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最後一封信和最後一個電話:自殺的原因、祕密講得如此清楚

“我來不及認真地年輕,待明白過來時,只能選擇不認真地老去。我愛哭的時候便哭,想笑的時候便笑,我不求深刻,只求簡單。”這是三毛生前說過的話。三毛的文字鼓舞和感動了許多讀者,但也只有她自己才能真正領悟文字背後的傷痛。1991年1月4日,最終還是沒有走出傷痛的她離開了人世。她最後的一封信和最後一個電話將自殺的原因和秘密講得清清楚楚。

1月4日凌晨兩點,一名48歲的女子進入衛生間,她用一條事先準備好的絲襪套在頸部上吊身亡。這名自殺的女子就是三毛。經法醫推斷,她是有能力終止自殺的,但她沒有。現場沒有留下任何遺書,只有在病床上一本還未讀完的書。其實,三毛的突然自殺,對於三毛身邊的人來說並不出乎意料。

三毛最後一封信和最後一個電話:自殺的原因、秘密講得如此清楚

原來,在三毛顛沛流離的一生中,這並不是第一次自殺。小時候,三毛就和其他孩子不同。她不愛和孩子一起玩耍,女孩子喜歡的遊戲她也從不參與,就連喜好也讓人捉摸不透。古怪的她在13歲時嘗試了自殺,這也是她的第一次自殺。正上8年級的她因為代數很差常常遭到老師和同學的恥笑。

有一次,在全班同學面前,老師為了懲罰三毛就用筆在她的眼睛周圍畫了兩個大黑圈,然後讓同學們圍觀。這件事,對三毛的創傷很大。此後,她不願再去上學。無奈之下,父母只能讓三毛在家自學。孤僻自閉的生活直到她19歲發生了改變,跟顧福生學習繪畫的她慢慢開朗起來。終於,在28歲那年她遇見了今生心甘情願要嫁之人。

三毛最後一封信和最後一個電話:自殺的原因、秘密講得如此清楚

正當結婚之際,她的未婚夫卻突發心臟病身亡。三毛傷心欲絕過度又一次想要自殺,還好家人及時趕到才救了回來。被搶救過來後,她想起了荷西的六年之約,從此便開啟了她的異國流浪生涯。

荷西在高中時就愛上了三毛,雖三毛比他大8歲,但荷西依舊堅定畢業後要娶三毛為妻。當時的三毛以為只是荷西的一句戲言,並沒有放在心上。但她再次回到馬德里時,荷西依舊在原地等著她。1973年7月,如荷西所願,兩人在撒哈拉沙漠舉行了簡單但浪漫的婚禮。

在廣闊的沙漠中,三毛實現了兒時的夢想,她現在真的成為了流浪者。雖生活條件艱苦,但她覺得能和荷西相濡以沫一切都是值得的。與荷西的靈魂共鳴,可謂是三毛一生中最為快樂的幸事之一。幸福的時光總是轉瞬即逝,1979年,一個噩耗突然傳來——荷西在潛水時不幸溺亡。

三毛最後一封信和最後一個電話:自殺的原因、秘密講得如此清楚

從此,日後的每一天對於三毛來說都是無盡的煎熬,最後還是選擇了離開。三毛死後沒有留下任何遺書,但她離世前曾打電話給好友眭澔平,可惜眭澔平並未在家,隨後偷偷地將她人生最後一封信夾在她的最後一本新書《滾滾紅塵》裡送給了來醫院看望她的眭澔平。

其實,信中的許多文字就已預示三毛可能會自殺:“敦煌飛天”、“自制心太強”、“那批三百七十五把鑰匙”、“起碼一百把交給誰”、“我要走了”、“愛人”……

三毛曾說:“生命不在於長短,而在於是否痛快地活過。”從她的沒有留下任何遺書就可知,她最想說話的人已經不在了。就像很多人說的那樣,三毛的一生其實只有6年,也就是荷西陪伴她的那6年,更是她最痛快活過的6年。

參考文獻:

《三毛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