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的商業壽險到期了,他一個人上班壓力大,我不想交錢自私嗎?

胖妹小春花


你老公的壽險,受益人應該是你吧,或者是孩子,其實你老公的壽險,相比於對他個人而言,反而對他的家人作用更大,一旦他遭遇到什麼事的時候,特別是像這種作為家裡的經濟支柱遇到問題,治療費怎麼辦,其他人該怎麼辦,這就幫家裡解決一定的困難,一旦他遇到風險,作為家人應該是很難受壓力很大的時候,這個時候他的壽險的作用就出來了,所以,不想交,也不能說是自私,只能說,身為家人的你,可能也多了一分風險,如果交了好多年了,突然不交,蠻可惜的,相當於之前的白交了,退保也退不了多少錢,能交最好交吧,我家一年也有兩萬塊錢的保費,我想著,老公養家,至少我也得把保費的錢掙出來啊


尋一方樂土安身


看了你的問題,也看了你拍的VLog。我也有同樣的經歷,說說我的看法。

有風險意識,卻不明白應對之策

我在2009年考慮到父母年紀大了,想著自己出來工作四年多,也該為父母未來的養老做準備。於是主動聯繫同事的家屬,買了一份和你在視頻中提到同樣的產品,年繳5000。記得當時說是交20年,保10萬重疾和有養老金。當時覺得挺滿意,有保障又能提供養老金。幾年後我發現自己買錯了產品(產品的原因,我不在這裡細說,網絡上有太多細緻的評價),住院問題是出在自己身上。

1.沒搞清楚壽險與年金的區別。

當年買的時候就是憑著自己的想象和對同事的信任,完全沒有細看產品,居然買了一份終身壽險當養老年金來用。該產品並非繳費20年,而是繳終身;身故賠償和重疾賠償合計只有10萬(當現金價值超過10萬時,按現金價值)。從它的演算表看,我交完20年,父母70歲時,也僅僅拿回本金。這樣的規劃對父母養老幫助不大。這是第一個錯!

2.混淆重疾險與醫療險的區別。

我原計劃是希望萬一哪一天父母健康出了問題,我有保險可以解決醫療費用。可是重疾險的理賠是有嚴苛條件且當年的產品保障疾病種類少,且幾乎是九死一生的結果才能賠付。這其實在解決疾病治療方面幫助不大,我當時想要的其實是住院治療時發生的費用理賠。這是第二個錯!

3.沒搞清楚保險的配置原則。

現在每個網絡平臺都有無數保險銷售精英在駐點。我也從啥都不懂,到因工作關係入無數保險群,再到全部退群,也算是一名失敗的保險從業人員,我就說說自己的“失敗看法”。

家庭第一份保險應該是住院醫療險,這是應對疾病損害家庭財富的重要手段,即常說的因病返貧。

家庭第二份保險應該是高收入家庭成員的重疾險,目的是預防不幸得重疾後收入下降或喪失的風險。

家庭第三份保險應該是為揹負房貸的家庭成員配置定期壽險,目的是在極端情況下,鉅額房貸債務轉嫁給保險公司。

當家庭收入達到中產以上時,我們才考慮家庭的第四類保險-終身壽險或年金。目的是將指定的財富通過保險的方式傳遞給特定的家人。

而當年的我和很多不瞭解保險的朋友一樣,想到什麼就買什麼,缺少整體的規劃,從而花了不少冤枉錢還沒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更可惡的是,銷售人員自始至終都沒有跟我說清楚這個產品,只是要我簽字。

建議

你說丈夫是家庭收入的支柱,所以要給他一份保障。那麼你就應該搞清楚以下幾點:

  • 他最需要的是什麼保障!是身故保障、健康醫療保障還是收入損失保障?
  • 保險是保障先有生活水平不下降,因此你們當下的收入必然是要高於保險的保障。如果生活水平因為某些已經下降,那麼就必須對原有的保費支出做出調整,以優先滿足當下的生活需要。
  • 應該花點時間來了解保險市場,貨比三家,要根據自己家庭的財務狀況來選擇合適的產品。

一起學家庭財富管理


你不交保費省下的也許是幾千塊錢,但是背後卻是幾萬甚至是幾十萬的保額。

不繳納保費就意味著保單失效,失效之後退現金價值,沒有多少錢,這也是損失。

既然心疼你老公,你為什麼不想辦法賺錢呢?

