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蓋茨比》:繁華與幻滅之間,蓋茨比輸在喪失了自我

一提到小李子除了會想到《泰坦尼克號》之外,另外一個印象深刻的代表作就是《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的傑伊.蓋茨比,前者描寫了悽美的愛情,而後者除了愛情還有更多時代的烙印。

《了不起的蓋茨比》:繁華與幻滅之間,蓋茨比輸在喪失了自我


《了不起的蓋茨比》是菲茨傑拉德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知道蓋茨比的人也幾乎都讀過了。

有人說這本書就是菲茨傑拉德自己生活的真實寫照,有人說這本書是美國戰爭之後經濟復甦的縮影,這些都有一定道理。

菲茨傑拉德的朋友馬爾科姆.考利曾經是這樣評論菲茨傑拉德的:菲茨傑拉德把自己分成兩半,一半沉迷在豪宅中的派對,不醉不歸;而另一半,冷冷地站在窗外,派對背後的所有的幻滅與失落,他都能算得仔仔細細。

再從這部作品中縱觀蓋茨比這個人,他明明知道他熱鬧的豪宅裡,隱藏的都是極其冷漠的身體,但他為了吸引他愛的人,他不惜一切成本,

蓋茨比對黛西的愛,是一場追夢之旅

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到經濟危機之前,也就是1918年到1929年這個時期,菲茨傑拉德把它稱為爵士時代。

這個時期清教徒的道德開始瓦解,美國人開始追求享樂主義,享樂的前提是要有經濟基礎,而在《優秀的綿羊》中作者指出,財富、資歷和聲譽,是趨勢人行動的三駕馬車。

《了不起的蓋茨比》:繁華與幻滅之間,蓋茨比輸在喪失了自我


蓋茨比正是生活在這個時代,一個多數人以擁有多少錢來判斷是否成功的時代。他從自己是窮小子時候,就對富人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和嚮往,他第一次去黛西家時,有這樣一句話:她的家讓他驚歎不已,他從未進過這麼漂亮的房子

當時蓋茨比只是一個軍人,人人調遣的軍人,他卻告訴黛西他有顯赫的家境,他有能力照顧黛西。

黛西在蓋茨比剛去部隊的時候,常會給他寫信,但漸漸的黛西流露出了緊張而絕望的情緒,她太想愛人能夠經常陪伴自己了,可當時的蓋茨比並沒有這種能力。

心理學上有個蔡加尼克效應,就是指人們對於尚未完成的事情,總是會念念不忘。黛西帶給蓋茨比的這些希望和絕望,都讓他不可能忘記這段情。

與其說他是愛上了黛西,不如說他其實愛上了富人的生活,他想要為之奮鬥,得到自己想要去靠近的這個女人。

蓋茨比的豪宅跟黛西的房子隔岸相望,他經常會對著黛西家的那盞徹夜不眠的綠燈,陷入深深的沉思,他對著那盞綠燈伸出雙手,情不自禁的在顫抖。

在蓋茨比和黛西見到之前,他都一直在追夢,總是會有外邊的電話找他來接聽,他也總是需要去處理自己的業務。

他時常遠遠看著在他家裡來回穿梭的人群,內心並沒有太多的感情,只是為了想要有影響力,想讓對岸的黛西知道這裡有一個非常不錯的派對。

《了不起的蓋茨比》:繁華與幻滅之間,蓋茨比輸在喪失了自我

來派對的人幾乎都不認識蓋茨比,他像是一個旁觀者,但又清楚知道自己做這些都是為了什麼。

菲茨傑拉德寫這本書,大量的內容都跟他自身的經歷有關,他的家境也很一般,父親生意失敗,他們一家人借住在祖父家裡,祖父家是有點名氣的商人,因為一直以來的寄人籬下的生活,他內心非常敏感。

他的母親經常帶他出入各種奢華的宴會,父親是一位風度翩翩的紳士,會給他講一些美國南方的傳統和故事。

在18歲時候,他在舞會上認識了一個富家小姐,兩個人戀愛了,對方的父親卻因為菲茨傑拉德太貧窮不同意他們在一起,這次的經歷讓他認識到金錢的重要性。

過了幾年菲茨傑拉德認識了澤達爾,澤達爾同樣是一位富家千金,是最高法院法官的女兒,精通芭蕾、法語和詩歌等。他們兩個做了一個約定,如果菲茨傑拉德能夠讓澤達爾過上優渥的生活,兩個人就結婚。

之後菲茨傑拉德努力地寫小說,他的小說《天堂這一邊》發表之後,他成了美國文壇的一顆耀眼的新星,同時他也名利雙收了。

當時這本書買了將近5萬冊,當時這個銷量的版稅將近12000美元,當時普通人的日薪多數還達不到5美元,這本小說的成功發表,讓他有更多的機會接觸更多的業務,賺取更高的稿費。

他和澤達爾就靠著這些,才過上了闊綽的生活。

不願意看清事實,是蓋茨比為自己埋的坑

蓋茨比對於黛西的愛,與其說是一種未完成的願望,不如說更多時候那些美好都是來自於他的想象,他想象中黛西是那個值得愛的人,是曾經自己懷中擁抱的那個純情少女。

但在物質慾望橫行的時代,黛西這樣的女孩華麗的服飾和美麗的容貌,離不開的就是金錢的供養,只是蓋茨比不願意看到事實的真相。

《了不起的蓋茨比》:繁華與幻滅之間,蓋茨比輸在喪失了自我


當他和黛西就別重逢的那個下午,他已經感覺到不對了,只是他沒有喊停,繼續在跟黛西交往。書中有這樣一段描寫:

