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的留學生“不愛國”?其實每一個人都很想家

留學有問題?直接私信我

很多人對留學所產生的一個偏激看法就是:

為什麼要去國外上學?難道不愛國嗎?


對於“出國留學=不愛國”這個說法該怎麼去看待呢?


從1978年到2019年底,400萬人在海外完成學業後選擇回國發展


如果真的不愛國,他們為什麼都選擇了回國?為什麼選擇回到祖國的人數逐年增多?


對留學生來說,愛國不是“十指不沾外國貨”,也不是“兩耳不聞海外書”。不是幾句掛在嘴邊的口號,也不是一時情緒激動在網上寫下的“誓詞”。


對留學生來說,愛國,是

不論走多遠,心中依然深愛的那片故土,是身在異國聽見或看見和祖國有關的任何東西時,永遠深情,永遠熱淚盈眶。更是即便要跨越大洋,明知前方困難重重,明知要遭受很多非議,也要去讓自己變得更強大,


因為這樣,他們才能親眼看見、親身體會到國外的文化、生活方式、教學模式、種種不同的觀念等等到底是什麼樣。同樣,世界有多大,要自己親自走過才知道


電影《中國合夥人》裡佟大為對簽證官說了“My country needs me”。


1872年,120名平均年齡12歲的幼童通過遴選,被送出國門學習,成為記錄最早的一批中國留學生。


後來,他們之中,有人在甲午海戰中為國捐軀;有人修建了第一條中國鐵路;有人成為了清華大學最早的校長;有人成為了中國第一批外交官……


誰說的留學生“不愛國”?其實每一個人都很想家

京張鐵路工程師詹天佑


1996年,在美取得理工科博士學位的留學生中,98%的留學生在畢業五年之後仍然留在美國。

到了2006年,這個比例降到了85%。

再到2015年,每1.28個留學生中,就有一個選擇回國就業。

2018年,各類留學回國人員總數接近52萬人。


很多人不是融不進外國的主流文化,而是時時刻刻人認同自己是中國人。


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曾在採訪中說:

“對我來說,中國印記從未完全消失。現在我在美國住了七八十年,仍然覺得自己是中國人。不是很怪嗎?我給了自己新的外表,但內心的一切早就存在了。”


而那些在完成學業後沒有第一時間選擇回國的留學生,他們對祖國的愛不比任何人少一分。不論在哪裡遇到祖國被抹黑,他們同樣會跟別人爭得面紅耳赤。同樣,對於留學生來說,回國也不是他們愛國的唯一方式。


誰說的留學生“不愛國”?其實每一個人都很想家


在國內,我們或許是北京人、上海人、山東人、廣東人……但當我們走出國門,標籤就只有“中國人”。


如果你還要問,留學生為什麼愛國。


因為我們是新中國的見證者,我們見證著每個奇蹟的發生,見證著被質疑和被鼓勵,見證著一次又一次地眾志成城。


不論何時何地,有一段話都會在他們心中永遠響徹:


“此去西洋,深知中國自強之計,舍此無所他求。揹負國家之未來,取盡洋人之科學。赴七萬里長途,別祖國父母之邦,奮然無悔。”


誰說的留學生“不愛國”?其實每一個人都很想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