如果你理清楚了保險的作用,也許就不會這麼想了。

保險是風險管理的最科學的手段,每年幾千元的保費,換來的有可能是幾十萬的保險保障。保險管理風險的槓桿作業非常明顯,不是一般金融產品能夠替代的。

如果現在你不繼續交納保險,斷交之後,保險合同失效了,如果真的未來發生風險事故,需要幾十萬,你將如何應對?

一年幾千元和一次性幾十萬,你願意選擇哪一個呢?個人覺得,幾千元的保費肯定要比幾十萬的醫療費更容易些吧。

保單失效之後就意味著以前的保險費也白交了,還有損失

保險合同是有法律效力的正式合同。合同上面明確列明瞭保險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

交納保費是投保人的最基本的義務,而且必須按照約定交納保費期滿,如果投保人中途斷交保費,就等於是單方面毀約,既然是毀約肯定會有一定的經濟損失。

以前交納的保費在扣除一些成本之後會折算成現金價值,在交費前期退保,現金價值比較少,這也是一筆損失。

你在家也可以有收入,替你老公減輕負擔。

現在自媒體這麼發達,你在家也可以做一些事情,幫助你老公減輕負擔。

現在是一個充分發揮自我價值的時代,如果真的願意,可以在一個領域深耕細作,將自己的才能發揮出來,肯定會有一定的收益。

作為一個資深保險從業者,見過太多的保險理賠,也見過太多的買了保險後來退了又後悔的,千萬不要做讓自己日後後悔的事情。


老炮說財經


我覺得壓根不是自私,而是溝通沒到位或者是你的觀念沒到位!

你老公的壽險,表面上看著是買給老公的保險,但其實這個保障卻是給你和家人的。

確實目前來看老公一人賺錢養家真的挺不容易的,你不想交壽險,從眼前利益來看是想節省點開支。但是你有沒有想過生活中總不可能事事如意,一帆風順的。說句你不愛聽的話,萬一哪天意外先於明天降臨到你老公的身上,失去了老公的庇護,你們拿什麼生活?

所以你老公現在是花小錢,買個安心給你和家人,只要人健康,人在,生活再苦再難能撐過去,錢都能賺回來。加油!

另外最好夫妻兩最好再配一份百萬醫療醫療險,解決高額醫療費用的問題!

我的回答完畢!我是愛生活,從事保險工作10年,有任何保險可以關注並私信給我!


保姐愛生活


老公的商業壽險到期,他一個人上班壓力大,你不想交錢不是自私,是迫於生活的無可奈何,為什麼這麼說呢?基於以下三點――

一,你心疼你老公一人上班壓力大,不續交保費,是為了減輕老公的負擔,是愛的體現,不是自私。不管是出於什麼原因,導致你沒有上班,而是老公一人上班,你心疼他壓力大,停交保費,以減輕他的負擔,這是身不由己,這是生活所迫,是一種想得不周全的心疼,是一種想得不長遠的關心。你要知道,保費斷交的話,其實你是要遭受損失。我曾經因資金困難退保,結果拿本金的時候,還被扣了其它費用。因此,保費最好還是要續交,才能保值增值。壓力就是動力,續交保費可刺激你老公改善工作條件,改進工作方法,想方設法增加收入。你也可嘗試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共同創造財富,減輕老公的壓力。

二,老公是家中支柱,更不能斷交保費。既然你知道老公一個人工作倖苦,揹負著很大的壓力,那更要給他續保費。有道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試想一下,如果老公一旦病倒了或者遭遇什麼不測,你這個家庭該怎麼辦?這無異於雪上加霜,但如果有了保險作保障,那無異於雪中送炭,你就有了安全感。保險就是一份保障,買保險就是買一份安心,出於對老公的愛,對於對家庭負責,這份保險必須續費。我這只是如果,希望你老公工作順利,百事順遂!

三,續費就是續愛。既然當初買了這份商業壽險,一定是出於對老公的一份愛,一份關照和愛護。雖然現在出現了短暫的困難,有了斷保的念頭,但你要相信,人定勝天,困難總是暫時的,困難遲早是會被克服的,“夫妻同心,黃土變黃金”,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還是續保費吧!續費就是續愛,有了這份保障,丈夫暖心,工作也就舒心了,你也就放心了。

好的,以上就是我的三點建議,希望對你有所幫助,衷心祝你夫妻恩愛,閤家幸福!


