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为家》:一场对父母的控诉和呐喊,和一个被迫成熟的小孩

法庭上,十二岁的少年赞恩起诉自己的父母:原因是他们给了他生命。


也许理解这句话需要换成疑问句,他们为什么要给我生命?影片开头赞恩熟练的拿着不知道从那得来的处方,熟悉的应付着医生的询问,我的妈妈肚子做了手术,她的后背扭伤了,或者我的父亲瘫痪了,只能我来拿。


曲马多用量过多会产生和吗啡或者海洛因一样的作用,因此各个国家都将其列为管制药品。


赞恩却熟练的去了几家药店以不同的理由买曲马多,会家将其磨成粉沾水撒到衣服上带进监狱换取钱财。影片中赞恩的所面对生活的态度冷漠的可怕,十几岁的身躯往往或扛着或背着比他大一倍的东西。


在成年人看来不得已谋生的行为在他的身上机械的重复着。


也许这就是赞恩起诉自己父母的理由,他没有一天感到快乐过,身边只有来自父母教唆的欺骗和谎话,熟悉的在监狱里向各个甚至都没有踏出铁笼的犯人问号,他甚至都没有童年,从他懂事那天起,就已经是个需要付出劳动才不会惹人嫌的劳力了。

《何以为家》:一场对父母的控诉和呐喊,和一个被迫成熟的小孩

(赞恩和妹妹)

一个小孩子可以有多敏感、警惕

赞恩发现妹妹哈萨裤子上有血迹的第一时间把妹妹拉到一边告诉他:不要让爸妈知道,她会把你送给阿萨德,每天挨打受饿,就再也见不到我们了。


多是生活中的阴影让十岁出头的赞恩如此敏感,对父母的不信任也可能源于他对自己父母的观察和了解,认为自己的父母和邻居并无两样,女儿一但身上来例假就可以嫁出去了,不但可以换钱并且还少一个人吃饭。


贫困使赞恩的父母变的现实的可怕,仿佛女儿就是用来换钱,儿子就是用来给别人店里打工,哪怕是这样也不能缓解他们的贫困,年少的赞恩从小不信任任何人,因此连别人的好意关心也及其不耐烦。


一回到家就看见楼道里的鸡,中国的乡下孩子想的可能是有鸡蛋、鸡肉吃了。


赞恩却警惕令人诧异,径直走上楼打开门往里偷看,问母亲是不是要把妹妹嫁出去,只为了这几只鸡,或者欠阿萨德的房租。


什么能让一个小孩子变的如此世故、敏感、对危险的嗅觉如此灵敏?除了贫穷,还有父爱母爱的缺失,童年人格的缺失。

《何以为家》:一场对父母的控诉和呐喊,和一个被迫成熟的小孩

(妹妹照顾更小的孩子)


赞恩的心理再成熟毕竟也只是一个十二岁的孩子,他没有办法改变父母的做法,只能想方设法带妹妹逃跑。


也许赞恩根本不明白出嫁意味着什么,结婚意味着什么,他所见到的婚姻要么是和父母一般的贫穷、无力,要么是和邻居家似的虐待。


婚姻在赞恩看来是种罪恶,这一点与他父亲的想法罕见的一样,赞恩的父亲在庭上辩解:我根本无力抚养女儿,甚至连一个睡觉的地方都不会有,吃也吃不饱。


有人说孩子会给我支持,但现在我腰都累断了,他们却只让我蒙羞,我一开始就不应该结婚,赞恩的母亲在一旁低头不语。


可能这是所以赞恩所处环境中"小赞恩"们的想法,原生家庭的不幸让他们仇视家庭。身边妹妹的遭遇让他认为这一切不过是金钱。十二岁的世界观让人看了不寒而栗。

《何以为家》:一场对父母的控诉和呐喊,和一个被迫成熟的小孩

(一家人落魄的场景)


有多绝望?才会选择逃离家庭

妹妹的遭遇让赞恩绝望,他选择逃离。相对于赞恩的逃离,背后的原因让人更绝望,赞恩早已对父母失去情感,失去信任、唯一的情感支撑妹妹哈萨离开后,他也终究选择离开。


如果哈萨的经历不是个例,赞恩的经历不是个例,那意味着在这种环境中多少家庭是支离破碎的。


彼此之间好无情感依托,也许"何以为家"的家对于赞恩来说已经只是一个可以睡觉的场所,他的离开也只是在寻找一个让他不那么伤心的场所。


赞恩离开时去的第一个地方是游乐场,独自坐上摩天轮,表情毫无兴奋开心,依旧麻木。


对于正常小孩子闹脾气离家出走的玩心大发。赞恩的出走才是真正绝望透顶的逃离,

《何以为家》:一场对父母的控诉和呐喊,和一个被迫成熟的小孩

(导演现场指导)


或许是人类天生对母亲的依赖感,赞恩一直跟随游乐场餐厅的一个黑人店员到了她像是家其实也只是简易的破铁皮堆积的贫民窟。


从一个送货的苦力,到照顾店员还没断奶的婴儿约纳斯。对于赞恩来说是件好事,至少他不用再看到抢走他妹妹的阿萨德。


整部电影中赞恩笑的最多的时刻就是在这座简易棚里面了。黑人店员拉赫问他:你不想自己的兄弟姐妹吗?赞恩点点头。可是赞恩相对于再见到他们,更不想再面对和妹妹哈萨一样的遭遇了,他无力改变。

《何以为家》:一场对父母的控诉和呐喊,和一个被迫成熟的小孩

(赞恩照顾约纳斯)


何以为家,哪里才是家?

由于拉赫的身份是伪造的,在一天拉赫出们后再也没回来,可是一个小孩子怎么能养的了另一个小孩子呢?


尽管赞恩抢夺其他小孩的奶瓶,用尽"家"里的食物也在养不了约纳斯,在流浪街头毫无办法下赞恩只得卖掉约纳斯,决定偷渡去土耳其重新开始。


回家质问父母证件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妹妹哈萨由于怀孕流血过多死去,冲动之下刺伤了阿萨德入狱。入狱后的赞恩出现在了法庭质问父母,为何,要把自己生下来。我不禁想到一句宋岳庭的歌词"妈妈给我生命现在让我自生自灭"。


赞恩到最后也没有找到自己要去的地方。

整个影片中赞恩的经历让人心痛,这些事无论如何不应该是十一岁的孩子应该经历的事情,然而偏偏所有事都发生在赞恩身上了

《何以为家》:一场对父母的控诉和呐喊,和一个被迫成熟的小孩

(赞恩被捕)


他的父母在面对检察官的指控哭诉道"你没有经历我的生活,你凭什么指责我,我只能让我的孩子喝糖水维持生活,为了他们能过过下去我宁愿去死"。


透过赞恩父母的视角使整个影片的角度更全面,没有一对父母不愿善待子女,可是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才有了赞恩的遭遇?整个影片赞恩笑的最灿烂的是最后一个镜头:当他拥有自己的身份证。他拥有上学的机会。

《何以为家》:一场对父母的控诉和呐喊,和一个被迫成熟的小孩

(赞恩开心地笑)


至于赞恩到底能不能拥有自己的家,是否与自己的家人和解,不得而知。

这是一部关于少年、贫困、与家庭的电影、由主演赞恩的真实经历改编,绝望中着一点点微光。希望这世界给有勇气的少年的运气不会太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