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理解“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這句話?

老何的慢生活


感同身受,一般是指和別人經歷了一樣的事情,感受到了一樣的感情,也許是失去,也許是擁有,也許是快樂,也許是悲傷。

但是,即使在相同的遭遇,也有不同的感情在裡面,可以說世界上真的沒有相同的感同身受。

我的爸爸去世已經二十年了,我用了三年的時間去給自己療傷,哪種悲痛和愧疚,就像一根刺一樣在我的心裡扎著,啥時候想起來啥時候就會疼。

四年前,我的公公因病去世了,我老公說他終於知道當年我失去親人的痛苦了,也理解我想起來就淚流滿面的感覺了。

然而,他真的和我感同身受嗎?沒有,我們的相同之處就是都失去了父親,但其中的感覺卻相差太遠。

我的爸爸是在工作的時候,突發腦溢血,很快就送到了醫院,但由於出血點太多,在醫院三天以後,我們就回家了。

當時我才剛有孩子不到一歲,又是家裡的老小,爸媽都疼愛,從來都沒有想過,我有一天會失去他們。

就這麼像做夢一樣,我失去了這世界上最愛我的人,我甚至連一碗飯都沒有給爸爸做過,以為日子長著呢,機會多著呢,可是,一切都沒有來的及做。

爸爸的突然去世,給了我沉重的打擊,傷心的同時更是愧疚,一種一輩子都沒地方補得遺憾。

可是公公不一樣,他一直心臟不好,一年都要在醫院呆上一個月的,大家都知道他的病,所以都有心理準備,當他去世的時候,我們都知道會有這樣的結果。

同樣的失去,同樣的親人,卻完全不是同樣的感覺,這個真正的感受只有自己知道,任何人都不能分擔你的感情,也不能和你感同身受。





阿光依舊


生完孩子後她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


嚴重到不但完全沒有初為人母的欣喜與感動,而且連自己的孩子都不想看見。開始的時候一大家子人忙前忙後,老公更是變著法兒地哄她開心,不見好轉後老公又把她媽也接了過來照顧,可她仍是沒有絲毫起色,大部分時候對任何事情都表現的非常淡漠,偶爾還會陷入神經質般的歇斯底里。

有次在她情緒低落的時候,他老公語氣十分平靜的對她說,我打聽過,所以理解你的感受,但到了你這,也顯得太過了吧,不要矯情這幾個字幾乎寫在了臉上。接著連她媽也煩了,說以前我生你的時候也產後抑鬱,可哪像你這樣沒完沒了啊。語氣中盡是不可置信。最親人的態度尚且如此。


事情大都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其實吶,世界上從來沒有感同身受這回事。


吸貓重度患者


因為我們沒有辦法設身處地的替別人著想,因為自己沒有經歷過別人經歷的事情,我們很難去體會到當事人的心情和處境,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某天你在大街上看到一個人摔倒你就會對著他哈哈大笑,你很開心,但是第二天你也在同樣的地方也摔倒了,站起身來看到周圍的人對著你哈哈大笑,你就會明白原來尷尬要比疼痛折磨人,原來摔倒以後被別人嘲笑是怎麼一種感覺,你就會想到 昂 我原來昨天嘲笑別人的時候我感覺得到他有一絲絲的不悅和憤怒,原來是這麼回事,那 這時候你就會明白了,原來沒有經歷過別人的事,真的很難做到感同身受。“希望大家能夠關注我,我會給大家帶來更多更有意思的文章與正能量,謝謝!”



情感艾莎


世界本就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感同身受”的意思是:心裡很感激,就象自己親身領受到一樣。現在多比喻雖未親身經歷,卻如同親身經歷過一般。

沒有親身經歷,怎麼可能感同身受呢?只是想象身處痛苦之中來安慰別人罷了。

即使是有同樣的經歷,也不能斷定就是感同身受,因為人始終是單獨的個體。



月來扶疏


魯迅的《小雜感》中有這樣一段話:

“樓下一個男人病得要死,那間隔壁的一家唱著留聲機,對面是弄孩子。樓上有兩人狂笑;還有打牌聲。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著她死去的母親。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是的,這個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就像這次疫情中有人失業甚至破產,有人在家依然可以“躺賺”;有人無聊宅家就算是為國出力,有人把醫院當戰場,鞠躬盡瘁至死方休。同一場疫情,各自不同的命運與處境。

