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印巴之間爆發第四次印巴戰爭,巴基斯坦能堅持多久?有打贏印度的可能嗎?

那年那月那兵說


如果沒有外部勢力干涉,巴基斯坦在綜合軍事實力排名世界第四的印度面前根本撐不了多久,但是巴基斯坦是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即使沒有打贏印度的可能,也能和印度兩敗俱傷。

印度打巴基斯坦主要依靠空軍和陸軍,先說空軍,印度雖然沒有完善的軍工體系,但是有著大量從美俄進口的先進戰鬥機,在印度次大陸的制空能力僅次於美國。再說陸軍,印度軍隊的主力就是陸軍,陸軍兵力佔軍隊總人數的四分之三,而且印度擅長山地戰,美國都派遣學院到印度學習山地作戰方法。印巴正面交戰主要都是山地戰,所以巴基斯坦的劣勢很大。

其實在第三次印巴戰爭中,印度是可以吞併巴基斯坦的,後來在聯合國的干涉下印度才簽署了停戰協定,巴基斯坦在印度的進攻下根本沒有還手之力,現在巴基斯坦的軍事實力也是遠不如印度。當然,這是不算核武器在內的對比。如果真的爆發戰爭,雖然印度能夠碾壓巴基斯坦,但是如果遭到巴基斯坦核武器的反撲,那麼也會是損失慘重。核武面前,人人平等,現在巴基斯坦的核彈頭庫存比印度還要多,一旦爆發核戰爭,巴基斯坦能否打贏印度不清楚,但是印度肯定沒那麼容易拿下巴基斯坦。

也正是因為巴基斯坦擁有核武器的原因,印度才不敢真正的發動大規模戰爭,只是在邊境引發小規模衝突。再退一步說,即使印度真的把巴基斯坦逼到絕境,我們國家也不會坐視不管,因為巴基斯坦的存亡關乎我們邊境的安危,我們是絕對不會允許印度幹掉巴基斯坦的。


就目前局勢來看,“小打不會斷,大打不會有”,爆發戰爭的可能性太小了,印度不會為了一個巴基斯坦耗光自己的國力,巴基斯坦也不會為了逞強斷送國家前途。如果真正爆發了戰爭,巴基斯坦打不贏印度,印度也拿不下巴基斯坦。


國際視角淺說


如果第4次印巴戰爭爆發,巴基斯坦能堅持多久?第三次印巴戰爭1971年11月21日-12月17日,為期二十期天。

第2次印巴戰爭1965年8月初至1966年1月,為期五個月

第一次印巴戰爭 1947.10.27-1949.1,為期兩年多。

可以看到隨著科技的進步,戰爭持續時間在變短。也就是說第4次印巴戰爭爆發的話,很可能也就打10天左右。

至於為什麼說僅有10天左右,就是因為這第3次印巴戰爭期間,兩國大規模交火的時候,兩國都發現了一個非常尷尬的問題,那就是彈藥庫存告急。

再打下去就沒炮彈了,這也是為什麼第3次印巴虎頭蛇尾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現在武器投射量更大了,這也就直接等於武器更不耐用了,的確,兩國也都算地區大國他們的武器庫,那也是相當龐大的,但是僅以空空導彈為例,巴基斯坦才多少AiM120C5空對空導彈?有1000沒?

非常懸,因為美國控制一些國家的重要方法就是,大量賣給你戰鬥機,但是我武器掐著點兒賣,我就賣給一兩百枚空對空導彈,那麼你的戰爭爆發之後你必將會大批量採購,到時候美國就能獅子大開口。(典型反面代表阿根廷的英阿馬島戰爭,法國當機立斷就把阿根廷的飛魚給斷貨了,不然英國想要全須全尾的回來那可就難嘍。(話說也沒全須全尾的回來。)


然而就算有1000發他又能怎麼樣?以每架戰鬥機掛4枚導彈為例,這1000枚也就夠巴基斯坦的200架戰鬥機掛一趟出去了,然後沒了。

(還有一個妥善率的問題)

武器就這麼多,你想怎麼打?

