立點立用,危險性相對較少!

從以上幾點來看,柴火做飯無論是在方便,省錢,省時,省力或安全性上,都比煤炭與煤氣有著大優勢,加之農民人早已習慣了生火做飯的日常生活,故而,很多農民去燒柴火做飯炒菜的原因無外乎就是這些了。不過隨著農村條件大改變,漸漸的越來越多的農村年輕人不再願意去燒柴火做飯做菜了。

總之,在我看來,咱們農村人用柴火做飯,有為經濟考慮,也有做出食物的口味更香的考慮,其實更多的還是在於習慣了。不知大家是怎樣認為的呢?歡迎評論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