所以“同理心”才顯得尤為重要,要學會站在對方的角度和位置上,客觀地理解其內心感受。

擁有同理心的人,能更好的消化自己的負面情緒,不讓憤怒、落寞這些陰暗面佔據內心;

擁有同理心的人是社交場上的潤滑劑,能輕易讀懂對方的需求,緩解尷尬的氣氛;

擁有同理心的人甚至能給自身的才華額外加分,我們都知道王菲有著非常靈性的嗓音,但是她對歌詞的理解也非常深刻,林夕作為她的御用作詞人,從未被退過稿,只要交到王菲手裡就能把他想要的氛圍唱出來,可是王菲真的有歌詞裡那些百轉千回、如泣如訴的感情經歷嗎,她只不過有著優秀的共情能力,才為她的歌聲錦上添花。

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但沒關係,人們從來不靠感同身受來獲得溫暖,靠的是父母的一句“好好吃飯”,靠的是愛人在廚房忙碌的背影,靠的是朋友從遠方寄過來的快遞,靠的是同事在你犯錯時的一個微笑。

也許有一天,你覺得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懂你,但請相信,永遠有人為了懂你而一直努力。


海棠躲躲


感同身受,也就是隻是感覺這件事發生在自己身上。


然而事情沒有發生在自己身上,感覺跟遭受,不可能一樣啊。


而且就算遭遇一模一樣,不同的人,不同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同的知識背景成長環境,對同一事情的理解本來就不一樣,對同一件事情的感受也未必能一樣吧?


舉個片面的例子


一個窮人丟了身上僅剩的100塊,告訴了富人。剛花了兩千塊吃了一頓飯的富人說,哦,我明白你的難過,感同身受!我昨天也丟了一百塊。

才怪!

就算這個富人丟了一萬塊,可能也沒辦法能理解窮人此時的難過和痛苦!


感受,原本就是一件很主觀的事情。


就像有的人覺得失戀只不過是跟一個不對的人分開,也許會有短暫的難過,但並不影響現在的生活和TA對未來的期待。可能只需要短短几天,TA就可以想開了。


而有的人,天生就對感情很重視,失戀對TA來說,就像心被掏空,覺得自己的人生都變灰暗了。


所以,即使是經歷同樣的失戀,對不同的人來說,感覺都是千差萬別。


又何來感同身受呢?


它只不過,是我們向受傷的,難過的,痛苦的人所表達的一種安慰。我們在告訴他們,我理解你的難過和痛苦,我們很在意,我們更希望你能扛過去。



即使不能真正的感同身受,又怎麼樣?


可能,他們需要的不是我們真的去承受同樣的負面情緒,只是需要知道,我們還在!



就像,


我們沒有辦法對被封在武漢市內那麼多的同胞所承受的恐慌,壓抑,不安甚至痛苦感同身受。我們跟他們說,我們對你們的遭遇感同身受。只是在告訴他們,城外的同胞們都在關注你們,為你們加油!


這樣的感同身受,可能就夠了吧!


鍾茶茶


“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首先我是非常贊同這樣的說法的。就像陪產的丈夫看到妻子因為陣痛而痛苦無比的表情,緊握著妻子的手關切緊張的說:“老婆你辛苦了,你現在的痛苦我感同身受。”丈夫的關切是真實的,但妻子的痛苦丈夫真的能感同身受嗎?我們都知道,女人分娩的時候忍受的是12級的疼痛,現代科技發達,有模擬疼痛的電子設備可以讓男人體驗,但是有多少人能堅持到12級……

再比如,兩個情同姐妹的閨蜜,也是從小一起長大的發小,兩個人的發展都挺好的,其中一個最近被自己努力很久的國外一所大學錄取讀研究生,欣喜若狂,第一時間把這個好消息分享給自己的閨蜜,閨蜜平時也把她的努力看在眼裡,現在終於如願以償,也是真心為自己的閨蜜感到高興,說:“你的喜悅我感同身受。”可是不是自己的願望得以實現,就不可能百分之百的體會到對方的那種欣喜程度。