所以,在現代的國與國的戰爭中打一週,那都算是時間打的太久了。(現代戰爭兵貴神速。時間的重要性大於以往的任何一個朝代)

至於巴基斯坦能否打贏印度,這個是有可能因為在地,第1次第2次第三次八點多鐘,巴基斯坦軍隊的表現都不錯,在前期往往能打得印度潰不成軍,但是到後期,巴基斯坦武器庫開始告急的時候,印度空軍還有大量的武器裝備,然後就壓著巴基斯坦的。如果巴基斯坦在前期能夠取得足夠大的優勢的話,未必不能取得戰爭的勝利


嘯鷹評


單純從綜合國力和軍事實力上來看的話,印度強於巴基斯坦,但是如果說雙方戰爭輸贏的話,我只能說是四六開,巴基斯坦佔四、印度佔六。這樣的比例其實就是互相傷害的比例。

1、無論印度還是巴基斯坦都是人口大國、資源大國。巴基斯坦有人口1.97億,而且每年的增長率非常快。印度人口號稱14億,自己說已經超過中國。兩個國家都有足夠的人口和資源來進行長期戰爭。

2、印度有現役部隊127萬,巴基斯坦有61萬,從數量上看印度是巴基斯坦的2倍,為實現“直接控制印度洋,爭當世界一流強國”的國家戰略目標,印度高度重視軍事力量的現代化建設,這些年一直在進行軍備擴張,瘋狂採購美國、俄羅斯的武器裝備,因此局部戰爭方面,印度具有打贏巴基斯坦的優勢,但是在全面戰爭方面,印度這種優勢並不能使其完全徹底地打敗巴基斯坦。

3、現代戰爭條件下,很少會出現戰勝、佔領、吞併的情況發生,並且即使印度打敗了巴基斯坦,也無法佔領巴基斯坦,印度教為主的印度和伊斯蘭教為主的巴基斯坦就像是兩種不會兼容的材料一樣,無論誰想要佔領對方,都會像吃壞肚子一樣難受。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清楚地知道這一點,因此,印巴兩國發生摩擦和衝突長達五十多年,從未想過能夠一決勝負,徹底打敗對方,這也是雙發始終保持克制的根本原因。


東方貝雷


全世界在印巴衝突面前基本上都是印吹,常規武器力量、經濟實力、科技創新印度遙遙領先。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一個現實問題,巴基斯坦目前非常非常低調,但低調不是慫。

印度的規模如大象,但印度卻踩不死巴基斯坦這個螞蟻原因就是核武器。印度的核武庫規模比巴基斯坦小,原因是印度的鈈和鈾這些材料太少,而巴鐵鈾儲量豐富,巴鐵的核武庫超過中國、英國、法國成為世界第三核大國是非常輕鬆的事情。

中巴是友好國家,所以中國人也急切希望巴基斯坦能儘快強大起來,至少在經濟上不要被印度甩的太遠。巴鐵有一億人口,理論上本國市場也不小,由於同中國有非常良好的關係,因此他們可以在中國一帶一路幫助下儘快起飛,而一帶一路並非僅僅是絲綢之路的商貿恢復,應該是戰略經濟帶建立的必不可少方向,在這個經濟帶上會產出驚人的貿易規模,因此對付印度南亞強權最有效的方法是必須讓巴基斯坦堅挺不倒。我認為巴基斯坦國內還有一些問題,都是一些類似榮譽謀殺的愚蠢行為,如果加強教育,理性宗教,那麼巴基斯坦可以成為穆斯林最發達國家,這對中國戰略至關重要。

莫迪急於對克什米爾下手的真實想法是要破壞巴控克什米爾地區的中巴走廊,因此這對於中巴兩國而言都不容有失。一旦巴基斯坦在一帶一路助力下經濟獲得騰飛,那麼印度的超級大國之夢也基本破滅。

因此,未來世界有可能讓所有人大吃一驚,整天嚷嚷成為世界第三的印度極有可能走下神壇,而巴基斯坦雖然不能成為超級大國但在綜合實力上會趕上印度。


飛翼點通


印巴第四次戰爭沒有爆發,現在只能就戰爭規模、強度等進行推演,預測下戰爭的結局。按照我的預測,戰爭時間不會超過半年,結果是巴基斯坦慘勝。我是這樣認為的:

