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地区的草地往事

赤峰地区的旅蒙商产生于清代,是专门去蒙族人居住的地方进行贸易的商人。旅蒙商的商业活动形式除了在重要的商品集散地设立店铺⺀做旗下买卖″的坐贾外;还有行商,俗称⺀跑草地的″,蒙古语叫⺀丹门庆″(意为肩挑货郎),分为⺀出拨子″和⺀贩子″。

赤峰地区的草地往事

⺀做旗下买卖的″的是一种固定店铺,多设立在靠近牧区的城镇,如经棚、林西、大板、林东、乌丹等地。这种商铺的经营形式和城里的零售商店差不多,只是专门卖货给进城的蒙古人。它们的栏柜上长期摆放着一个醒目的木刻标志。院内备有供牧民住宿打尖的房屋和拦牲畜的棚圈。掌柜的全都精通蒙语。他们帮助牧民销售牲畜和皮毛,供应牧民需要的货物,在这种周转过程中,抬高售货价格,压低牲畜和皮毛的收购价,赚取丰厚的利润。

赤峰地区的草地往事

⺀出拨子″,又叫⺀布勒格″,指携带商品前往到牧户和⺀敖特尔″(牧民游动放牧的一种方式,意思是不定居走场的地方。)搭建帐篷销售的贸易方式。拨子小的由四五人组成(车辆约十至二十余辆),大的这十几人(车辆达五十至七十辆),设掌柜一人,由精通蒙语、熟知所去地方蒙古人的风土人情(既和当地的王公贵族、上层喇嘛熟悉,同时又为广大牧民所信任)并有商业头脑的人担任。出拨子的既有城镇里的大小商号,又有临时集股组建的散行商。拨子携带的商品,实力雄厚的大商号派出的就在自己开的店中挑选;但大多数拨子都是临行前从大商铺或货栈赊取,等换回畜产品或皮毛后再偿还,不需要多少本钱(少则二三百,多则几千元)。拨子一年当中分三次或四次去草地立天幕扎帐房,串蒙古包,一般是按牧区生产季节安排行程,春季交换春毛,夏季收购蘑菇、药材及各种土特产,秋冬两季捣腾牲畜与皮革。此外还要赶庙会。例如赤峰巴林右旗大板镇荟福寺每年的六月庙会就历史悠久,名噪遐迩。届时本地外埠的各路商贾云集寺前摆摊设点,称得上盛况空前。不光一大批日用百货被运进销售,同时还有大批牲畜,大量皮毛被买走运出。

赤峰地区的草地往事

赤峰北部旗县的经棚、林西、乌丹三个地方,在历史上都以⺀出拨子″而著名。经棚比较有名的拨子商有庆德正、裕兴栈、恒兴成、荣盛堂等十四家商号;林西有福和兴(祥)、庆德发、义源长、晋北达、庆胜发、双庆成、恒兴成、合盛成、天祟元等商号;乌丹有协庆昌、荣增德等商号。上述的这些商号各走一路(跑大库伦的专跑大库伦,跑贝子庙的专跑贝子庙),都有固定的商路和各自的势力范围。

赤峰地区的草地往事

庆德正、裕兴栈是经棚实力最强的两家商号,它们的拨子除来往于境内的各牧区外,还把持锡盟的贝子庙(今锡林浩特市)、王干庙、喇嘛库伦、浩齐特、阿巴嘎、苏尼特、东西乌珠穆沁等地的生意,最远还深入到今外蒙古的尤格吉庙、大库伦、三贝子庙、许德河等处进行交易。林西拨子的行商区域在巴林和乌珠穆沁等蒙旗一带。林西天祟元商号,每年替⺀瓦利洋行″从西乌珠穆沁收购绒毛、皮张达九万斤,⺀瓦利洋行″获利七万多银元,它提取百分之二十的手续费,利润达一万四千元,收入颇为可观。由于克旗和林西自打放垦后盛产农作物(粮食作物价格低),所以经棚、林西两地的商人出拨子时,都大量携带糜子、面粉、荞麦及小米等农产品,而一些日用百货类的手工产品则由北京或多伦等地来的拨子携带。乌丹的协庆昌、荣增德两个商号的活动地点是西乌珠穆沁旗的哈拉嘎庙、汗白庙一带,用工业品去那里交换马、牛、羊或青盐。因牧民手中缺少硬通货,拨子和他们一般都用以物易物的方式进行贸易,并且多以牧民生活必需品茶砖做等价物,其它商品参照其价值来兑换。

赤峰地区的草地往事

⺀贩子″是⺀跑草地的″旅蒙商的另一种形式,是不携带任何货物,只身深入牧区购买牲畜和畜产品后,再到城镇市场出售的人。因为贩子不携带货物而从牧民手中购买牲畜和产品,所以必须在牧民中享有一定的信誉度才能行得通。其实贩子常常都是他活动地区的王公贵族的债仅人,他的商业行为都由这些上层人物背书,是不会遇到什么麻烦的。贩子们收购牲畜和畜产品有时是付现款,但大多数拿自己或钱庄的凭帖结算。这些凭帖可以在城镇里流通。这种贩子实际是不需用什么资金的,他们往往都是一些空手套白狼的投机商人。

赤峰地区的草地往事

一开始,对于旅蒙商在草地的经商活动,清政府采取了严格的限制措失。如清朝的《理藩院则例》规定:旅蒙商人不得在蒙地建筑房屋留居,不得携带家眷,不得和蒙古妇女结婚等。这最后一条禁令,曾导致不少蒙汉青年相恋不能相守的人间惨剧在广阔的草原一幕幕地上演,也在那里留下了许多有妈无爹的私生儿童。后来,随着严控法令的逐渐松弛,才有越来越多的旅蒙商人敢娶蒙古女人为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