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代性創傷:關注疫情信息,但不該讓負面消息衝破我們的心理防線

前段時間,常常有人在社交媒體上反應頭暈、想嘔吐、食慾不佳等等症狀,有網友調侃“這是睡多了!”,但或許我們應該去考慮是否是因為那時的我們接受了鋪天蓋地的負面消息,這些消息大量地突然地湧入我們的生活,讓我們的心理防線一點點地崩塌。


要知道心理健康往往是要與身體健康掛鉤的,當心理承受不住了更多是會以軀體症狀表現出來。

替代性創傷:關注疫情信息,但不該讓負面消息衝破我們的心理防線

過年那段時間包括我自己的微博和朋友圈也都是親朋好友的刷屏:沒能得到救助的病患、疫情不斷地惡化、獨居老人沒有口罩沒有糧食......但遠方的我們卻都不能及時給予實質性的救助,大家的無力感、同情、憐憫都已經衝破屏幕直擊我的內心。


當災難場景不斷呈現在人們眼前,人們將自己代入這些令人痛苦的感受時,是一種共情能力的作用,人們的同理心在平時是善良的表現,而在此時卻已然成為劃破心理傷口的利刃。

替代性創傷

有個名詞也出現在公眾面前:替代性創傷。


替代性創傷(vicarious traumatization),簡稱VT,主要症狀表現為:厭食,易疲勞,體能下降,睡眠障礙(難以入睡、易驚醒),做噩夢,易激惹或易發怒、容易受驚嚇,注意力不集中;對自己所經歷的一切感到麻木、恐懼、絕望,並伴有創傷反應與人際衝突。

替代性創傷:關注疫情信息,但不該讓負面消息衝破我們的心理防線

這一概念原本是隻用在心理諮詢過程中,由於心理諮詢師長期接觸來訪者,受到了諮訪關係的互動影響,而出現了類似來訪者病症的現象,即諮詢師本人也受到了心理創傷。


除了心理諮詢師之外,替代性創傷高發的群體也涉及到災後救援人員,比如說常常在前線衝鋒陷陣的消防員,新聞報道上常常出現因為沒能把人從災難中救出來而感到內疚、痛苦的英雄們:


2018年一段視頻在網上流傳,一個女孩在高樓搖搖欲墜,但樓下圍觀者不斷在起鬨罵慫,在僵持了4個多小時後,即使消防員一直拼了命地握緊跳樓女子的手,但這名女子最終仍不幸墜落,女子的心理崩塌、圍觀群眾的冷漠,都造就了這場悲劇,但無辜的消防員在女孩追落後現場痛哭起來,隔著屏幕我們都能感受到撕心裂肺的哭喊背後那種刻骨銘心的痛。

替代性創傷:關注疫情信息,但不該讓負面消息衝破我們的心理防線

為什麼說消防員是一個高危職業?除了他們得出入各種危險,更是因為他們所承受的心理壓力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當災難發生在眼前、當生命不斷在面前消逝,他們的心理創傷也不斷在擴大。

有一項關於汶川地震後60個月救災志願者替代性創傷的研究發現,在災後3個月與60個月的對比中,即使60個月後志願者們的情緒逐漸緩和,對創傷的回憶逐漸減少,生理上的不適也逐漸消失,但是由於救災志願者切切實實地經歷後災後現場,導致自身在思想上不願災難再發生,唯恐引起傷心,從而形成了對災難相關報道的迴避。這說明替代性創傷留下的影響是十分持久的。

替代性創傷:關注疫情信息,但不該讓負面消息衝破我們的心理防線

特別是多愁善感、神經比較脆弱敏感的人,更容易產生創傷性心理。

美籍華裔作家張純如,在寫作《南京大屠殺》時也就是1995年,她隻身一人來到南京,在25天的時間裡跑遍了南京所有與大屠殺有關的遺蹟,也採訪了諸多幸存者,我們很難想象在這奔波的25天裡,她究竟經歷了什麼樣的心理觸動。

但至少我們知道她每天接觸到的是血淋淋的事實,也因此張純如經常氣得發抖、失眠噩夢、體重減輕、頭髮掉落。

完書後張純如女士於七年後開槍自殺。她的情緒敏感、視角也很獨特,也因此她善於從這些歷史事件中挖掘出不一樣的觀點,但這樣的她深入了歷史的黑暗中後,卻也迴歸不到未來的光明中了。

替代性創傷:關注疫情信息,但不該讓負面消息衝破我們的心理防線

再放眼現在,網絡通道的快速成長雖然帶給人們便捷的生活,但如果媒體更喜歡關注負面新聞呢?畢竟這樣的新聞更能成為一個熱點。這樣的報道假如不夠客觀全面,那麼可能就會給大眾帶來替代性創傷。

再加之微博一些社交媒體的渠道,更能讓我們直接接觸到在武漢掙扎生活的病患們,他們的不易、他們的辛苦、他們的絕望,都能引發普通大眾的替代性創傷,崩潰、焦慮和害怕......

減緩創傷痛苦

雖然現在的疫情在國家和前線戰士們的努力下控制得越來越好,並且有許多人也都已經正常返崗復工,但如果你仍覺得有的信息讓你感到非常難受,甚至影響到自己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不如採取些措施,減輕自身的痛苦:

1、自行斷網,不要過分關注

有意識地減少接觸或獲取有關疫情的信息,尤其是悲慘的或悲痛的畫面信息,儘可能按照習慣的生活方式去生活,如果無法控制自己去關注信息,那就避免一些爆發式的大量的負面信息堆積的場合,只關注主流媒體,相信官方報道。

替代性創傷:關注疫情信息,但不該讓負面消息衝破我們的心理防線

2、轉移注意力,工作生活兩不誤

如果你已經返崗復工了,相信在這麼長的假期後許多工作都已經滯後了,不如給自己重新制定一份工作計劃,穩步前行,在工作中獲得成就感。

除此之外,現在下班後雖然還不適合約朋友吃飯,也要少出門不聚集,但可以自己待在家裡下下廚看電影,在這片屬於自己的天地裡自由自在,可以把平時沒看的書做個閱讀計劃,沉浸到有意思的書本世界裡。

替代性創傷:關注疫情信息,但不該讓負面消息衝破我們的心理防線

吃塊小蛋糕吧~

3、尋求支持,遠離負能量

依據社會支持理論的觀點,一個人所擁有的社會支持網絡越強大,就能夠越好地應對各種來自環境的挑戰。和朋友傾訴,與家人閒聊都不失為一個好的方法,別人的傾聽即使不能完全讓你打開心結,也能讓你長舒一口氣。

替代性創傷:關注疫情信息,但不該讓負面消息衝破我們的心理防線

看看身邊的美麗風景

總而言之,希望大家能夠不要輕信網絡信息,不要徒增焦慮,儘自己所能出一份力,然後在保證自己健康的前提下正常生活。


李麗娜,段亞妮,呂少博,杜君,劉桂玲,張郢,羅紅格,趙陽,崔向軍. 汶川地震後60個月救災志願者替代性創傷狀況及影響因素研究. 中國全科醫學(24), 2971-2974.



這裡是心知助!

一個心理學小白,在傳播心理學知識的道路上正在不斷努力,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