第一,如果發生戰爭,應該是中等規模,雙方各投入兵力不會超過二十萬,使用的軍種是陸軍和空軍。雙方的海軍進入一級戰備狀態,但不會動手。

按照歷次戰爭的情況看,基本是印度主動發起進攻。因此,戰爭規模主要取決於印度。第3次印巴戰爭,印度投入的兵力共3個軍部、7個師,空軍12箇中隊,作戰飛機200架、海軍艦艇26艘,約17萬人。參照第3次印巴戰爭,一旦發生第4次戰爭,印度投入的總兵力不會超過20萬,投入的作戰飛機也不會超過200架。畢竟,印度目前能用的飛機大約500架,再加上檢修、其他地區也要部署,能參與第四次印巴戰爭的飛機總數仍不會超過200架。

美國在海灣戰爭期間的花費大約每天是24億美元,根據印巴第4次戰爭戰機的飛行距離,消耗彈藥水平,雙方每天戰爭花費至少不低於2億美元。從印度的情況看,每年的國防投入約600億美元,除去日常開支,印度一年實際能用的軍費不超過300億。因此,印度的軍費頂多支持150天戰爭,基本是半年時間。如果印度想堅持更長時間,需要增加費用,有可能遭到反對派的反對。巴基斯坦更不用說了,每年的軍費開支不超過30億美元,只能支持15天。

當然,如果戰爭擴大到大規模戰爭,就要舉全國之力投入戰爭,各種費用需要另算。

第二,看看雙方財力情況。只要戰爭一開打,如果戰爭規模擴大,雙方就要不斷增加費用,但雙方又手裡都沒多少錢。以印度為例,印度現在的外匯儲備大約400億美元,一旦戰爭開打,需要向其他地方投入的錢就要停下,即使這樣也只能增加400億戰爭費用,再多就要向別的國家借錢了。

表面上看起來,美國、俄羅斯、法國等國都支持印度,但主要目的是為了向印度賣軍火賺錢。如果印度拿不出錢來,用賒賬的辦法採購軍火,就不一定能行。還有,向印度賣軍火,都是這些國家的軍火公司,不能現金支付的話,這些軍火公司能不能幹就不知道了。

再一個,美國政府經常因為拔款不足關門停業,美國人手裡沒多少錢,想讓國會批准無償給印度拔款打仗有難度。俄羅斯更不用說,近幾年經濟不景氣,手裡也沒什麼錢。賣軍火賺錢可以,向外掏錢,怕是很困難。

反到是巴基斯坦,外援挺多。同為遜尼派的阿拉伯國家,在巴基斯坦遇到生列存亡的時候,伸出援手的可能性挺大。特別是中東國家,很多是大金主,拿個十億、八億的支持巴基斯坦不成問題。所以,其實巴基斯在外部支援方面到是佔點優勢。

因此,戰爭開打後,其實雙方都沒有堅實的經濟做後盾,戰爭持續時間不會太久。

第三,雙方在沒錢打仗的情況下,戰爭模式只能是速戰速決了。從印巴雙方軍隊的戰鬥力來看,巴基斯坦的兵力不如印度多,但戰鬥素養要比印度高,因此速戰速決的戰爭模式有利於巴基斯坦。

從空軍的情況看,印度的飛機數量多,質量好。但印度特別能摔飛機,後勤保障不是很好,戰鬥機打一架少一架。巴基斯坦這些年,在改進F16和幻影等方面,頗有心得。雖然戰鬥機的數量少於印度,質量不如印度好,但相對經打。越打到最後,巴基斯坦的空軍就顯出優勢了。