那個下午一定有某些時刻,黛西並不如他想象中的那般,但這不是黛西的錯,而是因為他的幻想生命力過於旺盛。這種幻想已經超越了她,超越了一切。他以創造的激情投入到這般夢幻中,不斷地給她增添色彩,用派來的每一根絢麗的羽毛點綴著它。再熾熱的火焰,再飽滿的活力,都比不上一個男人孤獨的內心積聚起來的情思。

蓋茨比的幻想能力,從很小的時候就展露出來了。傑伊.蓋茨比這個名字他很早就想好了,他認為自己是上帝之子,應該追求的就是博大華而不實的美。

他內心清楚的明白黛西非常拜金,對她的丈夫湯姆很不滿,但又因為對方有錢難以離開,卻妄想著黛西會因為愛,拒絕湯姆,跟他遠走高飛。

還未發達時期的蓋茨比很瞭解女人,但又瞧不起很多女人,他覺得年輕的處女無知,而其他女人很容易歇斯底里,而他內心勾勒出的黛西才是最適合自己的人。

想象和現實之間永遠有無限的距離。

《了不起的蓋茨比》:繁華與幻滅之間,蓋茨比輸在喪失了自我


當蓋茨比和湯姆對峙時,他懷揣著一線希望,他希望黛西說,她從來都沒有愛過湯姆,一直以來她心裡住著的都是蓋茨比,但黛西卻猶猶豫豫,最後非常生氣的說,不要再逼她了。

黛西跟蓋茨比說:你要得太多了,我現在愛你,這還不夠嗎?過去得事我無法挽回,我以前的確愛過他,但是我也愛你。

黛西其實害怕失去富有的生活,這應該是她最關心的事情,當她聽見湯姆在揭穿蓋茨比干的那些生意時,她逐漸清醒了,她認識到為了一份奢華富有的生活,她該選的依然是湯姆。

而蓋茨比看著黛西的表現,依然不願意放棄,他還在繼續掙扎,拼命想要得到不存在的東西。

任何讓自己受傷的愛,都無法長久

朋友曾經跟我說過一句話,黛西根本就配不上蓋茨比的愛。我不願意輕易去對書中的人物進行評價,因為讀小說的前提就是道德懸置。

成年人的世界沒有那麼多的非黑即白,對和錯也不是那麼明顯,蓋茨比和黛西在一起總是受傷,卻不願意承認對方根本沒有那麼愛他,是他自己的問題,而黛西從一開始就是非常重視物質的女人。

《了不起的蓋茨比》:繁華與幻滅之間,蓋茨比輸在喪失了自我

由簡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倘若以我們的視角來為黛西的行為定性,畢竟是不公平的。

蓋茨比和黛西駕車離開酒店,黛西太激動了,不小心把湯姆的情婦給撞死了,我們分不清這背後的動機是故意,還是不小心為之。

但蓋茨比其實可以勇敢的去捍衛自己的權益,他可以說出真相,但他為了成全自己幻想的愛,沒有把黛西捲入是非之中。

當蓋茨比被威爾遜殺死後,黛西對蓋茨比的犧牲卻絲毫沒有感恩之心,蓋茨比的一系列決策其實錯的挺離譜的。

還記得毛姆在《人性的枷鎖》中的男主角菲利普,愛上了一個不適合他的女人,他在這段感情裡,完全沒有得到,全都是付出。

對方沒有錢了,他會給她。對方沒有地方住,他也會收留她。

《了不起的蓋茨比》:繁華與幻滅之間,蓋茨比輸在喪失了自我


在她面前,菲利普地位永遠是那麼卑微。他同對方說話會心跳加速,氣喘噓噓,不見對方,就會覺得自己掉入了黑洞,見到對方,依然會絕望。

愛情在他的生命裡,像是寄生蟲,不斷地吸食他體內的精力和血液,但他還離不開這隻寄生蟲,這段感情最後當然以悲劇告終了,因為這個女人從一開始到最後,都不會愛上菲利普。

一段感情裡,一個人一味的付出,得不到相應的回報,終究不會長遠。

黛西只是把和蓋茨比約會當成了一種報復湯姆的方法,蓋茨比卻把這份情看成了感情的全部,即使黛西一次次的告訴他,自己不可能因為蓋茨比放棄所有,蓋茨比還不知道保護自己。

相反旁觀者尼克卻是一個時刻不忘給自己獨處時間的人,他會去審視內心,也會去審視身邊人的內心,他知道他應該靠近誰,遠離誰。在蓋茨比被殺害之後,他認清了更多的事實,逃出了繁華的都市,去進行了心理治療。

蓋茨比在繁華的時代裡,喪失了自我

蓋茨比這一生其實不斷地在追,追財富,追女人,卻忘了去建造自己,內心的豐盛雖然不能讓你錦衣玉食,但卻能夠讓人活得有趣。

一個人活得有意思,多半就是因為他海量閱讀,經常思考,偶爾放慢腳步跟自己深入得對話,內心變得豐滿了,自然會覺得日子更有趣了。

《了不起的蓋茨比》:繁華與幻滅之間,蓋茨比輸在喪失了自我


蓋茨比的經歷其實也是告訴我們每個人,除了追求世俗所謂的成功之外,我們還有別的任務,就是找到自我,豐富自我。

因為外在的東西很容易失去,而內心的那些財富就算是時代變遷,也始終屬於我們。

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愛德華.泰勒說過:每個人接受大學教育的目的都是自私的。你的使命就是要建立自我。

這句話其實可以推而廣之,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最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要認識自我,找到自我,建立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