少年心事應拿雲


因為壽險細分有幾種類型,不知你老公買的什麼類型,其實不管哪種類型,都是為了你、為了家庭著想的哦,尤其是買了定期或終身壽險為佳。因為保險其實就是一個風險轉移的工具,越是覺得生活壓力大的時候越是風險係數大哦;古時候有一句話說“越窮越見鬼”,不知道有沒聽過這句話,大概的意思是人越是窮到時候越容易倒黴,而現實的確也是如此,所以我們更應該要留一個備胎對吧。你老公一個人上班,也就是家庭的經濟支柱,萬一有個什麼不測,受連累的還不是自己和孩子;而壽險的法定受益人第一順序就是配偶子女父母,很大可能就是寫了配偶子女的,所以壓力多大,你交了這個保費,其實也是為你著想為家庭著想的,相信他也能理解你心疼老公的。


奕衛e保


一句話,壽險的保費低是一種消費型的保險。建議年輕人都買一點,保額在二十萬。隨著年齡的增長,你想買保險的時候,可能都要重新體檢了。年齡大了疾病的風險更大。所以我建議年輕人買大一點保額的壽險,有實力的可以購買終身壽險。我是五十歲的人了,基本上都不適合買保險了。最多買一份意外保險。


彭俠客遊記


大家好,我是大V走天下。今天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我個人認為,也不能說是自私吧,是因為你沒有看到更深層次裡面去。

男人三十而立,步入中年的男人,往往都很焦慮。一方面,作為家庭的頂樑柱,上有老,下有小,肩負著全家人的生活開支,經濟壓力大;另一方面,事業正處在上升期,職場競爭激烈,出差和加班成為常態,精神長期緊繃著。在巨大的經濟和精神壓力下,身體往往處於亞健康狀態。

很多人調侃:“中年期的男人就像拉車上坡的人力車伕,車上坐著一家老小,雖然很累,也只能咬牙堅持著。因為一旦自己打滑,車上的一家老小也會跟著翻車”。

可是,如果車後有一雙隱形的大手作為支撐呢?就算在前面拉車的人不小心打滑了,會面那雙有力的大手也會托住,護住全家人的平安。而這雙看不見的大手,就是保險。

所以,男人作為家庭頂樑柱,撐起全家人的希望。而買保險,是為了在需要時,保全家庭。

男人是一個家庭的頂樑柱,給男人買保險,就像給房子的頂樑柱加了一根鋼筋,撐起男人的脊樑,讓家庭更穩固。

所以,希望你慎重考慮。





大V走天下


首先,這個壽險,是定期壽險還是終身壽險?

其次,產品性價比如何?比如男40歲,繳費20年保20年,保額100萬定壽,年交保費2000元不到,這樣的保費會對生活支出有壓力嗎?

所以,還得結合你的經濟狀況和產品形態綜合考慮。

如果產品不對,更換。如果類似1000多消費也有壓力,那要慎重考慮。

最關鍵的點:A是家庭經濟支柱,如果大的風險出現,比如身故或全殘,那麼其他家人的生活怎麼辦?孩子的生活費,教育開支,老人贍養,房貸車貸等等。所以,高槓杆的定期壽險,不建議停。

祝開心每一天!



夏天之質保人生


路人蟻:聊社保,侃商保,說財經,專業答疑,感謝關注

1 首先如果你老公是家庭經濟支柱,收入來源,就需要配置定期壽險,如果只是家庭財務支出的角色配置基本的健康保障保險就可以了基本的組合是:百萬醫療保險+意外保險+重疾保險,壽險的身故保障責任適合家庭經濟支柱。小孩和家庭財務支出角色成人沒有壽險責任,沒有配置的必要。

2其實定期壽險很便宜,屬於消費型保障,小錢撬動高保額。覆蓋家庭債務和未來幾年家庭收入,確保事業發展期和小孩成長期不會因為收入中斷影響家庭財務穩定。保障性保險其實不貴,只是很多人買的都是混搭壽險的返還保險,保障變存錢,壽險成主險,健康保障變附近,保費也翻倍,題主如果買的是儲蓄返還的壽險,對於普通家庭來說也是一筆大的支出。

3對於無法繼續繳費,壓力大的情況,如果是返還型壽險,其實可以選擇用現金價值交剩下的保費,這樣就不用繼續支出保費,只是需要改變原來的保障力度,還有一種就是改變原來的壽險條款,只保留身故保障部分的壽險保障和保額,適合經濟經濟支柱,財務壓力大的情況。不想繳費也不是自私,其實吐家庭社保保障為主,商保是量力而行,商業保險本身也是一個合同和生意,基礎的健康保障保險和定期壽險其實不貴,都是可以最大程度實現保險財務槓桿轉移作用的,很多貴的保險都是買了儲蓄理財壽險混搭的保險產品,基礎保障變成附加的了,而不是主要保障保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