從陸軍方面看,巴基斯坦陸軍略好於印度,但優勢不明顯。巴基斯坦有一個優勢是,小股部隊戰鬥力強於印度,對印度進行後方騷擾的話,將牽扯印度很多精力,讓印度疲於應付。

因此,有可能出現的情況是,戰爭一開始印度軍隊略佔優勢,隨著戰爭的進行,巴方後來居上佔上風。

如果僅僅對戰爭進行分析,巴方有可能慘敗,也付出極大代價。但戰爭涉及的是方方面面,從經濟和民生方面看,其實雙方是兩敗俱傷。

首先,雙方的經濟好多年才能緩過氣來。既然打仗了,國內的經濟建設,就要停下。戰爭機器開動起來,一切都要為戰爭讓路。等戰爭結束,再回過頭搞建設的時候,手裡沒錢了。

其次,戰爭打起來了,一些基礎設施必然被打爛,戰爭結束後就要重新建設。本來一些用得好好的基礎設施,也被打壞,也需要進行建設。因此,戰爭對一個國家的影響極大,不到萬不得已,沒有國家願意打仗。

再次,只要戰爭打起來了,別的國家一般都離的遠遠的。各種經濟來往,人文交流等大部分要停下來,對一個國家正常的發展也有極大影響。

最後,戰爭打起來,老百姓受到傷害最大。到時候,不管哪個國家都會有很多老百姓流離失所。而且,死亡最多的,也是老百姓,不知道會有多少家庭會妻離子散。

總體感覺,印度和巴基斯坦的高官們會清醒的認識到這些問題,應該不願意打仗,如果哪個國家先發起戰爭,只能說這個國家傻。我以為,印度這些年動不動就先開火,挑起局部衝突,就是有點沒有理智。而他們又不把仗打大,顯得又有點陰險。所以說,印度這個國家,具有矛盾性。(完)


無事說天下


首先強調一下個人觀點,我不認為會發生第四次印巴戰爭。

從這次印巴克什米爾空中對抗事件來看,印巴雙方尋求多年、來之不易的戰略矛盾緩和成果,一朝一夕就會被踐踏殆盡。不過,通過這次克什米爾衝突可以看出,印巴雙方都是比較謹慎剋制的。尤其是巴基斯坦方面,在獲得空中對抗絕對性勝利的前提下,仍然能夠放低身段,主動釋放被俘印度飛行員“求和”。

印度方面雖然在大選季來臨的時候,不好做出明顯妥協的回應,但是啟動全面戰爭顯然也不是明智的選擇。由於印巴都已經加入世界核武俱樂部,所以第四次印巴戰爭爆發的可能性幾乎為零了。不是印度能否打過巴基斯坦的問題,而是核武器將彌補巴基斯坦在常規戰爭中的所有不足。

按照歐洲智庫的最新全球軍力排名,印度的綜合軍事實力位居全球第四,排在他前面的是(第一集團)美俄中三個五常大國,算是第二集團的首位。每年近500億美元的軍費預算,接近巴基斯坦軍費開支的四倍。在軍隊規模、裝備水平上都具備壓倒性優勢,所以印巴真的發生第四次戰爭(僅限常規戰爭)的話,巴基斯坦必輸無疑。

至於巴基斯坦能堅持多久的問題實在不好說。很多時候會有出人意料的結果,尤其是在戰爭關鍵節點。從這次印巴克什米爾對抗事件來看。有兩點值得印度思考的地方。首先,在技戰術水平上,印度空軍無論是單邊空襲還是雙邊對抗的表現,都是令外界嘲笑的對象。俄羅斯空軍專家很早就說過,印度空軍飛行員的素質太差。

其二是,印度空軍的戰爭準備和反應能力與現代空軍的要求脫節。在印巴常年交火的克什米爾地區,印度空軍竟然無法投入最先進的第三代或三代+戰鬥機。《印度報》解釋了為何該國空軍更加現代化的蘇-30沒有加入戰鬥的原因。原來印度的官僚作風是整件事的原因。由於沒有加固機庫,蘇-30飛機不能移到作戰區。


高峰軍事觀察


簡單說兩句。

印巴屬於南亞地區大國,可兩國綜合國力的差距是巨大的,印度佔有絕對優勢,然而真打起來,巴基斯坦完全能撐住(域外國家、聯合國會調解干預),至於巴基斯坦能打贏嘛,這個局部戰果可能會有,但巴基斯坦以一國之力很難獲得最終勝利。