再比如,前段時間在朋友圈裡看到武漢的朋友發的疫情期間的武漢城,雖說我們每天都在關注著新聞關注著疫情的發展情況,也不停的有援助的醫療團隊到達武漢,有良知的國人都知道疫情的嚴重,形勢的嚴峻,一線醫護人員的辛苦,可我們沒有辦法真正體會到重症監護室的醫生護士的疲憊感和對逝去的病人的無力感,我們沒辦法體會到那些被感染病毒的病人家屬的想要得到救治的迫切感,我們也沒辦法感受到封城之後還留在武漢的那幾百萬人的無助感。(幸好我們有強大的祖國,有奮戰在一線的勇士,疫情在慢慢得到控制)

所以,無論疼痛、歡喜還是憂傷,每個人的心理、身體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感覺、感受也是獨一無二的,因此“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多旺吉


這句話說的很客觀也很現實

”人不可能二次同時踏進同一條河流“,大師尼采也說過: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所以說”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這句話是正確的。


一、生活環境不同。不同的生活環境造就了人不同的性格,賦予了人不同的秉性。有的人生活在一個比較優越的環境裡,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錦衣玉食的富足生活,在這種環境裡生活他可能就會有高高在上說話辦事總想高人一等的想法,總感覺自己與眾不同,身上有一種所謂的貴族氣質。有的人生活在比較貧寒的家庭裡,吃不飽穿不暖天天為生活奔波,這樣的環境造就了他堅強的性格,對於別人的幫助或者饋贈有一種感恩的心裡。這樣兩種不同生活環境裡的人,他們對同樣一件事情能會”真正的感同身受“嗎?答案是否定的。

二、生活閱歷不同。有的人接觸面比較廣,生活經驗比較豐富,那麼他對人對事的看法可能就會比較全面客觀;而有的人接觸面比較狹窄,不願意與人交流更不願意與人分享他生活的點點滴滴,那麼他對人對事的看法可能就會比較固執,甚至走向極端。生活閱歷不同的這二種人當然對同一種事物不會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三、個人”三觀“不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構成了人的”三觀“。”三觀“不同的人很難在一起交流更不用說對同一件人或事有著”真正的感同身受“了。

感同身受,只是我們的一種美好的願望或者一種美好的祝福。外人能夠感覺到他(她)表面上的現象,比如說哭、笑、發怒等,但是他(她)內心裡的那種真正的感覺,外人是無法親身感受到的。


天馬行空WD


這個世界上 從來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不論你陷入怎樣的境地 一定一定要自己想辦法站起來 生活很糟糕 要自己學著笑

要強大 要無畏 還要無謂

死結的存在或許一時半會無法掙脫

但是千萬千萬別讓它困住自己

旁觀者只能把最好最好的祈禱和祝福送上去

希望未來的每一天你都能比今天好過一些

別難過 打起精神 未來總會更好的

世上沒有完全的感同身受

我們所經歷的慘痛事故在他人耳聞目睹裡,不過是風輕雲淡的故事

你哭得昏天暗地別人覺得矯情不已

你發奮圖強地努力別人覺得你故作姿態

就如《百年酒館》裡的那句臺詞當你真的想要表露感情的時候卻發現如此艱難

人與人之間有難以逾越的溝壑

一些事情如果說不清那不如不說自己扛下去後總有解決之道

一些不快樂如果找不到人傾訴,不如自己嚥下消化掉,明天又是雨過天晴的一天



芸希小姐姐


置身事外又如何感同身受?

世界上當然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當局者的遭遇只能自己感受和消化。

親人會心疼你,朋友會陪伴你,但沒有人能真的代替你。

所謂的感同身受不過是他人為了安慰你,而自己進行的善意的想象,可能會對這件事有大致的認識,但和自己的感受完全是兩回事。

就比如夫妻兩個吵架,你們歇斯底里,鬧到要離婚的地步,但在朋友那裡也只會得到一句“你老公其實挺好的了,平時也不這樣,你別太誇張了”。

雖然朋友是好心,但他們不知道兩個人發生了什麼,不知道吵架的過程中又觸發了你的哪些雷點。

所以他們只能處於好意的儘量理解你們吵架的這件事,然後再善意的勸解。

這世上沒有感同身受,所有悲喜歡樂故事的主角也只有你自己。

所以,好好愛自己吧,別人永遠沒有辦法替你愛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