即使南亞其他國家加一塊,綜合國力也不是印度的對手。

巴基斯坦gdp3000億美元,印度gdp達2.7萬億美元,這是絕對的實力差。


常規軍力:印度陸軍、海軍優勢明顯,特別是海軍,印度海軍航母群可以前出阿拉伯海,封鎖巴基斯坦沿海。印度空軍三代機數量多,可巴基斯坦飛行員技能更強一些,可以彌補差距。巴基斯坦空軍戰果在第三次印巴戰爭中取得的戰績是不錯的。(也可參考此次印巴關係緊張)


核力量,兩國都有100來枚核彈頭,巴基斯坦數量略多於印度。(西方機構認為:多十幾枚)

強大的經濟實力,由於印度的強大,更加符合“圍堵”中國,印度的國際外交環境優於巴基斯坦(巴鐵和我們站在一起)。所以,印度可以獲得西方最新的先進裝備。

巴基斯坦則只能量力而行,發展不對稱戰爭,保持部分優勢。巴基斯坦有中國幫助下一整條哈利德主戰坦克生產線(MBT----2000),雷電戰機生產線(JF----17,梟龍戰機)。




巴基斯坦有中國幫助下建立的相對完善的國防工業,印軍後勤維護是弱項。

兩國都有戰略縱深,雖然印度優勢巨大,可卻做不到速戰速決,兩國大規模交戰,必定會演變為拉鋸戰。這些都使巴基斯坦具備與印度一戰的能力,一旦兩國戰爭進入持久戰,印度國內反對黨將有口實。因此,巴基斯坦,撐,沒問題;打,兩國都討不到大便宜。


past穎甜


我的觀點,不可能爆發第四次印巴戰爭。後面的兩個問題就沒有回答的必要了。理由有四:

一是當今世界主題仍是和平與發展。目前,世界大國的發展,比拼,較量進入各個領域的全方位較量,印度正是崛起發展的大國,如果因為出現印巴戰爭,勢必拖累印度經濟和發展精力。巴基斯坦沒有印度國力強大,但也希望和平發展,尤其是近年來巴鐵國內的經濟發展很有起色的。

二是不排除局部地區的有限衝突。印度是大國,巴鐵打了印度,那麼印度肯定不能吃虧,肯定要在本國和世界面前展示他的國力軍力,肯定會在某個地區採取某種行動找回尊嚴。印度打了巴鐵,巴鐵最多隻能是自衛和防衛作戰,不會主動去侵犯和挑事,最多通過輿論戰或者在某個點位上以牙還牙,把吃了虧的找回來。加之有美歐等西方國家外部勢力干預,不排除爆發局部有限衝突。

三是地緣戰略不允許有印巴戰爭,印度同時討好美國和俄羅斯,印度與中國既是友好鄰邦,也是強勁競爭對手,巴基斯坦與中國是鐵哥們,是中國一帶一路沿線的一個重要國家,是中國的戰略友好鄰國。中國不願意在我國境線邊上有人鬧事,誰也不喜歡自己家門口有人在吵架打架,這樣就給美國等外部勢力介入的危險,所以中國會盡全力調和,可以相互給個臺階下。當然,美國可能希望印度打巴基斯坦,但印度不傻。俄羅斯雖也不希望家門口附近爆發戰爭,但可能會中立或者參與中國對其勸和,因為印巴兩國都在買俄羅斯的武器。

四是核武器作為戰略保底威懾。兩個國家都有核武器,而且殺傷力,破壞性,毀滅性巨大,兩國都不希望出現這種情況,而且巴基斯坦已經明確表態,如果印度發動戰爭,巴基斯坦可能使用核武器,不管這話只是口水仗威脅還是真的是這麼準備的,很嚇人的!


第一哨兵


如果印巴之間爆發第四次印巴戰爭,巴基斯坦能堅持多久?這問題問得就好像巴基斯坦必輸,要被滅國了一樣。如果真的像問題所問的那樣,我只能說兩國會兩敗俱傷,巴基斯坦較印度來說綜合國力較弱,無論是經濟、軍事、人口、土地面積等都遠遠不及印度,但是唯一一點能和印度抗衡的是兩國都具有核武器,這是絕對的王炸,要是把巴基斯坦逼向了絕境,使用核武器也不是沒這個可能,不僅印度是吃不消,乃至整個世界都將受到創傷。如果拋棄核武器不說,那麼巴基斯坦打贏印度的幾率微乎其微。


印度土地面積約298萬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七;人口數量高達13億之多,佔世界人口的17.74%世界排名第二;印度GDP世界增長率第一,GDP世界排名第六。而巴基斯坦土地面積約77萬平方公里,世界排名35;人口數量1.99億人,世界排名第六;GDP更是排不上名次。

據俄羅斯衛星網3月5日報道,世界軍事實力排名網站“全球火力”公佈了2019年最新版全球軍事實力排名,這份排名是綜合參考各項指標之後定下來的,相對來說還比較公平,也比較官方。在這份排名中,美國、俄羅斯和中國還是前三名,這相對於去年來說沒有任何的變化,但是後面的就有些意外了,印度排名第四!

以上均是小編個人看法,歡迎大家評論。


國際挖掘君


先來更正一點,沒有如果,就是說,第四次印巴戰爭,完全不太現實,雖然二國彼此在心裡殺了對方一千次,一萬次,二國都沒有發動戰爭的願望。這次交火,幾次行動,也只是打完就罷手,因此魂舞大漠不是一個瓜客,所謂看熱鬧不嫌事大,個人沒有這麼無聊。因是僅以目前態勢來看,他們不可能大打出手。真要有那麼一天,也不是現在。印度這二年經濟發展夠快,正在依託有利的國際環境,拼命發展自己,沒有心思幹別的,打一打,印度可能為得選舉戰,以便現在的政府,選情向有利於自己的方向發展。

▲戰爭有別於衝突。衝突雖然不只是冷槍冷炮,二國在克什米爾這樣的衝突,每年不下幾百次,都成了家常便飯,各自看準了盯一口,互有損傷。而戰爭是什麼,是你死我活的較量,殺紅了眼,逮什麼用什麼,是為實現特定戰役或戰術目的,而進行的殊死較量。如果上升為戰略目的,則打得更是激烈,真是這樣,如三次印巴戰爭,那慘烈的程度,使二國都有點吃不消,本來日子過得都挺緊巴,為此進行了幾十次的戰爭較量,看似巴方要吃虧一點,國家被肢解,克什米爾地區,還是印度佔得多一點,不過如是而已,為此雙方,都付出了不小的代價。因此到現在,二國彼此冷靜下來,衝突常有,但再沒有進行過大的戰爭。

▲衝突不是戰爭。打兩槍,開幾炮,不是和平,是一種雙方的敵視行為,是次也屬於此類範疇。儘管敵意甚濃,矛盾不可化解,儘管雙方都動用了空中力量,並且彼此都正在陳設重兵於邊境,不過做一點準備,以防吃虧。在敵對敵視的行動中,雙方互有槍棒來往,你打我一棍子,我給你一拳,如是而已,難言更大的動作,或動靜,沒有了當年的那股殺氣,只是為了一時顏面不失。印度失理在前,派了飛機炸掉幾棵大樹而已,派出潛艇侵入對方領海,不無示威嚇阻之意,巴方的還擊,只是打掉二、三飛機,印度為自己的失理在先,付出了一點代價,也沒有大批次出動的意思,看著都懶懶的打不起精神,動大的,怎麼有可能呢?

▲真要打起來。巴方贏的可能,不是很大,要在二國國力差距實在太大,軍力也差得不啻天壤,無論人員還是裝備,印方要強出一大截子來。靠著國力的發展,印度幾十年來搞裝備,搞得雖說不盡人意,但總比巴方強出太多。另外一個贏字,也要有個說法的,比如不計代價,成功阻止了印方戰爭的目的,這也要叫贏,對這種贏,巴方大約還可以,也有這個實力,印軍看似塊頭不小,其軍事建設也存在著不少問題。可能難免付出的代價要大了一點。致於網上所說的動用核武器云云,二國現在一沒有這樣的武器,二沒是般底氣,誰也不會輕舉妄動的,除非一方要滅國之虞。


分享到:


相關文章: